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元 劉詩富 呂 偉
安徽省蕪湖市中醫(yī)醫(yī)院腎內科,安徽蕪湖 241000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由于病程長,腎功能逐漸減退[1],容易導致全身多系統(tǒng)障礙的發(fā)生,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且病情控制不佳會向終末期進展[2],需要通過透析療法或腎移植來達到延長生存期的目的,在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時還增加了經濟負擔,降低了生活質量[3]。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進行積極、有效治療能夠延緩病情發(fā)展,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效果不太理想。隨著中醫(yī)在該病治療研究中的深入,取得了良好效果,凸顯了中醫(yī)的優(yōu)勢。中藥灌腸是中醫(yī)特色治療方法,本文對中藥灌腸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治療中的效果進行分析,旨在為臨床選擇更理想的治療方法。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安徽省蕪湖市中醫(yī)醫(yī)院腎內科收治的66 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3 例中,男19 例,女14 例;年齡3~74 歲,平均(57.65±6.93)歲;病程2~13 年,平均(6.91±1.80)年;慢性腎臟病分期:Ⅲ期23 例,Ⅳ期10 例;原發(fā)?。焊哐獕耗I病16 例,慢性腎小球腎炎7 例,糖尿病腎病7 例,梗阻性腎病3 例。觀察組33 例中,男21 例,女12 例;年齡34~76 歲,平均(57.74±7.04)歲;病程2~14 年,平均(7.05±1.87)年;慢性腎臟病分期:Ⅲ期22 例,Ⅳ期11 例;原發(fā)?。焊哐獕耗I病14 例,慢性腎小球腎炎8 例,糖尿病腎病6 例,梗阻性腎病5 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慢性腎臟病分期及原發(fā)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以《腎臟病學》[4]中有關診斷標準為參照;中醫(yī)診斷標準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中的有關標準為依據,中醫(yī)辨病為“慢性腎衰”,辨證為腎氣虧虛夾瘀證,或兼濕熱。主癥:面色晦暗、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食少納呆、腰膝酸軟、惡心嘔吐;次癥:脘腹脹滿、大便不實、口淡不渴、水腫、尿少、舌質黯淡或有齒痕或有瘀點瘀斑、脈沉細澀。納入標準:①滿足臨床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齊全且意識清楚、溝通交流能力正常;③自愿配合本研究且愿意接受隨訪。排除標準:①需要進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治療的尿毒癥;②存在其他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惡性腫瘤;③存在內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④存在腸道病變、嚴重感染;⑤處于妊娠期、哺乳期;⑥存在變態(tài)反應或不能耐受相關治療。本研究經安徽省蕪湖市中醫(yī)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采用基礎療法。西醫(yī)方面:針對原發(fā)疾病進行對癥治療,控制血壓及血糖、糾正貧血、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改善微循環(huán)、調節(jié)鈣磷代謝等治療;飲食方面:以低脂、低鹽、低磷且富含氨基酸的動物蛋白為主;中醫(yī)藥治療方面:采用益氣補腎為主,根據兼癥輔以活血化瘀、祛濕、滋陰等。連續(xù)治療2 周。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中藥灌腸治療。清腎灌腸液組方:青皮6 g、附片6 g、大黃9 g、川芎9 g、六月雪9 g、槐花9 g、蒲公英12 g、生龍骨15 g、生牡蠣15 g。水煎取汁100 ml,在藥液溫度降至大約37℃時進行灌腸治療。指導患者排盡大小便,取側臥位,將經過潤滑的軟質肛管緩慢插入肛門,深度20~30 cm,使用注射器緩慢注入灌腸液。結合患者的耐受程度對藥液保留時間進行調整,一般為30~120 min,1 次/d,1 個療程為2 周。
①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對兩組患者的主癥(氣短懶言、倦怠乏力、食少納差、腰膝痠軟)、次癥(脘腹脹滿、大便不實、夜尿清長、舌淡脈細)進行中醫(yī)癥狀評分,采用半定量等級計分評價方法,按癥狀無、輕、中、重,主癥分別記0、2、4、6 分,次癥分別記0、1、2、3 分。積分越高表明癥狀越重。②于治療前、治療后抽取兩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經離心處理(離心溫度4℃、轉速3000 r/min、離心時間10 min,離心半徑10.0 cm)獲得上層血清,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腎功能指標(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胱抑素C)及實驗室相關指標(血鈣、血磷、血鉀)。③治療2 周后,評價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評估標準[5],臨床痊愈:患者的癥狀及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患者的癥狀及體征明顯緩解,證候積分減少70%~<95%;有效:患者的癥狀及體征均有緩解,證候積分減少30%~<70%;無效:患者的癥狀及體征未見好轉,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④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乏力、口干及腹瀉等。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中醫(yī)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中醫(yī)癥狀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評分比較(分,)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aP <0.01
