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珍,代 麗,王玲玲
(江西省精神病院 江西南昌330029)
雙相情感障礙為臨床較常見的精神類疾病之一,主要臨床癥狀為情緒異常低落或狂躁,目前暫未明確患者發(fā)病機制,大多數(shù)研究認為該疾病與社會心理、遺傳等因素有關。雙向情感障礙患者發(fā)病后致殘率、自殺率及復發(fā)率均較高,為患者、家庭、社會均造成較大壓力及負擔[1]。臨床主要使用抗抑郁等藥物進行治療,但藥物大多只能緩解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情緒異常,但無法徹底治療。有研究表明,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心理干預可有效提高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行為情緒改善效果[2]。代幣強化法一種陽性強化法,以代幣作為獎勵物品,當患者出現(xiàn)良性行為、完成目標等時給予代幣作為獎勵,達到激勵患者正向行為的目的,應用于精神疾病患者護理干預中[3]。2018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我們對42例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實施代幣強化法,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同期收治的83例雙向情感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4]者;②能夠完成量表測試者;③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外傷等原因導致腦損傷造成的雙相情感障礙者;②藥物、毒品等導致的雙相情感障礙者;③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④合并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病者;⑤存在家族雙相情感障礙病史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1例和觀察組42例。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20~65(43.11±8.57)歲;病程1~9(4.96±1.83)年;癥狀類型:抑郁15例,狂躁18例,混合8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及中專15例,大專及以上9例。觀察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22~63(42.56±8.43)歲;病程1~10(5.13±1.89)年;癥狀類型:抑郁16例,狂躁19例,混合7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及中專20例,大專及以上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基辛宣言原則》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心理疏導、睡眠運動指導、生活護理、行為糾正等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基礎上使用代幣強化法,首先將干預時間根據(jù)干預目標進行劃分,住院第1~2周為第一階段,以干預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行為為目標,包括穿衣、洗漱、進食等;住院第3~6周為第二階段,以干預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娛樂活動行為等為目標;住院第7~12周為第三階段,以干預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社會活動行為為目標,每個階段均以糖果、餅干、牙膏等日用品作為獎勵物品,以代幣為代購卷,患者達到每個階段目標或表現(xiàn)良好可獲得代幣,可使用代幣兌換對應價值日用品。第一階段護理人員將每日穿衣、洗漱、進食等行為寫在展板上,每項行為情況對應不同數(shù)量的代幣,順利且無誤則給予2個代幣,存在小失誤但能順利完成則給予1個代幣,存在障礙無法完成則無代幣,護理人員根據(jù)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行為進行評估,并統(tǒng)計其代幣獲得數(shù)量,并糾正患者行為。第二階段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興趣愛好選擇活動,如制訂每日目標為學習30 min、運動30 min等,患者完成目標則給予代幣獎勵。第三階段護理人員可以組織引導患者進行人際交往、社會活動等,如與3例患者或護理人員交流溝通15 min、完成社會活動等為目標,患者達到目標則給予代幣獎勵。除了各階段具體目標外,當患者出現(xiàn)狂躁情緒、抑郁情緒時,給予安撫并鼓勵患者控制情緒和行為,控制良好則給予代幣獎勵。所有代幣以展板等方式展示,每周進行1次統(tǒng)計和兌換,患者兌換獎勵后則減去相應代幣。護理人員每周組織開會1次,明確每周強化干預目標和方案,循序漸進糾正患者行為和緩解其不良情緒。兩組均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自知力與治療態(tài)度:采用自知力與治療態(tài)度問卷(ITAQ)[5]評估兩組干預前后自知力與治療態(tài)度,包含患者是否認為自己需要住院治療等11個問題,每個問題根據(jù)全部自知、部分自知、無自知分別計為2分、1分、0分,滿分22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自知力和治療態(tài)度越好。②攻擊行為:采用外顯攻擊行為量表(MOAS)[6]評估兩組干預前后攻擊行為,包含語言、財產(chǎn)、自身、體力等4個方面,每個方面計為0~1分,總分0分表示低風險,1~3分表示中風險,4分表示高風險,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攻擊行為越嚴重。③狂躁情況:采用Beek-Rafelsen躁狂量表(BRME)[7]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狂躁情況,包含動作、言語等11項,每項計為0~4分,0分表示無,4分表示嚴重,0~5分表示無狂躁,6~21分表示存在狂躁,≥22分為嚴重狂躁,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狂躁情況越嚴重。