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梅
(四川省富順縣鄧井關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四川富順 6432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原發(fā)性心肌病變合并心室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心悸氣短,乏力及水腫,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1]。近年來,人們對心衰發(fā)生發(fā)展機理研究不斷深入,國內(nèi)外學者對慢性心功能不全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其病因病機尚未完全闡明[2]。因此,預防和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已成為醫(yī)學界的一個熱點問題。西醫(yī)仍是常規(guī)治療方法,臨床治愈率低。這種疾病沒有特效療法。中醫(yī)藥治療具有副作用小、復發(fā)率低、抗復發(fā)能力弱等優(yōu)點。然而,中醫(yī)理論認為,氣虛是導致心衰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之一[3]。中醫(yī)辨證分型與現(xiàn)代研究成果不一致。不良反應往往令人擔憂,代價高昂,公眾無法接受,而且應用有限[4]。在臨床中應用益氣活血中藥和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慢性心衰患者,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筆者自2021年以來采用自擬益氣養(yǎng)陰方聯(lián)合西醫(yī)常規(guī)西藥綜合治療心力衰竭50 例,療效滿意。且無明顯毒副作用,值得推廣?,F(xiàn)將治療經(jīng)驗報告如下。
選取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2 月的50 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病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5 例,觀察組25 例。
對照組25 例,男性13 例,女性12 例;年齡60歲~83 歲,平均(66.81±6.32)歲;病程1.5 年~3 年,平均(2.37±1.15)年。NYHA 心功能分級:8 例III級,8 例II 級,9 例I 級。
觀察組25 例,男性12 例,女性13 例;年齡61歲~79 歲,平均(65.7±4.3)歲;病程1.2 年~3 年,平均(2.54±1.65)年。NYHA 心功能分級:9 例III 級,9例II 級,7 例I 級。
根據(jù)統(tǒng)計學檢驗結(jié)果,組間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1.1 診斷標準。心力衰竭按照《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 版》[5]標準進行篩選;肺動脈高壓診斷標準:靜息狀態(tài)下,右心導管平均肺動脈壓≥25 毫米汞柱。
1.1.2 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者;(2)無藥物過敏者;(3)本次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者;(4)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1.3 排除標準。(1)存在精神疾病者;(2)存在惡性腫瘤者;(3)存在嚴重肝腎疾病者;(4)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者。
(1)對照組給與常規(guī)西藥治療,西藥選用地戈辛(廠家:上海信誼制藥,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678,規(guī)格:0.25 毫克×30 片)維持治療。用法用量:1 片/天,1 次/天。連續(xù)用藥21 天。
(2)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益氣活血中藥湯劑治療。藥物組方:黃芪、丹參各30 克;人參、白術、附子各10 克。用1000 毫升水煎至500毫升,飯后溫服,每日早晚各1 次,連續(xù)用藥21 天。
(1)兩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的有效率:采用NYHA分級[6]進行療效評價,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記錄數(shù)據(jù)計算比例。
(2)兩組患者治療后心臟指數(shù)的比較:心臟彩超檢測,記錄治療后兩組患者FEV1、LVEF、FEV1%pred(%)。
(3)運動耐力評估。采用最大行走距離(6MWT)、運動耐力值(VO2max)實施評價,其中6MWT 為指定區(qū)域讓患者來回走動,患者在6 分鐘內(nèi)行走的最大距離的記錄值即為6MWT;VO2 max:運用心肺運動功能儀、癥狀限制的遞增功率運動試驗進行評估,峰值達30 秒時即記為患者達到運動VO2max。
所有數(shù)據(jù)準確無誤地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t 檢驗表示計量資料,(%)表示計數(shù)資料,X2表示組間對比,P<0.05 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4.00%,顯著高于對照組60.00%,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FEV1、FVC、FEV1%pred、DLCO%pred、DLCOc%pred(%)水平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肺功能比較()
