★ 雷兵 車衛(wèi)平 李晶 鄒圓 余敏鋒(九江市中醫(yī)醫(yī)院 江西 九江 332000)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據(jù)統(tǒng)計,我國糖尿病患者至2045年可達到1.20億。2015年全國住院及普通人群慢性腎臟病患者中,糖尿病腎病比例已經(jīng)超過了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是目前導致腎臟病終末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最嚴重與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fā)癥[1]。早期臨床主要表現(xiàn)是蛋白尿,其后逐漸出現(xiàn)水腫、高血壓甚至氮質(zhì)血癥[2],臨床上在改善IV期糖尿病腎病中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沒有特效手段,目前認為比較有效的治療手段為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故臨床上一直在探索一種有效而經(jīng)濟的治療方案。筆者團隊對排毒保腎丸聯(lián)合達格列凈治療IV期糖尿病腎病取得滿意臨床效果,內(nèi)容概括如下。
選擇2021年12月—2022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IV期糖尿病腎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排毒保腎丸聯(lián)合達格列凈)30例,對照組(單純口服達格列凈)30例,觀察組女14例,男16例;年齡43~69歲,平均(49.97±7.33)歲;糖尿病病程7~15年,平均(10.96±2.07)年。對照組女15例,男15例;年齡45~64歲,平均(48.92±7.31)歲;糖尿病病程8~17年,平均(9.93±1.91)年,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在性別、年齡、合并癥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1 診斷標準及分期標準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腎病分會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診斷要點:(1)有確切的糖尿病病史,病程常在6~10年;(2)尿白蛋白排出率(UAE)在6個月內(nèi)連續(xù)2次 >20 μg/min(或 >30 mg/24 h),甚至顯性蛋白尿(>0.5 g/24 h)或有腎病綜合征的臨床特點;常伴有高血壓,眼底可發(fā)現(xiàn)微血管瘤;有以下情況時需做腎穿刺病理活檢明確診斷:(1)1型糖尿病病史不足10年,出現(xiàn)蛋白尿;(2)無明顯誘因而腎功能急劇惡化者;(3)無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者;(4)有明顯血尿者。
糖尿病腎病的Mogensen分期:Ⅳ期(臨床糖尿病腎病期或顯性糖尿病腎病期):eGFR下降(早期 130~70 mL/min,后期 70~30 mL/min),平均每月下降1 mL/min;大量白蛋白尿,UAE>200 μg/min,或持續(xù)尿蛋白>0.5 g/24 h,為非選擇性蛋白尿,約30%的患者可出現(xiàn)典型的糖尿病腎病“三聯(lián)征”:大量尿蛋白(>3.0 g/24 h)、水腫和高血壓。病理:GBM明顯增厚,系膜基質(zhì)增寬,荒廢的腎小球增加(平均占36%),殘余腎小球代償性肥大。
中醫(yī)辨證標準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腎病分會2006年慢性腎衰竭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試行方案)。主癥:面色晦暗,腰痛。次癥:皮膚甲錯,肢體麻木,舌質(zhì)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澀或細澀。
1.2.2 納入標準(1)符合診斷標準及分期標準;(2)中醫(yī)辨證屬血瘀證;(3)愿意接受口服院內(nèi)制劑,并配合隨訪;(4)預計生存期≥12個月。
1.2.3 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損害;(2)對達格列凈及中藥成分過敏;(3)eGFR低于30 mL/min;(4)有不易控制的精神病史;(5)預計生存期<12個月。
1.2.4 脫落標準(1)研究過程中患者依從性差,影響有效性;(2)發(fā)生不良事件、并發(fā)癥等不宜繼續(xù)接受單純中醫(yī)藥治療;(3)資料不全,影響研究結(jié)果的評估。
1.2.5 中止標準(1)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2)不愿配合或不能完全治療。
1.3.1 對照組單純口服達格列凈進行治療(每次5~10 mg,每日1次,早上空腹或餐后服用)。
1.3.2 觀察組口服達格列凈期間(每次5~10 mg,每日1次,早上空腹或餐后服用),還口服院內(nèi)制劑排毒保腎丸(每次3 g,每日2次,餐后服用)。
1.3.3 治療時間兩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共6個療程。
1.3.4 觀察指標
1.3.4.1 主要檢測項目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6個療程后檢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腎小球濾過率(eGF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血漿白蛋白(ALB)、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紅蛋白(HbA1c)。
1.3.4.2 中醫(yī)證候分析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6個療程后觀察臨床主要癥狀、體征及舌脈變化,并按無、輕、中、重分別計為0、2、4、6分,舌脈不計分,治療前后觀測和記錄1次。
1.3.4.3 毒副反應的分析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常見不良反應有尿路感染、生殖器真菌感染。
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經(jīng)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67%。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觀察組治療IV期糖尿病腎病的效果更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30)
兩組治療前BUN、Scr、eGFR水平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UN、Scr均低于治療前,而eGFR水平高于治療前,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明兩種治療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腎功能情況。觀察組治療后BUN、Scr水平低于對照組,eGFR則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明觀察組治療在改善患者腎功能情況方面的效用較對照組更佳。見表2。
表2 兩組腎功能指標水平對比(,n=30)
表2 兩組腎功能指標水平對比(,n=3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BUN/(mmol·L-1) Scr/(umol·L-1) eGFR/(mL·min-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12.76±1.87 7.98±1.08#* 358.87±34.98 256.98±23.78#* 50.87±8.91 75.94±7.25#*對照組 12.22±1.76 9.98±0.98* 370.12±35.34 300.81±24.54* 52.26±8.38 68.60±6.34*組別
