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瑩
(鄭州市骨科醫(yī)院手術室 鄭州 450000)
髖部骨折在骨科較為常見,多發(fā)生于老年群體,骨折后長期臥床狀態(tài)可導致多個系統(tǒng)組織器官疾病發(fā)生,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手術一直是臨床治療髖部骨折的有效手段,可快速改善癥狀,但術后譫妄(POD)發(fā)生率較高,導致老年患者圍術期病死率增加[1]。POD指麻醉術后出現的一種急性精神紊亂綜合征,以思維、意識、認知、記憶及睡眠等功能紊亂為主要特征。研究發(fā)現,POD一旦發(fā)生可能增加術后并發(fā)癥如肺部感染等發(fā)生風險,且可增加引流管拔出、墜床等意外,進而延長患者住院時間[2-4]。由此,采取有效、安全護理措施,對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開展干預,對減少POD情況,促進患者預后改善,意義重大。術中預防性護理指手術過程中給予預防POD護理措施,以達到預防POD發(fā)生目的[5]。中醫(yī)疼痛護理指給予中醫(yī)外治法、內治法等多種方法,以減輕術后疼痛,達到預防POD目的[6]。但尚未有兩種方法聯合護理的報道。本次選取78例髖部骨折老年患者,研究術中預防性護理聯合中醫(yī)疼痛護理預防老年髖部骨折POD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8例髖部骨折老年患者,納入標準:(1)均符合《實用骨科學》診斷標準,經MRI、CT等檢查確診;(2)年齡>60歲;(3)擇期行全麻下內固定或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4)美國麻醉醫(yī)師協會(ASA)I級-III級;(5)患者知情同意;(6)患者病歷等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術前即合并譫妄或診斷為癡呆者;(2)合并急性腦出血意外者;(3)合并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4)合并重度抑郁者;(5)合并病理性骨折者;(6)術前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39例)男、女分別為20例、19例,年齡62歲-81歲,平均(70.69±2.17)歲。試驗組(39例)男、女分別為18例、21例,年齡61歲-83歲,平均(70.72±2.21)歲。兩組資料比較,P>0.05。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術前講解手術方法、流程等,介紹疾病知識,強調注意事項,開展心理疏導,指導患者飲食、用藥,術中密切配合手術操作,術后適當給予鎮(zhèn)痛藥物干預,若發(fā)生譫妄立即給予對癥治療等。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術中預防性護理聯合中醫(yī)疼痛護理:(1)術中預防性護理:術中以患者貧血情況遵醫(yī)囑給予新鮮血漿或紅細胞輸注,維持血紅蛋白>80g/L;對預計術中出血較多者給予輸血治療,術后盡早復查血常規(guī),以檢查結果為依據判斷是否需輸血;術中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加強保暖,僅暴露術區(qū);注意控制液體溫度,術前將液體放置于恒溫箱進行保溫,動態(tài)監(jiān)測體溫變化情況,一旦體溫<36℃,給予主動加溫,采用充氣保溫毯;對術中輸注液體進行加溫,合理控制輸液量,補液速度為20mL/min-40mL/min,避免過多輸液加重心肺負擔。(2)中醫(yī)疼痛護理:①中醫(yī)情志護理:強調情志與POD之間的關系,鼓勵患者陳述內心想法及主觀感受,對正當想法、積極感受給予肯定、鼓勵及支持,對不正當想法及消極感受及時糾正。②腕踝針:腕踝針于麻醉解除后開展,取患側下4區(qū)、下5區(qū)為腕踝針治療區(qū)域;對局部皮膚進行消毒處理,采用一次性無菌針灸針,刺入皮下淺層,詢問患者感受,若未產生酸、脹、麻、痛等不適感,且感覺針下松軟,將針體往真皮下推進,將針身露出2mm并采用醫(yī)用膠帶固定;留針時間為30min,每日1次,連續(xù)干預7d。③耳穴壓豆:取1組-2組耳穴進行探查,找出陽性反應點后明確主輔穴位,取神門穴、交感穴、皮質下穴及髖穴,常規(guī)消毒后采用王不留行耳穴貼緊貼穴位,按揉1min-2min,以感到酸麻脹痛熱為宜,每日按壓3次-5次,每1d-3d更換1次,連續(xù)干預7d。
1.3.1 心理狀態(tài)
參照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于護理前后開展評估,總分100分,評分與焦慮/抑郁程度成正比。
1.3.2 疼痛程度
參照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于術前1d、術后1d、術后3d及術后5d開展評估,總分10分,評分與疼痛程度成正比。
1.3.3 術后譫妄
術后12h記錄術后譫妄發(fā)生情況,采用意識狀態(tài)診斷量表(CAM)評估意識狀態(tài),評分≥1分即判定為術后譫妄。
1.3.4
護理前后參照簡明健康問卷(SF-36)開展評估,包括社會功能(100分)、軀體疼痛(100分)、生理功能(100分)、活力(100分)、總體健康(100分)、生理職能(100分)、情感職能(100分)及精神健康(100分)8個維度,評分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數據經SPSS23.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χ2檢驗)。P<0.05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圖1。
圖1 心理狀態(tài)
