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曉華 鄧亞飛
核心素養(yǎng)是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是學生個人發(fā)展必須具備的關(guān)鍵能力。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提出了這一重要理念,目的是培養(yǎng)更加優(yōu)秀的學生,使他們在將來有更好的發(fā)展,最終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1]。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響應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在英語教育工作中貫徹落實這一理念,完成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可以促進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2]。其中,英語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主要的方式之一。筆者認為,英語閱讀教學應注重學生思維品質(zhì)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本文基于英語閱讀RISE 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探討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和文化意識,最終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2005年,黎加厚提出了“深度學習”的概念。他認為深度學習是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批判性學習的一種能力,可以打破學習者原有的知識認識結(jié)構(gòu),并在知識遷移的過程中形成更加深層次的認知和體會。而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是集深度學習理念于閱讀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更深入地解讀閱讀文本,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和遷移能力。
英語深度學習強調(diào)深度解讀閱讀文本,正確理解文本主題,并圍繞主題展開探究性合作學習,以此拓展閱讀學習的深度。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聯(lián)系新舊知識并主動思考,以此促進學習內(nèi)容的整合與提升。為了讓學生達到學科知識的遷移和應用,教師還應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創(chuàng)設真實并有意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生成創(chuàng)造性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策略,并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文本遷移和應用能力。
2016年,周大明提出了RISE 教學模式。RISE 是閱讀課的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閱讀(Reading)、探究(Inquiring)、分享(Sharing)、表達(Expressing)。其中,閱讀(Reading)是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深層閱讀可以促進學生積累語言和文化知識,開闊視野,并了解外國文化。探究(Inquiring)是內(nèi)化語言知識的主要方式,通過閱讀后探究學習,發(fā)現(xiàn)、分析并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及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分享(Sharing)是語言內(nèi)化強化的環(huán)節(jié),在個人閱讀、思考和探究的基礎上,通過兩人對話或者小組活動,對文中信息進行交換,對內(nèi)容進行意義協(xié)商,從而發(fā)展學習能力并培養(yǎng)交際策略。表達(Expressing)是語言輸出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邏輯性和批判性思維能力。RISE 教學模式可以引導學生帶著設疑和目的去閱讀、交換信息、探究并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及創(chuàng)造,從而實現(xiàn)深度學習并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本文所選教材源自《劍橋國際英語教程3》的一篇記敘文。文章由第一個總起介紹段、三個小故事的主體段落和最后總結(jié)段落組成,結(jié)構(gòu)非常清晰。文章講述三位英語教師到三個不同的國家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交流中產(chǎn)生誤會的經(jīng)歷。文章內(nèi)容通過建立不同國家文化習俗的基本框架,促進學生了解并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文章的語言比較地道,同時段落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較緊密。文章主要由三個小故事組成,閱讀難度不大。教師設計分角色閱讀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信息溝”,激發(fā)學生閱讀和交流的興趣,提高學生交流能力。
本堂課面向的是我校初二某班的學生。該班學生英語基礎相對扎實,他們經(jīng)過兩年的英語學習,接觸了一些英美國家的文化知識。部分學生已經(jīng)有出國體驗不同文化習俗的經(jīng)歷。此外,這個話題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然而,在描述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時,不少學生的詞匯量還是較為匱乏的。對此,教師要深入挖掘文本的語言價值和文化價值,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并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總結(jié)文章的框架及脈絡,通過設計活動讓學生內(nèi)化并運用這些知識,在增加學生詞匯量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習俗,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并最終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目標。
本課例為第一課時閱讀教學,教學目標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第一課時閱讀教學目標
續(xù)表
Task 1 Greet students and set a situation: I'm making a travel plan for my summer vacation,and I need some help from my students.
設計意圖:引入話題,提供有關(guān)文章提及的三個國家的文化知識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一個貫穿全課的情境——我暑期計劃到文章里的三個國家(Micronesia、Bulgaria、India)旅游,簡單介紹了這三個國家的特產(chǎn)(海鮮、玫瑰、珠寶),并邀請學生幫忙了解更多信息以便我做好旅游攻略。
Task 2 Ask students what they think of living in a foreign country and why.
