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窈麗 江暢生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00)
隨著環(huán)境污染程度的加重以及民眾生活壓力的加大,近年來罹患惡性腫瘤的人數(shù)逐漸增多,如直腸癌。從臨床治療的角度來說,直腸癌是胃腸科臨床疾病中發(fā)生率較高的惡性腫瘤疾病,患者多以中老年人為主,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影響。目前治療直腸癌最理想的方法就是為患者實施外科手術,外科手術可直接切除病變組織,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時至今日,臨床上已經可以為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通過腹腔鏡技術不僅能夠拓寬手術視野,還能為術者提供更多的手術操作空間,提升了手術的質量與效率[1-2]。雖然腹腔鏡技術的優(yōu)勢顯著,但還是有可能因為癌細胞遠處轉移及種植等影響,使患者面臨術后復發(fā)的危險[3-4]。為此,針對直腸癌患者不僅要注重臨床上的治療技術,還要注重手術室護理措施,全力保障臨床手術的質量。本文旨在研究無瘤技術配合手術室護理對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的術后康復、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生活質量影響,現(xiàn)將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直腸癌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時間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根據隨機數(shù)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n=30)與觀察組(n=30)。對照組男女分別為12、18例,年齡為49~78歲,平均年齡為(62.47±8.26)歲;觀察組男女分別為14、16例,年齡為48~79歲,平均年齡為(59.30±6.68)歲。組間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本研究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本次研究入選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患者經臨床診斷確診為直腸癌。③患者沒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可以與外界進行溝通與交流。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罹患其他重大疾病者,如肝、腎、腦等器官性疾病。③無法與外界進行正常溝通者。
1.3 方法 對照組接受無瘤技術配合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①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巡回護理人員。巡回護理人員應掌握患者的病情及身體情況。術前做好備皮工作,進行備皮時注意動作要輕柔。作為巡回護理人員還應與護理人員做好配合工作,如腸道的準備工作,避免患者因為肛管的插入而出現(xiàn)癌細胞吻合口的轉移。對術中使用的設備及醫(yī)療器械都要進行檢查,以此保障手術的正常進行。敷料、器械、無菌切口保護套、無菌蒸餾水等都要進行提前準備。在手術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準備好腹腔沖洗液以及沖洗袋,同時還要制備相應的藥物,并設置小無瘤臺,杜絕物品相互感染的風險。②器械護理團隊需與臨床醫(yī)師進行密切配合。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器械護理人員的主要任務是及時為臨床醫(yī)師傳遞相應器械,此外還要負責置入Trocar,為患者建立人工氣腹。為了避免患者的切口出現(xiàn)感染問題。縫線工作也應提前準備好,便于操作者更快、更好地將Trocar固定在腹腔位置上,如此便可有效降低術中的穿刺操作次數(shù),減少患者出現(xiàn)癌細胞種植的風險。開腹處理后,護理人員將及時傳遞吸引桿,避免腹腔出現(xiàn)腹水脫落、創(chuàng)面被癌細胞粘連的風險,同時還應使用無菌的紗布對周圍組織進行包圍,隔離癌細胞的侵入。③護理人員在對癌細胞進行觀察時,應當遵從由遠至近的觀察原則,禁止直接用手去接觸,同時要預防反復的探查而誘發(fā)癌細胞脫落的風險。操作完成后,應當對消毒藥液對所有的器械進行消毒浸泡,為操作者傳遞封閉膠,并將消毒藥物噴灑在腫瘤處,盡量降低術中腫瘤傳播的風險系數(shù),杜絕感染情況的發(fā)生。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接受手術室護理。①術前護理。對患者開展優(yōu)質術前護理,告知其手術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及意義,并與家屬做好相關的配合工作,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說明手術治療的預期成效,加強患者手術治療的信心,減輕其心理壓力與負擔,引導患者做好各項術前檢查,為患者解答與手術相關的疑惑,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與決心,若有必要還可以為患者介紹之前成功的手術病例,放松患者的心情。用肥皂水為患者清潔肚臍部,并用碘伏進行消毒,告知患者術前需禁食1 d。②術中護理。手術室護理人員需提前20 min到達,主要工作是要檢查各類手術器械是否準備完畢,擺放整理好無菌用品,幫助患者擺放合適體位,為患者進行取暖,以免患者在手術中出現(xiàn)異常情況。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與臨床醫(yī)師緊密配合,為治療工作保駕護航,降低外界對手術治療的影響。將患者接到手術室后,要認真、仔細核對患者的各項信息,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狀態(tài),通過語言上的鼓勵、握手等方式給予患者鼓勵。在麻醉工作正式開始前,要告知患者麻醉工作的意義,爭取得到患者最大限度的配合。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一旦發(fā)生異常問題,需及時向醫(yī)師進行匯報。待手術結束后,巡回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神態(tài)、表情,一旦出現(xiàn)異常則需及時進行干預。③術后護理。