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國燕
提起童年,許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們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空地上玩著充滿童趣的游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民間傳統(tǒng)游戲在當代幼兒生活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為了挖掘民間傳統(tǒng)游戲中蘊藏著的豐富教育資源和巨大教育價值,筆者所在的幼兒園舉辦了“民間游戲擂臺賽”主題活動。
民間游戲是指流傳于廣大民眾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俗稱“玩?!?。
擂臺賽是一種競技的比賽方法,在本文中指以民間游戲內容為項目,具有一定規(guī)則的競技賽。我們主要將其劃分為三大類別:按年齡段劃分的分段式擂臺賽;按攻擂人數劃分的個人賽、團體賽;按賽場設置劃分的集中式擂臺賽、分散式擂臺賽。
經過交流討論,我們將探究目標分為如下三點。
1.在收集、整理的過程中開發(fā)適合小、中、大班開展擂臺賽的民間游戲。
2.探索有序開展民間游戲擂臺賽的組織形式和實施方法。
3.有效促進幼兒游戲技能、認知水平等方面的提升。
我們先選出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民間游戲項目,確立各年段的學習目標,其次開設主題,嘗試將游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課程,最后策劃比賽活動方案,有序開展活動(圖1,見下頁)。
圖1
1.“打卡”尋民間游戲。我們設計了邀請函和打卡任務單,將活動介紹與教育目的通過邀請函告知家長,號召家長積極參與活動。同時,我們給幼兒下發(fā)了任務明細表,幼兒每完成一項任務即可獲得一個印章,全部完成即可參加擂臺賽。
2.兩表選賽項。我們制作了民間傳統(tǒng)游戲收集表和民間傳統(tǒng)游戲項目篩選表。我們將收集的民間傳統(tǒng)游戲項目按照適齡性、趣味性、價值性、安全性、可行性原則進行篩選,最終確定了本次擂臺賽的游戲項目。
3.整理定賽項。我們對入選這次擂臺賽的游戲項目進行整理和歸納,確定每個游戲項目的流程和規(guī)則。
我們堅持貫徹《3-6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精神,圍繞核心經驗、關鍵能力、情感態(tài)度三個維度,形成有梯度、可操作、能檢驗的游戲活動目標,使之分別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發(fā)展需求。
1.主題審議設活動。我們采用研討會形式的園內審議和非正式的班內審議兩種審議形式。園內審議指研究者提出問題,園長發(fā)揮領導核心作用,其余管理人員與各年齡段教研組長共同參與園內審議。班內審議指園長把經過園內審議的民間游戲主題審議表發(fā)放給各班,由班級教師進行班內審議,結合班級情況,可以增加或刪減主題內容。
2.區(qū)域互動拓內容。我們開設了兩大區(qū)域:公共游戲區(qū)和班級游戲區(qū)。在公共游戲區(qū),幼兒可自由選擇區(qū)域,尋找同伴進行競賽,并將每輪競賽的結果記錄在記錄本上,獲獎次數最多的幼兒即可成為本期的“擂主”,榮登“擂主榜”。在班級游戲區(qū),幼兒自由選擇游戲材料,與同伴商量游戲的玩法與規(guī)則,確立游戲的角色。游戲角色有裁判員、計時員和參賽員等。游戲結束后,幼兒還要與美工區(qū)的同伴合作,為“擂主”頒發(fā)獎狀和獎品。
3.環(huán)節(jié)貫通融一日。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關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并注意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發(fā)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我們依托“民間游戲擂臺賽”活動,將民間傳統(tǒng)游戲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中,如晨間鍛煉、早操活動等。