設計意圖:引發(fā)學生思考在國外生活的感受,并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
Task 3 Read for information: (1)Lead students to read paragraph 1 and find a similar expression of “confusing”in paragraph 1: miscommunications; (2)Guide students to predict what may be mentioned in the following paragraphs; (3)Lead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whether miscommunications often happened when living abroad and what kind of problem they had.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上下文語境中猜測本文的關(guān)鍵詞——miscommunication 的詞義,這也是一種閱讀微技能的訓練。在學生提煉和整合文本關(guān)鍵信息后,教師可啟發(fā)學生思考接下來的段落會提到什么,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和學習本文的興趣,引導他們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預測下文。
Task 4 Ask students to read paragraph 2 and sum up what happened to Lisa according to the mind-map and lead them to guess the meaning of“rephrased”,and show how to rephrase“Do you have cold drinks?”.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方法來復述文段內(nèi)容,提高他們提取并總結(jié)信息的探究能力,也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去思考在實際運用中如何用話語或者肢體語言來表達“rephrase”。這不僅提高了學生使用新詞的語用能力,還提高了學生在用中學的能力。
Task 5 Interview for information: (1)Assign group 1 to read the third paragraph,group 3 to read the fourth paragraph and prepare to answer questions from a reporter;Assign groups 2 & 4 to prepare some questions to get the information about how to say“yes”or“no”with the help of the mind-map.(2)Ask students to make an interview together and then invite one pair of students to act out the interview of Tom and one student to retell the experience of Jane.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獲取信息和交換、總結(jié)信息,并利用活動讓學生內(nèi)化伙伴分享的跨文化交流經(jīng)歷,為接下來的總結(jié)文章主旨大意做好鋪墊。
Task 6 Lead students to read the whol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y does the author write the passage? (2)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設計意圖:帶領學生回顧全文,并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鍛煉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引導學生了解尊重世界各國不同的文化,培養(yǎng)他們積極包容、主動融入其他文化的意識。
Task 7 Ask different groups to choose to finish one of the tasks: (1)Make use of the knowledge of customs in the three foreign countries and make a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the three different situations: buying some fish in Micronesia,some roses in Bulgaria,and some jewelries in India.(2)Act out a miscommunication experience that you have experienced or heard.
設計意圖:教師向?qū)W生提供不同的具體交流情境,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時,通過讓部分學生表演自己經(jīng)歷或者聽說過的跨文化交流誤會的故事,教師可以讓他們利用本節(jié)課內(nèi)化的知識來進行輸出,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最終實現(xiàn)提高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深度學習觀下的英語閱讀教學要求教師提前對閱讀篇章進行全面的深層解讀,從而更好地把握文本主題,并圍繞主題設計相應的合作學習探究活動,拓展閱讀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對文本的剖析深度將決定學生學習的深度,如果沒有前期深入細致的分析和課上適當?shù)囊龑?,就無法讓學生達到優(yōu)秀的輸出。
深度學習強調(diào)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并通過內(nèi)化結(jié)構(gòu)化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適當?shù)摹霸O疑”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本,主動思考和探究。這個過程就要求教師設置好問題鏈,推動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問題,對知識進行有效的遷移和應用,真正實現(xiàn)深度學習。
閱讀RISE 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善于分析閱讀材料,整合語言知識和技能,拓寬學生的閱讀深度。為了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教師還要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層思想和文化,找出作者背后的寫作意圖,并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訓練學生高階思維能力。這樣的英語閱讀教學才可以推動學生的探究式學習,促進語言產(chǎn)出,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RISE教學模式能充分促進英語閱讀教學的升華,促進學生文化意識及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最終落實教育部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值得在教學中推廣。
文章通過英語閱讀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立真實的英語情境,通過閱讀、探究、分享、表達,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對課程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幫助學生拓展了英語詞匯,掌握了英語表達技巧,還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并解決現(xiàn)實問題,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