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西游記》在民國語文教育中的接受*

        2022-10-09 12:05:32張心科
        關鍵詞:白話文兒童

        張心科

        (華東師范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上海 200062)

        從教育要滿足兒童需要的角度來說,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中最應該被選作課文的是《西游記》,因為兒童喜歡動物,喜歡神話。不過,20世紀前期《西游記》在我國中小學語文教育中經(jīng)歷了一個曲折的接受歷程。本文將試圖梳理《西游記》在民國語文教育中的接受史,并從一個側(cè)面來考察近代文學與教育的互動關系。

        雖然1902年梁啟超就曾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中提倡“小說界革命”,但是直至胡適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文學革命”前,文學作品尤其是小說在教育中的地位一直很低。1902—1904年,《欽定學堂章程》和《奏定學堂章程》的頒布實施標志著語文獨立設科。不過,當時實用主義思想盛行,清末民初的小學國文教科書以傳授實用知識、進行思想教化為主,課文主要是說明文、議論文,或者是用來說明道理、介紹知識的記敘文,中學國文教科書幾乎是古文的匯編。又因為一些人認為神怪類的小說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虛幻的心理,所以題材多玄怪、筆法近游戲的神魔小說《西游記》自然被排除在教科書之外。不過,肯定會有學生在課外閱讀《西游記》,一些開明的家長也可能會允許自己的孩子看《西游記》,例如茅盾(1896—1981)回憶初入學堂時父親指導自己讀書,教材既有《三字經(jīng)》《論語》,又有新學“洋書”《文學初階》《速通虛字法》;母親給自己講過《西游記》的片段,自己看的“木板‘閑書’中就有《西游記》”,父親不僅不禁止,反而給他找來石印的《西游后記》,并說:“看看閑書也可把‘文理看通’”(1)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編《茅盾文集(下)》,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01頁。。

        一、新學制前后(1917—1927)

        1916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之后,國內(nèi)斗爭浪潮風起云涌,各項救國改革加速進行。國語運動者主張實行白話文教育,文學革命論者提倡白話文學,因此傳統(tǒng)的白話小說地位日益凸顯,如1917年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提到“今人猶有鄙夷白話小說為文學小道者。不知施耐庵曹雪芹吳趼人皆文學正宗,而駢文律詩乃真小道耳”(2)胡適《文學改良芻議》,《新青年》,1917年第二卷第五號第9頁。。桐城派古文由正宗變成“謬種”,傳統(tǒng)戲文小說由小道變成了正宗。1920年教育部通過了周作人、胡適等人在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上提交的《國語統(tǒng)一進行方法的議案》,訓令小學由“國文”(文言)改為“國語”(白話)。國語運動者和文學革命者都希望能先占領中小學這個“大本營”,借助教科書語體、文體的變革來推進國語運動和文學革命。

        1919年,美國教育家杜威來華宣傳其教育思想。不久,其“兒童中心”“生活本位”“做中學”等思想被我國教育界普遍接受。1921年,美國教育家孟祿來華考察教育,他對中國的學制提出了強烈的批評。在多種勢力共同推動下,我國啟動了學制改革。1922年,實行新學制(史稱“壬戌學制”)。1923年,由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委托吳研因、葉圣陶、胡適等人草擬的新學制課程標準小學、初中、高中國語課程綱要頒布,文學教育成為國語課程的主體?!段饔斡洝氛竭M入語文教科書。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前后,人們熱衷于討論各種“問題”和“主義”。要反對成人本位的教育,必須實行兒童本位的教育;實施兒童本位的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必須是符合兒童生活經(jīng)驗的兒童文學。要反對實用主義,必須進行審美主義的教育,而文學是實行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憑借。要反對舊思想,最好的教材就是體現(xiàn)新思潮的文學作品。于是,兒童文學、白話新文學全面進入了中小學教育。吳研因草擬的《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小學國語課程綱要》以及上述葉圣陶、胡適草擬的中學國語課程綱要均主張以白話文學教育為主體,教科書的文體和語體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小學教材以純美的兒童文學為主,中學教材就像1932年有人說的“所選教材,多白話作品,即素被輕視的小說戲曲亦被選用了”(3)徐蔚南編、初級中學學生用《創(chuàng)造國文讀本》,上海:世界書局,1932版第1冊第1頁。。

        在討論中小學國語教學時,許多人主張選用《西游記》作為教材。如胡適在《中學國文的教授》中就提出中學要看《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等“二十部以上、五十部以下的白話小說”,也可將《西游記》作為教材在課堂上討論:“《西游記》前八回是神話滑稽小說,教員應該使學生懂得作者為什么要寫一個莊嚴的天宮盛會被一個猴子搗亂了?!?4)胡適《中學國文的教授》,《新青年》,1920年第八卷第一號第3、4頁。何仲英在《國語文底教材與小說》中也指出,可將《西游記》作為教材討論孫悟空大鬧蟠桃會的寫法:“把一件頭緒很繁的事,聚攏在一齊了局,這又是什么結(jié)構(gòu)?”(5)何仲英《國語文底教材與小說》,《教育雜志》,1920年第十二卷第十一號第8頁。課程標準也有相應的規(guī)定,如葉圣陶起草的《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初級中學國語課程綱要》的“略讀書目舉例”中的第一本就是《西游記》,胡適起草的《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高級中學公共必修的國語課程綱要》附錄“高級中學應讀的名著舉例”中的第四本是《古白話文選》,該書下冊就有節(jié)選自《西游記》的《孫悟空》(6)課程教材研究所編《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語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76、278頁。。

        如果我們從運用“白話”表述、采用“文學”體式、滿足“兒童”興趣、反映社會“問題”等要素來看,《西游記》是非常適合作為當時的中小學教材的,不過在1917—1927年間,《西游記》以作品的形式只出現(xiàn)在以下三種中學教科書中(見表1),竟然沒有出現(xiàn)在任何小學國語教科書中。這是什么原因呢?

        表1 新學制前后中學教科書中的《西游記》選篇Table 1 Selected article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in middle school textbooks before and after the new school system

        (一) 《西游記》在中學“白話”教科書中作為討論文學問題和學習白話文的材料

        進入中學課本的《西游記》,其功能有如下三種。

        一是作為討論文學問題的材料(國語+思潮)。即《西游記》不是以作品的形式出現(xiàn)的,而是以討論文學“問題”的例證出現(xiàn)的。

        例如朱文叔編寫、中華書局1920年4月出版的《國語文類選》的廣告稱其為“新文化的先鋒,白話文的大觀”,其例言提到本書要體現(xiàn)“‘國語文’底發(fā)達,和‘新思潮’底澎漲”的現(xiàn)實。也就是說,學習這本書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國語文”和“新思潮”。其第一卷第一類“文學”的選文并不是文學作品,而是討論文學問題的文章,包括《什么是文學?》(羅家倫)、《建設的文學革命論》(胡適)、《文學改良芻議》(胡適)、《論短篇小說》(胡適)、《談新詩》(胡適)、《近代文學上戲劇之位置》(知非)、《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胡適)、《文藝的進化》(廚川白村、朱希祖)、《人的文學》(周作人)、《白話文的價值》(朱希祖)、《“的”字的用法》(胡適)、《新式標點符號》(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議案)等,其中多處以《西游記》為例來說明白話文學問題。

