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彬,劉偉,郝建濤,景迪,張嘉寧
(河北工業(yè)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天津 300130)
無人機是一種由自身動力源驅動、能夠獨立飛行、可以反復使用的無人飛行器。因無人機不受飛行員身體條件的限制,并在現(xiàn)代軍事作戰(zhàn)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無人機的大量應用,無人機回收過程中的能量浪費問題也越來越凸顯。目前,無人機回收過程中,主要通過將無人機的動能轉化為熱能消耗,實現(xiàn)無人機的回收,如地面滑跑回收、降落傘回收、撞網(wǎng)回收,造成了能量的浪費。若能將這部分能量回收利用,不僅能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還能提高無人機作戰(zhàn)平臺的續(xù)航能力。
現(xiàn)有的能量回收研究主要集中在挖掘機、汽車能量的回收,對無人機回收過程能量回收的研究還很少。林添良等研究了混合動力組成的挖掘機機械臂勢能回收系統(tǒng)的操作性能。張玉寶、姚明星等研究了影響挖掘機回轉過程能量回收效率的蓄能器參數(shù)。
本文作者以無人機回收系統(tǒng)中的蓄能器為研究對象,對回收系統(tǒng)進行建模,并用AMESim軟件對能量回收過程進行仿真分析,研究蓄能器的能量回收效率。
該回收系統(tǒng)通過液壓馬達、蓄能器對無人機的動能進行回收。當無人機撞上回收設備時,無人機通過牽引繩帶動滾筒與液壓馬達共同轉動,其動能由液壓馬達轉化為蓄能器的液壓能儲存起來。為防止無人機在回收過程中加速度過載,在回收系統(tǒng)中加入了PID控制,通過控制液壓馬達的排量,控制無人機加速度的大小,避免無人機加速度過大損壞無人機。無人機回收系統(tǒng)能量回收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能量回收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圖1 無人機回收系統(tǒng)能量回收液壓原理
階段1,回收準備。液壓泵1對皮囊式蓄能器6進行充壓,當蓄能器中液壓油壓力到達所設定的溢流閥3的壓力后,充能完成,液壓油經(jīng)溢流閥3流入油箱。
階段2,無人機能量回收。當無人機被回收裝置捕獲時,它通過牽引繩帶動滾筒與液壓馬達12共同轉動,液壓馬達向皮囊式蓄能器6內(nèi)充入液壓油,無人機的動能轉化為蓄能器內(nèi)的液壓能存儲起來。
無人機回收過程能量回收原理如圖2所示。
圖2 無人機回收過程能量回收原理示意
將蓄能器中皮囊中的氣體視為理想氣體,由于整個無人機回收過程很短,蓄能器充液過程很快,因此可以將皮囊中氣體體積和壓力的變化過程近似為絕熱過程。氣體狀態(tài)方程為
·=
(1)
式中:為常數(shù)。
將皮囊式蓄能器的力學關系簡化為如圖3所示的力學模型。
圖3 蓄能器簡化力學模型
根據(jù)液壓油的力學關系,可以得到蓄能器中液壓油與氣體之間的參數(shù)關系:
(2)
式中:為蓄能器中液壓油壓力,Pa;為氣囊中氣體壓力,Pa;為液壓油與氣囊的接觸面積,m;為氣體剛度系數(shù),N/m;為氣體阻尼系數(shù),N·s/m;為氣囊中氣體體積,m;為蓄能器進油口壓力,Pa;為蓄能器中液壓油質量,kg;為液壓油的黏性阻尼,N·s/m。
設、分別為蓄能器工作過程中氣腔的壓力與體積,將、代入氣體狀態(tài)方程式(1),并對其求導得:
(3)
對工作過程中的氣腔體積關于時間求導,可以得到氣腔體積的變化率,即蓄能器的流量輸出:
(4)
將式(3)(4)代入求導后的式(2),并進行拉氏變換得:
(5)
式(5)為以蓄能器進油口壓力為輸出的蓄能器數(shù)學模型。
在插裝閥打開時,閥口處的流量與壓力滿足如下關系:
(6)
式中:為閥口流量系數(shù);為閥芯移動距離;為閥芯錐角。
其中插裝閥閥口過流面積梯度為
(7)
由于遠小于,取:
=πsin
(8)
