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林
(四川省江油市青蓮畜牧獸醫(yī)站,四川 江油 621700)
當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加強生豬屠宰檢疫管理,嚴格把關生豬屠宰產品質量,科學規(guī)范處理常見豬疫病,避免病死畜禽產品流入市場,進而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
生豬屠宰前應認真做好檢疫工作,對進入屠宰場的生豬予以嚴格、細致的檢查檢疫,包括外觀膚色、呼吸狀況、糞便狀況、精神狀況等,禁止有異常的豬入場,同時要確保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避免其來自疫區(qū),保證待宰生豬健康。生豬進場后分不同批次分圈靜養(yǎng),生豬屠宰前,待宰靜養(yǎng)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針對當天需要屠宰的生豬應靜養(yǎng)12 h,屠宰前3 h停止喂水喂食,并對生豬體表進行衛(wèi)生清潔,保證無污染物。同時,在生豬檢查中如發(fā)現有生豬出現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發(fā)燒、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口腔潰瘍、粘膜充血、皮膚發(fā)紫等現象,應重點進行檢疫,針對檢疫中出現病的生豬應出具《檢疫無害化處理通知單》,要求對病豬進行無害化化處理,做好場地、圈舍消毒滅源工作。此外,針對長途調運的豬,應重點做好檢疫工作,嚴格按照《跨省調運種畜禽產地檢疫規(guī)程》等規(guī)章制度實施檢疫,做好對運輸工具的消毒工作,提升屠宰前檢疫工作質量[1]。
屠宰時檢疫與屠宰前檢疫相比較而言更為重要,能夠及時發(fā)現疾病內部病變。屠宰檢疫前需要進行屠宰檢疫申請,申請通過后方可展開后續(xù)的屠宰檢疫工作,如申請不通過,則官方獸醫(yī)人員需要對相關情況予以詳細說明。生豬屠宰時實施麻電操作促使豬昏迷,然后在30 s內實施刺殺放血,要提前做好對放血刀具的消毒工作,然后浸燙脫毛并檢修編號,接著進行非瘟快檢,確保屠宰生豬無感染非洲豬瘟病毒。對頭部、體表等部位進行同步檢疫,并摘除“三腺”,嚴格按照相應的順序實施檢疫工作,檢疫合格后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并可加蓋檢疫驗訖印章。檢疫時對發(fā)現的不合格的病豬胴體、副產品,需對其進行嚴格的無害化處理,同時要出具《動物檢疫處理通知單》,廢棄物則需要焚燒、深埋、消毒處理。檢疫全過程,所有參與檢疫的人員應重視衛(wèi)生安全防護,避免造成污染和疾病傳播。針對被污染的工具設備及場所,需要使用氫氧化鈉、酒精等進行嚴格消毒,并記錄到《生物安全處理記錄》中。同時官方獸醫(yī)還應認真落實監(jiān)督工作,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的現象,同時也避免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口蹄疫是生豬養(yǎng)殖時的常見病,因此在屠宰時應重點做好檢疫工作。眾所周知,豬口蹄疫的傳染性極強,傳播速度極快,健康豬患病后,可以發(fā)現其蹄冠及乳房等多個部位有水皰,并逐漸潰破形成血性潰瘍面。檢疫人員在檢疫時,應正確區(qū)分口蹄疫和水皰性口炎等疾病,口蹄疫病豬尸體解剖后,可發(fā)現心外膜和心臟有出血斑點,心包有積液,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斑點,胃腸粘膜出血。如檢疫人員發(fā)現有上述癥狀,即可確診為豬口蹄疫,應對病死豬及畜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并使用0.3%過氧乙酸溶液實施全面徹底的消毒,防止口蹄疫病毒的傳播擴散[2]。