        又如胡適曾在其文章《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中宣稱,《西游記》是用“活文字”(白話)作的“活文學”的代表,他又說:“試問我們今日居然能拿起筆來做幾篇白話文章,居然能寫得出好幾百個白話的字,可是從什么白話教科書上學來的嗎?可不是從《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儒林外史》……等書學來的嗎?”他在《文學改良芻議》中也公開宣稱:“吾惟以施耐庵曹雪芹吳趼人為文學正宗?!?/p>

        不過,周作人在《人的文學》中將《封神傳》《西游記》等列入“迷信的鬼神書類”,認為其雖然在研究民族心理乃至從藝術(shù)本身(“純文學”)來看都有價值,但是在“主義”上“這類全是妨礙人性的生長、破壞人類的平和的東西,統(tǒng)應該排斥”(7)朱毓魁選輯《國語文類選》,上海:中華書局,1920年版第1冊第13、30、81、82頁。。他在《兒童的文學》中反對那種含有“過量的鼓動崇拜英雄的心思”和“助長粗暴殘酷的行為”的傳說,不過他又說:“中國小說里的《西游記》講神怪的事,卻與《封神傳》不同,也算純樸率真,有幾節(jié)可以當童話用。”(8)周作人《兒童的文學》,《新青年》,1920年第八卷第四號第5頁。可見,他沒有一味地否定《西游記》中純樸率真的部分以及部分內(nèi)容具有童話的性質(zhì)。這些從《新青年》《新潮》中選來的文章,討論了價值、創(chuàng)作等諸多文學的問題。

        二是主要作為學習白話文的材料(國語+文學)。無論是從國語的角度還是從文學建設的角度來看,古代的白話小說都是一個重要的資源寶庫,所以應將這些作品作為學習白話文寫作的范例選入。

        《白話文范》和《古白話文選》均將《西游記》作為學習白話文的材料來使用。《白話文范》(1920)的編輯大意稱:“編輯這一本書,是供研究白話文的人做范本用的,所以名為《白話文范》?!薄八x的文合于中等學校的程度,中等學校教授白話文,可以用做教本?!?/p>

        同年,《白話文范》編者之一的何仲英在《白話文教授問題》中說,對于《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等傳統(tǒng)白話小說,“刪除那和現(xiàn)在不合式不通行的字眼,盡量用那現(xiàn)在能用的字眼,做我們創(chuàng)造新文學的工具,久久的試驗下去,自然會有國語的文學,還怕標準國語不成么?”(9)何仲英《白話文教授問題》,《教育雜志》,1920年第十二卷第二號第2頁?!栋自捨姆丁返牡?冊共31篇課文,有翻譯小說4篇、白話小說6篇,后者包括《孫悟空》(《西游記》節(jié)錄)、《季遐年》《荊元》(《儒林外史》節(jié)錄)、《君子國》(《鏡花緣》節(jié)錄)、《桃花山》《玉大人誣盜記》(《老殘游記》節(jié)錄)。何仲英在《白話文教授問題》中指出:“中國名家小說,雖多長篇,然而有高尚的思想,優(yōu)美的結(jié)構(gòu),能自成段落,節(jié)錄教授者,不妨酌選?!薄啊段饔斡洝?,選其理解高妙有興趣者?!?10)何仲英《白話文教授問題》,《教育雜志》,1920年第十二卷第二號第7頁。大概在他看來,之所以在《白話文范》中選入《孫悟空》,是因為《西游記》中第一回的內(nèi)容符合這個標準。

        《古白話文選》(1927)的選文包括書信、語錄、詩、詞、曲、小說幾大類,其中的小說就有選自《西游記》的《孫悟空》。相對于五四新文學時期創(chuàng)作的小說,《西游記》屬于“古白話”“舊文學”的范疇。編者在“凡例”中稱,這些章回體舊小說在節(jié)選時需要刪節(jié),刪節(jié)時要注意首尾完整,節(jié)選的某一兩回或某一兩段本身“便成一篇短篇小說”;對于一些編者認為不重要或者不恰當?shù)膬?nèi)容也刪除了。該書和《白話文范》一樣,都節(jié)選了《西游記》的第一回,均從“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叫傲來國”起,到“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止。大概在編者看來,這一部分情節(jié)完整,內(nèi)容有趣。

        三是既作為討論問題又作為學習白話文的材料(國語+思潮+文學)?!缎轮袑W教科書初級國語讀本》(1925)的編輯大意說“本書所載各文,除從舊說部采錄一部分外,概是今人的作品”,這些作品要求文質(zhì)兼美——“一、內(nèi)容務求適切于現(xiàn)實的人生,二、文章務求富有藝術(shù)的價值”;其體裁以文學作品為主。全書首尾幾課一般是討論“國語”“文學”“問題”及其之間關系的文章,中間是文學作品,以做到經(jīng)緯交織、互為印證。第2冊第4~14課為《中國文字的源流》(章太炎)、《李超傳》(胡適)、《王冕外傳》(吳敬梓)、《景陽岡》(施耐庵)、《人參果》(吳承恩)、《人類的將來》(朱執(zhí)信)、《到湖州后的感想》(季陶)、《山東底一部分的農(nóng)民狀況大略記》(孟真)、《濟南》(劉鐵云)、《劉老老》(曹雪芹)、《十五娘》(玄廬)?!度藚⒐繁恢萌肫渲?,應該是作為學習國語文學及討論反抗壓迫問題的材料來呈現(xiàn)的。

        (二) 《西游記》在小學國語教科書中因其內(nèi)容與形式可能存在問題而未被選入

        這一時期出版的20余套小學國語教科書,都沒有節(jié)選《西游記》(11)閆蘋、張雯主編《民國時期小學語文教科書評介》(北京:語文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頁)中評介了胡懷琛等人編撰的初級小學用《新撰國文教科書》,在其所錄第8冊教科書篇目中,有《猴之故事》(一)(二)。目前沒有見到該冊教科書,不知該文是否與《西游記》相關。,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個原因可能是語言和體式的問題?!段饔斡洝穵A雜著文言,是章回體小說,不適合小學兒童閱讀,所以不能像中學教科書那樣直接從原著中節(jié)選。不過,完全可以根據(jù)兒童的語言水平和知識結(jié)構(gòu)對其進行改編。那為什么不選?

