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冰朗,林天燁,楊 鵬,徐景利,鄒啟昭,賴啟忠,李子祺,何 偉,張慶文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2.湛江市第一中醫(yī)醫(yī)院,廣東 湛江 524000;3.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關節(jié)中心,廣東 廣州 510405)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被認為是21 世紀最成功的手術之一,因其能顯著改變終末期髖關節(jié)疾病患者的活動功能與生活質量[1]。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股骨頭壞死等疾病常累及雙側髖關節(jié),需要行雙側全髖關節(jié)置換。但就同期還是分期手術依然存在爭議,同期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由Jaffe[2]1971 年 首 次 提 出。部 分 研 究 認 為,因 為 只 需要麻醉一次,雙側全髖關節(jié)置換可以減少住院時間及住院總費用,且可以促進髖關節(jié)活動功能恢復以提高手術的有效率[3,4]。Guo 等[5]最新的一項回顧性研究也證明同期雙側全髖關節(jié)置換比分期雙側全髖關節(jié)置換有更低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但術后輸血率更高。而Tan 等[6]的研究則認為在術后90 d內,住院總費用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在兩組之間無明顯差異。雖然已有部分研究對同期全髖關節(jié)置換與分期全髖關節(jié)置換進行了評估比較,但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小樣本數(shù)據(jù)的臨床研究,所得結果偏倚風險較大,可信度不足。本研究利用Meta 分析方法對同期組與分期組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手術時間、總出血量、總輸血量、術后髖關節(jié)Harris 評分、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方面進行對比以綜合評估兩者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最大程度克服既往單個研究存在樣本量不足、評估指標欠缺等問題。所得結論為雙側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循證醫(yī)學證據(jù)。
通過3 位研究者獨立檢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英文數(shù)據(jù)庫及知網、萬方、維普等中文知識庫,時間設定為從建庫到2021 年5 月,英文數(shù)據(jù)庫檢索方法為主題詞加自由詞,檢索關鍵詞有:Bilateral,Arthroplasty,Replacement,Hip、Arthroplasties,Replacement,Hip、Arthroplasty,Hip Replacement,Hip Prosthesis Implantation,Hip Prosthesis Implantations,Implantation,Hip Prosthesis,Implantations,Hip Prosthesis、Prosthesis Implantation,Hip,Prosthesis Implantations,Hip,Hip Replacement Arthroplasty,Replacement Arthroplasties,Hip,Replacement Arthroplasty,Hip,Arthroplasties,Hip Replacement、Hip Replacement Arthroplasties,Hip Replacement,Total、Replacement,Total Hip、Hip Replacements,Total、Replacements,Total Hip,Total Hip Replacements,Total Hip Replacement、Simultaneous、Staged,中文檢索詞包括: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同期、分期。
1.2.1文獻納入標準(1)研究類型為隊列研究或者隨機對照研究。(2)研究對象:因嚴重髖關節(jié)疾病需行雙側全髖關節(jié)置換的患者。(3)干預措施:同期組施行同期全髖關節(jié)置換,分期組施行分期全髖關節(jié)置換。(4)有效性及安全性評價指標:至少包含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手術時間、出血量、輸血量、髖關節(jié)Harris 評分、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其中一項指標。
1.2.2排除標準(1)動物實驗。(2)全文無法獲取的文獻。(3)重復發(fā)表的文獻、會議摘要、綜述等文獻。(4)未設置對照組,臨床數(shù)據(jù)存在明顯錯誤,無相關結局評價指標的文獻。
由2 位研究者根據(jù)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篩選,首先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去重。閱讀文獻題目與摘要,初步排除與研究目的明顯不相關的文獻,對初步符合要求的文獻下載全文閱讀,最終篩選出納入文獻。采用NOS 評分量表[28]對納入的隊列研究文獻進行質量評價,總分為9 分,評價內容主要包括病例的選擇、組間可比性以及結果評估方法的制定。評分超過5 分可認為文獻質量較好,可納入Meta 分析。對隨機對照試驗采用改良的Jadad 評分量表評價[29],總分為7 分,大于3 分被定義為高質量文獻納入本次研究。
本研究使用Review Manager 5.3 軟件對納入的文獻數(shù)據(jù)進行meta 分析,因本研究納入的數(shù)據(jù)中既存在計數(shù)資料又有計量資料,故根據(jù)數(shù)據(jù)類型計算WMD、OR值作為效應量,并計算所有效應量的95%可信區(qū)間(CI),以P<0.05 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進行I2檢驗以評估統(tǒng)計量的異質性,其中I2值為0%、25%、50%、75%時分別代表無異質性、低度異質性、中度異質性、高度異質性。當I2<50%時,采用固定效應模型。當I2>50%時,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當異質性較大時,則進行敏感性分析、亞組分析,或者通過改變效應量來評估異質性來源。
