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瑩瑩 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
大概念可以被界定為反映專家思維方式的概念、觀念或論題,它具有生活價值。項目化學習是目前基礎教育領域里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方向。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項目化學習,是指以部編初中歷史教材的某個單元及其所處的歷史時期為項目化學習的對象和范圍,在歷史學科大概念的引領下,圍繞驅動性問題,讓學生在真實的項目情境中,經歷針對問題的持續(xù)探究、以學生為主導的實施過程、團隊合作的社會性互動、真實可見的公開成果、客觀全面的表現(xiàn)性評價,從而使學生通過歷史現(xiàn)象觸摸歷史本質,感受到知識或能力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意義感和價值感。
本文以八上統(tǒng)編歷史“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單元為例,嘗試闡述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項目化學習的實踐與思考。
“好項目直指一門學科的核心……項目規(guī)劃的第一步,就是確認我們所教授學科的大概念。”本項目實施單元作為近代史部分的最后一個單元,圍繞近代中國的經濟、社會生活、教育文化事業(yè)等各方面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展開。根據(jù)維金斯《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一書研究,在進行單元學習時,需要圍繞大概念確定教學優(yōu)先次序,從而明確什么是單元學習的重點。
“最外圓”學生需要熟悉的知識,在單元項目化學習中,不作為項目化學習的重點內容,通過學生閱讀、瀏覽、研究等學習方式獲得。作為單元項目化學習的基礎知識或介紹性知識,通過傳統(tǒng)紙筆測試進行評估。
圖1 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學習內容的優(yōu)先次序圖
“中間圓”學生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內容,是學生能夠成功地完成歷史理解的關鍵復雜任務,需要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遷移運用。在本單元的學習中以項目化學習的方式實施,通過表現(xiàn)性任務進行評估。
“最內圓”大概念和核心任務,是處于學科中心的遷移任務,在整個單元項目化學習中處于統(tǒng)攝和引領地位,也是通過單元項目化學習最終要獲得的關鍵能力和理解核心。
歷史學科的學習,不僅僅讓學生學習“是什么(史實)”,還要能夠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原因)”以及“怎么樣(影響、意義)”。對于“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學習和理解,是歷史學習的難點。近代中國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yè)出現(xiàn)了什么變化和發(fā)展,是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自主了解的,然而對“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變化,這樣的變化會帶來什么影響”的思考則需要通過項目化學習達到深度理解。開展《生活》周刊“封面故事”項目化學習,完成封面設計和文字寫作,以此來實現(xiàn)通過歷史表象深刻理解歷史本質的目的。該項目是國家課程的學科單元項目,項目課時3—4 節(jié)課。
驅動性問題是項目實施的核心,能夠對學生的合作探究起到持續(xù)推動的作用。本項目的驅動性問題是:“如何設計一期近代《生活》周刊雜志封面故事,既體現(xiàn)時代特點,又符合雜志定位?”驅動性問題設計體現(xiàn)以下特點:
1.真實性和知識性?!胺饷婀适隆钡摹肮适隆辈⒉皇翘摌嫷墓适?,而是反映時代現(xiàn)象、具有分析價值的故事。驅動性問題需要重點解決的是學科知識,指向的是學科大概念。學生需要了解驅動性問題中限定的“時代背景”和“雜志定位”是什么,“時代背景”限定了任務需要聚焦近代中國,“雜志定位”限定了任務需要的知識涵蓋了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生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變化,而“封面故事”這一成果形式,需要學生能夠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透過歷史圖片的表象洞察社會發(fā)展的本質。
2.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創(chuàng)編符合近代中國社會的“封面故事”,需要學生能夠用唯物史觀的觀點,置身于當時的歷史,認識、理解、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需要學生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收集、處理歷史材料和社會信息,這些要求使得任務完成極具挑戰(zhàn)性。同時,設計符合雜志定位的“封面故事”需要將藝術審美、洞察能力、歷史理解等相結合進行排版和設計,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樂在其中。
核心知識:能夠通過自主閱讀了解近代中國社會在經濟、生活、教育、文化等方面發(fā)生的變化;能夠結合歷史圖片、歷史材料分析近代中國社會發(fā)生的變化與社會背景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近代社會時代背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殖民的入侵和西方文明的傳入,使中國被動地卷入世界工業(yè)化的浪潮,帶來了社會生活領域的一系列變化。
重要能力:能夠采用圖文結合的“封面故事”形式,設計主題鮮明的雜志封面,并通過分析歷史照片反映的時代特點本質,形成一篇時評文章,表達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理解。
