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娜,張永娣
(1.甘肅省慶陽市人民醫(yī)院影像中心,甘肅 慶陽 745000;2.甘肅省武威市中醫(yī)院放射科,甘肅 武威 733000)
炎癥性腸病是一種以腹瀉、腹痛或伴有血便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疾病,屬于一種特發(fā)性腸道疾病。據(jù)流行病學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該病好發(fā)于青少年,年齡段主要是20~30歲人群。通常情況下,炎癥性腸病患者的癥狀反復發(fā)作,其炎癥嚴重程度及發(fā)病部位決定患者臨床癥狀表現(xiàn),此外,該病具有起病緩慢的特征。疾病類型包括兩大類: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管結構盤曲于腹腔內(nèi),互相重疊,移動度大,復雜特殊的解剖結構,導致腸道疾病種類繁多,加之現(xiàn)在人們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飲食結構變化越來越多,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炎癥性腸病的發(fā)生率明顯提升。
腸道病變多依賴于影像學檢查,臨床常常會出現(xiàn)誤診或漏診現(xiàn)象,其診斷一直是臨床的難點,傳統(tǒng)的腸管檢查方法很多,包括消化道X線造影、內(nèi)鏡、超聲、常規(guī)CT、磁共振腸管造影等,各種方法均有優(yōu)缺點。超聲檢查主要通過服用胃腸道造影劑充盈胃腸腔,清除腔內(nèi)氣體、內(nèi)容物等對超聲波的干擾,無不適感及創(chuàng)傷性,適用于大規(guī)模人群的胃腸疾病篩查及跟蹤治療效果,但對胃腸道周圍病變不能顯示,且受操作者個人水平影響大。近年來隨著CT檢查的廣泛應用,多層螺旋CT小腸造影(MSCTE)作為一種新的檢查方法應用于臨床,其優(yōu)勢在于無創(chuàng)、便捷,檢查時間短,費用相對低、患者依從性高;而且通過不同后處理重建更加全景式、多方位顯示腸管內(nèi)外、腹腔及實質(zhì)臟器的病變情況;掃描范圍大、層厚薄,對黏膜下及腸壁結構顯示具有獨特優(yōu)勢,大大降低病變的誤診率;其缺點是有電離輻射,對于孕婦及幼兒不能適用,并且CT圖像為靜止圖像,無法觀察腸道運動情況、不能觀察腸道病變黏膜色澤。
正常情況下腸管處于收縮狀態(tài),病變難于顯示,口服對比劑充盈腸管對病變的顯示極具優(yōu)勢,以往臨床大部分用水作為對比劑,其多應用在胃及十二指腸、近端小腸的顯示,應用相對比較廣泛、簡單、方便,但是水分經(jīng)過空腸時大部分會被吸收,僅有很少部分可以到達回腸及其末端,且結腸不能得到很好擴張,容易造成疾病漏診、誤診。將對比劑換為2.5%甘露醇溶液(每1 000 mL由20%甘露醇250 mL+5%糖鹽水500 mL+水250 mL配成),CT值與水接近,口服后不被小腸吸收,呈等滲溶液,大劑量口服也不會影響血漿滲透壓,口感微甜,口服后排尿少,整個胃腸道擴張程度良好,目前被認為是小腸充盈最理想的對比劑。
本實驗選取68例炎癥性腸病患者,結合診斷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多排螺旋CT口服小腸造影診斷方案的應用價值較明顯,得到充分有效的擴張影像,從而有利于小腸病變的檢出和診斷,現(xiàn)將報道如下。
選取甘肅省慶陽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炎癥性腸病患者共68例,將其按照診斷方法的不同隨機分組,34例患者設定為對照組,給予超聲檢查方案,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占:19例、15例,病程最短3周,最長19年,平均(32.06±2.15)個月,年齡最小14歲,最大68歲,平均(32.91±5.32)歲;34例患者設定為觀察組,給予多排螺旋CT口服小腸造影(MSCTE)檢查方案,女性和男性患者分別占:16例、18例,年齡最小13歲,最大67歲,平均(31.84±5.29)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20年,平均(32.69±2.21)個月,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基本資料,數(shù)據(jù)組間差異較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入院均存在腹瀉、腹痛、血便、體重減輕等癥狀,結合內(nèi)鏡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為炎癥性腸??;患者及其家屬均積極配合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其他重大臟器功能損害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傳染疾病者;精神疾病者,不積極配合實驗者。