        1922年,周邦道在《兒童的文學之研究》中討論文體時就提到:“小說——敘述一種假設的事實,或確有的事實,有首有尾,有情有致。這種材料,最容易引起兒童閱讀之興味。但誨盜誨淫,在所不取?!?12)周邦道《兒童的文學之研究》,《中華教育界》,1921年第十一卷第六期第6頁。所以,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其誨淫誨盜的情節(jié)易對兒童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段饔斡洝泛推渌f小說一樣難免有誨盜誨淫的情節(jié),就像后來有人說的,“成人愛讀《西游記》……兒童也耳熏目染,也學著讀起來”,“但若以整個的成人讀物,整個的供給兒童讀,不特內(nèi)容與兒童以不良影響,即文字方面,亦不能適于兒童。西游記里的‘盤絲洞’,水滸里的‘潘金蓮’,‘潘巧云’,‘閻婆惜’,老殘游記里的‘妓女’,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初試云雨情’……都足以引起兒童的性的早熟,妨礙其身心發(fā)展”(13)遲受義《兒童讀物研究》,《師大月刊》,1936年第二十四期第53頁。。

        針對舊小說誨淫誨盜的內(nèi)容可采用節(jié)本的方式處理,多數(shù)人都持這種觀點。如胡適就說:“把那些淫穢的地方刪節(jié)去,專作‘學校用本’。”(14)胡適《中學國文的教授》,《新青年》,1920年第八卷第一號第4頁。也就是說,可以不選這些誨淫誨盜的內(nèi)容。那為什么仍沒選《西游記》呢?例如吳研因等編、商務印書館1923年出版的小學初級用《新學制國語教科書》有《撈月亮》《猴子闖禍》等以猴子為題材的童話,有《仙人跳舞》《仙人之歌》《太陽》等神仙故事,為什么不選《西游記》呢?吳研因等編、商務印書館1924年出版的小學高級用《新學制國語教科書》中出現(xiàn)了四大名著中其他三大名著的內(nèi)容如《武松打虎》《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計》《劉老老》等,為什么就是不選《西游記》呢?

        第三個原因可能是神仙鬼怪題材易導致兒童產(chǎn)生迷信或恐懼心理。1923年頒布的《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小學國語課程綱要》規(guī)定,國語課程目的是“練習運用通常的語言文字,引起讀書趣味,養(yǎng)成發(fā)表能力,并涵養(yǎng)性情,啟發(fā)想像力及思想力”(15)課程教材研究所編《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語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頁。。如果要達到這個目的,《西游記》完全有入選的必要。為什么不選?周邦道在《兒童的文學之研究》中還提到,幼稚園學習“童話——神話及仙人故事多些,但神話不可過于離奇古怪,免至兒童恐怖”,小學初年級應學習“童話——神話,仙人故事,動植物及天然故事,等等;但想像和現(xiàn)實應比較接近些的”(16)周邦道《兒童的文學之研究》,《中華教育界》,1921年第十一卷第六期第7、8頁。。

        1922年,吳研因在《國語文教學法概要》中認為,教科書可以用神話,但是要符合條件,就是“凡神話能夠引起兒童恐懼心的,不可用,一定要取和平美善的”,至于養(yǎng)成迷信觀念,不足為慮,兒童聽了、看了,也就忘了(17)吳研因《國語文教學法概要》,《新教育》,1922年第五卷第四期第759頁。。1923年,吳研因在《國語課程綱要草案說明書》中提到,教科書內(nèi)容含“神話仙人故事,妖怪故事等”,但是“這類故事,要不惹起惶恐,引起迷信,而且足以破絕妄念”(18)吳研因《國語課程綱要草案說明書》,《初等教育》,1923年第一卷第一期第80頁。。

        20世紀20年代,對于神仙故事能否入教科書曾有過論爭,有人提出“教科書中不宜采取神話”,很多人認為神仙故事如《西游記》等易讓兒童產(chǎn)生恐怖情緒,甚至求仙訪道的心理。有人稱:西方科學發(fā)達,不妨用神話做教材,“中國科學幼稚,用神話做教材,適足養(yǎng)成兒童的妄想;極其弊,孫悟空、廬山老母、柳樹精……神仙鬼怪將復活于中國社會,小義和團將復見于國際間”。對此,吳研因認為這是不對的,導人向善、啟人想像的神仙故事與讓人恐懼、使人迷信的神怪故事是不同的,《西游記》等帶有寓言性質(zhì),往往“以神仙代表善美,以妖怪代表惡丑”,和《封神傳》以及底層民眾信奉鬼神的迷信不同,“小學教材,雖有仙人妖怪,卻無賄賂免禍,祈求得福的事實”,“在選擇教材時,主張慎重選擇,絕對不用地獄、狐鬼……等舊式的迷信材料”。另外,教科書中的課文多是牛羊談話、草木思慮之類的“神話”,課外讀物才常見仙人醫(yī)治駝背、妖怪被人弄死之類的“神話”(19)吳研因《小學國語教學法概要》,《教育雜志》,1924年,第十六卷第一號第4、5頁。。

        不過可能是為了避嫌,吳研因在自己編寫的上述兩套小學國語教科書中并沒有選入《西游記》的有關內(nèi)容,就像他在《神話教材的研究》中說的:“如不能同時多備各種的神話教材和非神話教材而只能采用一種正教科書,那么這種正教科書,神話故事,似乎以少為是?!辈贿^,他認為可以在圖書館備一些神仙故事讀本。他還特意提到了《西游記》,“舊小說如《西游記》尚可采取外,《封神傳》《濟公傳》一類的東西,圖書館中也不宜存放”(20)吳研因《神話教材的研究》,《新聞報》,1924年5月25日。。也就是說,可讓兒童在課外閱讀《西游記》。

        1917年,胡適在與陳獨秀、錢玄同等人討論國語文學問題時說:不僅《水滸傳》《紅樓夢》等反映社會問題的白話小說值得閱讀,就是那些“神怪不經(jīng)之談,在文學中自有一種位置。其功用在于啟發(fā)讀者之理想。如《西游記》一書,全屬無中生有,讀之使人忘倦。其妙處在于荒唐而有情思,詼諧而有莊意。其開卷八回記孫行者之歷史,在世界神話小說中實為不可多得之作。全書皆以詼諧滑稽為宗旨。其寫豬八戒,何其妙也!又如孫行者為某國王治病一節(jié),尤諧謔可喜,似未可與封神傳之類相提并論也”(21)胡適著、姜義華主編《胡適學術(shù)文集(新文學運動)》,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36頁。。范祥善等編輯、胡適等校訂、商務印書館1923年出版的初級中學用《新學制國語教科書》的編輯大意稱:“本書的選輯,以具有真見解、真感情、真藝術(shù),不違反現(xiàn)代精神,而又適合于學生的領受為標準。”(22)范祥善、吳研因、周予同編輯,胡適、王岫廬、朱經(jīng)農(nóng)校訂初級中學用《新學制國語教科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年版第1冊第1頁。《西游記》完全是符合這個條件的。不過,在他們編寫的這套教科書中同樣沒有出現(xiàn)節(jié)選自《西游記》的篇目,也可能是為了避嫌。

        (三) 中小學課外閱讀中的《西游記》

        雖然在體現(xiàn)課程標準思想的小學、初中新學制國語教科書中沒有出現(xiàn)《西游記》的篇目,但是由于胡適等人的倡導,一些教師肯定會推薦《西游記》、學生在課外也會閱讀《西游記》的。如1923年盧冀野《中學生對于文藝的興趣及讀物之統(tǒng)計》中說:“小說給人的暗示力極大,而一般人又最愛讀小說?!痹谒信e的中學生喜歡閱讀的小說中就有《西游記》(23)盧冀野《中學生對于文藝的興趣及讀物之統(tǒng)計》,《教育與人生》,1923年第九期第7頁。。

