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鋒,張 艷,付 偉
(1.西安市長安區(qū)醫(yī)院藥劑科;2.西安市長安區(qū)醫(yī)院急診與重癥醫(yī)學科,陜西西安 710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氣道功能不完全可逆性改變?yōu)樘卣鞯暮粑到y(tǒng)慢性炎癥性疾病,若反復發(fā)生急性感染將加速病情進展[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伴有嚴重氣道炎癥及明顯氣流受限等癥狀,甚至可誘發(fā)呼吸衰竭及死亡。對于AECOPD臨床多行對癥治療[3],但部分患者經(jīng)對癥治療后病情未得到顯著改善。丹參多酚酸鹽是具有活血、化瘀、通脈功效的中成藥,目前已經(jīng)成功用于血氨過多所致肝性腦病、冠心病等治療[4-5],但應用于AECOPD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將丹參多酚酸鹽加入AECOPD患者的整體治療,以探討其治療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市長安區(qū)醫(yī)院收治的56例AE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丹參多酚酸鹽組和對照組,各28例。丹參多酚酸鹽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齡52~79歲,平均年齡(61.92±8.33)歲;動脈血氧分壓(PaO2)66.50~84.00 mmHg(1 mmHg=0.133 kPa),平 均 PaO2(77.84±9.93)mmHg; 動 脈 血 二 氧化 碳 分 壓(PaCO2)36.00~48.50 mmHg, 平 均PaCO2(43.94±7.62)mmHg。對 照組患者 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齡52~80歲,平均年齡(61.89±8.30) 歲;PaO267.00~85.50 mmHg,平 均 PaO2(77.88±9.96)mmHg;PaCO236.50~48.00 mmHg, 平 均 PaCO2(43.97±7.64)mmH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西安市長安區(q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4年修訂版)》[6]中AECOPD的診斷標準;②近6個月內(nèi)無AECOPD史。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②近6個月內(nèi)有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史;③其他疾病所致全身炎癥反應;④心、肝、腎功能不全。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解痙平喘、祛痰、抗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丹參多酚酸鹽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將200 mg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248,規(guī)格(瓶):100 mL∶80 mg]溶于25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液中行靜脈滴注治療,1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包括呼吸困難、肺部啰音消失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促炎及抗炎因子水平。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離心機(上海盧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型號:TD5Z)以3 000 r/min轉(zhuǎn)速離心5 min,靜置后取上清液待檢。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促炎因子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7(IL-17)、白細胞介素-18(IL-18)、白細胞介素-23(IL-23)及抗炎因子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10(IL-10)、白細胞介素-13(IL-13)水平。試劑盒均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效公司,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③比較兩組患者氧化及抗氧化指標。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氧化指標丙二醛(MDA)、脂質(zhì)過氧化氫(LHP)、晚期蛋白氧化產(chǎn)物(AOPP)及抗氧化指標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總抗氧化力(T-AOC)的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恒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④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不良反應包括皮疹、心慌、腹痛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丹參多酚酸鹽組患者呼吸困難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d,)
組別 例數(shù) 呼吸困難消失時間 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丹參多酚酸鹽組 28 2.37±0.45 4.12±0.72對照組 28 3.31±0.61 5.59±0.93 t值 6.562 6.614 P值 <0.05 <0.05
2.2 兩組患者促炎及抗炎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促炎及抗炎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促炎及抗炎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丹參多酚酸鹽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促炎及抗炎因子水平比較(pg/mL,)
表2 兩組患者促炎及抗炎因子水平比較(pg/m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IL-2:白細胞介素-2;IL-8:白細胞介素-8;IL-17:白細胞介素-17;IL-18:白細胞介素-18;IL-23:白細胞介素-23;IL-4:白細胞介素-4;IL-10:白細胞介素-10;IL-13:白細胞介素-13。