基本態(tài)度:在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對近代中國社會的深刻認識,自發(fā)形成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項目評價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利用評價量表進行同質性評價,評價量表的標準由師生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完成程度進行評價。第二種是利用反思表和“顧問點評”進行異質性評價。通過反思表,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封面故事”項目實施過程中,為更好地了解學生項目實施進度和給予及時指導,每個小組邀請一位歷史教師擔任“顧問”,同時,在項目成果匯報時,“顧問”擔任“專家點評”,對項目成果進行異質性評價。
1.情境創(chuàng)設:教師展示一本近期《三聯(lián)生活周刊》雜志,并進行簡單介紹:“《三聯(lián)生活周刊》是中國百強報刊,主打欄目‘封面故事’追蹤社會熱點,以引起人們從不同層面理解和詮釋社會生活?!本o接著,教師追問學生“你們知道《三聯(lián)生活周刊》的前身是什么雜志嗎?” 設置小小“懸念”后,老師出示鄒韜奮和《生活》周刊圖片進行簡要介紹。通過實物雜志和歷史圖片的關聯(lián)分析,創(chuàng)設關于雜志的真實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問題驅動:在情境創(chuàng)設完成后,教師拋出驅動性問題,《生活》周刊的辦刊宗旨是“以敏銳姿態(tài)反饋新時代、新觀念、新潮流,以鮮明個性評論新熱點、新人類、新生活”,我們能否為近代《生活》周刊雜志創(chuàng)編一期“封面故事”,既符合時代背景,又體現(xiàn)雜志定位?在問題驅動下,學生需要自主完成教材學習、厘清事實,完成學習任務;知道近代中國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相關史實,自主整理知識框架;搜集相關資料,完善小組資料包;完成KWL 前測表。
3.組建小組:學生對驅動性問題表現(xiàn)出極大興趣,自發(fā)組建小組并進行組內分工,根據(jù)創(chuàng)編雜志“封面故事”的基本要求,將組內同學按特長分為文字組和藝術組兩大組,文字組包括資深主筆(組長)、主筆、執(zhí)行員、評價員等崗位,藝術組包括藝術總監(jiān)(副組長)、美編等崗位,小組內進行自主競崗。如資深主筆(組長)的崗位要求是:具有扎實的歷史功底和文學修養(yǎng),具備為整體行文明確主題、搭建框架和詳細分工的能力;藝術總監(jiān)(副組長)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藝術審美和深刻的洞察力,能夠用直觀的畫面語言凸顯主題、表達思想、傳遞聲音。
1.任務拆解
要使學生對驅動性問題深入理解,需要將驅動性問題拆解為若干個子問題,如對本項目驅動性問題進行拆解,學生需要提出并解決相關子問題,需要獲取與解決子問題相關的信息和知識。在引導學生拆解驅動性任務時,為學生投放支架,幫助學生分析思考。
驅動性問題:如何創(chuàng)編一期近代《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既體現(xiàn)時代特點,又符合雜志定位?
拆解子問題:雜志定位是什么?時代特點是什么?封面故事是什么?
雜志定位:1.雜志創(chuàng)辦者的目的?2.雜志為什么叫《生活》?3.雜志有哪些欄目?4.雜志欄目涉及哪些內容?
時代特點:1.近代中國社會性質和時代特點是什么?2.社會性質和時代特點對雜志定位、雜志內容有什么影響?
封面故事:1.封面故事可以虛構嗎?2.封面圖片和文字內容有何關系?3.封面故事撰寫有什么要求?故事標題如何???
2.共研量規(guī)
圍繞“什么樣的封面故事是好的封面故事”這一問題,師生共同制定評價標準,使學生達成對標準的認可。標準從藝術性、真實性、文學性和深刻性四個維度進行設計,四個維度由教師引導學生在分析封面故事時由學生得出,教師給出四個維度不同的水平描述。而每個維度所占的權重,由學生來進行思考并給出建議,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認識到,作為一本記錄時代發(fā)展的雜志,更看重的是真實性和深刻性。
3.思維支架
好的封面故事,能夠圍繞時代特點,通過一個歷史圖片、一則封面故事,從一個歷史側面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地反映近代中國的社會特點。如何進行封面故事創(chuàng)編?學生需要先構思出一個與封面圖片相吻合“故事主題”,題目需要吸引讀者,然后需要圍繞主題提煉出核心觀點,再圍繞這一核心觀點,構建論證觀點,搜集論證材料,從而形成一篇深刻的“時評”文章。這樣的實施步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編“封面故事”提供思維支架:
選擇歷史圖片—確定故事主題—提煉核心觀點—構建論證觀點—擬定小標題—形成內容框架
學生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投放“《生活》周刊封面故事匯報任務單”支架,匯報任務單包括封面故事主題、選題意圖、核心觀點、故事概述、最佳文本分享以及研究反思等,作為學生進行成果匯報的思維支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封面標題與歷史圖片的關系、歷史圖片與社會變化的關系等,幫助學生深刻理解。
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項目化學習,是對學習單元內容的重整、學習的深化和評價的改革。在項目化學習實施的過程中,以下兩個問題引起了筆者的深思:一是項目化學習如何很好地融合學科單元知識,項目化學習聚焦的知識類型主要是概念性知識,歷史學科有非常多的概念,是歷史學習中的難點,這些概念性知識如何開展項目化學習,值得深入探討。二是學科項目化學習如何評價學生的收獲,項目化學習如果不能首先解決基礎性知識的掌握問題,會讓老師在實施項目化學習時有所顧慮,這也需要進一步研究。
[1]劉徽、徐玲玲:《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學》,《上海教育》2020年第4 期,第28 頁。
[2][美]蘇西·博斯、簡·克勞斯著,來赟譯:《PBL 項目制學習》,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年,第54—5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