        二、新標準前后(1928—1937)

        南京國民政府1927年成立,1928年便開始推行“黨化教育”,主張依據(jù)“三民主義”施教。1929年頒布新的課程標準,整個教育形勢因此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1928年至1937年7月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前,有以下六套教科書中出現(xiàn)了《西游記》的內(nèi)容節(jié)選(見表2),小學和中學教科書中選入《西游記》內(nèi)容的原因或不選的原因都不盡相同。

        表2 新標準前后中小學教科書中的《西游記》選篇Table 2 Selected article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xtbooks before and after the new standard

        (一) 《西游記》在中學國文教科書中作為印證知識的材料以及某一時代文學的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是追求語文學科的獨立性,從形式入手選擇課文。和新學制時期國語知識尚未建立而只能在課堂上討論課文涉及的“問題”和“主義”不同,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國語文法、修辭、作法類的專著大量出現(xiàn),又因為語文教育者因為抵御政治對語文學科的干涉,追求學科的獨立性,而認為只有從“形式”(知識)入手,才能將這一學科與歷史、公民等學科區(qū)分開來,所以,當時出現(xiàn)了一批“知識+選文”型的初中國文教科書。在這些教科書中,選文只是充當印證某個知識點的例證,所以選文本身的思想性并不重要,而其是否暗含了某個知識點變得更為重要。二是古代文學作品的功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古代文學作品除了作為印證某個知識點的材料外,還被認為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學國文教科書會選擇每個時代的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并按照一定的方式組織呈現(xiàn)。所以,被選入中學國文教科書中的《西游記》選篇就主要是作為印證語文知識的材料和作為某一時代典型文學樣式的作品形式出現(xiàn)的。

        《高中國文》(1930)的編輯大意稱:“以‘文體研究’、‘文學史’和‘文學概論’作為編輯的目標而分納于各冊之中?!边x入《孫悟空》的第2冊按文學史順序編制,“所選作品,斷自漢代以迄清末,凡于時代或派別上足稱代表的作家,各選其一二作品”。顯然,在編者看來,《西游記》是明清小說的代表。

        《開明國文讀本》(1933)第5冊中的《美猴王不任弼馬溫》選自《西游記》第四回,所選文字從“那太白金星與美猴王同出了洞天深處”開始,到“自此以后,只稱我為‘齊天大圣’,不許再稱大王。亦可傳與各洞妖王一體知悉”結(jié)束。其編輯大意稱:第五、六冊在前四冊的掌握各種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更進而及于歷代名著之選讀,俾讀者得以了解我國過去典籍之一斑”。其中的《美猴王不任弼馬溫》就是作為名著讓學生了解,作為學習材料讓學生掌握文法、修辭、作法、文學史知識。

        在《開明國文講義》(1934)中,更加明確地將選文作為傳授語文知識、訓練語文技能的材料。其編輯例言稱:“第一、二兩冊注重在文章的類別和寫作的技術(shù)方面”,用文話、文法和練習落實“關于文章的寫作、欣賞種種方面的項目”。第一冊中的《美猴王》同樣是節(jié)選自《西游記》第一回,不過并沒有像《白話文范》和《古白話文選》中的《孫悟空》那樣從原著中截取一個情節(jié)完整的片段,而是從“東海神州海外有一國土”開始,接著只選取發(fā)現(xiàn)水簾洞經(jīng)過的三小段文字,雖然每段的內(nèi)容沒有變化,但是每段文字并沒有完全照錄原著而是截取其中的詞句重新組合而成的,課文最后寫道:“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隱了,遂稱‘美猴王’?!敝匀绱?,正如前文所述,選文的內(nèi)容并不是他們首先要考慮的,能否印證某個知識點才是最重要的。如在課文后的文話中,《美猴王》作為講解敘述文和記敘文的區(qū)別(“記敘文是靜的,單說東西在空間的情狀;敘述文是動的,列敘事情經(jīng)過時間逐漸進行的步驟”。《美猴王》是敘述文,是“一個要叫別人知道美猴王出世為王的事情”)以及“擬人的寫作法”(“講猴子的事情,卻取了與講人事同樣的講法”)。

        正因為主要將作品作為印證某種語文知識的材料,所以選與不選《西游記》均可。如果說新文學初創(chuàng)時期,新創(chuàng)作的白話文學作品很少,借用古白話作為學習白話文寫作的范例是迫不得已(《白話文范》的編輯大意稱“現(xiàn)在選白話文取材很不容易”(24)洪北平、何仲英編纂《白話文范》,上海:商務印書館,1920年版第1冊第1頁。)的話,那么在白話文創(chuàng)作漸趨成熟、白話作品大量出現(xiàn)時,如果不是作為明代文學的代表讓學生了解、欣賞,而是作為學習白話文寫作的范例,那《西游記》就根本沒有必要被選入教科書。

        (二) 《西游記》在小學國語教科書中作為怡情和教化的工具

        1929年,吳研因所擬《小學課程暫行標準小學國語》頒布。其課程目標的第三條為“欣賞相當?shù)膬和膶W,以擴充想像,啟發(fā)思想,涵養(yǎng)感情,并增長閱讀兒童圖書的興趣”(25)課程教材研究所編《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語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頁。。欣賞兒童文學第一次正式出現(xiàn)在課程目標中。課程標準又規(guī)定了六條教材選擇標準:“(甲) 不背本黨主義,或足以奮興民族精神,啟發(fā)民權(quán)思想,養(yǎng)成民生觀念的。(乙) 積極前進,樂觀解放,而非消極退縮,悲觀束縛的。(丙) 提倡合作,互助,勇敢,勞動,規(guī)律,而非自私自利懶惰浪漫的。(丁) 是有曲折有含蓄而且含有優(yōu)美壯美滑稽美等的兒童文學,但不取可怕而無寓意的純粹神話。(戊) 是流利的國語的語體文。(己) 合于兒童學習心理,并便于教學的。”(26)課程教材研究所編《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語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頁。對照這些條件,完全可以節(jié)選并改編《西游記》作為小學國語教科書中的課文。有人稱:“舊小說里的故事,亦有合于兒童心理者。如: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大戰(zhàn)楊二郎,水滸里的武松打虎,儒林外史里的王冕放?!?;摘錄出來,加以改編,共(供)兒童閱讀,未始不可。”(27)遲受義《兒童讀物研究》,《師大月刊》,1936年第二十四期第53頁。