兩組治療前ALB、Glu、HbA1c水平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ALB水平高于治療前,而Glu、HbA1c水平均低于治療前,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明兩種治療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漿白蛋白、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情況。觀察組治療后ALB水平高于對照組,而Glu、HbA1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明觀察組治療在改善患者血漿白蛋白、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方面的效用較對照組更佳。見表3。
表3 兩組ALB、Glu、HbA1c指標水平對比(,n=30)
表3 兩組ALB、Glu、HbA1c指標水平對比(,n=3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ALB/( g·L-1) Glu/(mmol·L-1) HbA1c/(mg·d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8±2.9 38.2±4.2#* 9.84±0.98 6.35±0.87#* 8.87±0.65 6.29±0.50#*對照組 31.2±3.1 35.9±3.8#* 9.72±0.89 7.87±0.78* 8.56±0.62 7.50±0.45*
兩組治療前ACR、24 h Upro水平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ACR、24 h Upro水平均低于治療前,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明兩種治療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尿蛋白情況。觀察組治療后ACR、24 h Upro水平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觀察組在改善患者尿蛋白方面的效果較對照組更佳。見表4。
表4 兩組尿蛋白情況對比(,n=30)
表4 兩組尿蛋白情況對比(,n=3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ACR/(mg·g-1) 24 h Upro/g組別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65.97±14.25 157.23±13.36#* 2.54±0.68 1.29±0.35#*對照組 256.65±15.68 189.09±17.26* 2.65±0.78 1.87±0.40*
治療前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兩種治療方法在改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方面均具有較好效用。觀察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觀察組在改善患者中醫(yī)證候方面的效果更佳。見表5。
表5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n=30)
表5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n=3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32±0.37 3.13±0.21#*對照組 5.28±0.35 4.05±0.24*
常見不良反應有尿路感染、生殖器真菌感染,而在本次實驗,觀察組和對照組中均出現(xiàn),說明兩種治療方法均安全,無明顯不良反應。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也隨之改變,糖尿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3]。糖尿病腎病作為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是由2型糖尿病加重后引起腎臟血流紊亂,尿蛋白含量增多所致,是致使患者終末期腎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
目前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部分研究認為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guān),包括血流動力學改變、代謝紊亂、炎癥反應、自噬、細胞因子、氧化應激以及遺傳因素等[4]。當前治療糖尿病腎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手段,僅僅以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方面為主,對于IV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eGFR值的提升尤為重要,所以臨床治療IV期糖尿病腎病在提升患者eGFR值方面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
達格列凈屬于降糖藥物,是一種葡萄糖轉(zhuǎn)運蛋白(SGLT),主要分布于腎小管,SGLT具有SGLT-1、SGLT-2等多種亞型,可將葡萄糖、鈉離子等轉(zhuǎn)運至細胞,使葡萄糖被機體重新吸收[5]。研究表明,SGLT-1主要分布于腎小管直段和小腸上皮,負責腎臟內(nèi)葡萄糖和胃腸內(nèi)葡萄糖的重吸收;而SGLT-2主要分布于腎小球近端小管S1段,負責重吸收大部分原尿濾過液中的葡萄糖[6]。新近研究發(fā)現(xiàn),在控制血糖以外,SGLT-2抑制劑能夠帶來降低血壓[7-8]、減少體重[9]、降低血尿酸[10]、降低尿蛋白[11-12]和延緩腎病進展[13]等方面具有明顯療效。有關(guān)研究表明達格列凈對腎臟保護作用更勝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能夠更好的降低腎臟事件風險比例[14]。達格列凈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腎臟保護的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可以阻止腎臟近端小管重吸收鈉和葡萄糖,促進受損腎小管和腎小球的恢復,進而保護腎小球;(2)其降糖、促進鈉排泄等作用對于尿白蛋白的改善有促進作用;(3)可以減少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等的生成,而這些因子與氧化應激反應、腎炎、腎小球肥大等密切相關(guān)[15]。
根據(jù)中醫(yī)“久病入絡”“久病必虛”的理論,我們認為“虛、瘀、濁”始終貫穿于全程,是疾病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據(jù)此采用虛瘀兼顧,養(yǎng)血祛瘀排濁,攻補兼施治法,運用養(yǎng)血祛瘀排濁中藥方(即排毒保腎丸),治療各中醫(yī)分型IV期糖尿病腎病,扶正祛瘀,攻補兼施,取得滿意療效,明顯延緩了腎病的進程。排毒保腎丸為我院院內(nèi)制劑,本制劑以大黃、地黃為主共奏泄?jié)嵫a陰之功;桃仁、干漆、赤芍涼血活血消瘀,蟄蟲、水蛭破血逐瘀;黃芩清熱燥濕,杏仁宣肺;甘草調(diào)和諸藥。排毒保腎丸具有抗腎纖維化的作用,下調(diào)腎組織TGF-β1、Smad2的表達和上調(diào)Smad7的表達可能是其作用機制之一[16]。本研究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方法,通過排毒保腎丸聯(lián)合達格列凈治療IV期糖尿病腎病,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BUN、Scr水平均低于對照組,eGFR則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ALB水平高于對照組,而Glu、HbA1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ACR、24 h Upro水平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均未發(fā)生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排毒保腎丸聯(lián)合達格列凈在IV期糖尿病腎病治療中具有較好療效,能夠改善腎功能及尿白蛋白水平,減緩IV期糖尿病腎病的進展,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