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清,呂艷,丁碩,騰丹丹
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臨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主要是因外傷或非外傷原因引起腦底部或腦及脊髓出現血管破裂,大量血液進入蛛網膜下腔,影響患者的腦部微循環(huán),致使炎癥反應,會損害腦神經功能及腦組織,如果治療不及時,極易致使腦部血管痙攣,嚴重干擾患者的腦部功能,加大致死率和致殘率。該病屬于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約占全部腦卒中的6%~8%。治療該病的基本原則是及時止血并防止再出血,并盡可能保護腦神經組織;臨床主要使用基礎用藥等進行治療,雖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效果,但單一用藥,對患者腦部功能的改善效果不理想。依達拉奉屬于腦部保護劑,能夠清除氧自由基,減輕氧化損害,進而改善患者的腦部神經功能,在腦血管痙攣方面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尼莫地平屬于鈣離子拮抗劑,其脂溶性較佳,能夠通過血腦屏障,松弛腦部血管平滑肌,進而改善腦部血流量。將以上藥物聯合使用,可大大提升臨床效果[1-3]。本研為92例研究對象制定了兩種治療方案,即對照組(基礎治療+依達拉奉)和觀察組(基礎治療+依達拉奉+尼莫地平),現將這兩種治療方案的應用效果進行如實報道。
制定治療方案A(基礎治療+依達拉奉),選取本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46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視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并予以方案A治療;制定治療方案B(基礎治療+依達拉奉+尼莫地平),另選本院同期收治的46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作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并予以方案B治療。92例患者均伴有腦血管痙攣,發(fā)病時間不超過24h;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45~66歲,平均(55.12±6.37)歲;觀察組男27例,女19例,年齡44~68歲,平均(55.76±6.42)歲;這些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確認書,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兩組患者基本情況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性別=0.5291,P年齡=0.6324)。
納入標準:符合臨床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要求;臨床資料均完整;年齡在44歲以上;排除標準:患有較重心、肺、腎等器官性疾??;患有陳舊性梗死及顱內腫瘤;患有甲亢、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粚Ρ敬窝芯恳缽男圆桓?;同時參與其他研究的患者。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①基礎治療:止血、脫水、鎮(zhèn)靜、降顱壓、調整血壓、氧療等;②依達拉奉(國藥準字H20050280):由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提供,取30mg該藥,與適量生理鹽水融合后進行靜脈滴注,2次/d;③尼莫地平(國藥準字H10950226):由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取25mg該藥,與適量生理鹽水融合進行靜脈滴注,2次/d。
對照組采用方案A(①+②)治療;觀察組采用方案B(①+②+③)治療。
①治療有效率: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影像學檢查顯示無新發(fā)病灶者為顯效;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且無新發(fā)病灶者為有效;其他情況歸為無效;總有效率=1-無效率[2];②使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分,滿分為10分,分值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成反比;使用Barthel指數(BI),對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分值與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關系;③觀察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體包括發(fā)熱、電解質異常、血壓驟降和再出血。
利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型數據以(n%)表示,計量型數據以()表示,分別行χ2檢驗,t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97.83%)明顯高于對照組(84.78%),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n(%)]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和BI評分對比差異不大(P>0.05);治療后,觀察組兩項評分分別為(7.31±2.54)分、(81.96±9.87)分,對照組兩項評分分別為(8.96±2.45)分、(72.03±8.69)分;觀察組兩項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對照組和觀察患者的神經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總有效率()
表2 對比對照組和觀察患者的神經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總有效率()
觀察組總發(fā)生率(6.52%)略低于對照組(13.04%),組間數據對比差異不大(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n(%)]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外傷、腦實質或動脈瘤等原因引起的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造成的一種卒中病癥,病癥比較常見,這種腦底部出血現象易引發(fā)腦血管痙攣出現。腦血管痙攣多由于蛛網膜下腔出血后的血腫、血凝塊等引起,受壓迫從而引發(fā)神經功能障礙,導致患者出現嚴重頭疼、偏癱、失語、意識障礙等癥狀,重度患者還會聯合腦缺血、腦梗死等合并癥狀發(fā)生,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均造成嚴重影響,不僅危機患者本身,對家屬也是一種打擊。臨床治療以藥物為主,結合一些護理措施[4-6]?;A治療主要給予顱內壓控制、止血及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等。依達拉奉比較常見,對改善功能障礙有不錯療效,同時依達拉奉也是臨床利用率較高的一種腦保護劑,又稱自由基清除劑。該藥最顯著的功效為改善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各種神經癥狀及功能障礙,進入人體后可以有效抑制腦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神經細胞的過氧化損傷,從而發(fā)揮藥效。需要注意的是,該藥不適用于腎功能衰竭或心臟功能障礙嚴重的患者[4-6]。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患者來說,單一使用依達拉奉結合基礎治療效果不十分明顯,為了更進一步改善患者病癥,促進患者治療效果,臨床探究了基礎治療后使用依達拉奉聯合尼莫地平治療的效果,結果療效顯著。尼莫地平屬于一種鈣通道阻滯劑,尼莫地平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作用主要體現在:該藥可以有效抑制腦血管痙攣,靜脈滴注可以起到一定的降壓作用,適用于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患者[7-9],不僅能夠有效改善血液循環(huán)狀況,對缺血性病癥有較好的改善作用,防止頭疼癥狀,而且對改善記憶力、穩(wěn)定情緒、改善痙攣發(fā)生等均有明顯促進作用[10-11]。但使用尼莫地平要注意避免與其他鈣離子拮抗劑同時使用,避免發(fā)生藥理毒性反應。依達拉奉和尼莫地平均有治療作用,但只應用一種藥物治療效果不十分明顯,經本研究也可表明。本次研究中的9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伴有腦血管痙攣,均采取了基礎治療,而對照組僅接受依達拉奉靜脈滴注,觀察組則在依達拉奉基礎上配合尼莫地平靜脈滴注治療,效果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治療有效率、保護腦神經、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表現出明顯優(yōu)勢(P1=0.0264,P2=0.0021,P3=0.0000),且用藥安全性較高;馬劉佳和柴磊的研究亦得出相同結論[12-13],且該研究中,觀察組炎性因子水平、血清指標、血流速度、昏迷指數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使用尼莫地平聯合依達拉奉對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治療的有效性,同時也可以為日后研究提供相關數據支持。另外,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患者來說,本身受病癥折磨,加之偏癱及語言、意識溝通障礙等癥狀,對其身心均造成嚴重影響。為促進患者康復效率,提高患者配合度,臨床在給予尼莫地平聯合依達拉奉有效治療同時也應注意對患者心理上的疏導和關心,多給予患者鼓勵和信心支持,并讓家人、朋友多給予患者鼓勵,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同時提高依從性。還需要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多給予疾病知識告知等,讓患者、家屬均有了解,減少內心疑慮,提高配合度進而促進病情的恢復[14]。
綜上所述,相比單一用藥方案,聯合用藥更有利于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患者的臨床治療,對提高治療有效率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腦神經損傷及炎性指標均有促進作用,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