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 玲 林 瑛 喻琳瑋(.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實驗學校,成都 60599;.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qū)教育研究院,成都 60500;.四川省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五龍山校區(qū),成都 6050)
近年來,隨著校園心理危機事件頻發(fā),各校在新生入學后陸續(xù)開展心理普查工作,心理普查正逐步成為我國中小學校的一項常規(guī)且重要的工作。心理普查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當下的心理健康情況,對篩查出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及時進行干預,幫助學生提升心理韌性,預防校園心理危機事件的發(fā)生。個體心理約談是心理普查后的重要工作環(huán)節(jié),個體心理約談的效果如何、操作是否規(guī)范,影響著后續(xù)心育工作的效果。實踐表明,以積極心理學視角構建的結構化的個體心理約談模式,效果較為顯著。
個體心理約談指的是心理教師主動邀約在心理普查中顯示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進行一對一面談,時間一般為20~30 分鐘。心理教師通過結構化的操作流程,與學生進行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反應和回應,初步評估學生當下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判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干預。心理約談是校園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重要前置環(huán)節(jié)。
積極心理學的出現(xiàn)給心理學研究提供了新視角。積極心理學除了幫助處在困境中的人走出“問題”之外,還賦予“問題”一種積極的力量,即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使來訪者朝向更好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向發(fā)展。我們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融入個體心理約談,在約談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積極情緒和積極認知,多給予學生肯定、鼓勵和支持,激發(fā)其內在潛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樂觀的心態(tài),建構積極的認知方式,掌握積極的應對方式。
多數(shù)學校一般在新生入學后便陸續(xù)開展心理普查工作,心理教師對普查結果提示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首先通過團體心理約談的形式進行第二輪篩查,對于篩查之后依舊提示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進行第三輪篩查,即邀請學生到咨詢室進行一對一的個體心理約談。我們在個體心理約談實踐過程中,對心理約談的流程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積極心理學理念下個體心理約談的“四環(huán)節(jié)”,即建立關系、主體對話、反饋總結、評估處理,下文將逐一闡述。
“建立關系”貫穿于個體心理約談過程始終,當學生初次來到咨詢室,關系建立正式開始。初次的關系建立步驟如下:首先是開場接待及自我介紹,一般需要3~5 分鐘。主要目的是打消學生的疑慮,降低防御,以及和學生初步建立安全信任的關系。當學生來到咨詢室,約談人員應起身迎接并安排學生入座,降低學生因對環(huán)境不熟悉而產生的不適感,通過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傳遞約談人員熱情和真誠的態(tài)度,營造溫暖和安全的氛圍,讓學生了解約談人員。其次是向學生解釋約談目的、時間安排及保密原則和保密例外。本環(huán)節(jié)通常會用到積極賦義、去標簽化、積極關注和真誠表達等技術。
1.自我介紹
“××同學,你好,謝謝你能按我們約定的時間準時來到這里,我是×××老師。這學期我們做了一次關于學習和生活的小調查,你還有印象嗎?”
2.解釋約談目的和時間安排
“我們每年會在全校開展常規(guī)的心理普查工作,之后會隨機邀請一部分同學來進行面對面交流,目的是了解同學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幫助同學們擁有更好的身心狀態(tài)來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挑戰(zhàn)。會談的時間是20~30 分鐘。交流中,如果你有任何不舒服的情況,可以直接告訴我,我們暫停對話?!?/p>
3.澄清保密原則及保密例外
“我們的談話是遵循專業(yè)的保密原則的,只有在發(fā)現(xiàn)你有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的可能的時候,我們才會在你知情的情況下提供給學?;蚣议L必要限度內的談話內容信息。如果談話中涉及法律相關的問題,如性侵、虐待等,我們會告知相關人員?!?/p>
4.是否有疑問
“對此,你有什么疑問嗎?”
