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
民國十七年,我用上等宣紙裝訂了一本美麗的大簿子,放在辦公桌上,以備學生們質(zhì)疑問難。這本簿子的封面貼了一條泥金的標簽,上面由我自己寫了“人生問題”四個字。簿子旁邊放了一張通告,歡迎大家將各人心窩里的問題寫出來使我可以預先考慮,再行答復。在美的簿上寫心中事是多么有詩意的一回事??!不消說得,雞腳字是不好意思寫在上面。我的目的是達到了:同學們每人來寫問題之先,必將問題里面的一些字練習好多次,才愿下筆。所以我這本簿子不但是網(wǎng)羅了如珠似玉的問題川流不息地來到,而且寫問題的字無形中也就藝術(shù)化了。
一天,我把人生問題簿翻開一看,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問題:“夫子的兒子教學做,可得而聞乎?”
這問題的含義是豐富極了,給了我一個很深刻的戟刺。從此以后,我便時常自己問自己說:“兒子教學做這門功課該如何去上?”現(xiàn)在把最近上的一課發(fā)表出來,以供有兒子的人們參考。
兒子要在做上學在做上教,這是沒有疑義的。我希望每個兒子做成一個什么樣的兒子,我得把我自己先做成那樣一個兒子。我要教兒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教兒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最近我和小孩們商議出一個自立立人,自助助人的教學做過程,內(nèi)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三餐喂得飽,個個喊寶寶;
第二個階段:小事認真干,零用自己賺;
第三個階段:全部衣食住,不靠別人助;
第四個階段:自活有余力,幫助人自立。
我現(xiàn)在第四個孩子六歲,尚在第一個階段。第三個孩子十歲,在鄉(xiāng)下時已到第二階段,現(xiàn)在進城來又回到第一階段。第二個孩子十三歲,是在第二個階段。第一個孩子十七歲,是上了第三個階段。同時大家還在求學,一起向第四個階段努力前進。
中國社會對于小孩的教育普遍只有兩個階段:一是全然依賴;二是忽然自立。這中間缺少漸進的橋梁。倘若成人突遇變故,小孩失其所依,這是多么難受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