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灌南縣三口中學 溫建生
根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初中生活基礎知識以及生活化教育的具體內容,使學生成為一個負責任、素質優(yōu)良的現(xiàn)代公民,學會過有意義的生活。本文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性及有效性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已經進入初中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對枯燥的教學內容感到有些厭煩。而針對初中生實際開設的一些道德與家庭法治類的課程,本就是源于初中學生的實際家庭生活。所以,針對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課的綜合教學,也需要結合學生實際中的生活情況來綜合進行。
目前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只注重知識傳授,缺乏對生活化教學資源的挖掘。初中思想道德與社會法治知識課程的教學存在著許多問題,大部分教師把教學集中在教學知識點、考點上,未能充分結合初中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沒有從初中生活的實際角度深入解讀和正確認識初中生活化的教學知識點,也沒有為中學生合理布置課后生活化的教學作業(yè),加強學生對初中相關內容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另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還是以不斷提高初中生的法治考試成績?yōu)橹鳎谏钊腙P心初中生的實際政治生活、實際學習需求等內容方面仍然缺乏引導,也由于未將這種多樣化、貼近生活的法治學習實踐資源有效引入初中課堂,從而直接造成了部分中學政治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法治基礎的課程教學,沒有滲透到學生核心價值觀、情感意識的培育中,從而大大降低了其人才培養(yǎng)的品質。而且,課程教學的實際開展情況也不理想。在教學改革和課程發(fā)展過程中,怎樣使我校的初中思想道德和社會法治課程學科教育更接地氣、融入學生生活中,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另外,當前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并不能做到生活化教育,而教師則必須培養(yǎng)學生實際的生存能力,讓學生掌握與生存相關的教材內容,因此導致教學目的和實際教學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不少學校教師在對課程的綜合利用、對教學的綜合利用把握不到位,缺乏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和專題討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無法培養(yǎng)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知識、情感以及道德素養(yǎng),這給學校強化職業(yè)道德與思想法治教育課程中的教學理論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制約。
道德與法治課這門教學課程自身本就和實際教學生活息息相關,而將這門教學課程的各種教學方法生活化,既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這門與生活相關的課程,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因此,這門抽象的教育課程將會變得更加貼近生活,既給廣大學生家長提供了一個可以得到充分發(fā)揮孩子想象力的學習空間,又充分增強了學生積極學習這門課程的動力。另外,學生通過對這門道德課程的深入學習,會自覺地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日常言行舉止,嚴于律己,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為人德行,最終使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與內在道德品質得到很好的提升。生活化的課堂教學與其他傳統(tǒng)化的教學方式進行融合,可以讓道德與法治課更順利地開展。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有著鮮明的教學特點和很大的實用性,簡單的課堂討論和練習很難保證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點,從而充分發(fā)揮教學效益。因此,教師應注意把知識點延伸到學生課外活動中,并通過積極地開展生活化的課外實驗活動,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教師也可以依據課程內容和當地實際狀況,舉辦不同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參加各類紀念館、實地考察、參加社區(qū)服務活動等,讓學習者在生活實踐中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體會,并在實踐中有效運用所學知識。例如,在學習“思考生命”的單元課程中,教師可引領學生參與抗洪、抗震等紀念館活動,讓學生認識災害暴發(fā)時生命的渺小,認識自然災害中英雄的動人事跡和英雄事跡,從而體會生命的力量。同時通過以生命教育為導向的課外實踐活動,減少學生課堂學習的枯燥感,從而促進學生對生活的思考。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在教學中仍然適用。在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看到涉及法律和道德的事情,如面對虛假產品如何保護權利?是否幫助跌倒的老年人,這些問題的背后都涉及中國的道德和法律知識。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全面的學習,以便在面對此類事件時做出最正確的行為。只有學而不練,不能真正掌握相關知識。因此,初中德育教師應多開展實踐活動,把課堂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他們尊老愛幼的情感,培養(yǎng)他們善于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
新課程改革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知識和生活實踐,提高學生理解和興趣的一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所以,引入生活化教學是課堂改造中一項十分關鍵的步驟。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后,就會得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反之,如果沒有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yǎng),則很難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好的學習習慣,進而使學生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也很難跟上教師的教學思想。所以,教師就要通過對生活實踐的講述,提升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認知度與興趣,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到學習道德、法律和課程的重要意義。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提高學生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知識。
在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中的教學中,常常包含與一個家庭真實生活故事有關的家庭教育內容。教師可以結合這些家庭的教育內容,讓初中學生仔細分析自己親身經歷過哪些家庭生活故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與父母之間產生過哪些矛盾,從而更好地將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家庭感受激發(fā)并表現(xiàn)出來,增加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整體認知和基本理解。比如,在教學“愛在家人間”的幾個相關數學內容時,教師應該營造一種和學生一起講述關于爸爸、媽媽和自己故事的良好氛圍,要求學生通過故事分享、感人事跡講述的方式,增強學生對父母的感情。在校園生活化課堂教學資源的綜合挖掘中,教師不僅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學校的生活資源,還可以充分運用自身的教學經驗,將校園生活與學校課堂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將廣大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出來,增加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感受和認同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我與集體共成長”相關教育內容時,可以通過一次學校運動會、主題班會,讓學生暢談運動會的愿景。也可以在運動會和主題班會的開展期間明確學生的責任,進而增強學生對集體學習的認知,讓其更好地參與班級事務,為班集體做出努力和貢獻,增強學生的團結意識。