1.小組籌備方案。我們成立了策劃小組。策劃小組從活動地點、活動時間、參加人員、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宣傳、后勤工作七大內容詳細計劃擂臺賽當日的活動安排。策劃小組要確定好每個項目的負責教師,統(tǒng)計所需材料,繪制好入場儀式各班的走位路線規(guī)劃圖。各班教師根據小組籌備方案,有計劃地落實與自己相關的各項工作。
2.雙重規(guī)劃場地。為應對天氣變化,我們設立了晴天和雨天兩個版本的方案,將室外的游戲項目,根據空間的不同需求,做了室內場地的規(guī)劃。在征求幼兒意見后,我們初步設定了幾塊較為合適的備選場地,并進行了現場體驗。比如打陀螺擂臺賽,幼兒篩選出停車場的水泥地、塑膠跑道和多功能廳這三個地點。我們經過測試最終選擇將陀螺擂臺賽的地點定為停車場的水泥地(晴天)和多功能廳(雨天)。
3.制作宣傳展板。我們將各競賽項目的游戲名稱、玩法規(guī)則與介紹、比賽形式、場館地點制作成展板,在比賽的前一天展出,便于家長和幼兒了解比賽詳情。同時,我們發(fā)放各年齡段幼兒的游戲競賽劵,便于幼兒按時參加擂臺賽游戲項目,并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根據地圖繪制好路線規(guī)劃圖。
4.運動員參賽攻擂。我們將整個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入場、攻擂和頒獎。具體情況如下。
一是運動員入場。每班選擇一項民間游戲作為本班特色。幼兒手持民間游戲材料入場。主持人依次介紹進場班級的項目特色。擂臺賽在運動員的宣誓中拉開序幕。
二是運動員攻擂。內外場館同時進行競賽。每名幼兒在家長的帶領下根據競賽劵上的內容,自由選擇賽項進行參賽。集中式與團體賽按年齡段以小組形式進行競賽;分散式和個人賽的場館由教師現場調度參賽選手,進行體驗式的單人或雙人競賽。
三是運動員頒獎。每名幼兒競賽完一個項目就可獲得一枚印章,幼兒集齊6個印章即可到領獎處領取獎品,在競賽中獲得名次還可額外獲得獎品與證書。成為擂主的選手可獲得擂主勛章,教師在賽后將其照片與成績掛至“年度擂主之星”墻上,作為本園民間游戲項目挑戰(zhàn)記錄。
5.多元評價。活動結束后,幼兒園對管理人員、教師、家長和幼兒采取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記錄法等多種方式收集信息,聽取多方意見反饋,并對此次活動進行分析和總結。幼兒園組織教師回看各場館當天的活動視頻,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在此基礎上,幼兒園召開總結大會,總結活動經驗,找出組織環(huán)節(jié)中的不足之處,為將民間傳統(tǒng)游戲打造成本園的特色園所文化奠定了基礎。
1.社會資源。助力前期調查內容。在前期調查階段,我們請昭東“剪紙達人”為幼兒講解民間剪紙藝術,組織幼兒走進圖書館參加關于民間傳統(tǒng)游戲的講座。在此過程中,幼兒通過觀賞和詢問,對民間傳統(tǒng)藝術和民間傳統(tǒng)游戲有了一定的了解,激發(fā)了自身對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2.文檔資源。完善后期評價內容。我們保存了活動的現場視頻以及家長、教師和管理人員的評價表格,為教師后期的教學提供參考。
1.教研團隊,科學地制訂教學計劃。教研團隊是幼兒園科學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此次活動中的年級擂臺賽、班級擂臺賽等新穎活動的教學設計,都是由教研團隊提供的。
2.管理團隊,分工籌劃活動環(huán)節(jié)。行政、后勤、藝術、安全和策劃五大團隊在活動過程中分工合作、緊密配合,每當遇到突發(fā)問題,他們總能在第一時間快速解決,確保了活動的有序開展。
1.多方參與,傳承傳統(tǒng)文化。此次活動由幼兒、教師、家長和社區(qū)民間傳統(tǒng)文化達人共同參與,大家在互動中學習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
2.深度游戲,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從認識、準備和體驗入手,結合擂臺競賽的形式,深挖民間傳統(tǒng)游戲的教育內涵。幼兒通過深度參與游戲,了解了民間傳統(tǒng)游戲,體驗了民間傳統(tǒng)游戲帶來的快樂,增強了身體素質,鍛煉了意志品質,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