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學勤
游戲是幼兒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能帶給他們快樂的情感體驗。隨著安吉游戲的推廣,幼兒園越來越重視自主游戲的開展。教師應組織幼兒進行自主游戲,為他們提供充足的材料,讓其進行自由選擇,以滿足幼兒的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幼兒形成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造型人格。
自主游戲是由幼兒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引發(fā)的,它與自由游戲有著本質的不同,是在幼兒園教育的框架下開展的。在自主游戲中,幼兒會主動進行思考,通過自己的方式感受周圍的一切。幼兒園提倡的自主游戲具有材料豐富多樣、形式靈活多變的特點。
幼兒可以自己選擇游戲內容、自主調整游戲狀態(tài)、自由探索玩法,同時,幼兒還可以邀請同伴參與游戲,或是改變游戲類型等,這有助于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其情感、心智、意志品質的發(fā)展。另外,對于內向、不善于表達自己想法的幼兒來說,他們在自主游戲中需要與同伴交流、溝通,這有助于鍛煉他們的溝通能力和交往能力。
教師應通過觀察認識到幼兒游戲的真實意義,保護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性。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表現(xiàn)形式。觀,指的是教師通過看、聽等方式感知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游戲行為;察,是指教師在觀的基礎上,針對幼兒的行為作出分析、評價。教師對幼兒游戲的觀察過程,是以視覺為主并融合其他感覺的綜合感知活動。
在自主游戲中,教師要先確定觀察內容,如觀察人或物、觀察幼兒行為或材料利用情況等。教師要明確觀察目的,再展開行動。無論是在游戲開展前還是在游戲進行中,教師的觀察都不能影響幼兒的游戲進程。
一是定區(qū)域觀察法。在幼兒開始自主游戲后,教師可在某一區(qū)域內觀察幼兒的游戲活動,包括幼兒人數(shù)、游戲類型、游戲玩法、材料使用等。二是定個人觀察法。教師可將個別幼兒作為觀察對象,對該幼兒進行跟蹤觀察,幫助幼兒解決碰到的問題。三是定小組觀察法。教師可將幼兒分成不同小組,對某一小組的幼兒進行觀察,觀察幼兒與同伴交流的情況以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定材料觀察法。教師可觀察幼兒使用材料開展游戲的情況。
觀察,是剖析幼兒行為的關鍵。記錄幼兒游戲過程,能幫助教師認識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而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幫助幼兒積累經驗。詳細記錄觀察過程,是教師對幼兒行為進行評價的基礎。在不影響幼兒正常游戲的情況下,教師可借助相機、手機等拍攝工具記錄游戲過程,如實還原游戲情景。教師還可通過書面記錄法將幼兒的游戲內容記錄下來,如故事本、圖表等。
自主游戲是幼兒自發(fā)進行的活動,能滿足幼兒的內在需要,教師應該保護幼兒的自主游戲。在游戲開始前,教師要消除安全隱患,對環(huán)境和材料進行排查。同時,教師也要教導幼兒學會自我保護,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自主游戲的空間,減少對幼兒游戲的干預,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表現(xiàn)出真實的自我。
教師要在觀察的基礎上解讀幼兒的行為。幼兒是游戲的主人,他們對游戲有著不同的理解。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結合游戲情境,對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進行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應充分利用環(huán)境資源,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廣的游戲空間。教師可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其提供多種多樣、新穎的操作材料。此外,教師還可鼓勵幼兒探索大自然,讓他們從大自然中取材。
在自主游戲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需求自由支配時間。如果教師規(guī)定了每個游戲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可能導致幼兒被迫結束游戲,參與游戲的興趣消退。因此,保證游戲時間,是保證自主游戲質量的關鍵。教師應允許幼兒自由支配時間、自主安排活動,在游戲活動中提升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另外,教師有效的介入可以幫助幼兒提升游戲質量。教師要準確定位自身的角色,幫助幼兒優(yōu)化自主游戲。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找準介入的時機。在小班幼兒的自主游戲中,教師應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中班幼兒的自律性較差,教師應在規(guī)則被破壞時適當?shù)慕槿?;大班幼兒容易喪失探索興趣,教師應注重介入的方法。教師要根據(jù)游戲需要合理預設介入目的,通過語言、表情、肢體動作等方式,確保游戲的正常開展。在理解、深入分析幼兒行為的基礎上,教師也可通過評價性的介入,幫助幼兒解決實際問題,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從而推動游戲進程。
教師應提高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的地位,貫徹以幼兒為主導的游戲精神,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第一,教師要明確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游戲環(huán)境和游戲材料,促使幼兒自主開展游戲活動,幫助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成長。第二,教師要發(fā)揮自身指導者的作用,給予幼兒精神上的支持、態(tài)度上的寬容、行為上的信任,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真實表現(xiàn)。
觀察是了解幼兒的基本途徑,通過觀察,教師能準確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對他們的游戲行為進行準確的分析解讀,如幼兒喜歡什么類型的游戲、什么樣的主題游戲能夠吸引幼兒的興趣、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如何、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怎樣的發(fā)展等。觀察也是教師了解真實的幼兒,建構兒童觀和教育觀的基礎。自主游戲能夠呈現(xiàn)幼兒的真實狀態(tài),教師要掌握多種觀察方法,利用好觀察機會,用心觀察、記錄幼兒的真實行為,更加客觀、全面、準確地了解幼兒,正確評價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水平。
評價是幼兒自主游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有效的評價,才能讓幼兒了解自身的行為表現(xiàn),為后續(xù)游戲的順利推進奠定基礎。在幫助幼兒回顧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他們提升自我反思的水平,進一步豐富游戲材料、推動游戲進程。教師可構建開放性的評價機制,讓幼兒在精神上處于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促使幼兒積極參與游戲后的評價活動,主動地解決游戲過程中碰到的問題。
表征和分析游戲過程,是教師常用的評價手段之一。教師可引導幼兒通過繪畫、表格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游戲過程,并進行語言描述,從而更好地了解幼兒。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自我描述,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綜合評價,讓幼兒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存在的不足,并為幼兒提供指導和建議。教師還可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等級評價,分析幼兒游戲行為質量以及幼兒游戲水平的高低,以期尋找幼兒行為的規(guī)律和特點,反思并跟進后續(xù)的觀察。此外,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能出現(xiàn)一些共性的問題或是隱藏的問題,這些問題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教師應在游戲后的評價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共同討論這些問題,引發(fā)幼兒的深度思考,培養(yǎng)幼兒的深度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自主游戲的性質決定了教師保護和支持自主游戲的必要性。在自主游戲中,教師能看到真實的幼兒,從而為實施個性化教育奠定基礎。因此,教師要客觀、科學地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認真觀察幼兒的游戲過程,并采取科學的指導方法,充分發(fā)揮自主游戲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