對照組采用超聲檢查:患者檢查前4 h,告知禁食,檢查時使用探頭為3.5MHz-5MHz,依次掃描檢查患者的盲腸至乙狀結腸部位。隨后用線陣探頭:7.5MHz-14MHz對可疑似的病變部位進行檢查,掃描檢查期間,務必要仔細觀察,結合影像特征,進一步分析患者腸管壁內(nèi)外情況、結構層次及病灶的其他內(nèi)容。
觀察組采用多排螺旋CT口服小腸造影(MSCTE)檢查,對該組患者檢查前,先使用導瀉劑為腸道做好準備工作,對患者進行檢查前,大約45 min給予2.5%甘露醇,用量為1 500 mL,按照3次給患者口服,期間每間隔15 min口服一次,隨后給予注射山莨菪堿20 mg,再過15 min對患者進行螺旋掃描檢查,采用128排螺旋CT檢查,參數(shù):160 mAs,120 KV,掃描檢查過程中,采用平掃的形式對患者膈頂-恥骨聯(lián)合處檢查,完成后實施增強掃描檢查。對比劑:按照每毫升300 mg碘海醇進行,注射速率:3.5 mL/s,動脈延遲時間:20~50s,靜脈延遲時間50~70s,空腹狀態(tài)下為患者進行增強掃描檢查后,實施平面及容積重建,結合數(shù)據(jù)信息及圖像特征,進一步確診。
觀察并記錄2組檢查準確性和敏感度。其中敏感度判斷方法:檢查結果為真陽性與金標準檢查之比;準確性:檢查結果為真陰性、真陽性之和比患者總數(shù);金標準:小腸鏡或結腸檢查結果。
軟件SPSS 22.0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組間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用χ2檢驗,分別用±標準差、%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判斷標準:P<0.05。
比較2組檢查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診斷準確性分別為86.59%、64.81%,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敏感度分別為96.24%、69.27%,2組數(shù)據(jù)比較,觀察組的診斷準確性和敏感度均較高,數(shù)據(jù)組間差異較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1。
表1 2組檢查結果對比
臨床將炎癥性腸病分為兩大類: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其中潰瘍性結腸炎出現(xiàn)后,主要對患者結腸和直腸造成損害[1]。而克羅恩病主要對患者口腔到肛門的任意一段胃腸道部位造成損害,其中較為多見的是小腸末端和結腸部位。臨床上該病不能徹底治愈,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通過緩解臨床癥狀,降低復發(fā)率,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截止目前,臨床對炎癥性腸病的發(fā)病機制尚無明確界定,初步研究認為,其與腸道免疫反應異常有較大的關系。而外界環(huán)境影響、遺傳因素、腸道菌群失調(diào)及飲食結構變化與該病的發(fā)生也有非常大的關系[2]。通常情況下,各種引發(fā)異常免疫反應的因素都會導致疾病出現(xiàn),而異常的免疫反應會直接攻擊患者免疫系統(tǒng)中消化道的正常細胞,使得腸粘膜發(fā)生炎性改變或損害,此過程可將病變從慢性炎癥演變?yōu)榧毙匝装Y。
超聲檢查是臨床判斷諸多疾病的一種輔助手段,實驗將其用于檢查炎癥性腸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總體價值不太大;檢查前,先為患者做好腸道準備工作,其目的在于擴張患者的腸道,促使腸道檢查更加清晰,檢查前4 h讓患者禁食,可避免檢查過程中出現(xiàn)外來物或腸道其他內(nèi)容物影響最終檢查結果,從而提高檢查準確率,降低誤診或漏診率。而多排螺旋CT讓患者口服2.5%甘露醇1 500 mL,其目的是對小腸實施造影,口服后不易被腸道吸收,無毒性,無明顯不良反應,通過大劑量口服擴張腸道,并在腸腔內(nèi)短時間充盈腸管,因此能更好顯示腸道黏膜、腸壁病變,并且對腸管外并發(fā)癥清晰顯示,提升檢查效果[3]。對于不明原因的腸梗阻、腸道麻痹及不能進食的患者,不適宜行此項檢查,以免造成腸道癥狀加重,所以,在進行口服小腸CT造影檢查前,需要做CT平掃以了解腸道和腹部情況。
