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為照顧滿了80歲的母親,社區(qū)派服務(wù)人員每周上門為她服務(wù)兩小時。母親聽力不好,社區(qū)特地打電話征求我的意見:派去的王阿姨住在本地郊區(qū),53歲,做家政已有25年的經(jīng)驗,做了第一次,你老媽可還滿意?
于是,我特意回了一趟娘家,聽聽老媽的意見。王阿姨預(yù)約上門的那天,正好下起了雷陣雨,老媽有點憤憤不平:“家住一樓,本來就潮濕,易生霉菌斑,怎能挑雨天來拖地擦柜子?這位王阿姨出門不看天氣預(yù)報的呀!”王阿姨身高僅有1.52米,站在方凳上都夠不到柜頂,老媽不得不在晾衣叉上纏上濕毛巾,讓她去擦柜頂?shù)幕覊m。老媽就問:能不能派個子高點的人來?
我把意見反饋回社區(qū),社工姑娘都笑了,她說,之前就知道這個項目比較難做,沒想到會這么難做。替政府的免費項目選拔家政人員,不完全看身高和干活的效率,考慮到獨居老人的日常生活較為孤獨冷清,性格也會偏向自負與固執(zhí),社工選拔的都是脾氣圓融、擁有良好覺察力和同情心的家政人員。社工面試過王阿姨,認為她頗符合條件。
果然,過了兩周,等我試探性地問老媽是否需要社區(qū)換人服務(wù)時,老媽連連擺手說,她已經(jīng)習慣了王阿姨找個晴天上門,在門口就拿出鞋套套上,大聲招呼:許師母,我來啦!瞧我給你帶了啥好東西?
50多歲的家政服務(wù)員,忽然就把難說話的老媽給收服了,她到底有何手段?帶著這份好奇,我在星期六的早上,特地趕到了老媽家,要看看王阿姨是怎么干活的。誰想,王阿姨一來,就把一個小包袱放在老媽的茶幾上,打開包袱,里面裝著四五個新鮮蓮蓬頭和一張用麻繩扎緊的老荷葉,打開荷葉包,里面是王阿姨自做的小巧玲瓏的菱角糕。
王阿姨反客為主,一進門就對老媽說:“我新做的糕,新采的蓮蓬,你也來嘗嘗。我還帶著大茶瓶,茶還沒動,你要不嫌棄,也給你斟上一小杯。吃完我就干活?!蔽覌尵透龂Z嗑,吃點心,喝茶,15分鐘后,王阿姨開始爬上爬下做清潔,老媽也不嫌她矮了,給她遞上纏了濕毛巾的衣叉,主動得很。干到一半,老媽還說:“聽說新鮮荷葉煮粥吃,或者曬干了泡茶,可以清火養(yǎng)心……”聽話聽音,王阿姨問老媽討了一個食品袋,將余下的菱角糕裝起來,把那張已經(jīng)被風微微吹皺的老荷葉留給老媽。
我跟王阿姨一同離開,她準備在巷口買一個煎餅當午飯,吃完了就要去下一位老人家中;余下的菱角糕,也是替下面服務(wù)的老人準備的。我問:“都說人老了脾氣古怪,你還貼錢貼物。這種政府補貼的項目,收入本來就比普通家政工低,你不覺得吃虧嗎?”王阿姨笑嘻嘻地說:“替政府出面做家政,人也對我比較客氣。夏天進門就讓我吃雪糕,冬天進門要讓我吃烘山芋的老人家也不少。我公公婆婆都走得早,當媳婦那會兒也沒伺候他們幾年,現(xiàn)在就當我是把該給家中長輩的孝心,分一點給這些老人家吧。你去看望自家長輩,也會帶點土產(chǎn),又不值幾個錢,在城里老人看來,倒是時鮮物呢。跟老人家一同吃,圖個熱鬧,再說,我服務(wù)的老人家都八九十歲了,還有牙口吃得動這些東西,算有福氣,為啥不讓他們的福氣長一點呢?”
王阿姨說完,騎上了她的小電驢,長長短短的清潔工具在她的書包架上綁著,倒像是京劇武生的靠旗一般,威風凜凜,我終于理解王阿姨的這份自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