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秀,董龍家,劉淘真,羅瑩,朱路
(1.貴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全科醫(yī)學科,貴州 貴陽 550002; 2.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白云醫(yī)院 骨科,貴州 貴陽 550014)
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為18.7%,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為13.5%[1],提示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骨質(zhì)疏松癥(osteoporosis,OP)和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均屬于增齡性疾病,尤其是OP影響全球近2億人[2],其引起的腰背酸痛、脆性骨折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3]。MS是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等代謝異常的癥候群[4],亦會增加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的風險[5-6]。隨著年齡增長,MS和OP可能在同一名患者身上共存[7],一直以來對 OP與MS的研究多集中在絕經(jīng)后婦女和中老年人,而在高齡老年人這個特殊群體的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以高齡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分析OP與MS的患病率和兩種疾病在同一患者身上共存及其治療率,為兩種疾病的治療提供參考。
收集2017年5月—2021年5月80歲以上常規(guī)健康體檢及住院高齡老年患者486例,其中男性343例、女性143例,80~95歲、平均(86.01±5.86)歲。納入標準:(1)在貴陽市區(qū)居住時間>1年,(2)80~95歲,(3)未合并其他影響骨代謝疾病患者,(4)被調(diào)查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心、肝、腦、腎等)器質(zhì)性疾病、糖尿病急性合并癥期、精神類及嚴重認知障礙的患者,(2)合并影響鈣或骨代謝疾病以及服用相關藥物者,(3)調(diào)查期間離開貴陽市。
1.2.1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括受試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飲食習慣等,病史采集包括過去的病史、目前的藥物使用情況、家庭醫(yī)療情況。體格檢查包括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腰圍、腰臀比、血壓(blood pressure,BP)、收縮壓(systolicbloodpressure,SBP)及舒張壓(diastole pressure,DBP)等。
1.2.2骨密度測定 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測定采用雙能X線吸收儀(GE公司DPX BRAVO,美國),專人測量受試者的BMD。T值=(測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標準差。OP診斷采用WHO診斷標準[8]:T值<-2.5為OP(OP組)、T值為-1~-2.5為骨量減少、T值>-1為骨量正常(非OP組)。分析OP組和非OP組臨床特征的差異。
1.2.3實驗室檢查 采集受試者禁食12 h后晨起外周靜脈血5 mL,采用酶比色法檢測空腹血漿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血清總膽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清維生素D3(serum vitamin D3,Vitamin D3)及血鈣等指標。采用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會2004年MS的診斷標準[9]:(1)BMI≥25 kg/m2,(2)服用降壓藥、收縮壓≥140 mmHg或舒張壓≥90 mmHg,(3)TG≥1.7 mmol/L、男性HDL<0.9 mmol/L及女性<1.0 mmol/L,(4)FPG≥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依據(jù)該診斷標準將患者分為MS組和非MS組。分析MS各組分與OP的相關性。
1.2.4統(tǒng)計治療率 所有患者依據(jù)治療情況統(tǒng)計治療率,MS組所涉及的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中任何一項的治療均列入治療患者;OP組所涉及的鈣和維生素D的補充,抗骨吸收、促骨形成藥物的使用均列入治療患者。治療患者與發(fā)病患者的比值即為治療率。
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 19.0軟件完成,數(shù)據(jù)采用分類變量的頻率和百分比表示,定性變量比較采用卡方檢驗,連續(xù)變量比較采用獨立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非OP組與OP組患者的年齡、BMI、SBP、DBP、TC、TG、HDL、LDL、FPG、Hcy、腰圍、腰臀比、Vitamin D3、HbA1c、血清鈣比較,年齡、TC、HDL、Hcy、腰圍、腰臀比及Vitamin D3等變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非OP患者與OP患者臨床特征比較
OP組和非OP組患者MS各組分比較,腰圍和HDL兩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MS組分FPG、TG和BP在OP組和非OP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非OP患者與OP患者的MS腰圍及HDL組分比較[n(%)]
表3 非OP患者與OP患者MS的FPG、TG及BP組分比較[n(%)]
283名OP患者中,單純OP組、MS合并OP組患者的OP治療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38名MS患者中,單純MS組、OP合并MS組患者的MS治療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MS患者總治療率高于OP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OP和MS治療率比較
關于引起OP的多因素的研究,Mahnaz等[10]對絕經(jīng)后婦女進行了一項橫斷面研究,認為腰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腰臀比與骨量顯著相關,OP組婦女的腰圍、腰臀比低于非OP組婦女,高密度脂蛋白高于非OP組婦女。Park等人[11]進行的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MS與骨密度呈正相關,患有MS的韓國絕經(jīng)后女性經(jīng)年齡調(diào)整后的股骨頸骨密度高于無MS的女性。第三次全國健康和營養(yǎng)檢查調(diào)查(NHANES Ⅲ)結(jié)果顯示,患有MS的受試者的股骨頸骨密度更高,調(diào)整BMD可減弱兩組之間的骨密度差異[12-13]。Rancho Bernardo研究報告稱,與非MS受試者相比,MS受試者髖部骨密度更高[14]。此外,來自沙特阿拉伯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了MS和腰椎T值之間呈正相關[7]。Kim等[15]為期三年的縱向研究指出,骨健康和MS之間的積極聯(lián)系可能是由骨密度反映的身體大小介導的。OP和MS均為增齡性疾病,所以兩者影響因素存在相互聯(lián)系。
本研究中,MS重要的指標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清總膽固醇、腰圍和腰臀比與骨密度有關。但OP組患者的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明顯高于非OP的老年人的這一結(jié)果,在不同文章中說法不一致[10,17]。老年人的MS和OP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導致生活質(zhì)量降低,增加老年人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16]。既往文獻表明肥胖是老年人防止骨質(zhì)流失的一個保護因素。腹部脂肪堆積也是經(jīng)常與肥胖相關的MS的主要特征之一[18]。同時腰圍與骨密度測量顯著相關。BMI被認為是預測OP的最強因素之一[13],在本研究中,非OP組老年人的腰圍和腰臀比的平均值明顯高于OP組,這些結(jié)果也存在爭議[17,19]。在本研究中,空腹血糖值對OP的影響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OP與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沒有明顯的相關性,這與既往的研究是一致的[20]。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近被認為是OP和OP性骨折的危險因素[21-22]。本研究OP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顯高于非OP組,這與Bahtiri等[23]對絕經(jīng)后婦女的橫斷面研究中指出的OP婦女的血清Hcy水平明顯高于骨量低或骨密度正常的婦女的結(jié)論相符。
本研究同其他橫斷面研究一致,很難確定MS與OP之間的因果關系,但兩種疾病在同一名患者中共存現(xiàn)象較為明顯。本研究表明,高齡老年患者OP的治療率明顯偏低,其與性別、是否有合并MS無明顯相關性。MS治療率較高,說明老年患者對MS的重視程度明顯高于OP。治療率有顯著性差異的原因,一方面是MS患者多合并其他方面疾病,另一方面是OP的臨床表現(xiàn)不明顯而且對OP的認知程度較低。OP的并發(fā)癥給患者生活質(zhì)量甚至壽命造成了負面影響,而且還對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經(jīng)濟負擔,這就需要加強對OP的宣教,同時對老年MS患者應注意OP的篩查。做到規(guī)律生活,控制體重,調(diào)節(jié)血脂,避免服用影響骨代謝藥物,預防OP造成的脆性骨折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