有報道對比劑在小腸充盈的最佳時間分別為:空腸充盈時間平均為5~15 min,近段回腸充盈時間為10~20 min,回盲部充盈時間為25 min左右,結腸充盈時間為35~45 min,每隔15 min口服500 mL,視患者情況45~60 min服盡;同時掃描前15~30 min肌內(nèi)注射山莨菪堿(654-2)20 mg,用于抑制腸道的蠕動,減少運動偽影,延長對比劑在小腸停留時間,有利于小腸病變的檢出率,但是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增生、顱內(nèi)壓增高、腸梗阻及心動過速患者禁忌;另外可通過訓練患者呼吸、注意屏氣等方式,減少腸道運動偽影,并且MSCTE可以連續(xù)無間隔迅速掃描,能在一個呼吸周期內(nèi)完成掃描,同時達到最大限度減少呼吸偽影,因此也可無需用山莨菪堿(654-2),所以,可根據(jù)患者情況決定是否應用解痙藥。
小腸是機體吸收營養(yǎng)、消化食物的主要場所,在人體解剖上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回腸三部分,走行迂曲且彎曲度明顯,腸道間相互疊復、堆積,影響最終的檢查結果,臨床采用其他方案檢查疾病有一定的難度。使用多排螺旋CT能夠全面判斷疾病情況,同時可以對周圍組織及器官準確分析,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普遍認可[4]。這種方法比較簡單,能實現(xiàn)良好的效果,檢查過程中,還可以幫助觀察并判斷其他腸道疾病,從而對患者腸道進行整體分析;掃描檢查后,能夠?qū)颊吣c道內(nèi)的病變位置、病變大小進行準確定位,此外,還可以對患者腸道的細微病灶及黏膜病變程度進行分析,其總體應用效果的價值比較大。
MSCTE檢查時將腸道造影檢查與CT檢查相結合,不僅彌補單純CT檢查的局限性,而且能夠?qū)崿F(xiàn)對腸道的全面分析。而對比劑的應用,可最大限度擴張患者的腸腔,還可以將腸黏膜展平,最終提高診斷分析的精確性和全面性??肆_恩腸病MSCTE表現(xiàn)為:多發(fā)節(jié)段性、跳躍性累及腸管(全消化道均可累及),腸壁增厚、腸壁強化、潰瘍與息肉樣增生、腸管變形、梳樣征、脂肪爬行征和肛管病變等;活動期典型變現(xiàn)為腸壁明顯增厚,輕、中、重度增厚:腸壁厚度分別約3~5 mm、5~9 mm、≥10 mm;腸黏膜明顯強化伴有腸壁分層改變,黏膜內(nèi)環(huán)和漿膜外環(huán)明顯強化,呈“靶征”或“雙暈征”;腸系膜血管增多、擴張、迂曲,呈“木梳征”;相應腸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模糊,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短徑>1.5 cm,活動期和緩解期均可見;慢性期表現(xiàn)為多節(jié)段病變,腸壁增厚,腸腔變形、狹窄,腸壁無分層強化,呈輕度均勻強化或無明顯強化[5]。潰瘍性結腸炎病變一般最先起始于直腸、乙狀結腸,呈連續(xù)性病變并逆行向上發(fā)展趨勢;管壁增厚一般小于10 mm,腸腔可略狹窄;活動期腸壁亦可見分層強化,橫斷面呈“靶征”改變,黏膜下小氣泡影,腸系膜密度增加、腸系膜側血管增多,周圍脂肪密度增高;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無融合傾向,直徑多<10 mm;后期結腸袋結構消失,管壁僵硬、管腔變窄,呈鉛管征改變[6]。
結合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準確性為86.59%、敏感度為96.24%,對照組的準確性為64.81%,敏感度為69.27%,觀察組檢查方案的準確性和敏感度均較高,數(shù)據(jù)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本次實驗對炎癥性腸病采用多排螺旋CT檢查,取得了明顯的診斷價值。多排螺旋CT小腸造影檢查,先對患者進行腸道準備,對小腸進行擴張,然后實施平面掃描檢查,同時配合多平面重建法,從而對病灶部位、范圍及活動性情況作進一步判斷,此外,檢查過程中,仔細觀察還能夠?qū)ρ装Y性腸病的惡化情況、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做進一步評估,以便在后期臨床治療中做好預防工作,提升疾病治療的總體效果。這種診斷檢查方法,對病灶可以全面觀察并分析,除了對炎癥性腸病能夠準確判斷以外,在臨床上還能夠?qū)ζ渌c道腫瘤疾病進行診斷分析,結合患者腸壁增厚情況了解病灶[7]??偨Y臨床發(fā)現(xiàn),對患者進行診斷檢查期間,為了提高準確性和檢查效率,需要臨床影像醫(yī)師與消化科醫(yī)師相互配合,才能不斷改進檢查方案,降低誤診率和漏診率,結合數(shù)據(jù)信息,為后期臨床的治療工作提供更全面、更準確的判斷依據(jù)。
綜上,為了提高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減少臨床誤診、漏診現(xiàn)象,建議推廣應用多排螺旋CT口服小腸造影(MSCTE)方案;另外,對于無急腹癥或存在肛瘺、肛周膿腫患者及孕婦、碘對比劑過敏的患者,可否行MRE檢查,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