        關于神話故事要不要選入教科書雖然有論爭,但是一般認為不應被禁絕。1931—1934年,吳研因就同尚仲衣、柳詒征、汪懋祖、任鴻雋等人圍繞兒童讀物和小學國語教科書的選文中涉及的“鳥言獸語”“神怪故事”等進行過論爭,其中也涉及《西游記》選編問題。柳詒征稱小學教科書中的神話容易讓兒童產(chǎn)生崇拜或恐懼的心理。吳研因說:“小學兒童往往喜歡讀《西游記》,問他們‘孫行者一個筋斗翻十萬八千里路’有其人有其事否?他們往往回答為‘沒有’,問他們既然沒有,何必看它,他們往往答為‘好玩呀’?!段饔斡洝分械纳裨挘€不能迷亂現(xiàn)在的小學兒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怎能引起兒童的迷信呢?”(28)吳研因《關于〈小學國語教材的疑問〉之檢討》,《時代公論》,1934年第一三〇期第18頁。汪懋祖稱:“吳先生是贊成《西游記》一類的書籍的……我們要請吳先生留意選擇引起想像的各種暗示?!彼^“暗示”就是消極影響,他舉的例子就是有小孩模仿戲曲《殺子報》里的情節(jié)殺人,還有可能因讀武俠小說而要到昆侖山去修道(29)汪懋祖《關于小學國語教材疑問之進一步的探討》,《時代公論》,1934年第一三六期第25頁。。吳研因說,這不能怪罪小學國語教科書,國語教科書里面沒有殺子、殺弟和修道的課文,“我編的《小學國語》中,卻有說明《西游記》是不可信的神怪小說,并指導小學生勿信劍俠等的專課”(30)吳研因《讀汪懋祖先生關于小學國語教材疑問之進一步的探討書后》,《時代公論》,1934年第一三六期第27頁。。他指的就是表2所列《國語新讀本》第7冊中的《豬八戒努力開荊棘》和第8冊中的《王襄仁冒險深山》。

        可以用神話做課文的主張在當時被普遍接受。另外,不少人也主張教科書選文不能選用純美的兒童文學,課文要含有一定的“教訓”的意味,也要含有一點實用的“知識”,既要讓孩子獲得欣賞狗彈琴、雞跳舞的樂趣,也要讓他們懂得狗守夜、雞司晨的知識,不能一味地讀那些超自然、超現(xiàn)實的神話故事(31)1928年,商務印書館在《教育雜志》上刊登新出的《新時代初小國語》和《新時代高小國語》的廣告,在對前者的介紹中提到,“注意革命化及社會化,能適應時代潮流。低年級讀本,頗能以具體的設譬,兒童的口吻,寫革命化之材料及群居之生活”。(《教育雜志》,1928二十卷第七號廣告)可見,“新時代”教科書課文編選的兩個重要標準是“革命化”和“社會化”。。這一點在當時人們已有清醒的認識,尤其是在“黨化教育”的環(huán)境中追求純粹的趣味已經(jīng)不大可能,兼顧教育的訓育功能是應有之義。下面,我們看選入上述兩套小學國語教科書中的《西游記》選篇的內(nèi)容及編者的闡釋。

        《國語新讀本》(1933)的編輯概要稱,其在內(nèi)容選擇方面“具有理想目的”“切合兒童生活”“注重文學趣味”。在闡述“具有理想目的”時,吳研因發(fā)問:“在現(xiàn)時的中國,應給兒童以怎樣的觀念和理想?準備造就如何的國民?”明確地將教科書的選文與國民心理的建構(gòu)聯(lián)系起來。第7冊第29課《豬八戒努力開荊棘》是根據(jù)《西游記》的第六十四回《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改編的,編寫時用的是純白話,目的是使其符合兒童的欣賞水平。教科書并沒有選編后半回“木仙庵三藏談詩”,是因為后半回寫道:在荊棘嶺,半路上唐僧被十八公(松)、孤直公(柏)、凌空子(檜)、拂云叟(竹)、赤身鬼(楓)、杏仙(杏)六個妖怪擄去木仙庵,幾個妖怪誘導唐僧和杏仙成婚。大概妖怪捉人、誘婚易讓兒童產(chǎn)生恐懼或其他不良心理,所以這部分未被選入。文末只有一句“八戒上前努力,師徒們?nèi)瞬蛔∈?,馬不停蹄,穿荊度棘,又行了兩夜一日,才過了八百里荊棘嶺,上得大路,一齊西行”,把后半回的內(nèi)容都省略掉了,好像根本就沒遇到那些妖怪。課文中只出現(xiàn)了兩處顯示神力的話(“將身一縱,跳在半空”;“好呆子說著把腰躬一躬,叫‘長!’就長了有二十多丈的身軀,把釘鈀擺一擺,叫‘變!’就變了三十丈長的釘鈀柄”),其他部分都是在寫豬八戒為了讓師父及師兄師弟過荊棘嶺而披荊斬棘、排除險阻,孫悟空也用鐵棒去撥荊棘,唐僧趕著馬,沙僧挑著行李,師徒一起奮力過嶺。這里體現(xiàn)的是上述課程標準中所說的“積極前進、樂觀解放”的精神,豬八戒是“提倡合作、互助、勇敢、勞動、規(guī)律,而非自私自利懶惰浪漫的”,豬八戒努力開荊棘這一段文字并非“可怕而無寓意的純粹神話”。為了凸顯其教育意義,提醒人們不能迷信,編者特意在故事前加了一段文字:“隔壁黃三哥最喜歡講《西游記》,甚么鬧天宮、游地府……講得非常有趣。可是仙、佛、鬼、怪,胡說亂道,全是沒有的事。今天,他講的是《豬八戒努力開荊棘》,倒覺得有些意思,我且摘記下來?!苯又鴮懰娗G棘嶺的情形,師徒四人商量過嶺,八戒前方開道,終于翻過山嶺。課后的“想”是:“世界上有許多無形的荊棘是甚么?我們怎樣去開它?”除了用來勵志,還用來激發(fā)閱讀興趣。課后的“標點”練習要求將這段文字加標點——我喜歡讀水滸傳西游記因為這兩部書我看得懂覺得很有趣我不歡喜讀三字經(jīng)因為這書我看不懂黃老師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講給我聽我也覺得沒有趣味。這顯然是讓孩子進行語文訓練,并接受暗示:《西游記》語言通俗、內(nèi)容有趣。

        《分部互用兒童教科書》(1934)共分北部、中部、南部三套,分別供給黑龍江流域、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三地兒童使用。雖然三套教科書的課文均強調(diào)傳授“實用”知識,滲透著“思想”教育,但是并沒有摒棄讓兒童獲得審美愉悅的宗旨,因為有趣的兒童文學仍是教科書的主體。北部和中部國語中都出現(xiàn)了改編自《西游記》的課文,南部國語中只有第4冊中出現(xiàn)了《猴子戲》《三只小豬》等課文,沒有發(fā)現(xiàn)與《西游記》相關的篇目。

        《分部互用兒童教科書兒童北部國語》(1934)第1冊共有12課:《大家來玩!》《老師來了》《猜猜看》《我的生日》《慶祝國慶》《財主變狗》《老鼠六月六》《有趣的駱駝》《菊花會》《冬日的衛(wèi)生》《堆雪人》《孫猴子的故事》。《孫猴子的故事》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了改編自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中孫悟空大戰(zhàn)二郎神時的各種變化。故事開頭寫了一家?guī)讉€兄弟姐妹的對話:

        哥哥:弟弟,你看!爸爸送我的好禮物。

        弟弟:呵!好玩的假面具。一個孫猴子,一個楊二郎。來!來!來!我們來演楊二郎逮孫猴子。

        姐姐:怎樣演呢?請你先講給我們聽。

        接著開始呈現(xiàn)各種變化:孫悟空變老鼠,二郎神變貓;孫悟空變狗,二郎神變狼;孫悟空變老虎,二郎神變獅子;孫悟空變?yōu)貘f,二郎神變貓頭鷹;孫悟空變老鷹,二郎神變獵人;最后孫悟空變蒼蠅飛走了(在原著中,孫悟空變麻雀,二郎神變餓鷹;孫悟空變大鶿老,二郎神變大海鶴;孫悟空變小魚,二郎神變魚鷹;孫悟空變水蛇,二郎神變灰鶴;孫悟空變花鴇,二郎神現(xiàn)原身用彈弓打花鴇)。書前的“第一冊教材目次”明確標明這課的“內(nèi)容”是“文藝”(文學),不像其他課是自然、公民、“黨義”等。從課文的內(nèi)容也可以看出,對于剛?cè)雽W的兒童,編者最主要的目的是讓他們在做游戲、聽故事中獲得一種愉悅。不過,在所配的插圖里面,不僅有孫悟空和二郎神兩個神話人物,也出現(xiàn)了現(xiàn)實中的面具和課文中提到的各種動物,課后練習“講講看,這是什么”中也畫有插圖讓學生判斷是什么動物。尤其是課文在改編時將原著中不常見的動物換成兒童平時常見的動物,大概是為了符合兒童的認知水平,便于兒童理解,也是為了讓兒童“識物名”,積累一些生活常識。

        《分部互用兒童教科書兒童中部國語》(1934)的第5冊第9課以《外婆講故事》為題,呈現(xiàn)的也是兩個改編自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中的兩個片段《孫猴子變蝴蝶》《孫猴子變土地廟》。故事情節(jié)曲折緊張,文字描述生動,內(nèi)容趣味橫生。不過,課文并不是單純在講故事,像《孫猴子的故事》那樣將原著中的動物替換成了兒童生活中或讀物里常見的動物?!锻馄胖v故事》課后練習要求改正一組結(jié)構(gòu)為“……比……更利害”的句子中的錯字。其前一課《字是怎樣造的》介紹漢字的造字方式,其后一課《同樂會》中的兩個劇本《買藥》和《海水上天》分別介紹了聲音產(chǎn)生以及海水蒸發(fā)變云雪的科學原理。在教科書中附錄的“第五冊教材目次”中,這三課的“內(nèi)容”分別標明為“歷史”“文藝”和“自然”。

        1928—1936年,我國出版過40余套小學國語教科書。為什么多數(shù)不選《西游記》?這可能還與當時的政治形勢有關。當時有人就提出:“鳥言犬吠的教材,無關國家社會,徒使兒童迷惑,應加禁止?!?32)吳研因《兒童年與兒童教育》,《教與學》,1935年第一卷第三期第25頁。1931年“九·一八”事變和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fā)、日本加劇對中國侵略后,課程標準就主張加強民族主義教育,尤其是其中的歷史教育,不過一直強調(diào)根據(jù)事實,如1932年頒布的《小學國語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教材選擇的歷史故事要“合于史實”,1936年頒布的《小學國語課程標準》提醒即便是針對國恥國難也要“以根據(jù)歷史事實,不流于感情叫囂者為限”(33)課程教材研究所編《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語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4頁。。葉圣陶編、開明書店1934年6月出版的小學高級學生用《開明國語讀本》可能就是基于這種考慮,書中沒有出現(xiàn)《西游記》節(jié)選,其第3冊設置了幾個歷史人物如岳飛(《岳飛(一)(二)》)、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和玄奘(《玄奘的西游(一)(二)》)作為兒童學習的榜樣。其中根據(jù)歷史資料編選的《玄奘的西游》最后一段文字是:“玄奘寫過一部《大唐西域記》,是他的旅行記。小說中間有一部《西游記》,寫的是玄奘西游的故事,讀起來雖然很有趣味,但是和實在的事情差得很遠。”(34)劉國正主編《葉圣陶教育文集(4)》,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56頁。不選《西游記》這類小說,而選《玄奘的西游》這類歷史故事,可能是編者認為史實雖然往往不如小說具有娛樂功能,但是更具教育意義。

        也有教科書中提及《西游記》,但是沒有具體展開。如1933年7月出版的小學高級用《復興國語教科書》(丁彀音、趙欲仁編著,商務印書館1933年版)第2冊最后7課節(jié)錄的是冰心的小說《寂寞》,其中寫到兩個小孩編故事,就提及《西游記》:

        一連下了幾天的雨,不能出去,小小和妹妹只坐在廊上,看雨又說故事,小小將聽過的故事都說完了,自己只得編了一段,想好了,便說:“有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小的名叫豬八戒,大的名叫土行孫……”妹妹笑道:“不對了,豬八戒沒有母親,他的哥哥不叫什么土行孫,是孫行者;你當我沒有聽過《西游記》嗎?”小小也笑道:“我說的這是另一個豬八戒,不是《西游記》上的豬八戒?!泵妹脫u頭笑道:“不用說謊了,我知道你是胡編的?!?/p>

        這段文字說明《西游記》里的故事是兒童們耳熟能詳、了然于胸的。冰心回憶自己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歷程時曾說:“到了能夠看書以后,我看了不少寫給大人看的書,其中只有《西游記》和《聊齋志異》中的某些故事,我認為是加工了以后,還是可以給兒童看的?!?35)冰心《我是怎樣被推進兒童文學作家隊伍里去的》,《冰心全集(第7卷)》,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第117、118頁。這篇《寂寞》就試圖借兒童之口來“加工”一番。

        (三) 中小學課外閱讀中的《西游記》

        《西游記》在“舊小說”中仍是小學兒童最喜歡的讀物,如1936年遲受義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排在三至六年級兒童閱讀前十位的依次是《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說岳》《封神演義》《老殘游記》《兒女英雄傳》《啼笑因緣》《儒林外史》和《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和《紅樓夢》的閱讀人數(shù)依次是248、190、168和47人;在閱讀《西游記》的248人中,3年級男生34人、女生10人,4年級男生49人、女生20人,5年級男生45人、女生24人,6年級男生41人、女生25人(36)遲受義《兒童讀物研究》,《師大月刊》,1936年第二十四期第79頁。。男生比女生更喜歡《西游記》,可能是因為男生更愛冒險和荒唐的故事,就像傅東華和陳望道編、商務印書館1931年出版的《基本教科書國文》編輯大意所說:“高小時代的兒童,讀《西游記》的興味必比讀《儒林外史》大些,讀《封神傳》的興味必比讀《紅樓夢》大些,而《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的文字未必比《西游記》和《封神傳》艱深。”1936年,浙江省圖書館兒童閱覽室發(fā)起一項“你最愛看的是什么書”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排在前十位的是《水滸》《三國演義》《岳傳》《愛的教育》《中山故事》《苦兒努力記》《西游記》《稻草人》《老殘游記》《古今奇觀》。不過統(tǒng)計者認為,排在前20位中的作品有9種是中國的舊小說,主要是因為兒童無現(xiàn)代作品可讀,其實“西游記、紅樓夢和古今奇觀,實在極不是兒童或少年所宜閱讀的刊物”,“對于一切反時代、反科學、有害德行思想、有妨國家民族今后之發(fā)展者(如神怪及淫靡小說等),一律予以取締”(37)李絜非《兒童讀物研究:三種重要統(tǒng)計二點重要意見》,《進修半月刊》,1936年第五卷第十期第4、6頁。。

