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暢,周國炎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北京 100081)
布依語四音格詞是由四個音節(jié)組合而成,并且兩兩音節(jié)構成一節(jié)拍的雙框雙槽形式;其中位置固定不變的成分是預制語塊,位置靈活、可以替換不同音節(jié)的成分是插槽,預制語塊和插槽在形式與意義方面都相互匹配。布依語四音格詞在由預制語塊和插槽組成的固定提示框架下,不斷繁衍出新的詞語。
布依語四音格詞既講求音韻和諧,也注重形義配對,基本保持了漢藏語系語言單音節(jié)語素豐富、音節(jié)長短相當、元音響亮、邊界清晰、韻律感強的特點;在生成新詞的過程中同時受到語音、語義、語法三要素制約①。一方面,重疊是衍生新詞的重要手段,布依語四音格詞六種音節(jié)類型ABAC、AABB、ABAB、ABCC、ABCB、ABCD中有五種含有音節(jié)的重疊。在布依語四音格詞中,重疊音節(jié)和非重疊音節(jié)有規(guī)律地交替出現,在復合作用之下生成具有雙音節(jié)“模塊”的四字之格。另一方面,四音格詞通過聲韻和諧組配成詞,韻律和諧是突出性特征。戴慶廈、孫艷曾指出,“語音和諧”是構詞中有規(guī)律的語音配合[1],所謂“配合”是指完全相同或完全相異的音節(jié)不成律,有同有異才能實現語音和諧。布依語四音格詞非重疊音節(jié)中的聲母多以響度輔音和非響度輔音②相互搭配,韻母多以高元音和低元音相對,非重疊音節(jié)的差異性越大,布依語四音格詞整體結構就越和諧。
Langacker曾指出,構式是從若干具體語式中概括出圖式性結構,通過范疇化和識解機制代入內部音位極和語義極之中,從而形成兩個或兩個以上固化了的形義配對體,構式成分在形式和意義間具有約定俗成的理據關系[2]。布依語四音格詞在“預制語塊+插槽”的固定提示框架下,按照“重疊音節(jié)規(guī)律呈現,非重疊音節(jié)語音和諧”的構詞規(guī)律生成新詞,與構式的生成機制相似,而且音節(jié)重疊和韻律和諧都體現出了四音格詞生成的理據性。
目前已有不少學者就布依語四音格詞的音節(jié)類型、韻律特征和語義內涵進行了研究,如吳啟祿分析了布依語四音格詞的漢譯形式和特征[3],李倩倩對布依語四音格詞的形式、語義和特征做了整體性描述[4],陳娥和王麗梅分析概括了布依語四音格詞的韻律特征[5-6];但是已有研究成果對布依語四音格詞成型的理據和規(guī)律還未有詳盡的闡釋,就其形式語義特征的構式化解讀也比較少。因此,本文試圖聯(lián)系構式語法,以《布依—漢詞典》《布依語參考語法》中的布依語四音格詞為語料基礎,論證布依語四音格詞內部結構和語義內涵的構式化特征。
布依語四音格詞的預制語塊和插槽都分別有兩個提示音節(jié),多數情況下,重疊音節(jié)為預制語塊,非重疊音節(jié)為插槽。在雙框雙槽的結構中,預制語塊和插槽始終遵循音節(jié)重疊、韻律和諧、語義相關的生成機制,單一預制語塊與不同插槽組合或是相同插槽與不同預制語塊搭配,都可以生成具有相同語義范疇的四音格詞,這也反映出了構式形義配對的結構特征。
預制語塊在布依語四音格詞中可以位于一、三音節(jié)或二、四音節(jié)處,雖然兩個提示音節(jié)的語義有相同、相反或相異三種情況,但預制語塊是從若干語例中概括而出的提示性框架,結構穩(wěn)定,具有能產性和類推性。
1. 一、三音節(jié)為預制語塊
(1)兩個提示成分語義相同
插槽在布依語四音格詞中可以位于二、四音節(jié),三、四音節(jié)或一、三音節(jié)處,兩音節(jié)語義聯(lián)系較為密切;多數情況下,插槽的兩個提示音節(jié)完全相同。插槽在與預制語塊形義相配的同時,還兼有保持四音格詞韻律和諧的角色;所以,在部分四音格詞中,插槽多為襯音音節(jié),并無實義。在同一四音格詞內部,插槽位置可以變換,雖然帶來了四音格詞音節(jié)形式的改變,但并不影響整體的語義內涵。例如:
1. 二、四音節(jié)為插槽
(1)兩個提示成分完全相同
(2)兩個提示成分語義相關或相反
(3)兩個提示成分為“襯音”音節(jié)
布依語四音格詞中的襯音音節(jié)沒有實際含義,是協(xié)調四音格詞內部韻律的獨特存在,多數情況下由擬聲詞或摹狀詞來充當,其所具有的節(jié)奏性和韻律感為整個四音格詞增添了動態(tài)性色彩。更換同一四音格詞插槽位置上的襯音成分,可以生成一組或多組含義相近的四音格詞。例如:
2. 三、四音節(jié)為插槽
ABCC型四音格詞中插槽為摹狀詞或擬聲詞,例如:
3. 一、三音節(jié)為插槽
