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鑫 謝志勇 楊鵬
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不愈合(Kummell ?。┦桥R床上一種較為特殊的疾病[1],其主要指臨床中部分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VCF)患者,輕微外傷導致脊柱隱匿性損傷后,患者會出現(xiàn)胸腰背部疼痛不適,可能短期內疼痛癥狀消失,但數(shù)月或者數(shù)年后,胸腰背部疼痛明顯加重,繼而出現(xiàn)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活動明顯受限,甚至可能出現(xiàn)脊髓神經受壓癱瘓[2-3]。在Kummell 病患者治療中,通常以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PVP)治療為主,常用為單側PVP 術,可以緩解疼痛,穩(wěn)定骨折椎體,但由于骨水泥注入患者椎體裂縫,術后出現(xiàn)骨水泥滲漏的發(fā)生率較高,加之骨水泥團塊狀局限分布,同周邊骨小梁錨定結合穩(wěn)定性不夠高,增加患者出現(xiàn)骨水泥移位等風險影響治療[4-5]。雙側PVP 術治療后骨水泥分布更均勻,理論上可以穩(wěn)定同周邊骨小梁錨定結合,但當前關于其在Kummell 病應用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以新余袁河醫(yī)院收治70 例Kummell 病患者為觀察對象,意在分析此類患者采用雙側穿刺骨水泥錨定椎體成形術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8月10日-2021年6月30日新余袁河醫(yī)院收治的70 例Kummell 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胸腰背部疼痛癥狀;(2)經過X 射線、CT 等影像學檢查顯示椎體內有橫行透光區(qū)或凹陷區(qū)改變,出現(xiàn)特征性椎體內真空裂隙征,椎體后壁完整;(3)骨密度檢測T-score<-2.5。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腎等器質性疾??;(2)合并神經癥狀;(3)骨折椎體壓縮程度>75%;(4)合并認知障礙;(5)Cobb 角40°以上,脊柱局部后凸嚴重畸形;(6)合并代謝性骨??;(7)合并其他骨折。依據(jù)治療方式將患者分對照組和雙側組,每組35 例。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行單側穿刺骨水泥錨定椎體成形術。患者取俯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將導針插入,使用C 臂機鎖定患者病椎,后于椎棘突旁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調整C 臂機,把控頭視角,使兩側椎弓根顯影形狀對稱。于椎弓根外上側緣進針,穿刺針針尖固定于此位置,后調整C 臂機至側位,根據(jù)術中患者具體情況適當調整穿刺針針尖角度,穿刺針緩慢擊入,經過椎弓根內,到椎體前中1/3 處停止,調整C 臂機至正位。確定穿刺針針尖穿過椎體中線后,將調制的骨水泥使用注射器注入,整個注射過程均在C 臂機監(jiān)測下完成,根據(jù)彌散情況適當調整穿刺針位置,待骨水泥填充滿意后,將針芯插入,調整C 臂機至正位,觀察骨水泥分布情況,滿意后將穿刺針拔出,術畢。
雙側組行雙側穿刺骨水泥錨定椎體成形術。患者取俯臥位,麻醉準備等同對照組。進針點兩個,左側椎弓根外上側緣十點鐘方向,右側弓根外上側緣兩點鐘方向。待穿刺針針尖固定于進針位置后,調整C 臂機至側位,根據(jù)術中情況適當調整穿刺針針尖內角度,穿刺針緩慢擊入,讓其經過椎弓根內,到椎體前中1/3 處停止,針尖斜面朝內,C 臂機正位透視針尖影無需過中線,將調制的骨水泥使用注射器注入,整個注射過程均在C 臂機監(jiān)測下完成其余操作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骨水泥情況、椎體前緣高度改變情況、Cobb 角改變情況、手術時間。(1)VAS 評分。于術前3 d、術后3 d 和術后3 個月評估。根據(jù)患者疼痛情況行評定,從無痛到極痛評定0~10 分,分數(shù)越高則患者疼痛癥狀越嚴重。(2)骨水泥情況。術后3 d 統(tǒng)計兩組患者骨水泥分布情況、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間滲漏率,其中骨水泥分布情況根據(jù)術后CT 圖像骨水泥分布形態(tài)評定,以水平面、冠狀面的各個區(qū)域內內骨水泥分布面積大于50%定位骨水泥分布均勻,骨水泥分布均勻率=分布均勻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3)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改變情況。于術前和術后3 d 評估。通過X 線或CT 檢查等,對兩組患者椎體前緣高度、Cobb 角進行觀察與記錄。