        一些中學教科書的編輯將《西游記》作為閱讀書目推薦,如孫俍工編、神州國光社1932年出版初級中學用《國文教科書》第2冊中的“初級中學一年級二學期略讀書目”中就有《水滸》《西游記》和《老殘游記》三部“古白話”小說。朱劍芒編寫、世界書局1934年出版《朱氏初中國文》第5冊“本學期略讀書目表”中開列的“舊小說”是《西游記》和《紅樓夢》。1930年,阮真將《西游記》列為中學“可讀的書”的第四位,并標明“可略讀全書”(38)阮真《中學生國文課外讀書籍選目及研究計劃》,《中華教育界》,1930年第十八卷第二期第3頁。。不過,中學生讀《西游記》的興趣肯定沒有小學高。同年的一項中學生閱讀調(diào)查共列出了學生喜歡閱讀的《紅樓夢》《水滸傳》等13種“舊的文學”,沒有出現(xiàn)《西游記》(39)陳表《中學生讀書問題之實際探討》,《中華教育界》,1930年第十八卷第十一期第81頁。。

        三、全面抗戰(zhàn)與內(nèi)戰(zhàn)時期(1937—1949)

        全面抗戰(zhàn)及內(nèi)戰(zhàn)期間,《西游記》再也沒有出現(xiàn)在中小學教科書中。為了配合形勢需要,激發(fā)民眾的斗志,1938年教育部發(fā)布了《編輯兒童讀物綱要》。關于選文標準,規(guī)定其要能“發(fā)揮犧牲、團結(jié)、奮發(fā)、抗敵、圖強等民族精神”;關于選材范圍,提到除了反映兒童現(xiàn)實生活、介紹科學知識的故事外,應有“合于史實的記人記事以及民族興衰,抗敵圖強,創(chuàng)導國民革命救國雪恥等歷史故事”,“超自然的假設及物語等童話故事”(40)《編輯兒童讀物》,《教育通訊》,1938年6月11日第十二期“教育消息”欄第9頁。?!堕_明國文講義》(1934)第3冊中“文學史話”之“小說的起源與發(fā)展”就明確提到《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與明代日本海盜滋擾我國沿海地區(qū)有關:“明代嘉靖以后,倭寇為患,國勢不振,一般人便妄想具有神仙法術(shù)者出來斬除妖孽,征服外寇。因此《西游記》及《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等神魔小說遂先后盛行?!?41)夏丏尊、葉圣陶、宋云彬、陳望道合編《開明國文講義》,上海:開明書店,1934年版第3冊第844頁。因此,無論是從現(xiàn)實需要還是歷史所指來看,《西游記》都是應該選入的,為什么不選?這應該與戰(zhàn)時教科書的選材標準有關。

        (一) 《西游記》因為不合戰(zhàn)爭形勢需要而在中小學教科書中落選

        《西游記》在我國全面抗戰(zhàn)及內(nèi)戰(zhàn)期間從中小學國語、國文教科書中落選,與當時的兩條教科書選文標準直接相關。

        一是強調(diào)課文的思想要先進。抗戰(zhàn)爆發(fā)之后,中小學國語課程進行了改革,兒童文學從課程目標中消失。因為在戰(zhàn)爭年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意志堅強、體格健壯的戰(zhàn)士,所以兒童不再被視為與成人有別的獨立的個體,而是“小國民”,即集體中的一員,兒童應擔負起拯救民族、建設國家的重任。相應地,兒童的心理需要、作品的藝術(shù)性就不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如當時就有人說,戰(zhàn)時的國語教材應該是“激烈”的作品而不應該有“大狗叫,小狗跳”之類的課文。有人說《新豐折臂翁》之類的作品雖然藝術(shù)性很高,但是老翁為逃兵役而自殘顯然不利于抗戰(zhàn)宣傳。雖然《初小國語教科書》(1940)、《高級小學國語》(1946)等國定本小學國語教科書中的課文仍以兒童文學為主,但是其題材和主旨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是以歌頌英雄、偉人為主,宣揚一種團結(jié)互助、不屈不撓的精神。國定本中學國文教科書《初級中學國文甲編》(1946)更是以思想性為第一、藝術(shù)性為第二,課文多是黨政要人寫的實用文章,連第一流的近現(xiàn)代的作品都沒有(42)鄧恭三《荒謬絕倫的國定本教科書》,《時代文摘》,1947年第一卷第七期第23頁。,更不要說會出現(xiàn)像《西游記》這樣的古代作品。所以,如果藝術(shù)性不被考慮,那么僅從思想性來看,《西游記》中的主要人物孫悟空動輒為反抗統(tǒng)治束縛而大鬧天宮,宣揚“個人英雄主義”而脫離組織,這些言行顯然不利于戰(zhàn)爭。

        另外,相對于隨意可移山倒海、動輒就呼風喚雨的孫悟空,年老志堅、移山不止的愚公及遵從命令、互助協(xié)作的子子孫孫,更符合現(xiàn)實需要,更易仿效,更具勵志作用。所以,無論是《修正初小國語教科書》(教育部編審會,1939年編印)還是《高小國語》(東北政委會編審委員會編,東北光明書店1947年版),都寧愿選結(jié)尾處稍帶神話色彩的《愚公移山》,也不節(jié)選《西游記》。不過,《高小國語》中提到了《西游記》,其第1冊第5課《毛主席少年時代(二)》的開頭寫道:

        毛主席在私塾讀書的時候,非常愛看舊小說。三國演義啦,西游記啦,他看了一本又一本,看了一部又一部。當時的先生們還禁止看這些書,說這是“閑書”,毛主席只得偷著看。先生來了,他就把小說壓在經(jīng)書底下,先生走了,翻開又看。

        課文以毛主席愛看老師反對的《西游記》等閑書,來說明他的革命精神;文中又提到毛主席發(fā)現(xiàn)“舊小說里所贊揚的人物,找不到一個種田的鄉(xiāng)下人,他們贊揚的大半是些大人物”,來說明他對農(nóng)民處境有深刻的思考。課文最后寫道:“他自小就同情窮人,對舊社會抱著反抗心理,他后來的偉大革命理想,就是從那時候種下種子的?!?/p>