通過制定的檢索式共檢索出1 092 篇文獻:其中PubMed(360 篇),Embase(44 篇),Cochrane Library(46 篇),知網(187 篇),萬方(256 篇),維普(199 篇)。將全部文獻導入EndNote 軟件,去除重復文獻后,剩余文獻570 篇。經2 位研究者仔細閱讀文獻題目及摘要,根據(jù)納排標準篩選后,剩余文獻64 篇。經閱讀全文后,最終納入符合要求文獻22篇,實驗組總人數(shù)2 046 人,對照組總人數(shù)1 369 人,見圖1。
圖1 文獻檢索與篩選流程圖Fig 1 Flow chart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screening
共納入20 篇回顧性隊列研究,2 篇隨機對照研究,見表1。根據(jù)NOS 評分,回顧性隊列研究中,有5 篇[5,6,23-25]被 評 為8 分,5 篇[11,13,15,17,20]被 評 為7 分,10篇[7-10,12,14,16,18,19,21]被 評 為6 分。根 據(jù) 改 良 的Jadad 評分,隨機對照研究中2 篇[22,26]文獻都被評為4 分。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Tab 1 Basic feature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續(xù)表
2.3.1 住 院 時 間 共 納 入14 篇[6-9,11-16,19,21,24,26]對 住院時間進行評價(同期組753 例,分期組710 例),因兩組間存在明顯異質性(I2=100%,P<0.000 01),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對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后最后得出結論: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期組住院時間明顯小于分期組(MD=-9.99,95%CI(-14.72,-5.26),P<0.000 1),見圖2。
圖2 同期與分期雙側THA 手術住院總時間比較meta 分析Fig 2 Comparison of total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between simultaneous and staged bilateral THA
2.3.2 住院費用 在納入的文獻中,有7篇[6,8,11,13,15,16,19]文 獻 對兩組住院費用進行了比較(同期組:530 例,分期組458 例),meta 分析顯示兩組間異質性較大(I2=98%,P<0.000 01),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兩組間對比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期組住院費用低于分期組(MD=-1.30,95%Cl(-1.73,-0.86),P<0.000 01),見圖3。
圖3 同期與分期雙側THA 手術住院總費用比較meta 分析Fig 3 Comparison of total hospitalization costs of simultaneous and staged bilateral THA
2.3.3 手術時間 共15 篇[8,9,11-13,15-22,24,26]文獻對兩組間手術時間進行了比較(同期組669 例,分期組597組),因兩組間存在異質性(I2=99%,P<0.000 01),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兩組間手術時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期組手術時間小于 分 期 組(MD= - 27.08,95%CI(- 40.89,-13.26),P=0.000 1),見圖4。
圖4 同期與分期雙側THA 手術時間比較meta 分析Fig 4 Comparison of operative time between simultaneous and staged bilateral THA
2.3.4 總 出 血 量 共11 篇[7,8,10,12,13,16-18,20,22,26]文 獻 對圍手術期總出血量進行了比較(同期組558 例,分期組486 組),因異質性檢驗兩組間存在明顯異質性(I2=99%,P<0.000 01),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兩組間總出血量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期組總出血量少于分期組(MD=-176.55,95%CI(-282.5,-70.60),P=0.001),見圖5。
圖5 同期與分期雙側THA 手術總出血量比較meta 分析Fig 5 Comparison of total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simultaneous and staged bilateral THA
2.3.5 總 輸 血 量 納 入 的 文 獻 中 共 12篇[7,8,10,11,15-17,19,20,22,24,26]文獻對 兩組間圍手 術 期總輸血量進行了比較(同期組589 例,分期組481 組),因異質性檢驗兩組間存在明顯異質性(I2=67%,P=0.000 5),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兩組間總輸血量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期組手術總輸血量大于分期組[MD=69.85,95%CI(40.48,99.22),P<0.000 01],見圖6。
圖6 同期與分期雙側THA 手術總輸血量比較meta 分析Fig 6 Comparison of total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between simultaneous and staged bilateral THA
2.3.6 術后髖關節(jié)Harris 評分 納入的文獻中共13篇[7-9,12,13,15,16,18-23]文 獻 對 兩 組 間 術 后 髖 關 節(jié)Harris 評分進行了比較(同期組583 例,分期組489 組),因異質性檢驗兩組間存在明顯異質性(I2=82%,P<0.000 01),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兩組間術后髖關節(jié)Harris 評分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期組術后髖關節(jié)Harris 評分高于分期組(MD=1.79,95%CI(0.8,2.79),P=0.000 4),見圖7。
圖7 同期與分期雙側THA 術后髖關節(jié)Harris 比較meta 分析Fig 7 Comparison of Harris score of hip joint after simultaneous and staged bilateral THA