試驗組術后1d、術后3d及術后5d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圖2。
圖2 疼痛程度
試驗組5.13%(2/39)術后譫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25.64%(10/39)(P<0.05),見圖3。
圖3 術后譫妄情況及持續(xù)時間
試驗組護理后SF-36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軀體疼痛 生理職能 社會功能 生理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39 75.19±3.18 83.29±3.47 73.26±2.46 82.95±3.06 75.22±5.95 85.59±4.19 73.26±1.16 82.16±2.07試驗組 39 75.21±3.27 89.85±4.18 73.41±2.74 88.68±3.47 75.64±5.72 92.51±4.58 73.14±1.09 89.08±2.41 t 0.027 7.540 0.254 7.734 0.317 6.961 0.470 13.602 P 0.978 0.000 0.799 0.000 0.751 0.000 0.639 0.000組別 例數 總體健康 活力 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39 72.19±3.31 83.19±4.45 70.23±3.26 80.66±3.62 72.19±3.07 81.26±3.21 75.59±4.19 84.28±2.09試驗組 39 72.74±3.87 91.26±4.88 70.35±3.18 89.65±3.16 72.22±3.09 90.55±3.74 75.69±4.65 91.68±2.17 t 0.674 7.630 0.164 11.683 0.043 11.771 0.099 15.338 P 0.501 0.000 0.869 0.000 0.965 0.000 0.920 0.000
臨床多采用手術方案治療髖部骨折,可快速改善患者癥狀如疼痛、腫脹等,但手術操作難以避免損傷機體,POD發(fā)生風險較高,不僅可影響術后恢復,還可能增加并發(fā)癥如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及壓力性損傷等發(fā)生風險,進而提高病死率[7]。POD屬于急性腦綜合征的一種,以注意力不集中、睡眠紊亂、精神活動障礙及認知功能減退等為主要表現,發(fā)病機制復雜,普遍認為與生理、心理、環(huán)境及病理等多種因素有關。既往研究發(fā)現促進POD發(fā)生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齡、低氧血癥、并存疾病及術后疼痛等[8-9]。由此,需采取有效、安全、可靠護理措施,以盡可能避免或減少譫妄誘因,達到預防PDO發(fā)生目的。
本研究中老年髖部骨折應用術中預防性護理聯合中醫(yī)疼痛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試驗組術后1d、術后3d及術后5d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試驗組5.13%(2/39)術后譫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25.64%(10/39);試驗組護理后SF-36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術中預防性護理聯合中醫(yī)疼痛護理應用于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可降低POD發(fā)生率,促進心理狀態(tài)改善,并提高生活質量。分析原因,術中預防性護理通過輸注紅細胞或新鮮血漿,維持血紅蛋白>80g/L,可有效預防低氧血癥,以降低POD發(fā)生風險[10]。其次,術中加強保暖,并動態(tài)監(jiān)測生命體征,合理控制補液速度,可減輕心肺負擔,促進患者術后恢復,以減少POD情況[11]。中醫(yī)學理論中,POD并未有明確病名,多被歸納于“顛狂癥”范疇,認為疼痛是導致POD發(fā)生的重要因素,多給予中醫(yī)外治法干預,以降低POD發(fā)生風險。中醫(yī)疼痛護理中通過中醫(yī)情志護理,可通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以減輕情緒對疾病影響,進而預防POD[12]。其次,腕踝針是一種安全無痛、操作簡便及療效可靠的針刺方法,施針后無酸麻脹痛等不適感,且不會對患者正?;顒赢a生影響,患者耐受度更高,而該種干預方法的鎮(zhèn)痛原理在于針刺后可對機體鎮(zhèn)痛系統(tǒng)產生激活效應,導致神經內分泌變化,對鎮(zhèn)痛物質分泌產生促進作用,如內源性阿片樣物質等,以產生良好鎮(zhèn)痛效應,以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度,有利于生活質量提高。中醫(yī)認為,耳穴為耳部反應點、刺激點,昂機體發(fā)生疼痛時耳廓局部可產生結節(jié)、壓痛等,耳穴壓豆干預可發(fā)揮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疏通氣血之功效,不僅具有鎮(zhèn)靜、催眠效果,還可有效鎮(zhèn)痛,以減輕術后疼痛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減少POD情況。
綜上所述,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應用術中預防性護理聯合中醫(yī)疼痛護理,可促進心理狀態(tài)改善,提高生活質量,并降低POD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