        二是強調(diào)課文的史實依據(jù)。1939年,有人在談及中學國文教科書的選材時說:“詩文之中可以養(yǎng)成偉大壯闊的胸襟,而同時不至流于荒唐夸誕的,則更應多選?!?43)索太《選擇高中國文教材標準的理論(上)》,《教育通訊》,1939年6月3日第二卷第二十二期第15頁。顯然,玄奘西天取經(jīng)有“歷史事實”的根據(jù),孫悟空護送玄奘西行則“流于荒唐夸誕”。魯迅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1934年10月20日)一文中說,中國人之所以沒有失去自信力,是因為“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44)魯迅著《魯迅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22頁。。玄奘顯然是舍身求法的杰出代表。所以,這一時期不僅在國定本教科書中沒有《西游記》的蹤影,就是在開明書店以教學參考書的名義發(fā)行的系列民編教科書中也沒出現(xiàn)。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定中小學教科書七家聯(lián)合供應處1946年6月出版的國定本教科書《初級小學國語常識課本》第8冊第13課,常識是《本地的宗教》,國語是《唐僧西游》和《兩位教主》。教科書認為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教科書中稱“回教”)是三大宗教,這兩篇國語課文主要介紹三大宗教中的代表性人物——經(jīng)西域到印度取經(jīng)的玄奘和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始人耶穌、默罕默德。與介紹后兩者主要是寫他們創(chuàng)立教派不同,寫玄奘時重點寫他不畏艱難險阻,終于取得真經(jīng),并把自己的經(jīng)歷寫成《大唐西域記》。

        1947年,葉圣陶將上述1934年6月出版小學高級學生用《開明國語課本》以《少年國語讀本》的書名出版,后者保留了前者的大部分篇目。1947年7月出版的第3冊將前者由36課刪為28課,其中《岳飛》和《玄奘的西游》課文沒有變化,其編寫旨意也沒有變化。葉圣陶等人合編、開明書店1948年出版的《開明新編國文讀本(乙種)》第3冊選入了文言體《記大同武州石窟寺》(陳垣)、《大同云岡石窟佛像記》(袁希濤)、《玄奘之西行》(孫毓修)、《玄奘之西行(續(xù))》(孫毓修)、《法顯》(孫毓修)等。玄奘不畏艱險西行取經(jīng)以拯救蒼生的壯舉契合現(xiàn)代精神,關涉當時青年生活?!堕_明新編國文讀本(乙種)》中的《玄奘之西行》課后問題提到了《西游記》,提出其非虛構(gòu)性:“‘玄奘’就是《西游記》故事中的‘唐僧’。這篇傳記是根據(jù)他的《大唐西域記》和慧立的《三藏法師傳》寫作的,所記當然很可靠,和故事中傳說的絕不相同?!蓖瑫r,突出玄奘的精神和學習此文的目的:“玄奘□(45)此字模糊不清,疑為“因”或“以”。為中國所傳的佛經(jīng),都是以前人翻譯過來的;他恐怕內(nèi)中有錯誤,所以要親自到印度去,學習梵文,以求佛教的真義。他的精神和學習態(tài)度是值得后人敬佩的?!薄靶食隽烁卟龂?,還經(jīng)過許多地方,才到印度。一路雖然有人保護,比較的安穩(wěn),(可)是艱險還是有的?!薄靶试谟《妊芯糠饘W,結(jié)果非常圓滿,他的學問幾乎沒有人及得上。他后來要回國,那邊許多國王都苦苦地留住他。但他決意要回來,于是在貞觀十九年,帶了六百多部佛經(jīng)回到長安?!逼浜蟮恼n文《法顯》是寫比玄奘更早去印度取經(jīng)的和尚法顯的事跡,該課后問題之一是:“讀了法顯和玄奘的傳記,有什么感想沒有?他們有這樣的毅力,因素是什么?”借此激勵年輕人到西方去游學,不畏艱難,獲取真經(jīng);不受挽留,報效祖國。

        (二) 中小學課外閱讀中的《西游記》

        1940年,心理學家龔啟昌進行過一項“我國中學生的一般閱讀興趣”的調(diào)查,他調(diào)查了重慶、成都和貴陽三地初高中807名學生的課外閱讀傾向,在初高中學生愛讀的書前十位中出現(xiàn)了《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不過沒有《西游記》(46)龔啟昌《中學生的閱讀興趣》,《教育通訊》,1940年11月30日第三卷第四十六期第6、7頁。。1944年春天,李之樸在陜西、甘肅、四川等7省26所中學319名男女學生中進行過一項閱讀興趣的調(diào)查,在其開列的46種初高中學生課外讀物的書目中同樣沒有《西游記》(47)李之樸《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分析》,《中華教育界》,1947年復刊第十一期第19、20頁。。1945年的一項中學生閱讀興趣調(diào)查中同樣沒有出現(xiàn)《西游記》,學生喜歡的神怪類作品是《聊齋》和《天方夜譚》(48)徐堅《中學生課外讀物之研究》,《鍛煉》,1945年第二期第13、14頁。。1946年上半年,陳志君在成都市調(diào)查了35所中等學校1 816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結(jié)果顯示,高中男生和女生喜歡的神怪小說中均有《天方夜譚》《西游記》和《聊齋》,而初中男生喜歡的是《天方夜譚》和《西游記》,初中女生喜歡的是《天方夜譚》《聊齋》和《伊索寓言》(49)陳志君《中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研究》,《教育半月刊》,1948年復刊第七期第19-23頁。。1947年,龔啟昌在《中文閱讀心理研究之現(xiàn)階段》中說,調(diào)查顯示小學五年級學生喜歡閱讀《西游記》等,還有《水滸》《岳傳》,這三種舊小說,“在社會上原來占著很大的勢力”(50)龔啟昌《中文閱讀心理研究之現(xiàn)階段》,《教育雜志》,1947年第三十二卷第三號第44頁。。1948年,張存拙調(diào)查了上海一所中學高一高二的課外閱讀情況,發(fā)現(xiàn)高二學生喜歡閱讀之書的前十位是《水滸》《西游記》《三國演義》《老殘游記》《聊齋志異》《紅樓夢》《且介亭雜文集》《秋夜》《風蕭蕭》《子夜》(51)張存拙《中學國文教材的改進和社會本位文化》,《國文月刊》,1948年第七十四期第4頁。。從總體上看,小學高年級學生喜歡閱讀《西游記》,而中學生一般不太喜歡閱讀。

        猜你喜歡
        白話文兒童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201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198
        史海
        中學時代(2020年6期)2020-11-11 14:49:53
        白話文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學生《紅樓夢》閱讀
        紅樓夢學刊(2019年6期)2019-04-13 00:44:34
        胡適妙解白話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胡適巧推白話文
        黨員文摘(2016年3期)2016-03-12 21:58:22
        胡適妙解白話
        做人與處世(2015年4期)2015-09-10 07:22:44
        近現(xiàn)代媒介的功能如何由黨見本位轉(zhuǎn)向民意、輿論本位——以白話文運動為轉(zhuǎn)折點
        新聞傳播(2015年10期)2015-07-18 11:05:40
        日本a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夜夜春亚洲嫩草影院| 99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日本| 成人做爰69片免费看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网| 日本超骚少妇熟妇视频| 本道天堂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无遮挡18禁啪啪羞羞漫画|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红杏ⅰ | 丰满人妻被两个按摩师|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 国产一级做a爱免费观看|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密桃| 爽爽影院免费观看| 欧美操逼视频|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文乱码 |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国产精品女同av在线观看| 91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超碰青青草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色多多性虎精品无码av|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r| 国产亚洲成年网址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一区|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欧美伊人亚洲伊人色综|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av|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色吧综合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婷婷|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老少交欧美另类| 午夜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