豬瘟屬于烈性傳染性疾病,是威脅養(yǎng)豬業(yè)的主要傳染病之一。屠宰前檢疫時,可發(fā)現病豬出現高燒、食欲下降、喜飲水、流鼻涕、便秘、腹瀉等癥狀,觀察病豬四肢內側、會陰部、腹部會發(fā)現有紫紅色出血斑點。屠宰后檢疫可發(fā)現敗血型病變,全身黏膜和臟器有出血現象,淋巴結腫大出血,呈大理石狀花紋,腎臟呈土黃色,脾臟邊緣出血,膀胱及輸尿管有出血點。檢疫人員結合上述剖檢變化,即可確診豬瘟,感染豬瘟病毒的生豬及其臟器,應進行高溫銷毀處理,接觸病死豬的人員應使用酒精等做好消毒工作,防止造成污染。
高致病性藍耳病屬于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疾病,其病原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屠宰前檢疫可發(fā)現病豬有發(fā)燒、呼吸困難癥狀、食欲下降、心跳加快、拉稀、便秘等,懷孕母豬出現流產和死胎現象,皮膚有出血充血現象。屠宰后檢疫可發(fā)現病豬脾臟邊緣有梗死灶,腎臟表面有出血斑點,顏色呈土黃色,肝臟、心臟等部位有出血點,胃腸道出血和潰瘍等病變。針對確診為高致病性藍耳病的豬及豬肉,應進行銷毀、深埋處理,并鋪撒生石灰或者5%漂白粉溶液,禁止流入市場危害公共衛(wèi)生安全[3]。
豬肺疫也被稱之為巴氏桿菌病,其病原為多殺性巴氏桿菌,屬于急性傳染性疾病,其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危害性大,因此應認真做好屠宰前后的檢疫工作?;加胸i肺疫的病豬,屠宰前檢疫可發(fā)現病豬出現42 ℃高燒,食欲下降,嚴重的食欲廢絕,呈犬坐姿勢,鼻腔中流出一些液體,呈泡沫狀,耳根及腹部皮膚有紅斑,呼吸不暢,持續(xù)性咳嗽,有時便秘或腹瀉。屠宰后檢疫可發(fā)現病豬全身黏膜和漿膜有出血點,肺臟呈暗紅色,肝臟水腫,顏色呈灰黃色,切面呈大理石樣病變,支氣管內有大量血性泡沫樣分泌物,胸腔有纖維性滲出物,肺臟和胸膜重度黏連。檢疫時如發(fā)現豬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進行隔離處理,對病豬及其產品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如焚燒、掩埋等,防止病原體擴散。同時要做好消毒工作,被病死豬污染的區(qū)域,使用二氯異氰脲酸鈉消毒液噴霧消毒,參與無害化處理的人員及防護服、手套等,需使用新潔爾滅消毒液消毒。
豬鏈球菌病威脅豬的生長發(fā)育,在屠宰檢疫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屠宰前檢疫時,可發(fā)現病豬不愿進食,高燒至41℃以上,精神狀態(tài)不佳,呼吸窘迫,眼結膜充血,有的病豬呈腦膜炎病變,出現神經型癥狀,如尖叫、抽搐、共濟失調、絲織成游泳狀等。屠宰后檢疫,可發(fā)現病豬尸體僵硬,黏膜潮紅,胸腹膜下有紫紅色瘀血,胸腹腔內有大量淡黃色液體,淋巴結腫大,壞死,脾臟腫大至3倍,顏色呈黑紫色。該病一經檢疫確診,應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相關規(guī)定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病死豬肉流入市場。要做好對屠宰場內被污染區(qū)的消毒工作,優(yōu)選含氯消毒劑、二氧化氯、過氧乙酸、甲醛、過硫酸氫鉀等廣譜殺菌消毒劑,確保達到最佳的消毒效果,屠宰檢疫人員自身應做好防護工作,避免感染致病菌威脅自身健康[4]。
生豬疫病高發(fā)背景下,為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積極做好生豬屠宰檢疫管理工作至關重要。生豬屠宰檢疫前,應認真做好準備工作,屠宰時嚴把檢疫關,針對檢疫中所發(fā)現的疫病,按《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guī)范》處理,防止疫病的傳播擴散,避免病死豬產品流入市場,保障公共衛(wèi)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