組別 例數(shù) IL-2 IL-8 IL-17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丹參多酚酸鹽組 28 30.56±4.39 7.73±0.96* 59.41±6.49 15.09±2.12* 23.18±2.54 5.34±0.58*對照組 28 30.48±4.12 11.40±1.65* 59.71±7.43 28.64±3.58* 23.26±2.81 12.09±1.25*t值 0.070 10.173 0.161 17.233 0.112 25.92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IL-18 IL-23 IL-4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丹參多酚酸鹽組 28 19.74±2.09 5.23±0.75* 23.58±2.70 4.23±0.56* 71.08±9.43 20.46±2.54*對照組 28 19.38±2.54 11.16±1.37* 23.47±3.11 10.85±1.63* 71.29±9.65 43.77±5.01*t值 0.579 20.091 0.141 20.325 0.082 21.95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IL-13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組別 例數(shù) IL-10丹參多酚酸鹽組 28 40.23±4.09 10.81±1.54* 29.64±3.52 7.42±0.91*對照組 28 40.61±4.88 19.46±2.54* 29.27±3.48 16.58±2.39*t值 0.233 15.409 0.396 18.953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氧化及抗氧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氧化及抗氧化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MDA、LHP、AOPP水平低于治療前,SOD、T-AOC水平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丹參多酚酸鹽組患者MDA、LHP、AOPP水平低于對照組,SOD、T-AOC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氧化及抗氧化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氧化及抗氧化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MDA:丙二醛;LHP:脂質(zhì)過氧化氫;AOPP:晚期蛋白氧化產(chǎn)物;SOD:超氧化物歧化酶;T-AOC:總抗氧化力。
組別 例數(shù) MDA(μmol/L) LHP(ng/mL) AOPP(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丹參多酚酸鹽組 28 39.38±3.92 11.85±1.74* 15.29±1.76 5.11±0.57* 24.75±2.87 7.18±0.94*對照組 28 39.27±4.51 20.61±2.85* 15.46±1.82 8.09±0.94* 24.88±3.01 13.27±1.54*t值 0.097 13.882 0.355 14.344 0.165 17.86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SOD(μg/mL) T-AOC(U/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丹參多酚酸鹽組 28 57.21±6.85 89.66±9.23* 20.09±3.48 34.53±5.61*對照組 28 57.38±7.19 71.04±8.23* 20.17±2.64 26.88±3.63*t值 0.091 7.967 0.097 6.058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皮疹、心慌、腹痛等不良反應。
中醫(yī)將COPD納入“肺漲”“喘癥”“咳嗽”范疇,其認為肺為百脈之源,主氣機,氣為血帥,若外邪入侵,肺氣難舒,則致氣機難行,痰聚濁停,傳導至血,則易使血脈不暢,內(nèi)生淤血,痰淤阻于肺絡,互相糾結(jié),以致纏綿不愈,日趨加重。痰濁、淤血是主要病理基礎,而血行受阻、閉郁肺絡可導致氣道重塑。AECOPD患者因氣道阻塞出現(xiàn)氣流受限,胸悶紫紺,該病理過程中痰濁、淤血仍發(fā)揮重要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丹參多酚酸鹽可改善呼吸困難及咳喘,故可應用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7]。
本研究治療結(jié)果顯示,丹參多酚酸鹽組患者呼吸困難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說明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對癥處理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臨床癥狀。本研究中丹參多酚酸鹽組患者治療2周后血清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均低于對照組,說明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對癥處理可更為有效地抑制AECOPD患者的全身炎癥反應。COPD患者存在基礎性全身炎癥反應,當急性感染時氣道局部單核巨噬細胞聚集并大量分泌炎癥因子,導致局部炎癥加重[8]。炎癥因子經(jīng)氣道血管入血并形成全身炎癥反應,并逐步形成炎癥級聯(lián)反應,加劇病情[9]。IL-2由CD4+T淋巴細胞分泌,可增強T淋巴細胞的自然殺傷作用并增強自然殺傷(NK)細胞毒作用,對機體發(fā)揮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10];IL-8屬于細胞趨化因子家族成員,可使中性粒細胞聚集并使之激活,進一步釋放炎癥遞質(zhì)并損傷支氣管壁[11];IL-17由輔助性T細胞(Th)17細胞分泌,具有強大的促炎作用,已經(jīng)在諸多研究證實其在感染性疾病中表達量迅速增加[12];IL-18參與COPD患者全身非特異性炎癥過程,參與氣道狹窄形成[13]。IL-4由CD8+Th2細胞分泌,可促進內(nèi)皮細胞黏附分子表達并增強單核巨噬細胞與內(nèi)皮細胞結(jié)合,導致炎癥細胞在局部病灶內(nèi)浸潤;IL-10、IL-13由活化的CD4+Th2細胞產(chǎn)生,可促進膠原物質(zhì)在氣道黏膜沉積并參與氣道重塑[14]。丹參多酚酸鹽含有紫草酸二鉀、丹參素鉀、丹酚酸B鎂以及丹參乙酸二鉀等多種有效成分,其中丹酚酸B鎂具有較強的藥理活性,能夠誘導生成IL-10,抑制生成TNF-α等炎癥因子,緩解機體炎癥反應。丹參多酚酸鹽可促進血管擴張,干預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環(huán),抑制炎性滲出,促進機體修復,改善臨床癥狀[15]。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丹參多酚酸鹽組患者治療2周后血清MDA、LHP、AOPP水平低于對照組,SOD、T-AOC水平高于對照組,證實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對癥處理可更為有效的抑制AECOPD患者的全身氧化應激反應。氧化應激是誘發(fā)COPD并導致其進展的重要因素。AECOPD可導致活性氧大量生成,從而消耗大量SOD、T-AOC,降低肺部組織對抗過氧化反應的能力。活性氧可經(jīng)加快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推動COPD的持續(xù)進展。氧化應激可導致中性粒細胞激活、聚集,并誘導炎癥級聯(lián)反應,加快局部炎癥反應進程,加重肺組織炎癥損傷程度。氧化應激可影響巨噬細胞,降低其吞噬能力,影響機體免疫。炎癥反應是導致AECOPD患者全身氧化應激反應的重要因素。全身炎癥反應及其產(chǎn)生炎癥因子可導致體內(nèi)氧自由基增加,進而誘導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及氧化代謝產(chǎn)物蓄積,消耗抗氧化物質(zhì)并引發(fā)氧化/抗氧化失衡,導致疾病進展,AECOPD患者全身氧化應激反應與炎癥反應程度呈正相關[16]。MDA、LHP、AOPP是典型的氧化代謝產(chǎn)物,而SOD、T-AOC則具有抗氧化作用,兩者含量平衡與否直接決定機體氧化應激反應程度。丹酚酸B鎂為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可經(jīng)促進組織細胞釋放 SOD,從而有效清除機體自由基,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保護肺組織,緩解或解除自由基導致的肺組織損傷,從而保護肺組織,改善肺功能,抑制COPD進展,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對癥處理治療AECOPD患者,較單純對癥處理在抑制機體全身炎癥及氧化應激反應,改善臨床癥狀及體征等方面的作用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