(1)同為謂詞性音節(jié)
(2)同為擬聲音節(jié)
綜上,布依語四音格詞結構中有固定的提示成分——預制語塊和插槽,且插槽與預制語塊按照形義搭配的原則組合成詞,符合構式形義兼?zhèn)涞慕Y構特征。通過類推預制語塊的音節(jié)韻律和語義內涵,將具有相似語框含義的預制語塊嵌入語義相同或相近的插槽中,可以生成一組或多組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四音格詞。 例如:
布依語四音格詞的語義具有層級性和整合性,即布依語四音格詞在仿擬類推機制的作用下,擴展承繼預制語塊;作為組配構件的插槽與預制語塊形義搭配,生成介于自由短語和固化短語之間的多義變體。
布依語四音格詞的語義是在各成分語義套疊、搭配的基礎上產生的,具有整合性和層級性的特征。
1. 整合性
布依語四音格詞的語義不是各成分語義的簡單相加,而是1+1>2的結果,相同預制語塊與同一認知域的插槽所構成的四音格詞屬于同一語義范疇。具體來看,布依語四音格詞語義有原型義整合、引申義整合以及插槽無實義以輔助韻律和諧三種類型。
(1)原型義整合
多數情況下,布依語四音格詞的漢譯形式都是采用字對字直譯的方式而來,即保留預制語塊和插槽提示音節(jié)所對應漢語的漢譯形式,并在此基礎上提煉概括出核心語義。
不 停 不 斷
(2)引申義整合
除原型義整合外,有相當數量的布依語四音格詞的語義都是在預制語塊和插槽提示音節(jié)的引申義(隱喻義、轉喻義)基礎上整合而成的。 例如:
①隱喻:ta24lu??11kwa:?31kwa:?31表示“兩眼無神”,“ta24lu??11”本義為“白內障”,“kwa:?31kwa:?31”為摹狀詞,這里的“ta24lu??11白內障”暗指因患眼翳而雙目呆滯無光的人。
②轉喻:na53mak35ka24θan35直譯為“臉青紫腿顫抖”,但其常用含義為“心驚肉跳”,預制語塊和插槽都未體現原型義,而是通過轉喻產生了新義,即“na53mak35”轉指“因極度害怕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受到驚嚇”,“ka24θan35”轉指“由害怕的心理而帶來的生理反應——腿抖”。
(3)虛語素與實詞語素的整合
布依語四音格詞中的襯音音節(jié)、擬聲詞和摹狀詞都是虛語素,無實義,附加在實詞語素后為整體增添了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也可以進一步說明動詞或形容詞語素的性質、方式或程度。
2. 層級性
布依語四音格詞有單層語義、不對稱語義、雙層語義或多層語義三種類型,語義整體呈現出套疊性。張云秋、王馥芳曾指出,作為整合要素的音節(jié)以義項為單位,所以構式具有層級性[7]。而布依語四音格詞的語義正是在預制語塊和插槽語義的層層套疊下形成的,可以反映出構式語義層級性的特征。
(1)單層語義
單層語義多為重疊式,以ABAB型和AABB型四音格詞為代表,即由AB重疊構成ABAB或AABB型四音格詞,預制語塊和插槽的提示音節(jié)均為實語素,四音格詞語義整體是AB語義的簡單套疊。例如:
(2)不對稱語義
不對稱語義多為連綿式,以ABCC型四音格詞為典型代表,語義重點在前兩個音節(jié),后兩個音節(jié)多為擬聲或摹狀的襯音音節(jié),即四音格詞的前兩個音節(jié)為實語素,后兩個音節(jié)為虛語素。例如:
如上所示, ?au53?a24pan31pan31中前兩個音節(jié)“?au53?a24”表義為頭發(fā)蓬亂,構成主謂關系,而后兩個音節(jié)“pan31pan31”僅為構成四音格詞整體韻律和諧而存在,無實義。?on35tam35p?t35p?t35中前兩個音節(jié)“?on35tam35”為并列關系,后兩個音節(jié)“p?t35p?t35”僅具有修飾功能,用以說明“?on35tam35”的具體狀態(tài),不表示實際含義。
(3)雙層或多層語義
雙層或多層語義多為復合式,以ABAC型四音格詞為代表。雙層語義四音格詞前后兩音節(jié)并列,多層語義四音格詞從中間兩兩分開后,形成第一層級,前后兩音節(jié)還可以再切分,形成更深的層級。例如:
含有多層語義的四音格詞ku?33θak33ku?33θwa33由“ku?33θak33”和“ku?33θwa33”兩音節(jié)并列而成,這兩個音節(jié)內部還可以進行再切分,即“ku?33θak33”由“ku?33(做)”和“θak33(洗)”并列而成,“ku?33θwa33”由“ku?33(做)”和“θwa33(漂)”并列而成。同理,四音格詞xap35pa35xap35lin31由“xap35pa35”“xap35lin31”兩音節(jié)并列而成,這兩個音節(jié)內部還可以進行再切分,即“xap35pa35”由“xap35(閉)”和“pa35(嘴)”并列而成,“xap35lin31”由“xap35(閉)”和“l(fā)in31(舌頭)”并列而成。
