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建峰,王韞琦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手術部,河南 鄭州 450052)
乳腺癌屬于婦科常見惡性腫瘤疾病,近些年來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態(tài)勢,嚴重威脅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手術是乳腺癌患者的常用治療手段,雖然能夠延長患者生存周期、改善生存質量,但也會給患者機體帶來較大的損傷,出于對死亡的恐懼及手術的擔憂,多數(shù)乳腺癌患者心理應激尤為明顯,給手術帶來一定阻礙,故予以患者良好的手術室護理尤為重要[1]。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敘事護理在乳腺癌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44~66歲,平均 (53.33±2.47)歲;病程1.5~10年,平均(7.23±1.07)年;TNM分期:Ⅰ期7例,Ⅱ期15例,Ⅲ期18例;病理類型:浸潤性導管癌38例,其他2例;病灶位置:左側21例,右側19例。觀察組年齡42~68歲,平均 (53.28±2.51)歲;病程2~10年,平均(7.29±1.10)年;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4例,Ⅲ期20例;病理類型:浸潤性導管癌37例,其他3例;病灶位置:左側20例,右側20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穿刺活檢確診為乳腺癌;②認知功能良好;③了解本研究內容且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合并未經控制的高血壓3級或嚴重感染;②臨床依從性差;③遠處轉移、老年及體弱難以耐受手術。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由手術室護士做好術前訪視,詳細核對患者信息,評估患者手術耐受性;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術前各項注意事項;根據(jù)患者的手術方案備置手術用物,核查手術器械運行狀態(tài);患者被推入手術室后詳細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及醫(yī)師團隊、既往成功案例;協(xié)助患者取適宜的手術體位,開放靜脈通路;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受壓部位皮膚溫度、色澤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時及時告知主治醫(yī)師;手術結束后核對手術用物,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如實交代患者信息及注意事項。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于手術室護理中實施敘事護理,常規(guī)護理方案同對照組。敘事護理由術前訪視期間的敘事護理、入手術室后敘事護理兩部分組成。①術前訪視期間的敘事護理。手術室護士耐心詢問患者,鼓勵其傾訴內心苦楚、難過、委屈,聆聽患者講述后對其關注的焦點問題予以細致講解,并詳細告知整個手術實施方案,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及既往成功案例予以寬慰,促使患者轉變錯誤的觀念,維持平和的心態(tài)。此外,手術室護士講述過去取得的經驗、成效,通過簡單的術前交流和陪伴進一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情緒。②入手術室后的敘事護理?;颊弑凰腿胧中g室后與其一同回憶從確診到手術患者家屬為其做過的一點一滴,奔走于不同醫(yī)院并最終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就是為了獲取最佳的臨床療效,此時患者不接受手術或抵觸手術無疑是辜負患者家屬一切付出。待患者認識到此點后再向患者解釋手術治療的重要意義,堅定患者戰(zhàn)勝疾病、順利完成手術的信心。手術準備期間手術室護士以換位思考方式進一步寬慰患者,明確告知真正關愛患者的家人并不會因為患者形體改變而嫌棄,反而會繼續(xù)牽掛擔心,引導患者想象走出手術室后微笑著面對家人,家人會是何種欣喜的反應,進一步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1.4 評價指標①不良心理狀態(tài)。于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該量表中國常模界值53分,≥53分為存在焦慮,且分值越高,焦慮癥狀越嚴重;于護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該量表中國常模界值50分,≥50分為存在抑郁,且分值越高,抑郁癥狀越嚴重。②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問卷滿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80分)、一般滿意(60~80分)及不滿意 (<60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一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良心理狀態(tài) 護理后,兩組SAS、SDS評分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SAS、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的SAS、SDS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
組別 n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40 71.44±2.56 43.58±2.32a 68.95±1.89 40.21±1.34a對照組40 71.40±2.50 47.64±2.41a 68.99±1.92 44.62±1.29a t 0.071 7.676 0.227 14.995 P 0.944 0.000 0.821 0.000
2.2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50%(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乳腺癌在所有女性惡性腫瘤中排名首位且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改良根治術是目前臨床治療乳腺癌的主流術式,然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在切除病灶的同時亦需要切除部分乳腺組織,給患者形體美帶來嚴重損害,多數(shù)患者負性情緒嚴重[2-3]。手術室護理是保障手術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但以往采用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缺乏對患者足夠的傾聽與溝通,使其收效欠佳。敘事護理是基于敘事醫(yī)學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護理人員通過傾聽、共情能夠最大程度上挖掘患者優(yōu)勢潛能、對抗患者負面情緒及不良行為,提高其心理舒適度[4-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乳腺癌患者手術室護理中應用敘事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提升其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如下:敘事護理轉變了常規(guī)護理理念,手術室護士并非強硬地灌輸主觀思想和意志,而是通過耐心引導和傾聽患者講述與自身有關的經歷和故事,從中了解患者主觀感受,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在交流期間扮演好一個傾聽者、陪伴者、見證者的角色,為患者負面情緒提供宣泄的渠道和途徑,之后結合自身經歷、既往成功案例逐一講述給患者,改變其面對疾病、手術時的態(tài)度。進入手術室后則是通過與患者共同回憶過往生活中令患者感到幸福、滿意的事件和經歷來對抗負面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采取假設的方式幫助患者構建一種患者手術后能夠微笑面對家人的情境,促使其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及疾病本身。此外,手術室護士從一個女性的角色與患者探討形體美觀程度是否會影響患者家屬的關愛、牽掛,轉變其錯誤的認知和觀念,樹立積極向上的理念,由此保障手術順利進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乳腺癌患者手術室護理中應用敘事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提升其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