④焦慮情況: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8]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情況,包含焦慮心境、害怕、擔心等14項,每項根據(jù)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分別計為0~4分,滿分56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焦慮情況越嚴重。⑤抑郁情況:使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9]評估兩組干預前后抑郁情況,包含抑郁、有罪感、入睡困難等17項,其中10項根據(jù)無至極重度計分為0~4分,7項根據(jù)無至中度計分為0~2分,總分44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抑郁情況越嚴重。⑥心理彈性:使用心理彈性量表(CD-RISC)[10]評估兩組干預前后心理彈性,包含堅韌性13項、力量性8項、樂觀性4項,每項根據(jù)從未、偶爾、有時、經(jīng)常、總是計分為0~4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心理彈性越好。
2.1 兩組干預前后ITAQ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ITAQ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MOA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MOA評分比較[例(%)]
2.3 兩組干預前后BRME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BRME評分比較[例(%)]
2.4 兩組干預前后CD-RISC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CD-RISC評分比較(分,
2.5 兩組干預前后HAMA、HAMD評分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干預前后HAMA、HAMD評分 比較(分,
雙相情感障礙大多表現(xiàn)為狂躁、抑郁及交替發(fā)作,導致患者情緒波動幅度較大,狂躁期情緒激動,可能出現(xiàn)過激行為,抑郁期心情低落,難以入睡甚至會有自殺傾向,狂躁、抑郁等不良情緒會對患者行為造成較大影響[11],故需要合適的護理干預方式調(diào)節(jié)患者行為和不良情緒。
常規(guī)護理干預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雖然通過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自知力,調(diào)節(jié)患者治療態(tài)度,但由于大部分患者發(fā)病后對治療存在較嚴重的消極情緒,導致其缺乏配合治療護理積極性,導致其自知力和治療態(tài)度改善效果一般[12]。代幣強化法即以患者感興趣的物品為獎勵,使用代幣兌換的方式激勵患者達到每日目標。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ITAQ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實施代幣強化法,可改善其自知力和治療態(tài)度。究其原因:當患者達到每日目標后以代幣作為獎勵,患者可使用代幣兌換感興趣的物品,這種方式可提高患者對控制病情、面對治療的自我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患者主動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干預,根據(jù)3個階段不同護理干預目標,循序漸進改善患者行為,從而有效改善其自知力和治療態(tài)度[13]。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出現(xiàn)狂躁情緒時易產(chǎn)生攻擊行為,常規(guī)護理干預在患者狂躁期盡量給予安撫,但效果不甚理想。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MOAS、BRME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實施代幣強化法,可緩解其狂躁情緒,減少患者攻擊行為。原因在于:在患者狂躁期時,除了安撫外使用代幣激勵患者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且患者自知力提高,治療態(tài)度良好,為治療效果提供保障,且使用娛樂活動和社會交往等幫助患者控制其狂躁狀態(tài),因此代幣強化法可緩解患者狂躁情緒,并減少其攻擊行為[14]。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除狂躁期外還存在抑郁期,常規(guī)護理干預在患者抑郁期給予心理疏導,雖然可有效減少患者抑郁情緒,但由于患者缺乏目標,導致其抑郁改善效果不佳,心理彈性不足。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CD-RISC、HAMA、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實施代幣強化法,可有效緩解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并提高患者心理彈性。因為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實施代幣強化法,可引導患者參與陽性強化活動,調(diào)節(jié)其抑郁期掩蓋的治療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糾正其不良睡眠、運動等習慣,調(diào)節(jié)其精神狀態(tài),且積極參與娛樂活動和社會活動,轉移其注意力,避免患者沉浸在抑郁焦慮狀態(tài)下,逐步減輕患者抑郁、焦慮,并提高其社會功能,使患者主動調(diào)節(jié)不良心理,增加心理彈性。
綜上所述,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實施代幣強化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自知力和治療態(tài)度,緩解患者狂躁、抑郁、焦慮情緒,減少其攻擊行為并增加患者心理彈性,可作為臨床護理干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