主體對話是個體心理約談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一般用時10~15 分鐘。這個環(huán)節(jié)遵循一定的結構化的模式,一般以問答的方式進行,需要約談人員有較強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隨機應變能力。對話主要圍繞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困擾事件、困擾程度、生理狀態(tài)、認知狀態(tài)、感知應對、風險評估及資源評估等方面進行,約談人員通過與學生的對話,初步確定學生的問題類別和嚴重程度,判定該生是否需要進行心理干預。本環(huán)節(jié)通常會用到積極關注、真誠表達等技術。
1.情緒狀態(tài)
對學生情緒的評估一般采用“評分問題”,旨在幫助學生找尋資源。學生在評分的過程中會對自己當下的狀態(tài)做進一步覺察。當學生的自評分值隨著時間推移而出現(xiàn)變化時,說明心理狀況也在發(fā)生著改變?!拔蚁胙埬慊仡櫼幌?,你最近兩周的情緒狀態(tài)怎么樣。如果用1~10 分來給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評分,1 分是非常糟糕,10 分是非常好,你會給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打幾分?”由此,通過進一步具體化,初步評估學生的情緒體驗是屬于積極、中性還是消極的。“給出這樣的分值,你能具體說說到底是什么樣的心情嗎?選項有:開心快樂;比較愉悅平靜;有點小煩惱;很煩惱、很痛苦;憤怒、絕望、抑郁?!?/p>
2.困擾事件
心理教師可以問學生“發(fā)生了什么,讓你的情緒如此低落?”以進一步了解引起學生情緒反應的事件,以及學生當下關注的事件、遇到的困擾和挑戰(zhàn),并對此進行分類。交流中注意不要對某一個事件進行深入討論。
3.困擾程度
該項可結合心理問題分類設計的相關問題進行提問,以此評估學生當前的困擾程度,如圖1所示。
圖1 心理問題分類設計
(1)了解困擾的持續(xù)時間:“這些困擾給你帶來不舒服的感覺已經(jīng)持續(xù)多久了?選項有:<2 個月;2~6 個月;>6 個月?!?/p>
(2)了解學生的社會功能是否受損:“你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受到影響了嗎?選項有:沒有;有一點;一般;較多;非常多?!?/p>
(3)了解困擾的事件是否出現(xiàn)泛化:“你對生活中其他的事也會產生類似不舒服的感覺嗎?選項有:沒有;有一點;一般;較多;非常多?!?/p>
4.生理狀態(tài)
(1)身體健康:“你最近有沒有生???有沒有哪里經(jīng)常不舒服?”
(2)飲食:“你最近食欲怎么樣?有沒有減退或者暴飲暴食?”
(3)睡眠:“最近你的睡眠狀況怎么樣?通常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醒?”
5.認知狀態(tài)
“最近記憶力怎么樣?”“上課注意力能集中嗎?”“有沒有一些特別的經(jīng)歷?比如看到或者聽到了一些別人察覺不到的畫面或者聲音?”
6.感知應對
主要圍繞敏感性、沖動性自殺態(tài)度、自殺自傷風險評估及支持系統(tǒng)等方面提問。例如,“生活中,你會因為別人議論自己或者評判自己而感到煩心嗎?”“當你非常難受、非常郁悶的時候,你會做些什么?會發(fā)脾氣、摔東西嗎?”
7.風險評估
(1)自殺態(tài)度:“有時我們會在電視或者網(wǎng)絡上看到自殺事件,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2)自殺評估:“你想到過自殺這件事嗎?”(若回應“無”,轉到自傷評估上;若回應“有”,繼續(xù)下列問題)“你想過用什么方式嗎?”“你嘗試過嗎?”“你做過計劃嗎?”“一般什么情況下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周圍的人知道嗎?”“你向醫(yī)院尋求過專業(yè)幫助嗎?”
