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風,張秀花,李 瑞
(1.山東國欣頤養(yǎng)集團新泰協莊醫(yī)院 山東新泰271221;2.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
腦梗死是臨床中最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病變,主要以老年人為疾病高發(fā)群體,發(fā)病率、致殘率、致死率高,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生活質量甚至生命安全均有巨大的危害。在腦梗死發(fā)生后,由于血液循環(huán)出現障礙,患者的腦組織會因為持續(xù)缺血、缺氧而壞死,嚴重損傷其神經功能,對患者軀體功能、運動功能、語言功能等均產生不同程度的障礙,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與家庭負擔,因此,加強患者腦梗死后的康復護理,促進患者神經功能及各項機體功能康復,是改善其臨床預后、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1]。相關研究發(fā)現,腦梗死后的康復護理時機對改善患者預后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早期康復是發(fā)病早期開展各項康復訓練,有利于患者的軀體功能恢復,改善其神經功能;而延續(xù)護理則是將醫(yī)院護理延伸到院外,讓患者在院外仍能得到科學、專業(yè)的護理指導,促進患者的疾病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2]。2019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我們對40例老年腦梗死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和延續(xù)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腦部CT或MRI檢查確認與腦梗死診斷標準符合,且伴隨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者;②病情穩(wěn)定,意識清楚者;③伴隨不同程度的肢體運動障礙者;④患者及(或)家屬均知曉認可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或重度認知障礙者;②合并心、肝、腎、肺等器官嚴重病變者;③無正常依從能力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0~87(58.32±1.57)歲;病程1~6(3.24±0.68)個月;梗死部位:基底節(jié)19例,頂葉6例,枕葉5例,額葉10例。研究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1~87(58.28±1.62)歲;病程:1~7(3.29±0.65)個月;梗死部位:基底節(jié)20例,頂葉5例,枕葉4例,額葉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獲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康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與護理方法,并確保其充分掌握,提升患者及家屬的康復護理配合度。②心理護理:老年腦梗死患者極容易產生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康復效果,對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告知患者樂觀心態(tài)對疾病康復的促進作用,消除其負性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配合康復護理。③體位護理: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以免神經痙攣,康復期間盡量取側臥體位,且指導患者雙手維持空心握拳狀,枕頭墊起雙手,定時幫其更換體位,保持血液正常循環(huán)。④肢體康復訓練:依據實際情況為患者制訂針對性的早期肢體康復訓練計劃,指導患者在病床上開展肢體被動訓練,維持肌肉組織正常功能,幫助其按摩肢體,確保血流通暢;患者可下床活動后,鼓勵其盡早下床活動,并開展站立、慢走等訓練,促進肢體功能恢復。⑤語言、認知等功能康復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咂嘴、齜牙、彈舌、口腔操等康復訓練,從單字母發(fā)音開始,再到組合發(fā)音練習,逐步改善患者語言功能,多鼓勵、關心患者,增強其對疾病康復的信心,積極主動地配合鍛煉,增強康復效果。研究組在早期康復護理基礎上實施延續(xù)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構建延續(xù)護理小組:臨床經驗豐富的中級醫(yī)生、護理人員及康復師組成,所有成員均先接受延續(xù)康復護理專業(yè)培訓,包括出院計劃制訂、溝通技巧等,考核合格之后,方可參與護理工作。②出院計劃表制訂。a.表格內容,包括出院體征監(jiān)測、保健知識與方法、用藥方法、出院計劃、家庭護理對策、健康教育等,表內詳細記錄患者的姓名、年齡、病情、聯系與回訪方式、出院日期等基礎信息,詳細注明出院后的生活、并發(fā)癥、心理、飲食注意事項、康復訓練等護理對策。b.應用計劃表,依據出院計劃表內的相關內容培訓護理人員,并對患者開展健康指導,出院后,采用計劃表進行6個月持續(xù)隨訪,對患者的康復過程與效果進行詳細記錄。c.護理人員依據計劃表內容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與康復護理,每完成一項內容便打“√”,患者已知曉內容打“× ”,需要二次指導打“√”,確保各項護理指導的延續(xù)性。未完成的護理項目或患者未能掌握的內容,應明確標注,并做好交接班,再下次隨訪時進行重點教育與指導,每個月底由護理組長對表格內容的開展情況進行檢查,確保所有護理措施落實到位,隨訪結束后回收表單,并根據所在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護理計劃進行調整,確保延續(xù)護理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1.3 觀察指標 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評價兩組護理前后神經功能,最高42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Barthel指數)[4]評估兩組護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項目包括大便、小便、穿衣、進餐等,總分100分,總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項目包括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及社會功能,每項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總分100分,≥90分非常滿意,60~89分滿意,<60分為不滿意??倽M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護理前后NIHSS、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NIHSS、Barthel指數評分 比較(分,