2.3.7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納入的文獻中共15篇[5-9,11,13-15,18,20,22-25]文 獻 對 兩 組 間 術 后 并 發(fā) 癥 發(fā) 生 情況進行了比較(同期組1 763 例,分期組1 057 組),異質性檢驗示兩組間異質性較低(I2=42%,P=0.05),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兩組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期組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分期組(OR=0.73,95%CI(0.56,0.96),P<0.05),見圖8。
圖8 同期與分期雙側THA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meta 分析Fig 8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simultaneous and staged bilateral THA
本研究對住院時間、住院總費用、手術時間、總出血量、術后髖關節(jié)Harris 等異質性較大的比較進行了敏感性分析,通過剔除部分文獻或改變分析效應模型仍未對結果產生影響,故證實本研究所得出的結果仍具有可信性。
本研究對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了發(fā)表偏倚分析,結果顯示納入的文獻基本對稱分布于漏斗圖的兩側,說明存在發(fā)表偏倚的風險較小,見圖9。
圖9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漏斗圖Fig 9 Funnel plot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有文獻指出20%初次全髖關節(jié)置換的患者在5年內對側也需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27],許多終末期髖關節(jié)疾病需要接受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治療。考慮到經濟因素與快速康復的需要,同期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自提出開始就獲得廣泛關注。但其臨床療效與安全性 依 然 存 在 爭 議。Taheriazam 等[25]在2019 年 的 一項研究認為同期組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較分期組并未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且術后髖關節(jié)活動功能無明顯差異。而本研究在納入了22 篇相關研究文獻并進行Meta 分析后得出結論同期組較分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而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得更好。分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多的原因可能與患者二次手術后活動量相比同期組增大相關。Tan等[6]在回顧性分析了512 位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后認為在住院總費用方面,同期組與分期組無明顯差異,但同期組的住院時間較分期組更短。這與本研究的部分結論相吻合,本研究認為同期組住院時間較分期組更短,住院費用也更低,所以選擇同期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更能減緩經濟壓力。這一差異可能來源于同期手術可以減少二次麻醉費用及相關常規(guī)檢查費用,減少術前準備占用的住院時間。此外,本研究還得出結論同期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出血量,但圍手術期總輸血量更多,這與Bhan 等[26]的研究結果相符,據(jù)此可知雙側同期髖關節(jié)置換術安全性較好。
本研究通過檢索中英文多個數(shù)據(jù)庫,嚴格制定標準納入文獻并對文獻數(shù)據(jù)進行Meta 分析,對同期雙側髖關節(jié)與分期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在住院費用、手術安全性及臨床療效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對比,最后得出結論:相比較分期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同期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在減少住院時間、節(jié)省住院費用、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出血量等方面有優(yōu)勢,且能提高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但總輸血量增多。由此可推測同期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臨床療效與安全性和分期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術相當,且在能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總費用,在把握手術適應證及禁忌證的情況下,可選擇同期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1)納入的文獻研究時間不一致,由于手術技術及物價水平的差異,對住院時間、住院總費用、手術時間等指標的分析產生影響。(2)納入文獻的異質性較大,異質性可能源于術者對手術的熟練程度不同、測量評價指標的方式不同、研究者主觀差異。(3)本研究納入的22 篇文獻中,有20 篇為回顧性隊列研究,缺少高質量的隨機對照研究。(4)本研究相關結局指標隨訪時間存在差異,可能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截止目前的研究成果,筆者認為同期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臨床療效與安全性和分期雙側髖關節(jié)置換術相當,且能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總費用。但仍缺乏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來進一步提升納入文獻的質量。
作者貢獻度說明:
熊冰朗:研究設計者,參與文獻檢索、篩選,數(shù)據(jù)分析,論文寫作等工作。張慶文:通訊作者,研究方案及文章內容審校。林天燁:參與文獻檢索與篩選。楊鵬:參與數(shù)據(jù)處理。徐景利:給予軟件技術指導。鄒啟昭、賴啟忠:參與文獻質量評估。李子祺、何偉:參與文章初稿的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