對式(6)進行拉氏變換得:
(9)
式中:Δ為插裝閥進出口兩端壓差,Δ=-。
將先導式溢流閥進行簡化,得到如圖4所示的原理圖。
圖4 先導式溢流閥液壓原理
分析主閥芯的受力情況,得到其受力平衡方程為
(10)
主閥流量連續(xù)性方程為
(11)
(12)
閥口流量方程為
=(-)
(13)
=(-)
(14)
式中:為進入溢流閥進油口的液壓油壓力;為主閥芯上腔壓力;為主閥芯下腔面積;為主閥芯上腔面積;為主閥芯運動部分質量;為主閥芯運動阻尼系數(shù);為主閥芯彈簧剛度;為穩(wěn)態(tài)液動力下主閥芯等效彈簧彈性系數(shù);為主閥芯位移;為主閥芯初始位移量;為進入溢流閥進油口的液壓油流量;為流經(jīng)主閥芯阻尼孔1的液壓油流量;為通過先導閥阻尼孔2的流量;為主閥芯下腔體積;為主閥芯上腔體積;為主閥芯阻尼孔1的過流面積;為先導閥阻尼孔2的通流面積;為先導閥上腔壓力;為主閥芯上腔壓力;為節(jié)流閥指數(shù),阻尼孔為狹長孔,≈1。
將式(13)代入式(11),并進行拉氏變換得:
(15)
將式(13)(14)代入式(12),并對其進行拉氏變換得:
(16)
分析先導閥閥芯的受力情況,可以得到先導閥閥芯的力學關系為
(17)
先導閥閥芯流量連續(xù)性方程為
(18)
式中:為先導閥閥芯面積;為先導閥可以移動的閥芯質量;為先導閥閥芯運動阻尼系數(shù);為先導閥彈簧剛度;為穩(wěn)態(tài)液動力下的先導閥閥芯等效彈性系數(shù);為先導閥閥芯位移;為先導閥閥芯初始位置;為通過先導閥閥口的流量;為先導閥閥芯前腔體積。
液壓馬達的流量方程為
(19)
無人機回收過程中,無人機帶動液壓馬達旋轉,此時液壓馬達上的力矩特性方程為
(20)
式中:為液壓馬達在出油口的液壓油流量;為液壓馬達出口壓力;為液壓馬達最大排量;為液壓馬達轉速;為旋轉斜盤分數(shù);為液壓馬達泄漏系數(shù);為液壓馬達兩端連接管道總容積;為液壓油彈性模量;為負載力矩;為等效在液壓馬達軸上的轉動慣量;為液壓馬達的運動阻尼系數(shù)。
無人機被回收裝置捕獲后,與回收裝置以相同的速度向前運動,將捕獲過程視為完全非彈性碰撞,可以得到無人機與回收裝置的速度關系為
+=(+)
(21)
無人機與回收裝置在回收過程中受到阻攔繩阻力、空氣阻力、摩擦阻力,分析受力關系,可得其運動方程為
(22)
式中:為回收裝置質量;為無人機質量;為回收裝置速度;為無人機速度;為無人機與回收裝置共同速度;為無人機與回收裝置加速度;為阻攔繩阻力;為空氣阻力系數(shù);為空氣密度;為無人機迎風面積,取機翼面積為迎風面積;為滑軌與回收裝置的動摩擦因數(shù)。
AMESim軟件提供機械、控制、液壓等多種模型庫,可以對元件進行模塊化建模,每一種模型內(nèi)置多種子模型,選擇合適的元件子模型,可以快捷準確地對液壓、機械系統(tǒng)進行聯(lián)合仿真。
因回收過程中系統(tǒng)流量較大,選用通流能力強、工作穩(wěn)定可靠的插裝閥控制系統(tǒng)中流量的通斷。
用AMESim中HCD庫建立插裝閥的仿真模型,更接近插裝閥在實際工作中的啟閉特性。插裝閥HCD模型如圖5所示。接口D為插裝閥的進油口,接高壓油;接口B為插裝閥的進油口,接低壓油。在該回收系統(tǒng)中,進油口D接液壓馬達,先導電磁閥未得電時,插裝閥D、C 2個接口都接入高壓油,插裝閥閥芯不動作,出油口C沒有液壓油流出;先導電磁閥得電時,D口接入高壓油,C口接油箱,插裝閥閥芯動作,液壓油從B口流出向蓄能器充液。
圖5 插裝閥HCD仿真模型
根據(jù)先導式溢流閥的原理圖,可以用AMESim的HCD庫中帶兩通口的錐閥、帶限位的質量塊、帶復位彈簧的滑閥及液壓元件庫中的阻尼孔,搭建先導式溢流閥的AMESim模型。建立好的仿真模型如圖6所示。其中,K口為先導式溢流閥的遠程調(diào)接口,通過控制遠程調(diào)接口K的液壓油壓力,可以對溢流壓力實現(xiàn)遠程調(diào)節(jié),當K口直接接油箱時,液壓油可以以較低的壓力通過溢流閥流回油箱。
圖6 先導式溢流閥AMESim模型