(3)自傷評估:“你有過傷害自己的行為嗎?”“一般是以何種方式?”“現(xiàn)在還有嗎?”“頻率如何?”“為什么會想到傷害自己呢?”
對自殺自傷的風險評估可參照表1。
表1 自殺自傷評估表(徐凱文[6])
0~2 分:可以讓學生回家,同時報告督導,觀察隨訪。
3~4 分:向領導匯報學生的情況,與班主任加強溝通,后續(xù)密切關注,24 小時監(jiān)護,24 小時后再與學生進行交流評估,告知父母。
5~6 分:報告行政領導和班主任,密切觀察隨訪;通知學生家長,建議轉介至專業(yè)醫(yī)院,叮囑遵循醫(yī)囑并24 小時監(jiān)護。
7~10 分:通知父母,建議立即住院。
8.資源評估
“應對這些困難真的很不容易,最難的時候你是怎么度過的?你做了什么讓自己更好一些?”用這些問題幫助學生挖掘以往的成功經(jīng)驗及積極情緒,發(fā)掘自己的積極品質,學會肯定自我。(尋找內在資源:積極情緒、成功經(jīng)驗、積極品質)
“在學習和生活中,你覺得有哪些人、事、物能給你支持和幫助?”用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看到身邊還有很多的人、事、物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身邊依舊有很多人關愛著我們,只要我們愿意尋求幫助,他們永遠都在我們的身邊。(探尋外在資源:同伴關系、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等)
此階段為結束階段,心理教師再次對學生的困惑進行答疑,進一步幫助學生內化積極資源,增強應對困難和挑戰(zhàn)的信心,一般用時3~5 分鐘。本環(huán)節(jié)通常會用到積極關注、支持肯定等技術。
1.總結反饋
“時間快到了,對于這次談話,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沒有什么問題想要問我?”
2.突破保密(備選)
若交談中出現(xiàn)需要突破保密的部分,心理教師要向學生進行核實和解釋,打消學生的疑慮。
“在我們今天的談話中,你提到了×××××(如自殺自傷),這部分內容是需要突破保密的,我會與你的家長和班主任溝通,目的是幫助你更好地面對那些困難。你對此有什么顧慮嗎?”
約談學生若有自殺自傷的風險,約談人員需要在交談中向其灌注希望和樂觀,與其進行口頭或書面的“約定”,確保學生在無法消除自己的自殺自傷念頭時,能夠向身邊的人尋求助,能夠發(fā)掘資源幫助自己,以降低自殺自傷風險。如情況嚴重,需要啟動學校的危機干預機制。
項目建設高度重視資源整合。首先,在項目設計階段,將水文系統(tǒng)現(xiàn)有水文站網(wǎng)、中小河流監(jiān)測建設及規(guī)劃站網(wǎng)納入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暴雨洪水監(jiān)測站網(wǎng),充分利用了現(xiàn)有監(jiān)測站網(wǎng)資源,避免重復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盡可能避免與氣象站重合。二是充分利用防汛抗旱指揮系統(tǒng)建設成果,項目建設要求在完全滿足國家防總對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建設技術要求的同時,從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流程規(guī)劃、數(shù)據(jù)采集、傳輸和存儲的技術標準等均保持了與防汛抗旱指揮系統(tǒng)標準一致。三是山洪災害預警平臺與防汛抗旱指揮系統(tǒng)進行了完整的融合,山洪預警作為防汛抗旱決策支持系統(tǒng)的一個模塊,極大地方便了各類應用。
3.收獲展望
“今天這次簡短的交流有沒有給你帶來一些啟發(fā)?”若學生回應“有”,則繼續(xù)提問:“那是什么呢,可以告訴我嗎?我相信這些收獲于你而言一定是有意義的,期待你未來越來越好?!薄昂芨兄x你對我的信任,如果在以后的生活中你遇到了一些煩心事暫時無法很好地處理,你依然愿意相信我的話,我們可以單獨約時間好好談談,好嗎?
