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 麗
《三國演義》當(dāng)中,大將關(guān)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的故事可謂膾炙人口。雖然故事本身是作者的演繹,不乏夸大其詞的成分,但是像關(guān)羽這樣的英雄豪杰騎于高頭駿馬之上、縱橫沙場的形象卻深入人心。那么,中國人自古就騎馬嗎?
“騎”左邊的“馬”表示字的意思跟馬有關(guān),右邊的“奇”表示字的讀音與之接近。
“騎”最初的意思是“跨上馬、騎馬”。許慎《說文解字》:“騎,跨馬也?!薄稇?zhàn)國策·趙策二》:“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敝v的是戰(zhàn)國時期,趙武靈王借鑒西方和北方民族的服飾,并讓人民學(xué)習(xí)騎馬射箭。
“騎”隨之也表示兩腿跨坐在其他東西上?!肚f子·齊物論》:“乘云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薄妒酚洝ぴ魂隋e列傳》:“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贝笠馐钦f,我聽說家有千金的人不會靠近屋檐之下就座,家有百金的人不會倚靠在樓臺的欄桿上,圣明的君主不會去冒險而心存僥幸。西漢揚雄《羽獵賦》:“乘巨鱗,騎京魚?!薄熬~”是大魚的意思,也可能指鯨魚,而鯨魚在古人的認(rèn)識中就是一種大魚?!膀T”由跨坐,進一步又表示“跨越”的意思。陸游《村社禱晴有應(yīng)》:“爽氣收回騎月雨,快風(fēng)散盡滿天云。”
“騎”不僅可以表示與騎行相關(guān)的動作,還可以表示這種行為動作所涉及的人或事物。一方面,它可以表示“人騎的馬”,進而也泛泛地指“人乘坐的動物”?!稇?zhàn)國策·趙策二》:“趙地方三千里,帶甲數(shù)十萬,車千乘,騎萬匹?!薄膀T萬匹”就是上萬匹馬的意思。另一方面,“騎”也可以表示“騎兵”,或泛泛地指“騎馬的人”。《史記·項羽本紀(jì)》:“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度龂尽菚蚊蓚鳌罚骸皵骋苟萑?,行遇柴道,騎皆舍馬步走?!边€有些時候,“騎”指“一人一馬”。東漢班固《東都賦》:“千乘雷起,萬騎紛紜”。白居易《賣炭翁》:“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p>
需要注意的是,當(dāng)表示人、馬、一人一馬這幾類意思時,“騎”以前的讀音有jì和qí,現(xiàn)在則要統(tǒng)一讀成qí。因此,在“一騎紅塵妃子笑”這樣的詩句中,如果按照古代的讀音,“騎”讀jì,而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讀音,則要讀成qí。
那么,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我國古代乘車在前,戰(zhàn)國以前,馬主要是用來駕車的,用于騎乘則是后來的事。如《詩經(jīng)·大雅·綿》所云“古公亶父,來朝走馬”這種騎馬出行的事在當(dāng)時只屬于個別現(xiàn)象。戰(zhàn)國時期,趙武靈王出于增強軍事實力的目的,從游牧民族那里借鑒了騎馬射箭。而后,騎馬才逐漸從軍隊普及到整個社會。
“騎”字的字形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