Cobb 角正常值<20°。(4)手術時間。統(tǒng)計兩組患者從進入手術室到出手術室時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4.0 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女26 例,男9 例,年齡62~83 歲,平均(70.36±1.85)歲;病程6~17 個月,平均(10.96±2.02)個月;多數(shù)骨折發(fā)生在胸腰段,T9椎體2 例,T11椎體1 例,T12椎體11 例,L1椎體18 例,L2椎體2 例,L3椎體1 例。雙側組女27 例,男8 例,年齡62~83 歲,平均(70.43±1.91)歲;病程6~17 個月,平均(10.88±2.14)個月;多數(shù)骨折發(fā)生在胸腰段,T9椎體1 例,T11椎體2 例,T12椎體13 例,L1椎體15 例,L2椎體2 例,L3椎體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VAS 評分、手術時間比較 雙側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3 d、術后3 d 和術后3 個月,兩組VA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VAS評分、手術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VAS評分、手術時間比較(±s)
2.3 兩組骨水泥情況比較 雙側組的骨水泥分布均勻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骨水泥椎間滲漏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雙側組骨水泥注入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骨水泥情況比較
2.4 兩組椎體前緣高度、Cobb 角比較 術前,兩組椎體前緣高度、Cobb 角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雙側組椎體前緣高度、Cobb 角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比較(±s)
表3 兩組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比較(±s)
Kummell 病發(fā)病后,呈現(xiàn)性進行發(fā)展,發(fā)病初期患者椎體受外傷影響,可能會出現(xiàn)骨小梁微骨折,整體骨折程度較輕,稍微出現(xiàn)塌陷,在CT、X 射線等檢查下,無明顯異常[6-7]。后期隨著Kummell 病的發(fā)展,微骨折對椎體血管造成損傷,骨小梁缺少血供,出現(xiàn)缺血性壞死,微骨折修復受阻[8]。反復的輕微外力作用,會使得微骨折不斷發(fā)展,最終可能導致塌陷性骨折,逐漸發(fā)展為脊柱后凸畸形等[9-10]。目前,臨床上針對Kummell 病患者多采用PVP 術進行治療。
PVP 是一種有效、安全、簡單治療骨質疏松骨折的方法,通過向椎體內注入適量骨水泥,達到改善椎體強度,穩(wěn)定椎體、改善疼痛的目的[11]。骨水泥本身屬于化學物質的一種,具有細胞毒性,可以依靠細胞毒性破壞末梢神經,緩解疼痛[12-13]。同時將其注入患者椎體內,在其凝固過程中,產生大量熱量降低椎體疼痛敏感性,也可達到鎮(zhèn)痛作用[14]。單側骨水泥填入后,可以提升椎體剛度與強度,防止其繼續(xù)壓縮,減少主體內微小骨折引發(fā)的疼痛。單側PVP 術注入骨水泥量有限,而采用PVP 術治療,骨水泥注入量會對骨水泥分布均勻等情況產生影響[15-16]。骨水泥在椎體內中分布方式為不連續(xù)分布,可以通過點式支撐、平面支撐、立體支撐等不同支撐方式,改善椎體穩(wěn)定性,但骨水泥量不足時,其對椎體產生的影響有限,支撐作用有限,穩(wěn)定性改善作用受限[17-19]。雙側PVP 術骨水泥注入量多,可以為椎體提供更為穩(wěn)定的支撐平臺,確保椎體穩(wěn)定性。本研究結果顯示雙側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對照組;雙側組骨水泥分布均勻率高于對照組(P<0.05),在治療后雙側組骨水泥可以為椎體提供更為穩(wěn)定的平臺,提升椎體穩(wěn)定性,改善椎體前緣高度和Cobb 角,這與王一凡等[20]的研究基本相符。采用雙側椎弓根不同椎體穿刺,于椎體上下部兩根穿刺針,一根穿刺針進入椎體骨小梁,一根穿刺針進入椎體內腔隙,使骨水泥在裂隙和周圍骨組織中充分彌散,進而形成海綿狀骨水泥,確保骨水泥與骨組織充分錨定,增加其穩(wěn)定性,有效預防術后出現(xiàn)松動等情況。
綜上所述,針對Kummell 病患者,在治療中可以采用雙側穿刺骨水泥錨定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穩(wěn)定椎體,改善患者椎體前緣高度、Cobb 角,確?;颊咧委熜Ч?,緩解患者疼痛,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