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鵬,石嬌陽,張 瑩,李永隆,周 軍,張秀富(通信作者)
(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yī)院放射科 重慶 402260)
腹部臟器諸多,CT平掃對診斷腹部疾病的能力有限,增強CT掃描已發(fā)展成為腹部疾病的常用檢查方法。CT增強檢查效果既與對比劑因素(對比劑質(zhì)量濃度、注射速率、體積)相關(guān)[1-2],又與患者個體因素(BMI、外周血管阻力)相關(guān)[3]。應(yīng)用碘對比劑會產(chǎn)生一系列副作用,如過敏反應(yīng)[4-6]、對比劑腎病[7],副作用的產(chǎn)生既有對比劑因素,也有患者個體因素。等滲性對比劑理論上對患者檢查較安全,副作用小,但是否影響圖像質(zhì)量,報道不盡相同,筆者旨在探討不同濃度碘對比劑對腹部CT增強圖像質(zhì)量和患者安全的影響。
選取2020年10月—2021年8月期間在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yī)院放射科完成腹部CT增強檢查的309例患者資料,排除不符合標準的患者后共納入患者100例,按對比劑的不同分為高濃度組(n=59)和低濃度組(n=41)。高濃度組含男性29例(49.15%),女性30例(50.85%);患者年齡29~92歲,平均年齡(61.93±13.38)歲;患者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為17.72~33.73 kg/m2,平均BMI為(23.06±3.21)kg/m2。低濃度組含男性20例(48.78%),女性21例(51.22%),患 者 年 齡24~90歲,平 均 年 齡(63.12±16.17)歲,患 者BMI為16.53~33.25 kg/m2,平 均BMI為(22.28±3.72)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①腫瘤體積直徑>3 cm;②肝臟嚴重脂肪變性(平掃CT值<40 HU);③肝臟部分切除者。
檢查儀器為聯(lián)影40排螺旋CT儀,管電壓為120 kV,平掃期管電流210 mAs,增強檢查管電流150 mAs,螺距1.075,管球旋轉(zhuǎn)一周0.7 s。采用肘正中靜脈高壓注射,先注射0.9%氯化鈉溶液30 mL,速率4 mL/s,緊接著高壓注射器推注對比劑50 mL,速率4 mL/s,注射0.9%氯化鈉溶液30 mL沖洗,推藥后延遲10 s開始掃描,選取肝門層面水平腹主動脈為監(jiān)測層面,閾值設(shè)定為140 HU,采用閾值觸發(fā)掃描,閾值觸發(fā)后延遲6 s開始掃描動脈期圖像,間隔25 s后行門脈期掃描。
由一位高級職稱醫(yī)師按照四分制對圖像進行質(zhì)量評分,選取肝臟中間層面腹主動脈、肝臟畫取ROI,測量同層面豎脊肌的CT值作為背景,取其SD值作為評估圖像噪聲的標準,記錄兩組患者平掃期和靜脈期的圖像CT值,并計算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對比噪聲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作為客觀評價圖像質(zhì)量的標準,SNR、CNR計算公式:SNR=血管平均CT值/標準差(SD),CNR=(肝臟平均CT值-背景CT值)/標準差(SD)。
采用GraphPad Prism 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和繪圖,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n)、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靜脈期強化差值經(jīng)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文獻報道,肝臟實質(zhì)強化差值需達到50 HU以上才能獲得符合診斷要求的圖像[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無論是高濃度組還是低濃度組均符合診斷要求,但高濃度組增強效果顯著優(yōu)于低濃度組[(67.07±15.43)HU vs(56.47±16.13)HU](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和增強強化差值比較
兩組患者圖像質(zhì)量高濃度組主觀評分高于低濃度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而兩組患者靜脈期SNR、CNR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主觀評分、SNR和CNR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主觀評分、SNR和CNR的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主觀評分/分 信噪比 對比噪聲比高濃度組 59 3.34±0.66 6.00±1.9 14.68±3.31低濃度組 41 2.83±0.63 5.61±2.26 14.74±3.45 t 3.904 0.905 0.087 P 0.0002 0.368 0.931
碘對比劑經(jīng)歷了高滲性對比劑、低滲性對比劑和等滲性對比劑的發(fā)展階段。高滲性碘對比劑由于腎毒性較大,已被低滲性碘對比劑和等滲性碘對比劑取代[9]。我院放射科用于腹部CT增強檢查的碘對比劑是低滲性碘對比劑碘海醇和等滲性碘對比劑碘克沙醇。低滲性對比劑和等滲性對比劑在用藥安全方面尚未有定論[10],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碘對比劑相關(guān)不良反應(yīng),可能原因與嚴格掌握增強檢查適應(yīng)證、嚴格執(zhí)行增強檢查標準流程有關(guān)。國外學者研究顯示使用等滲對比劑代替低滲對比劑并未能降低CIN的發(fā)生,可見單純降低對比劑滲透壓并不能進一步降低CIN的發(fā)生風險[11]。CT增強檢查通過將碘對比劑引入血管提升血供豐富的異常組織結(jié)構(gòu)的密度,增加與正常組織的對比[12]。據(jù)報道增強效果與對比劑因素、患者個體因素及掃描參數(shù)等都存在相關(guān)性,段舒懷在腎動脈CT增強檢查中發(fā)現(xiàn)大劑量組患者造影清晰度高,而中劑量組和小劑量組部分患者病灶不清晰或遺漏,提示不能為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少對比劑用量[13]。本研究對不同濃度碘對比劑在腹部增強CT檢查圖像質(zhì)量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不同質(zhì)量濃度碘對比劑對腹部增強CT可能存在的影響。理論上相同對比劑體積和注射速率的前提下,較高濃度碘對比劑意味著較高的碘流率,但較高濃度碘對比劑也代表著較高的黏度,對比劑黏度是除外碘濃度因素影響血管強化程度的另一個重要因素[14],本研究兩組患者圖像SNR、CNR相似,但碘克沙醇組主觀評分、增強差值均低于碘海醇組,影響醫(yī)師診斷信心,在嚴格掌握適應(yīng)證情況下,對比劑副作用事件發(fā)生率極低。
本研究不足:①動脈期圖像沒有分析;②為維持相同碘流率,低濃度組應(yīng)加大注射速率。③本研究對患者增強檢查后沒有進行隨訪,不清楚是否存在遲發(fā)性藥品不良反應(yīng)[15]。
綜上所述,腹部CT增強檢查高濃度對比劑較低濃度對比劑檢查效果好,臨床不應(yīng)以應(yīng)對對比劑不良事件而謹慎選用低濃度對比劑。行CT腹部增強檢查建議選擇較高濃度碘對比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