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軒 孫 澤 李德勝
(1-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601 2-天津內(nèi)燃機研究所(天津摩托車技術中心))
柴油機有著動力性好,又十分經(jīng)濟的優(yōu)點,而柴油機排氣的有害成分主要有CO、HC、NOx、硫化物以及顆粒物、臭味氣體等,其中CO 及HC 排放明顯低于汽油機,但NOx、顆粒物及臭味氣體卻較高[1-2]。且輕型車及重型車國六標準對排放顆粒物數(shù)量(particle numbers,PN)有明確要求[3-4],必須依靠后處理技術才能滿足新的排放標準要求,壁流式顆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是降低PN/PM 排放有效的裝置之一,可以有效過濾柴油機排氣中的顆粒排放物,其捕集效率超過95%[5-6]。
隨著PM 在PDF 內(nèi)部的沉積,DPF 兩端壓降逐漸升高,當排氣背壓超過一定值時,柴油機工作開始明顯惡化,動力性和經(jīng)濟性降低,因此需要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對沉積的顆粒物進行清除,即DPF 的再生,使DPF 繼續(xù)正常工作。其中再生效率是DPF 再生的重要評價指標[7],如何提升DPF 再生效率尤為重要,本文詳細研究添加劑對DPF 再生效率影響。
后處理性能試驗主要是在后處理試驗臺架上完成,該試驗臺架以3.0 L 柴油機作為廢氣發(fā)生源。該機應用Bosch 電控共軌技術和渦輪增壓中冷技術,該臺架集成由美國西南研究院開發(fā)的后處理測試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調(diào)節(jié)后處理測試支路氣體流量和后處理入口溫度,從而能研究后處理性能特性,如圖1 所示。評價DPF 再生特性時,排氣流量設定為300 kg/h,通過設定DPF 入口溫度,研究不同溫度下再生效率。
圖1 后處理試驗臺架原理圖
試驗使用江淮某柴油機后處理裝置,主要參數(shù)如表1 所示。
表1 DPF 主要參數(shù)
1)按文獻[8]規(guī)定對DPF 進行預處理。
2)完成預處理試驗后,通過更改ECU 數(shù)據(jù),對DPF 進行強制再生不低于20 min,停機待DPF 中心溫度在200 ℃左右拆下DPF 并進行熱稱重,記錄DPF 初始質(zhì)量。
3)重新安裝DPF,發(fā)動機工況設定為2 600 r/min@200 N·m,DOC 前溫度設定為200 ℃,進行DPF 累碳。目標累碳量為(6.5±0.5)g/L。
4)進行無添加劑時不同再生溫度下的DPF 再生效率測試。
5)切換含F(xiàn)BC 添加劑燃油(按8×10-6進行配比),進行不同再生溫度下的DPF 再生效率測試。
試驗用柴油為市售國Ⅴ柴油,4%濃度的鐵基FBC,按質(zhì)量分數(shù)8 mg/kg 配制出含8×10-6FBC 的柴油混合燃料,即100 L 燃油中添加20 mL 添加劑。按照表2 對比方案開展試驗。
表2 DPF 不同再生對比方案
將碳載量為6.5 g/L 的DPF 按照方案1 進行DPF 再生,再生時間20 min,再生循環(huán)結(jié)束后,拆除DPF 稱重,DPF 內(nèi)剩余碳量0.1 g,DPF 再生效率為99.53%,通過分析再生過程中DPF 前后壓差變化率,對應曲線如圖2 所示,20 min 后壓差變化率為99.9%,說明DPF 前后壓差變化率可以有效評價DPF 再生效率。根據(jù)DPF 壓差變化率,620 ℃條件下10 min 時DPF 再生效率為96.1%,再生效率較高。
圖2 無FBC-620 ℃再生溫度DPF 壓差變化率
將碳載量為6.4 g/L 的DPF 按照方案2 進行DPF 再生,再生時間20 min,再生過程中DPF 前后壓差變化率曲線如圖3 所示,根據(jù)DPF 壓差變化率,500 ℃條件下10 min 時DPF 再生效率為27.8%,再生效率較低,再生緩慢。
圖3 無FBC-500 ℃再生溫度DPF 壓差變化率
將碳載量為6.6g/L 的DPF 按照方案3 進行DPF 再生,再生時間20 min,再生過程中DPF 前后壓差變化率曲線如圖4 所示,根據(jù)DPF 壓差變化率,500 ℃條件下10 min 時DPF 再生效率為96.5%,再生效率高,再生較快,且與方案1 再生效率相當。
圖4 加FBC-500 ℃再生溫度DPF 壓差變化率
將碳載量為6.5 g/L 的DPF 按照方案4 進行DPF 再生,再生時間20 min,再生過程中DPF 前后壓差變化率曲線如圖5 所示,根據(jù)DPF 壓差變化率,450 ℃條件下10 min 時DPF 再生效率為85.6%,再生效率略低,較方案3 再生效率明顯下降。
圖5 加FBC-450 ℃再生溫度DPF 壓差變化率
通過對再生效率研究,使用FBC 添加劑可以有效降低再生溫度,且再生效率較高,具體如下:
1)未加添加劑時,620 ℃再生溫度,再生效率高,10 min 可達到96.1%,超過90%;500 ℃再生溫度,再生效率較低,10 min 時再生效率僅為27.8%,遠低于90%。
2)加添加劑時,500 ℃再生溫度,10 min 對應再生效率為96.5%,超過方案1 再生效率,再生效率較高;450 ℃再生溫度,10 min 對應再生效率為85.6%,再生效率稍小于方案3,且對應10 min 再生效率低于90%,不滿足再生效率最低要求。
3)添加劑在保證10 min 再生效率的同時,可明顯降低再生溫度,500 ℃再生溫度即可達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