將多層語義項再切分后,四音格詞的各層語義關系保持不變。 例如:
pa35?di24和tu?31?ja35是主謂關系,而pa35(嘴)和?di24(好)、tu?31(心)和?ja35(壞)之間也是主謂關系;xa:i24wa24和pan11?dan24是述賓關系,而xa:i24(開)和wa24(花)、pan11(結)和?dan24(果)之間也是述賓關系。
pai24?da31和ta:u35la:?35是修飾(中狀)關系,?da31(閑著)和la:?35(空閑)分別表示pai24(去)和ta:u35(回)的狀 態(tài);ku?33?eu33和ku?33?a:u11是定中結構的修飾關系,ku?33(整)分別修飾?eu33(輩)和?a:u11(代)。
布依語四音格詞內部的語義關系由預制語塊和插槽共同構成:預制語塊規(guī)定了整個四音格詞的格式義和關系義,為插槽提供基本的語義情景;插槽則表示整個四音格詞的具體義和實用義,起到詳述的作用,突顯四音格詞所表達事物的性質和狀態(tài)或是所陳述事實的方式和結果等含義,兩成分互為補充。一方面,預制語塊在與插槽的形義配對過程中受到四音格詞整體語義的壓制而發(fā)生了語義泛化;另一方面,插槽的可替性使得四音格詞具有了較強的能產性。
1. 預制語塊語義泛化
隨著布依語四音格詞使用頻率和使用范圍的擴大,預制語塊的表義范圍也不斷擴大,語義界限也隨之而模糊。例如:
(1)“pan11”本義為“成、長出、可能、有”等,充當四音格詞預制語塊提示音節(jié)與體詞性插槽相結合時,語義泛化為“有”;與謂詞性插槽相結合時,語義泛化為“成”。當插槽音節(jié)為形容詞“t??53(亂)”和“ta:?53(雜)”時,“t??53ta:?53聯(lián)合表示“零散的東西”,四音格詞“pan11t??53pan11ta:?53”引申義為“亂七八糟”;當插槽為體詞“pi?33(?。焙汀唉萫?24(瘧疾)”時,四音格詞“pan11pi?33pan11θe?24”引申義為“百病纏身”。
(2)“kwa35”本義為趨向動詞“去”,充當預制語塊后詞義泛化,表意模糊。例如,當插槽為“??n11(天)”“f?31(一頓飯)”時,四音格詞“kwa35??n11kwa35f?31”引申義為“度日糊口”;當插槽為“po24(山)”“na:?33(山崗)”時,四音格詞“kwa35po24kwa35na:?33”引申義為“翻山越嶺”。
2. 插槽的可替代性
在與同一預制語塊的組合中,屬于相同認知域的相關事物、動作或屬性都可以充當插槽成分,并且所構成的一組或多組四音格詞具有語義的相關性。例如:
(1)“ti?11…ti?11…”一邊…一邊…,表示兩個動作同時進行,只要插槽是動作類單音節(jié)詞語都可與之配對。
(2)當“ku?33…ku?33…”表示耕種義時,莊稼稻田類單音節(jié)詞語都可與之搭配。
(3)預制語塊“pan11…pan11…”表示一種狀態(tài),可譯為“成…成…”或“有…有…”,插槽空位既可以填入兩個詞性相近的單音節(jié)動詞或名詞,也可以是第二音節(jié)為體詞或謂詞,第四音節(jié)為襯音,或第二、第四音節(jié)聯(lián)合表義。例如:
(4)“…pai24…ta:u35(ma24)”為插槽限定了“…來…去”的反義情景,插槽空位可填入單音節(jié)動詞,四音格詞整體表示動作的反復。例如:
綜上,不論布依語四音格詞內部是單層語義,不對稱語義,還是雙層或多層語義,都是在預制語塊與插槽語義的共同配合下形成的,體現出構式語義層級性和整合性的特征。
Goldberg認為,構式是形義配對體[8],通過對布依語四音格詞生成機制、成分特征和語義內涵的分析,可以看出四音格詞中預制語塊和插槽在音位層和語義層都相互匹配,在形式和意義間具有約定俗成的理據性關系,能夠反映出象征單位與構式“聯(lián)結—整合”的形式語義特征。因此,布依語四音格詞是構式化的產物,構式語法為解讀布依語四音格詞的結構和語義提供了更加生動、準確的闡釋依據。
注釋
①ABCD型為單純四音格聯(lián)綿詞,內部主要受語音制約,在語法語義方面無規(guī)律性特征;本文分析未涉及這類四音格。
②學界一般認為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屬于非響度輔音,鼻音和流音屬于響度輔音,響度排序為:塞音〈擦音〈鼻音〈流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