2.2 兩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腦梗死屬于臨床高發(fā)病,以老年人發(fā)病居多,目前臨床關于該病的具體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多認為腦梗死是一種由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發(fā)的復雜性疾病[5]。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腦梗死的發(fā)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有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的腦梗死患者人數1100萬左右,而因為腦梗死產生的醫(yī)療負擔正在不斷增加。腦梗死發(fā)生后,患者的腦組織會因為缺血、缺氧而壞死,導致其腦神經功能受到嚴重損傷,從而誘發(fā)肢體活動、語言功能等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導致生活質量持續(xù)下降,因此,腦梗死后如何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肢體運動功能、語言功能是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6]。
腦梗死患者由于腦組織受到嚴重損傷,即使經過搶救存活下來,多數會伴隨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語言功能、認知功能等系列障礙,使患者失去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自理能力。相關研究顯示,部分患者的機體中樞神經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通過后期康復護理幫助神經元再生,從而促進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改善患者臨床預后[7]。早期康復護理的重點在于讓腦梗死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后更早接受康復訓練,且越早進行康復護理患者的神經元受損程度越低,其可塑性也更強,有利于患者各項機體運動功能恢復,降低關節(jié)畸形、強直及肌肉萎縮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全面提升康復護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疾病康復率,改善其生活能力、生活質量[8]。由于中樞系統(tǒng)的可塑性,可以借助于早期康復護理修復患者的中樞神經損傷,依據早期可塑性更強的特點,在腦梗死早期指導患者開展康復訓練,幫助高級中樞神經回路再通,使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更快恢復,幫助修復神經功能,降低繼發(fā)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9]。而延續(xù)護理則可以讓患者在出院之后,仍能得到專業(yè)的康復訓練護理與指導,提升患者院外的康復訓練依從性,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出院后,護理人員按照延續(xù)護理出院計劃表,采用電話、家訪、微信平臺等方式進行隨訪,并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出院后的基礎護理、心理護理、康復訓練內容,指導其嚴格依據出院計劃表相關內容開展護理與訓練,全面提升患者的遵醫(yī)行為,讓其積極主動地開展康復訓練、健康飲食,以促進自身的疾病康復,同時居家護理能減輕患者及家庭的經濟壓力,緩解心理負擔,提升其生活質量[10]。延續(xù)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對患者進行詳細、持續(xù)的健康教育與指導,確?;颊?、家屬充分掌握自我與家庭護理與康復訓練的正確方法,并嚴格執(zhí)行;指導患者出院后健康飲食,在確保營養(yǎng)攝入充足的基礎上還要降低便秘的發(fā)生率,以免患者在排便過度用力增強再次腦梗死的發(fā)生風險。通過定期隨訪動態(tài)掌握患者的康復情況,合理調整患者康復訓練計劃,確保訓練內容的有效性,提升康復效果;如患者需要臥床,需指導患者在床上開展四肢運動,如坐起、站立、抓握等,幫助患者慢慢恢復獨立生活能力,可以自己完成進餐、洗漱等日常生活行為[11]。此外,腦梗死后由于患者的語言、運動功能均會受到損害,嚴重者甚至存在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情況,導致患者悲觀、抑郁,對此,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要給予患者充分尊重,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消除其負性情緒,使患者以樂觀態(tài)度配合康復護理,促進預后改善,提升護理滿意度[12]。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Barthel指數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SF-36中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得分高于對照組(P<0.01);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老年腦梗死患者接受早期康復護理與延續(xù)護理,有利于患者的神經功能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恢復,改善其預后及生活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與郝獻芬[13]研究結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