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筠梅, 徐婧, 林平
(三明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外一區(qū),福建 三明,365000)
肝膿腫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性肝病,主要疾病特征包括高熱、惡心、寒戰(zhàn)及右上腹脹痛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是目前臨床針對此病的主要治療手段[1]。保守治療主要是以抗感染、應用保肝藥物及基礎補液為主,但對于直徑>3 cm肝膿腫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2]。手術則成為治療直徑較大肝膿腫的首選方式,但傳統(tǒng)術式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不利于其預后。近年來,隨著科技和醫(yī)學的發(fā)展,置管引流術因其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和安全性較高等優(yōu)點被臨床廣泛應用于肝膿腫患者的治療中[3]。但該術式仍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負擔,從而影響其術后康復。因此,圍手術期給予患者更細致的護理干預對減輕手術應激反應及機體創(chuàng)傷尤為重要[4]。基于此,本研究給予行置管引流術的肝膿腫患者個性化心理護理,并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研究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三明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86例肝膿腫患者為研究對象,且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納入標準:① 經CT檢查符合肝膿腫診斷標準[5];② 肝膿腫直徑>3 cm;③ 符合置管引流術的相關指征;④ 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 肝臟部位有惡性腫瘤或肝功能失代償;② 存在置管引流術禁忌證;③ 伴有認知功能障礙,無法正常溝通及配合治療;④ 研究前2周服用過抗焦慮、抗抑郁等藥物。將所有患者根據(jù)入院編號先后順序分入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2組間進行性別、年齡、體重及肝膿腫直徑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所有行置管引流術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以及術前健康教育,包括飲食、藥物等方面的科普宣教。
1.2.1 常規(guī)心理護理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心理護理,直至其術后出院。① 護理人員向患者細心地介紹保肝藥物的具體使用方法;② 以溫和的態(tài)度告知患者置管引流術的相關知識,以及配合治療的重要意義;③ 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循序漸進地緩解其對疾病及手術的恐慌和懼怕,使其樹立治療信心;④ 指導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和安慰,使其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以放松心情。
1.2.2 個性化心理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心理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直至其術后出院。
(1)針對焦慮恐懼型患者,采取“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措施:① 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肝膿腫疾病的相關知識,引導其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② 為患者提供舒適、溫暖的休息和治療環(huán)境,如在病房內擺放對疾病無影響的綠色植物,播放患者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及舒緩輕松的音樂等;③ 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進行交談,盡力滿足其合理需求,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從而緩解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2)針對抑郁消沉型患者,采取“交談法”措施:① 護理人員應主動采用友好的態(tài)度、輕柔緩和的語氣與患者進行深入的溝通交談,以減輕其心理壓力,并鼓勵、引導患者及時將自己內心抑郁、消沉的不良情緒向外宣泄;② 盡量通過平日交談通俗地解答患者心中的疑慮,并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以幫助其消除負性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③ 同時需告知家屬應該給予患者更多的陪伴,避免患者內心出現(xiàn)孤獨感,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愉悅的心情。
(3)針對悲觀絕望型患者,采取“綜合性的心理支持療法”措施:① 護理人員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給予患者同情和關愛,并提供有助于其治療和休養(yǎng)的環(huán)境;② 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囑家屬積極配合,加強對患者生活上的照看、精神調養(yǎng),以及心理上的安慰,使其內心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③ 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對其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盡可能地避免生活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消極暗示;④ 家屬在每個治療階段均應給予患者高度的重視與關心,使其明白自己生存的意義和價值,消除悲觀等負面情緒,從而更好地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
① 于護理前、護理7 d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在4 ℃下離心處理(3 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及配套試劑盒檢測血清白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② 于護理前、護理結束后參考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6]對患者的心理負擔進行評定。該量表主要分為情感、身體和經濟3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為5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心理負擔越嚴重。③ 統(tǒng)計并記錄2組患者的引流時間、高熱消退時間及住院時間。④ 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在圍手術期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腹腔出血和腹腔膿腫。
護理前,比較2組的血清TNF-α、IL-1β及CRP水平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護理7 d后,2組的上述指標水平均較護理前降低,且觀察組均比對照組低,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見表2。
表2 2組應激指標比較
2組在護理前的SPB各項得分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2組在護理結束后的SPB各項(情感、身體和經濟)得分均低于護理前(P均<0.05),且觀察組的SPB各項得分均較對照組更低(P均<0.05),見表3。
表3 2組護理前后SPB得分比較分)
觀察組的高熱消退時間早于對照組(P<0.05),引流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表4 2組護理后圍手術期各項指標比較
觀察組發(fā)生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和1例腹腔出血,對照組發(fā)生3例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3例腹腔出血和2例腹腔膿腫;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9.30%(4/43),較對照組的27.91%(12/43)更低(χ2=4.914,P=0.027)。
肝膿腫為臨床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真菌、細菌和溶血組織內阿米巴原蟲等不同類型的微生物侵入肝臟,從而形成化膿性病灶,其中以細菌性肝膿腫最為常見。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肝膿腫的發(fā)病率也呈逐漸上升趨勢[7]。臨床對于直徑<3 cm的肝膿腫患者常采用抗感染等保守治療,對于單個直徑較大的肝膿腫患者采取手術治療[8]。置管引流術憑借其創(chuàng)傷小、術后痛苦少和預后快等各方面的優(yōu)勢在臨床備受青睞。但仍有大部分患者因缺乏對肝膿腫疾病及置管引流術相關知識的了解,可能在圍手術期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甚至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從而降低了手術效果,影響預后[9]。因此,臨床需加強對肝膿腫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減輕其應激程度,緩解其不良情緒,進而保證手術療效,加快術后康復進程。
個性化心理護理是指針對因疾病產生悲觀、抑郁等負性情緒的患者采取針對性和綜合性的心理支持,為患者提供舒適、溫暖的治療環(huán)境,并給予其幫助、關心,以及生活上的細致照護,盡力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其得到較多的心理安慰,從而以良好的心態(tài)更加積極地接受治療,改善預后[10]。此護理方法較傳統(tǒng)護理模式更加全面且規(guī)范。為此,本研究選取86例行置管引流術的肝膿腫患者為研究對象,并給予其個性化心理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高熱消退時間早于對照組,引流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均<0.05);護理結束后,觀察組的SPB各維度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通過對患者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能夠幫助其意識到負性情緒對病情恢復及預后的影響,使其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治療,緩解其焦慮、緊張等心理壓力,同時也減少了因手術引起的并發(fā)癥,從而進一步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進程[11]。CRP、TNF-α及IL-1β均是可以反映患者應激狀態(tài)的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給予患者個性化心理護理,觀察組的CRP、TNF-α 和IL-1β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說明個性化心理護理可更有效地緩解患者應激反應。究其原因為,個性化心理護理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及采取綜合心理支持療法和交談法,能夠給予患者各方面的心理引導支持,積極對患者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并與其家庭進行基礎合作,為其創(chuàng)造了集家庭、醫(yī)院為一體的良好康復環(huán)境[12]。此外,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地講述手術治療的目的、流程和必要性,以及術后相關注意事項,并囑咐家屬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其面對疾病治療的自信心,進而降低了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大幅度波動,減輕了手術對機體的應激反應,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早日恢復。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具體結論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在臨床上還需進一步加大樣本量進行探討分析。
綜上所述,將個性化心理護理應用于肝膿腫置管引流術治療中,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緩解其心理負擔,促進其盡早恢復,并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