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隨彬,俞曉燕,陳 亮,俞向前,葉承榮
(1.浦東新區(qū)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上海 201299;2.南京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江蘇南京 210095;3.浦東新區(qū)惠南鎮(zhèn)經濟發(fā)展服務中心,上海 20130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傳染病,亦稱“恐水癥”,俗稱“瘋狗病”[1-2],是最古老、最可怕、最致命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之一。全世界150 多個多家和地區(qū)均有過狂犬病病例的報道,該病自公元前4 世紀以來,一直困擾著人類,導致全球每年約6 萬人死亡,主要發(fā)生在亞洲和非洲的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同時還造成370 多萬傷殘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3-4]。然而,狂犬病也是一種可以通過綜合防控,最終實現預防、控制和消除的疾病。聯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FAO)、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WOAH)成立的“聯合抗擊狂犬病”協作組織推出了一項戰(zhàn)略計劃,旨在到2030 年消除由狂犬病病犬導致的人類死亡(30 年零計劃,ZBT)[5]。因流浪犬沒有定期注射狂犬疫苗,無法構筑免疫屏障,攜帶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較大。本研究通過對一例流浪犬傷人事件的現場調查,敘述流浪犬傷人的具體情況,為加強流浪犬管理繼而防范狂犬病傳播提供參考。
2022 年2 月17 日15:30—22:00 在上海市惠南鎮(zhèn)徐廟農貿市場附近咬傷多人的一只中華田園犬,定義為肇事犬。被肇事犬咬傷者,定義為犬傷暴露人員。
通過現場調查和電話回訪,了解肇事犬的基本情況、肇事經過,事件發(fā)生地點所在鎮(zhèn)犬只免疫情況,暴露者診療等情況。
應用Microsoft Excel 進行數據的分析和統計,利用ArcGIS 10.2 軟件繪制事件發(fā)生地點位置地圖。
據調查,肇事犬為一條小型黃色中華田園犬,重約10 kg,體高30~40 cm,消瘦,流涎,低聲嗚咽,攻擊性強,對聲音敏感,遇人就咬。經儀器掃描,未獲得芯片記錄,確定為流浪犬。
據調查,此次犬傷人事件發(fā)生在浦東新區(qū)惠南鎮(zhèn)徐廟村,如圖1 所示,當日肇事犬首次傷人發(fā)生在徐廟農貿市場(N31.029815°、E121.714249°)。徐廟村位于惠南鎮(zhèn)西南部,西部與宣橋鎮(zhèn)接壤,南部靠近大團鎮(zhèn)。所在惠南鎮(zhèn)2021 年共計免疫犬只5 888 條,約占飼養(yǎng)排摸量的85%(排摸數據不包括流浪犬),所有免疫犬只均辦理了上海市犬只狂犬病免疫證。
圖1 肇事犬傷人事件發(fā)生位置
2 月17 日15:30 肇事犬在惠南鎮(zhèn)徐廟農貿市場(南蘆公路47 號)附近徘徊,如圖2 紅色箭頭所示,肇事犬起初在A 點(咬傷2 人),隨后依次向B 點(咬傷2 人)、C 點(咬傷1 人)、D 點(咬傷1 人)、E 點(咬傷1 人)、A 點(咬傷3 人)、F 點(咬傷2 人)、A 點(咬傷3 人)、G 點(咬傷1 人)遷移,至22:00,共計咬傷16 人。最終經村民指認,于當日22:15 左右在D 點被派出所民警擊斃,隨后被無害化處理。
圖2 肇事犬遷移示意圖
如圖3 所示,肇事犬傷人主要發(fā)生在18:00—19:59,2 h 內共計咬傷9 人,占56.25%(9/16)。
圖3 肇事犬傷人時間分布
2.5.1 性別分布 在16 名犬傷暴露人員中,男性傷者與女性傷者各8 人,各占50%。
2.5.2 年齡分布 在16 名犬傷暴露人員中,最小者3 歲,最大者66 歲,30~59 歲年齡段占比最高,為68.75%(11/16,表1)。
表1 犬傷暴露人員年齡分布情況
2.5.3 部位分布 當時處于早春季節(jié),當日氣溫3~5 ℃,天氣寒冷,人員著裝較厚,即便如此,所有犬傷暴露人員均出現皮膚破損現象,部分人員還有出血情況。如表2 所示,肇事犬傷人部位主要集中在小腿部,占75.00%。
表2 犬傷暴露人員部位分布情況
2.5.4 暴露后處理情況 所有犬傷暴露人員在24 h內均已到醫(yī)院進行暴露后預防處置,接受被動免疫制劑接種。后經回訪,所有傷者傷口已愈合,且全部完成被動免疫接種流程。
通過后續(xù)排摸調查,該地區(qū)同一時間未發(fā)生其他流浪犬傷人事件。肇事犬被認定為流浪犬,這次一犬傷多人事件是一次偶發(fā)事件。調查還發(fā)現,被肇事犬咬傷的暴露人員中,僅有3 人報警,且整體報警時間滯后。長期以來,由于主人不負責任的棄養(yǎng)、主管部門的處置不力等,徘徊于街頭巷尾的流浪犬,一直是犬傷人事件發(fā)生的隱患。此事件中,流浪犬未能及時被控制,導致后續(xù)咬傷多人情況出現。流浪犬由于活動范圍廣,且未接種狂犬疫苗,不能產生特異性的中和抗體,往往更易感染狂犬病病毒。狂犬病是一種主要由患病動物傳染人的中樞系統性人獸共患病,人是終末宿主,潛伏期一般2~3 個月,一旦發(fā)病,死亡率近乎100%[6]。但通過規(guī)范、科學的免疫接種,狂犬病又是100%可以預防的。
目前上海市狂犬病防控的主要風險來源于流浪犬[7]。在頂層設計方面,應加快立為流浪動物管理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從行政管理制度層面規(guī)范流浪犬管理體制機制,一方面加大流浪犬收容和處置力度,另一方面從源頭遏制流浪動物的產生[8]。加大狂犬病防控經費投入,開展廣泛調研,科學進行流浪犬本底數據排摸和統計,加快探究流浪犬治理痛點、難點的解決方案。加強狂犬病防治知識宣傳和技術培訓,深入街道、鄉(xiāng)鎮(zhèn)、公園等人流密集地區(qū)和農村等防疫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狂犬病防控知識宣傳,提高群眾防治意識和防范意識[9],同時梳理并暢通流浪動物傷人事件上報渠道,使市民遇事能反饋,事件能被及時處理。
在同一健康原則下,在大規(guī)模犬類疫苗免疫接種的前提下,狂犬病控制計劃還涉及實驗室檢測、有效的疫病快速報告系統、穩(wěn)定的預算分配、合理的犬類監(jiān)管和國際合作,以及傳入風險評估等多種措施的實施,只有多管齊下,才能真正實現消除由狂犬病犬傳播致人死亡的目標[10]。
作為狂犬病防控中的不確定性因素,流浪犬管理是城市公共衛(wèi)生安全的重要一環(huán),因各地各部門分工不同,涉及公安、城管、工商、住建、衛(wèi)生、財政、物價等多個行政管理部門,各部門要協同合作,各司其職,建立行之有效的組織保障體系,構建包括強制免疫、診斷監(jiān)測、應急處置、宣傳培訓、流浪動物處置、野生動物監(jiān)測等措施在內的長效防控機制[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