在手術結束后將患者送回病房前,用溫水將患者身上的血跡擦拭干凈,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將其安排在消毒完畢的病房中,針對疼痛問題嚴重的患者,可根據具體情況為其使用鎮(zhèn)痛藥物,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的暗示,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時處理患者存在的問題。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及住院總時長。觀察兩組術后感染問題的發(fā)生率,腹腔鏡傷口滲血、滲液等問題的發(fā)生率。觀察兩組術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通過生活質量量表評估兩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等,評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康復情況 觀察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總住院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康復情況對比()
表1 兩組術后康復情況對比()
2.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概率為10.00%(3/30),明顯低于對照組[40%(12/30)](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2.3 兩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對比(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對比(分,)
在過去的傳統(tǒng)理念中,臨床治療的重要性大于臨床護理,在此觀念的影響下醫(yī)療團隊都將重心放在治療過程中,未能高效發(fā)揮臨床護理工作的作用。然而大量臨床案例及醫(yī)學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工作與治療工作同樣重要。不全面、不系統(tǒng)及不科學的護理甚至有可能會影響患者群體的康復成效與速度,因此積極提高臨床護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才能夠改善患者的預后。直腸癌是中老年群體中較易發(fā)生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對民眾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構成了很大的影響。盡管現(xiàn)在已經可以為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技術,但是再好的治療技術仍需要完善護理方案來提升患者的康復質量及生活質量,鞏固手術治療的效果[5-6]。
腹腔鏡手術同樣要遵從開腹手術的治療原則,即遵從腫瘤外科手術中的無瘤原則,詳細分析主要為術中避免對腫瘤進行觸摸、擠壓、阻斷腫瘤血運等??紤]到腹腔鏡手術治療的特殊性,對應的無瘤技術要求也會有所不同。從臨床治療的角度分析,腹腔鏡操作器械及切口處都殘存有患者的腫瘤細胞,因此在治療期間臨床操作者需盡量避免用器械對腫瘤進行觸及或抓破,凡是手術室的操作器械都應該用相應的消毒制劑進行浸泡式消毒處理。Trocar與患者切口接觸較為緊密,且很有可能會黏附上腫瘤細胞,在操作過程中如果Trocar出現(xiàn)多次上下移動,則會增加戳口種植轉移的概率,因此在手術治療時需將Trocar縫合固定好,或者直接使用帶有螺紋的Trocar,以有效預防激昂套管出現(xiàn)脫落。當患者的腫瘤標本被取出后一定要用醫(yī)用標本袋保存好切口,臨床上尤其強調切口的防護,否則一旦患者的腹腔內出現(xiàn)游離狀的癌細胞,即便是使用了標本袋,標本袋外面也很有可能會感染上癌細胞,在取出標本的過程中仍舊具有較高的切口感染風險[7-8]。由此可見,即便是為患者實施創(chuàng)口更小的腹腔鏡手術,也有可能導致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感染。積極預防感染、利用各類臨床技術加強手術管理是確保手術順利進行的有效保障,促進患者術后盡快康復。
大量臨床試驗發(fā)現(xiàn),無瘤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降低患者的腫瘤復發(fā)率,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群體的生活質量。長期臨床實踐結果反映,患者術中出現(xiàn)癌細胞種植及轉移的比例較大,而主要影響因素為體質因素、手術因素及其他護理因素等,雖然患者的體質因素無法得到有效控制,但以當前的臨床治療技術還是可以對手術操作因素及各項護理因素進行把控與避免的。在手術操作中,臨床醫(yī)師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但為了確保腫瘤手術的質量,手術室中所有人都要做到恪盡職守,為臨床醫(yī)師提供支持與協(xié)助,避免操作失誤,畢竟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處理不到位,都有可能對手術的質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直接導致手術失敗。作為手術室內的護理人員,要與醫(yī)師進行密切配合,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腫瘤切除與其脫出的面積接觸越小越好,努力控制腫瘤周圍組織被感染的風險[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康復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概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無瘤技術與手術室護理在直腸癌患者腹腔鏡手術治療中進行配合的重要性,重點突出了無瘤技術與手術室護理在預防癌細胞種植及轉移上的成效,同樣也要求護理團隊及人員必須要明白何為無瘤技術,將無瘤技術的臨床要求完整地落實到保障手術治療成效及后續(xù)的護理工作中,堅持無瘤技術的應用原則,在手術實施期間與臨床醫(yī)師進行密切配合,協(xié)助醫(yī)師完成高質量的手術治療,確保做到無瘤無菌。
綜上所述,在無瘤技術的配合下,為直腸癌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不僅能夠更好地促進患者的康復,減少了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風險,保障了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