表2 兩組心肺功能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FEV1 FVC(L) FEV1%pred(%) DLCO%pred(%) DLCOc%pred(%)對照組 25 2.38±1.08 3.27±0.66 71.73±16.57 83.61±11.10 82.90±11.69觀察組 25 2.49±1.23 3.69±0.57 85.27±15.86 74.69±12.45 74.27±10.53 t 13.657 10.024 8.624 6.529 7.004 P<0.001 <0.001 <0.001 0.017 <0.001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最大行走距離(6MWT)、運動耐力值(VO2max)分別為(440.08±60.32)米、(19.48±4.63)毫升/千克·分鐘,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運動耐力狀況()
表3 干預前后運動耐力狀況()
6MWT(m) VO2max(ml/kg·min)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25 335.61±54.51 440.08±60.32 15.12±6.39 19.48±4.63對照組 25 338.02±54.28 364.30±71.13 16.02±6.11 17.21±4.21 t 0.592 9.305 1.225 10.498 P 0.226 <0.001 0.692 <0.001分組 例數(shù)
慢性心衰發(fā)生在心肌長期供血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本病屬于中醫(yī)“心悸”范疇,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氣短、心悸、胸痹心痛等臨床癥狀。體虛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機,心衰患者的體虛主要體現(xiàn)為脾胃虛弱,運化乏力,水濕積聚而形成水腫等。中醫(yī)認為,心臟與脾胃有密切的關系。脾胃功能正常,則氣血生化,五臟都能滋補;反之,脾氣衰,則臟腑失去營養(yǎng)。如果患者心血不足,血流不暢,心氣虛弱,就會導致血運瘀滯。大量的臨床及實驗研究證明,益氣、溫陽、活血是治療氣虛血瘀水瘀的基本方法。本研究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方法,運用活血化瘀法為主進行辨證施治,取得了較好效果。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FEV1、FVC、FEV1%pred、DLCO%pred、DLCOc%pred(%)水平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最大行走距離(6MWT)、運動耐力值(VO2max)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高琦[7]等人相似研究結(jié)果一致,其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在中醫(yī)治療后的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有統(tǒng)計學差異。同時,李芳瓊[8]等相似研究均對本次研究結(jié)果提供了橫向證成。提示,益氣活血中藥結(jié)合西醫(yī)治療能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療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患者運動耐力。
這是因為,益氣活血中藥由人參、附子,黃芪、丹參、葶藶子組成。人參、黃芪、附子益氣和水,溫陽化氣,丹參補血活血,白術能瀉肺定喘、利濕、行水消腫。心主血脈:主司人體生命活動中血液運行與代謝。君藥是人參、黃芪,臣藥是丹參。心主血脈:主升則健,主降則通;腎藏精,精生髓。因此,治療以益氣養(yǎng)陰為主。方中黨參味甘,性微涼,其功能是補氣益血、化瘀通脈、利尿降濁;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強心補脾、增強機體抵抗力的功效;附子具有溫腎壯陽的功效,但是它的毒性更大;黃芪能增強模型動物心肌收縮力、抗心律失常、擴張冠狀動脈、清除氧自由基和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人參具有補益氣血的功效,用于氣虛乏力、心悸、氣短等癥;附子是補火助陽的重要藥物,具有增強免疫功能、抗寒抗病的作用。
脾與腎關系密切:腎主生殖,主納氣,腎氣盛則精充盈;脾虛濕盛導致中焦氣機郁滯。治療以益氣健脾之法為主。益氣溫陽利水法是基本大法。大劑量的黃芪具有消腫、水鈉潴留的效果。黃芪通過抑制Na+-K+-ATP 酶肌原性的活性,提高心內(nèi)cAMP 水平,通過清除低氧組織和細胞中代謝物的積累,提高對心肌細胞保護性缺氧環(huán)境的耐受性。其中,人參補中益氣固表為君藥,可增強心肌收縮力;附子補心強脈為官藥,可溫腎助陽;黃芪補脾潤肺利水為佐劑。三者相得益彰。丹參不僅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還有養(yǎng)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纖維化和減少基質(zhì)分泌量作用。藥效學試驗表明,丹參、黃芪具有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內(nèi)皮功能、心臟功能的作用。
綜上所述,益氣活血輔助調(diào)理可明顯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癥狀,提高心功能指標,同時能明顯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