若學生回應“無”,心理教師可以回應:“沒關系,暫時沒有想到也是很正常的。今天很感謝你對我的信任,講了很多隱私的話題,如果在以后的生活中你遇到一些煩心事暫時無法很好地處理,你依然愿意相信我的話,我們可以單獨約時間好好談談,好嗎?”
心理教師對學生當下的心理狀態(tài)有了多方面的了解之后,需要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初步評估和分類,提出更具有針對性的處置意見。本環(huán)節(jié)通常會用到賦予希望、挖掘潛能、完善支持、增強應對等技術。
1.評估意見
(1)無心理危機:建議日常關注,促進發(fā)展,開發(fā)潛能,加強預防。
(2)一級預警(一般心理危機):學校層面給予一般關注;心理輔導中心給予一定的心理支持與輔導;班主任給予積極的關注,定期談心溝通;心理委員提供朋輩支持,與心理教師保持聯(lián)系,及時反饋學生的情況。
(3)二級預警(嚴重心理危機):學校層面重點關注;上報區(qū)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聯(lián)系家長,告知學生的心理狀況和風險;班主任與心理教師做好跟蹤輔導,與學生保持密切聯(lián)系。
(4)三級預警(重大心理危機):學校層面重點警戒,經(jīng)評估及與家長溝通后轉介至專業(yè)醫(yī)院進行診治;上報區(qū)級、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進行備案,尋求上級心理危機干預專業(yè)系統(tǒng)的支持。
2.處置要點
(1)心理教師在結束約談之后填寫個體心理約談記錄表格。
(2)會談中如果有保密例外的情況,學生要填寫安全承諾書,一式兩份,學校蓋章。
(3)對突破保密的部分,心理教師需要聯(lián)系班主任及家長進行多方會談,請家長簽署“家長告知書”,一式兩份,學校蓋章。
(4)對已經(jīng)確診的學生,請家長到校進行面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一式兩份,學校蓋章。
3.匯報工作
心理教師將個體心理約談的情況整理匯總,向學校行政領導匯報。
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越來越受關注,各校的心理普查工作也逐漸步入正軌。個體心理約談作為心理普查后的重要工作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科學有效地開展后續(xù)工作。在實際約談過程中,學校應避免給學生帶來二次傷害,需注意以下幾點。
根據(jù)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學校要關注全體學生,利用學生擁有的社會支持資源,激發(fā)學生的潛在能量。學校應在平時的心理課上,或是在每年的心理普查開始前進行科普,告知學生開展心理普查的目的和意義,讓學生對此有一個科學、客觀、理性的認識,消除對于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的病恥感。
目前,各中小學校普遍存在學生預警人數(shù)較多、專業(yè)心理教師人手不足的情況,為此,各校應加強心理教師專業(yè)隊伍建設,在專業(yè)心育師資力量配備不足的情況下,可將本校具有心理輔導員A、B、C證的教師吸納進個體心理約談團隊。開展關于心理普查、心理約談、心理咨詢等方面的專業(yè)培訓,并組織教師進行實操訓練,提升教師的約談能力。
學生出現(xiàn)問題通常是因為暫時沒有找到適合的方法去應對當前的困境。我們在約談過程中要避免給學生隨意貼標簽,要相信學生有自我成長的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挖掘潛能,激活已有資源,探索外在資源,完善學生的支持系統(tǒng),助他們早日走出困境。
除了學校的積極干預,家庭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學校應多與家長溝通,全面了解學生的狀況,同時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針對家長做得不當?shù)牡胤教岢龈倪M建議。家長要看到孩子問題背后的心理需求,加強親子溝通,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個體心理約談模式強調“積極賦義”——關注學生身上的積極面,幫助學生挖掘資源,構建社會支持系統(tǒng)。實踐證明,該模式能夠有效規(guī)避對學生的“二次傷害”,提升約談的有效性,為后續(x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