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雍,薛 嵋,戴宏琴,毛靜玉,王麗英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上海 200032
透明貼膜是PICC留置期間的必備醫(yī)療用品,能有效固定導管,屏障外部的液體和微生物,便于醫(yī)護人員對穿刺點的觀察[1]。醫(yī)用粘膠相關皮膚損傷(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ies, MARSI)指的是在移除粘膠產(chǎn)品后出現(xiàn)持續(xù)30 min及以上的紅斑和/或其他的皮膚異常(包括但不限于水皰、大皰、糜爛或撕裂)[2],文獻報道發(fā)生率為5.0%~30.0%[3-4]。腫瘤患者由于長期留置PICC,其置管部位需要反復應用和去除透明貼膜,因此MARSI的發(fā)生風險較高。研究顯示,貼膜種類是MARSI的影響因素之一[5]。當前可用的透明貼膜種類較多,價格不一,選擇療效好、價格合理的透明貼膜使患者受益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旨在對比美舒貼膜和IV3000貼膜在腫瘤患者PICC留置期間的應用效果和成本-效果,為臨床提供一定的參考。
納入標準:年齡≥18歲;診斷為惡性腫瘤、需行靜脈化療;符合PICC置管指征且首次置管;PICC置管后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門診維護;知情且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有皮膚變態(tài)反應史(包括對皮膚消毒劑及醫(yī)用粘膠相關變態(tài)反應史)。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選取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20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分成A組(100例)和B組(10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診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表1(續(xù))
排除置管禁忌證后,由已取得PICC置管資格認證的同一組操作者選擇4 Fr單腔PICC,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按PICC置管程序進行置管,置管部位為上臂,按照首選貴要靜脈,次選用肱靜脈、頭靜脈的原則。置管后行胸部X線攝片檢查定位,確保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或調(diào)整后位于上腔靜脈。
1.2.1A組置管后維護方法
PICC留置期間由靜脈治療專科護士維護,常規(guī)每周1次。以0°或180°緩慢撕去原貼膜,采用聚維酮碘進行皮膚消毒。消毒要求:以穿刺點為中心從內(nèi)至外摩擦消毒;棉球干濕適宜并有一定擦拭力度;消毒范圍應大于可能粘貼范圍(包括穿刺點、周圍皮膚、外露導管及路厄氏接頭),確保無消毒空隙;消毒時間至少2 min。無張力粘貼美舒貼膜(規(guī)格10 cm×12 cm):使置管上肢處于完全放松狀態(tài)、最大伸展功能位,以穿刺點為中心,輕輕地將美舒貼膜凹面的最低點放置于導管穿刺部位,由中間向兩邊粘貼。更換安全型輸液接頭;脈沖式?jīng)_管;正壓封管。
1.2.2B組置管后維護方法
除使用IV3000貼膜(規(guī)格10 cm×12 cm)外,其余方法同A組。
1.3.1MARSI發(fā)生情況
由在血管通路護理門診工作5年以上的??谱o士記錄并統(tǒng)計兩組患者在置管后3個月內(nèi)MARSI發(fā)生情況。MARSI判定標準:在移除粘膠產(chǎn)品后出現(xiàn)持續(xù)30 min或以上的紅斑和/或其他皮膚異常,包括張力性損傷、接觸性皮炎等[6]。張力性損傷:當使用的膠布或敷料質(zhì)地較堅硬,粘貼不當,皮膚出現(xiàn)腫脹或關節(jié)活動時而形成剪切力,導致表皮與真皮的分離而出現(xiàn)張力性損傷或水皰[7]。接觸性皮炎:主要表現(xiàn)為在貼膜或膠布固定部位的皮膚發(fā)生瘙癢、皮疹[8]。
1.3.2貼膜的成本-效果分析
依據(jù)護理成本核算[9],本研究的護理成本中,其他費用均相同,所以計算成本時只計算材料成本,美舒貼膜10.5元/張、IV3000貼膜20元/張。效果指的是因為疾病防治所帶來的衛(wèi)生指標的變化。本研究效果以置管后3個月內(nèi)未發(fā)生MARSI的概率計算。成本-效果分析采用成本和效果的比值來表示每獲得1份效果所需要的凈成本。增量成本-效果比指的是,當成本增加、效果也增加時,每增長1個效果單位的花費成本,是在一種方案的基礎上,實施另一種方案所增加的成本和效果的比值。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描述,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張力性損傷、接觸性皮炎發(fā)生例次高于B組,見表2。
例次
分析兩組在置管后3個月內(nèi)未出現(xiàn)MARSI的成本效果,A組的成本低于B組,B組的效果優(yōu)于A組,分別為79%和93%。A組的成本-效果比小于B組,分別為1.59和2.58。從增量成本-效果比的角度分析,B組較A組每增加1個效果需要增加的成本為8.14元,見表3。
表3 兩組置管后3個月內(nèi)MARSI的成本效果分析
美舒貼膜和IV3000貼膜是臨床上常用且有代表性的兩種透明貼膜。美舒貼膜彈性好、黏性大、價格便宜,是固定PICC的常用貼膜,然而其有效透氣性較差,導致局部相對閉塞,加上貼膜粘膠量多,貼膜和皮膚消毒劑的化學成分刺激導致接觸性皮炎的發(fā)生。IV3000貼膜擁有獨特的分子結構,具有高潮氣通透率,且其內(nèi)面為點狀涂膠,并采用了低敏感性粘劑。既往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IV3000貼膜可有效減少張力性損傷和接觸性皮炎發(fā)生[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美舒貼膜)張力性皮膚反應、接觸性皮炎的發(fā)生率高于B組(IV3000貼膜),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
目前臨床上在PICC留置期間可用的透明貼膜種類較多,價格不一,如果只追求效果,而忽略價格成本,則會增加患者負擔、浪費醫(yī)療護理資源,因此需要進行成本-效果分析。王敬等[12]分析238例PICC置管后患者,隨機使用3M貼膜、IV3000貼膜和水膠體貼膜,效果以未發(fā)生接觸性皮炎的概率計算,結果發(fā)現(xiàn),3M貼膜成本-效果比最低(1.75),IV3000貼膜次之(2.78),水膠體敷料最高(9.85),增量成本-效果比為13.72,建議經(jīng)濟條件差者考慮使用3M貼膜,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患者使用IV3000貼膜或水膠體貼膜。本研究結果顯示,美舒貼膜組成本低于IV3000貼膜組,兩組的成本-效果比分別為1.59和2.58,增量成本-效果比為8.14。在本研究中,美舒貼膜較IV3000貼膜存在成本-效果優(yōu)勢,從此角度而言,推薦使用美舒貼膜。然而,由于還存在出現(xiàn)MARSI的后續(xù)處理發(fā)生費用的不確定性,以及對患者造成的無法用經(jīng)濟費用表現(xiàn)的痛苦,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還需更全面地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