當前的政治熱點許多都是關于生活內容的。因此,將信息技術與初中德育法治課堂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宏觀上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道德與法治,加強法治教育是提高學生遵紀守法意識的關鍵?,F(xiàn)代社會要求每個公民自覺遵守國家法律,真實時政事件是普及法律知識的重要渠道,可以使學生在分析時政熱點的過程中學習相關法律,從而增強法律意識,完成法制教育。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不僅要積極地探索教材內容,還要探索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制定豐富的教學內容,設計科學的教學目標,使道德和法治深入人心,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遵紀守法、道德高尚的好青年。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手機和電腦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信息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無處不在。因此,將信息要素融入初中德育法治課堂是十分必要的。使用多媒體設備,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道德和法律知識,開闊學生視野。然而,網絡信息的多樣性會使選擇過程復雜化,也會摻雜著一些不良信息,影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在整合信息要素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識別正確的信息,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存在著一些抽象的、較難理解的知識點,一些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能夠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就可以使較為抽象的道德和法律知識點更直觀化地呈現(xiàn)出來,傳播積極良好的思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這種方法還可以使一些枯燥的知識更加生動,如果學生對此感興趣,他們會在道德和法治課程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例如,在學習“權利和義務”一章時,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對權利和義務有深刻的感受,但單純地依靠現(xiàn)實生活經驗不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公民權利和義務,也不會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生活情境。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快速掌握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知識,增強記憶,還可以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初中教師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是根據教材進行講解,而初中生正處于對一切事物都有著強烈好奇心的階段,因此枯燥而蒼白的語言可能會讓學生感到無聊,甚至游離于課堂之外。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將教科書的內容與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講解教科書時的所見所聞聯(lián)系起來,這種高度生活化的內容就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應充分備課,發(fā)散思維,尋找和積累更多貼近生活的材料,并將其適當地引入課堂教學中,使課堂更加活躍,更具生命力。
例如,在學習“國家權力機關”的內容時,利用家鄉(xiāng)人大的新聞報道和家鄉(xiāng)人大代表對家鄉(xiāng)所作出貢獻的視頻,為學生導入這類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可以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共鳴,縮短國家權力機關與學生的距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通過視頻引導學生思考本課程的學習內容:人大代表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人民如何行使治理國家的權利?因此,通過引入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內容,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再如,當組織初中學生學習“進步道路上一個強大的國家”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堅持改革開放、走向共同繁榮的原因和過程,通過使用互聯(lián)網、書籍建立生活化的課前預習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動畫、PPT等形式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了解我國新時代、走向共同繁榮的過程中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道德和法治教學能力,將生活化教學技能的內容融入教師的教學理念中,提高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要求,使教學工作真正幫助學生提高道德和法治的核心素質,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學服務。因此,在課程準備過程中設置更多生活化的教學技能和創(chuàng)新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教師還應在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初中生生活化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建立,使初中生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感受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樂趣,不斷提高對不同德法觀念及其關系的思考,進而成長為具備“四有”素質的優(yōu)秀青少年。
例如,在備課的早期階段,教師應將如何提高德法生活化的教學技能作為團隊內部的重要研究點,在團隊中經常進行討論,以初中生的實際需要為所有工作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真正促進初中生的發(fā)展。同時,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幫助初中生全面發(fā)展。學校還應通過系統(tǒng)、長期的培訓,讓教師認識到生命教學對初中德育課程發(fā)展的意義,提升初中德育課程教學隊伍中教師的整體實力,使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工作更好地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道德與法治的結合教學方法確實需要生活化,將實際中的生活體驗融入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才能讓更多的學生有更真實的道德學習實踐體驗,幫助學生在法治課堂上學到更多的道德知識,超越傳統(tǒng)認知教育階段,以便達到社會實踐的更高層次。將德育教學方法生活化,既可以提高在校教師的德育教學工作效率,又可以有效提高在校學生的專業(yè)綜合能力素養(yǎng)。因此,將德育教學方法生活化是有必要的,生活化的德育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堂知識,又能讓課堂教學從最初的枯燥乏味逐漸變得有趣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