治療前兩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胱抑素C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胱抑素C 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
治療前兩組血鈣、血磷、血鉀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血鈣、血磷、血鉀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相關指標比較(mmol/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相關指標比較(mmol/L,)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
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慢性腎功能衰竭在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群體中多發(fā),會導致患者腎功能無法維持,出現(xiàn)腎小球濾過率受損、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尿等情況[6-8]。隨著病程的延長,若是患者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會影響患者的預后,甚至是生命安全。西醫(yī)對慢性腎功能衰竭主要采用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對癥治療等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但長期用藥易產生耐藥性及出現(xiàn)不良反應,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故臨床認為應尋找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法,大量臨床研究[9-13]認為,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中藥灌腸,以及中藥口服聯(lián)合中藥灌腸,對改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癥狀及實驗室指標具有相應的指導意義,甚至有研究[14]表明,不同時間段的中藥保留灌腸對慢性腎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影響也不同。
中醫(yī)將慢性腎功能衰竭納入“水腫”“關格”“腎風”等范疇,中醫(yī)基礎理論認為該病的病因病機在于外感、飲食、情志等方面影響,導致氣機失調,進而影響氣血運化失常、血瘀阻滯、濕熱內阻等;疾病纏綿,遷延日久,正氣虧耗,無力鼓邪外出,導致脾虛失運、脾腎虧虛,從而出現(xiàn)正虛邪實的表現(xiàn),因此臨床多數(shù)醫(yī)家治療以健脾益腎、祛濕解毒、益氣化瘀等扶正祛邪為主要原則[15-18]。中醫(yī)藏象理論認為大腸主傳化糟粕,排泄人體代謝廢物,運用中醫(yī)藥灌腸以通腑、祛瘀、化濁,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兩組患者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醫(yī)藥灌腸進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藥可以起到益氣補腎、化瘀行氣、清熱利濕的作用,還可促進毒素排泄,基本很少有患者會出現(xiàn)用藥后不適癥狀,臨床不良反應小。
本研究中觀察組加用清腎灌腸液進行灌腸治療,此方劑為安徽省蕪湖市中醫(yī)醫(yī)院腎內科常用協(xié)定方,主要運用于慢性腎衰竭外治法,方中大黃[19]具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之功效,為君藥,歸脾胃、大腸經,又因其味苦,藥理上具有清除代謝廢物,排泄腸道毒素的作用;青皮可疏肝破氣、消積化滯;附片可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生龍骨、生牡蠣潛陽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兩者可吸附腸道毒素;川芎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六月雪可疏風解表、清熱利濕;槐花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效果;蒲公英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諸藥配伍可行活血散瘀、清熱解毒、行氣祛濕、通腑泄熱功效[20-21]。通過中藥灌腸能夠促進患者機體免疫力提高,增強對電解質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作用,特別是對鈣、磷、鉀代謝進行干預,減輕腎臟局部炎癥狀態(tài),改善腎纖維化程度及提升腎小球濾過率,有助于腎動脈血流阻力指數(shù)的下降,可使腎內環(huán)境高凝狀態(tài)得到改善,進而延緩疾病進一步惡化[22-25]。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腎功能指標、實驗室相關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充分顯示了基礎療法與清腎灌腸液聯(lián)合治療本病的有效性,能夠有效改善腎臟微循環(huán),促進有毒代謝產物排出,更有助于提高腎臟組織自我修復能力,進而改善患者的全身癥狀,因此,可以有效提高臨床療效。
總之,清腎灌腸液目前廣泛應用于慢性腎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腎功能,維持電解質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臨床實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