在回收過程中,無人機在空氣阻力、摩擦力、阻攔繩阻力的作用下運動,可以用AMESim中一個受力的質量塊進行模擬,搭建好的無人機仿真模型如圖7所示。無人機的空氣阻力是與速度平方成正比的函數(shù),用速度檢測模塊檢測無人機速度,再經(jīng)過函數(shù)計算可以得到無人機所受到的空氣阻力。
圖7 無人機仿真模型
用AMESim中的超級元件工具,將無人機仿真模型封裝進自定義的元件中,得到無人機的超級元件如圖8所示。超級元件工具可以將復雜的仿真模型封裝進一個圖標,用簡單的圖標清晰直觀地表述模型。端口1用來連接牽引繩的接口,牽引裝置從端口1對無人機施加牽引力。
圖8 無人機超級元件
回收裝置可以用質量塊與彈性接觸模塊模擬,通過設置接觸阻尼的值,可以在無人機與回收裝置接觸后,使二者以相同的速度向前運動,其仿真模型如圖9所示。
圖9 回收裝置仿真模型
將系統(tǒng)各主要部件的模型在AMESim中進行連接,可以得到系統(tǒng)的整體仿真模型,如圖10所示。
圖10 整體仿真模型
如表1所示,為使仿真更加貼近真實情況,需要根據(jù)所用元件的實際結構參數(shù)對仿真模型進行參數(shù)設置。
表1 基本參數(shù)
其中,初始條件設置為蓄能器體積40 L、蓄能器預充壓力24 MPa、無人機質量100 kg、回收裝置質量20 kg。下面分別對蓄能器體積、蓄能器回收壓力、回收裝置質量、無人機質量取不同值,探究各因素對能量回收效率的影響。仿真預設條件如表2所示。
表2 仿真參數(shù)設置
根據(jù)表2的參數(shù)進行仿真,得到的蓄能器氣體壓力變化如圖11—圖14所示。
圖11 改變蓄能器體積時氣腔壓力變化 圖12 改變預充壓力時蓄能器中氣腔壓力變化過程
圖11所示為僅改變蓄能器體積的情況下,所得到的蓄能器壓力變化曲線??芍簻p小蓄能器體積時,蓄能器壓力呈上升趨勢。
圖12所示為僅改變蓄能器預充壓力的情況下,所得到的蓄能器壓力變化曲線。可知:增加蓄能器預充壓力時,蓄能器中壓力的增加幅度不大。
圖13所示為僅改變回收裝置質量的情況下,所得到的蓄能器壓力變化曲線??芍簻p小回收裝置質量時,蓄能器回收壓力增加,但增加幅度不明顯。
圖13 改變回收裝置質量時蓄能器中氣腔壓力變化過程 圖14 改變無人機質量時蓄能器中氣腔壓力變化過程
圖14所示為僅改變無人機質量的情況下,所得到的蓄能器壓力變化曲線。可知:增加無人機質量時,蓄能器回收壓力明顯增加;無人機質量增加20%時,蓄能器回收壓力增加1.06%;當無人機質量減小20%時,蓄能器回收壓力減小1.07%。
該能量回收系統(tǒng)回收無人機的動能,并轉化為蓄能器中的液壓能存儲起來。由于直接測量蓄能器中存儲能量的多少難度較大,可以用蓄能器驅動相同情況下的無人機,通過測量無人機速度,間接計算蓄能器回收的能量。在忽略蓄能器釋放高壓液壓油時能量傳遞效率的條件下,蓄能器能量回收效率可由如下公式計算:
(23)
(24)
(25)
(26)
式中:為無人機回收前的機械能;為能量回收后蓄能器具有的機械能;為能量回收前蓄能器具有的機械能;為蓄能器能量回收后帶動無人機的最大速度;為蓄能器能量回收前帶動無人機的最大速度;為蓄能器能量回收效率。
用不同仿真條件下蓄能器能量回收前、回收后的壓力驅動無人機加速,將蓄能器驅動無人機達到的最大速度代入公式(26),得到能量回收效率以及相對于初始條件的回收效率增長率如表3所示。
表3 能量回收效率
由表3可以看出:蓄能器體積下降、蓄能器預充壓力降低、回收裝置質量減小、無人機質量增加可以使蓄能器能量回收效率增加。當參數(shù)變化量都為20%時,無人機質量和蓄能器體積變化時回收效率變化率分別為68.9%和65.01%。因此對回收效率影響程度遞減的排序為無人機質量、蓄能器體積、蓄能器預充壓力、回收裝置質量。
本文作者針對蓄能器-液壓馬達能量回收式無人機回收系統(tǒng)進行系統(tǒng)建模,并用AMESim對回收過程進行仿真,研究影響蓄能器能量回收效率的各個參數(shù),得到以下結論:
(1)基于對無人機回收系統(tǒng)原理和數(shù)學模型的研究,建立了整個回收系統(tǒng)的仿真模型;
(2)結果表明:蓄能器體積、蓄能器充氣壓力、無人機質量是影響蓄能器能量回收效率的關鍵因素,回收裝置質量對回收效率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