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 芳
“體操”是校園體育教育改革的基礎項目,“快樂體操”是通過體操帶動語言學習、智力開發(fā)的活動,旨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本文探討了課程游戲化視域下幼兒園快樂體操園本化實踐的一些問題,以供參考。
啟東市和睦幼兒園被評為“江蘇省快樂體操特色幼兒園”,筆者作為該園的市級課題主持人,近年來一直在探索快樂體操園本化,以快樂體操作為立德樹人的載體,努力推動體育特色項目的發(fā)展,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本課題圍繞“課程游戲化視域下幼兒園快樂體操園本化實踐”展開,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也曾出現了以下問題。
一是快樂體操課程游戲化不足。體操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之一,教師應遵循“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育觀,貫徹“游戲化、生活化”的課程理念,為幼兒創(chuàng)造自由的、愉悅的游戲環(huán)境。我園于2017年引進快樂體操項目,開設相關課程,并創(chuàng)設了專門的體操活動室,投放了多種多樣的游戲材料。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更多關注的是體操的體育性,沒有體現幼兒在體操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通常按照課程目標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模仿動作,沒有重視幼兒的興趣和發(fā)展需求。
二是快樂體操園本化不足。在開展快樂體操項目的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很好地結合幼兒園體操課程發(fā)展現狀,充分利用相關資源,創(chuàng)新體操活動形式,形成相對適宜的快樂體操課程體系。
教師應以游戲理念為基礎,在快樂體操中貫徹、實施課程游戲化的理念和精神,形成以園本課程為基礎的快樂體操課程體系。
教師應掌握幼兒基本動作發(fā)展規(guī)律,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以游戲活動為載體,讓幼兒感受體操活動的樂趣,增強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教師通過探究課程游戲化精神與快樂體操實踐活動的關系及教育價值,有利于增強自身的教學和組織能力,實現自身專業(yè)成長。
教師應鼓勵家長參與幼兒園快樂體操園本化建設,通過家園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提升快樂體操特色幼兒園的內涵品質,為幼兒將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幼兒園可組織專業(yè)培訓增強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比如邀請國家級教練員入園開展講座、安排教師定期外出學習等,建構適宜幼兒成長、教師發(fā)展、家園共育的課程游戲化視域下幼兒園快樂體操園本化理論體系。
第二,幼兒園要努力提升教師建設課程游戲化視域下幼兒園快樂體操園本化的能力,促進教師探索課程游戲化精神與快樂體操實踐的關系及教育價值,增強教師設計和組織快樂體操活動的能力,使教師能夠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以游戲活動為載體,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增強幼兒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教師可通過調查問卷、網絡數據分析、個別訪談等方式進行相關調查,比如不同年齡幼兒動作及體能發(fā)展現狀、家長對快樂體操與課程游戲化相互關系的理解程度、在幼兒園及家庭中開展快樂體操的方式和難點等。
1.基于快樂體操課程游戲化不足的策略探索。幼兒園應貫徹自由、愉悅、創(chuàng)新的課程游戲化精神,激發(fā)幼兒對體育的興趣,從而增強幼兒身體素質,發(fā)展其綜合能力。比如,教師要對幼兒園開展的快樂體操活動進行深入分析,進一步研究課程游戲化與幼兒園快樂體操的相互作用,研究將快樂體操與幼兒園一日活動融合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幼兒健康體魄。
2.快樂體操園本化不足的策略探索。通過學習“快樂體操”項目的指導建議及課程游戲化理念,我園確定了“快樂體操”課程的核心理念,即以“幼兒體育運動的安全”為核心,以“幼兒五大領域能力”為課程的結構體系。教師要在游戲中激發(fā)幼兒的運動興趣,使其體驗體操的快樂,讓快樂體操成為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一部分。另外,教師可嘗試讓幼兒進行移動技能訓練,如走、跑、跳、滑步、爬、鉆等,以鍛煉幼兒的體質,增強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靈敏度等。教師也可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方式,研究不同器械與快樂體操動作相結合的玩法,探討游戲過程中容易碰到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
3.家園共育形成合力,凸顯家庭教育功能。教師應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征集更多好玩有趣、能鍛煉幼兒身體的快樂體操親子創(chuàng)編游戲,為家長和幼兒進行快樂體操親子活動奠定基礎。
教師可從課程游戲化視域下幼兒園快樂體操園本化的來源與建構、目標與內容、實施與成果等角度選取研究案例,進行分析和評價,以形成因地制宜的園本化快樂體操活動優(yōu)秀案例,豐富快樂體操園本課程內容,提升快樂體操課程的品質。比如,晨間鍛煉、早操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設的不同年齡段幼兒快樂體操的活動組織,體育活動中快樂體操基本動作與游戲相結合的方式與方法,家園共育過程中親子體操游戲的創(chuàng)新玩法等。
1.選題立足要實際。相關課題的研究應立足課程游戲化精神,努力挖掘幼兒園快樂體操園本化的價值和內容,通過對幼兒園快樂體操園本化的現狀研究,分析課程游戲化視域下的快樂體操園本化實施的主要問題。教師應重視快樂體操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興趣及需求,尋求游戲性及體育性的共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為其將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教師的課題研究要基于幼兒園快樂體操課程實施的已有經驗,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課程品質,促進幼兒園的課改不斷深化。另外,教師可從長遠角度完善課程建設創(chuàng)設機制,多方協(xié)同推進課程游戲化視域下幼兒園快樂體操的園本化研究,不斷探索符合園所實際情況的快樂體操課程體系。
2.課題目標要明確。課題研究目標要重點關注快樂體操課程游戲化的開發(fā)利用、快樂體操園本化的具體實施策略、快樂體操與教師專業(yè)提升的關系、快樂體操特色園本化案例等。教師應積極地展開對實際案例的探討,以問題為導向,與幼兒園其他教師組成課題組,開展分層研討和深度交流,通過對課程游戲化視域下快樂體操園本化的聯合研究,進一步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活動組織能力等。
3.課題內容要具體。課題應該聚焦課程游戲化視域下幼兒園快樂體操園本化的理論基礎研究、實踐策略研究、架構體系研究及實際案例研究。課題組可對研究范圍、研究對象進行清晰地界定,加強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的關聯度,并適當細化和具體化。
4.課題計劃要合理。課題組可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把課題研究和園所教研工作結合起來,列入園所的工作計劃中。
5.課題預期成果要多樣化。根據研究目標,教師應從多渠道搜集課程游戲化視域下的快樂體操園本化案例,不斷完善實施計劃,形成預期成果,如教研論文、研究報告、教學案例、教學反思等,并注意成果的學術性、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課題組應進一步完善實施方案,定期組織開展研討活動,交流研究心得,及時對過程性材料、佐證材料進行整理和歸檔,實現課程游戲化視域下的快樂體操園本化的多方建構,助力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作為幼兒園快樂體操課題組成員,筆者認為應該通過各方的協(xié)同合作促進幼兒園快樂體操園本化建設,為幼兒將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在開展快樂體操活動時,教師應貫徹課程游戲化理念,形成相對適合的快樂體操園本化課程體系。教師要重視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成長需求,尋求游戲性及體育性的共生,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激發(fā)幼兒參與體操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情感、意志和品質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