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初級中學 余艷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沒有關聯,導致學生不能將閱讀過程中積累的寫作知識以及寫作技巧靈活用于寫作中,降低了作文教學的效率。
所以要將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進行有機整合,使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從而全面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在讀寫結合理念的指引下,教師要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正確處理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把握二者的內在聯系,充分發(fā)揮讀寫結合的優(yōu)勢,提升初中作文教學的效率。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缺乏讀寫結合的意識,這主要是因為沒有正確處理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沒有加大對教學的研究力度,導致讀寫結合沒有有效落實。
事實上,閱讀和寫作密不可分。一方面,閱讀是積累知識的過程,可以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可以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還能模仿閱讀材料的寫作技巧提升寫作能力。另一方面,寫作是輸出知識的過程,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的知識,讓學生在運用語言表達情感和思想的過程中,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對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情感有更深入的體會和了解。
由此可見,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教師只有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在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才能在寫作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讀寫結合教學法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有很大幫助,因此,教師應加大研究力度,充分發(fā)揮讀寫結合作文教學的作用。
其一,讀寫結合的有效應用可以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的形式。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通常是由教師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講解作文題目、教授寫作技巧以及分享例文,最后讓學生獨自完成寫作。由于課時有限,每學期用于作文教學的課時較少,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會在有限的時間硬塞給學生大量寫作知識,導致學生很難理解和吸收,影響了作文教學的質量。而讀寫結合的應用,能讓作文指導以及作文練習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隨時隨地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訓練,也能用好的閱讀材料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讓學生的寫作能力逐漸得到提升。
其二,讀寫結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在寫作時常常感到無話可說,這與他們生活經驗少、日常積累不足有很大關系。而讀寫結合的應用,讓學生得到了教師的科學指導,在學習閱讀材料時能有意識地積累素材,為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提供了保障。
學生寫作存在的問題之一是素材不足,即使教師對題目進行了深度解析,也進行了專業(yè)的寫作指導,但由于學生積累的寫作素材不足,常常感覺無從下手。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知道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因為只有擁有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寫作時才能靈活運用,充實作文內容。因此,在讀寫結合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需從素材積累的角度出發(fā),對作文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引導學生不斷豐富素材積累。
作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來實現,也就是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持續(xù)的指導及訓練,逐漸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然而,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對作文訓練不夠重視,未能形成常規(guī)化的作文訓練模式,只是給予學生簡單的指導,便讓學生獨自寫作,導致作文的質量很難達到教師的要求。
因此,在讀寫結合理念指導下,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方法,開展多樣化的寫作訓練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包括對寫作知識的運用能力,比如詞語的使用、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情感的抒發(fā)等。另外,還要求學生能準確掌握寫作技巧,比如采用何種文體寫作,每種文體的特征是什么、優(yōu)勢是什么,文章的結構該如何安排,如何才能構思新穎等。而要想讓學生掌握這些寫作技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科學指導。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在教授寫作技巧時只單純講解理論知識,比如講解議論文的寫作要領,就只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生雖學習了大量理論知識,但在具體寫作時卻不知如何運用。
部編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大的主題,圍繞這個主題安排了幾篇典型文章,供閱讀教學使用,同時,圍繞這一主題,也布置了作文教學任務。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未能將單元主題下的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進行有機整合,而是單獨進行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甚至部分教師只重點進行閱讀教學,然后直接布置單元寫作任務,忽略了寫作指導,這樣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針對初中生寫作素材不足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基于讀寫結合的理念,在單元主題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法,指導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八年級上第二單元以人物描寫為主,安排了《藤野先生》《回憶我的母親》《列夫·托爾斯泰》等幾篇課文,而課文體裁主要是回憶性散文以及傳記。一方面,學生通過閱讀了解人物的特征以及發(fā)生的故事,了解不同人的不同人生,從而彌補自身生活閱歷不足帶來的短板。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中能掌握回憶性散文和傳記的寫作特點,可以借鑒這些寫作技巧完成寫作任務。
教師可以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提前告知學生,讓學生帶著目標學習,順利完成本單元的寫作任務。比如,寫人物傳記時,有的學生會不知所措。對此,教師可以結合課內的三篇課文,再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課外整理典型的人物傳記文章,安排群文閱讀活動,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文中的人物和事例,產生共鳴,回憶生活中類似的事件,進而找到可寫的素材。
此外,了解別樣的人生,學生會產生更多新認識,在閱讀理解文章的過程中,仿佛親身經歷了主人公的人生一般,能站在主人公的角度與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去體會與感受,豐富了生活經驗,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在讀寫結合理念背景下,教師要利用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安排多樣化的作文練習活動,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寫作任務。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對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大有裨益。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寫作需求,科學地安排寫作訓練。
其一,在閱讀教學中開展仿寫練習,模仿課文中的優(yōu)美句子或段落,這是閱讀教學中隨堂寫作最簡單的方式,模仿對于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可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以《春》的閱讀教學為例,文中包含大量描寫春的優(yōu)美詞句,還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教師可以選取其中的幾句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比如,作者這樣描寫花的顏色——“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隨堂訓練,讓他們結合生活經驗,思考在春天還見過哪些花,它們都是什么顏色,并模仿課文中的句子進行仿寫練習。
其二,在閱讀教學中開展擴寫練習。教材中有很多古詩詞及文言文,這些文章雖然語言精煉、篇幅短小,但內容十分豐富。教師可以在古詩詞及文言文的教學中組織擴寫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以《陳太丘與友期行》這篇文言文的教學為例,教學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擴寫的方式,將其翻譯成白話文,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注意文章的整體性,可以融入一些故事情節(jié)或背景及環(huán)境的描寫,使文章內容更豐富。
其三,在閱讀教學中開展縮寫練習。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篇幅較長的閱讀材料,比如《智取生辰綱》《范進中舉》《劉姥姥進大觀園》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縮寫,用簡練的語言概括閱讀材料的內容。這樣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的閱讀理解及歸納能力得到提升。
教授寫作技巧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很多教師的寫作技巧指導太注重理論,而且單純地進行寫作技巧的指導,很難讓學生對寫作技巧有準確的理解。教師可以運用以讀促寫的方法,在閱讀教學中結合具體的內容講解寫作技巧,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應用能力。
例如,教學《土地的誓言》,教師在講解基礎知識的同時,要結合具體的文章,重點講解寫作技巧。結合本篇課文,詳細介紹抒情散文的特點,并從文章體裁的角度讓學生進一步把握文本內容及作者情感。從這篇課文的結構看,全文共有兩段采用呼告的表達方式,直接抒發(fā)對土地淪喪的哀痛和壓抑之情,也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教師在帶領學生分析文章內容及作者情感的同時,要讓學生準確理解抒情散文這一體裁的結構特征、表達技巧等。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這種體裁抒發(fā)對某種事物的特殊情感,鞏固掌握的寫作技巧,真正吸收和內化寫作知識。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沒有將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導致學生不能將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的寫作知識以及寫作技巧靈活用于寫作中,降低了作文教學的效率。讀寫結合理念為初中作文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明確方向,教師要利用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指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安排多樣化的寫作訓練,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作用,實現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的深度融合。目前,讀寫結合理念深受廣大教師重視,在該理念的指引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仍要加大對讀寫結合應用的研究,不斷優(yōu)化讀寫結合理念下的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