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天津醫(y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yī)院,天津市內分泌研究所,國家衛(wèi)健委激素與發(fā)育重點實驗室,天津市代謝性疾病重點實驗室 (天津 300134)
內容提要: 目的:討論瞬感血糖監(jiān)測在糖尿病治療中的輔助效果。方法:將4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指尖血糖監(jiān)測)與研究組(瞬感血糖監(jiān)測)各20例,觀察干預前后各臨床指標、各臨床指標變化差值。結果:干預后兩組患者的體質量、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胰島素、尿酸指標均有所下降,且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指標均有所升高,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血糖標準差、平均血糖波動幅度指標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腰圍、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胰島素指標下降幅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尿酸指標下降幅度明顯比對照組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指標升高幅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瞬感血糖監(jiān)測在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可有效幫助患者了解血糖及形成良好的行為,以起到降低血糖及血脂,改善胰島素功能的效果。
糖尿病屬于一種終身性疾病,若不能及時對該病癥患者病情進行控制,將容易引起嚴重性并發(fā)癥,甚至是導致其死亡[1]。研究顯示[2],通過對患者血糖波動及差值的了解,可有效對其損傷內皮細胞功能進行反映,且利于對氧化應激反應進行激活,評估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發(fā)生及進展情況[3]。為此,需加強對患者的血糖監(jiān)測,以便于了解其治療期間血糖變化情況,既往臨床中所使用的指尖血糖監(jiān)測容易受多因素影響而造成檢測數據不準確,而瞬感血糖監(jiān)測則可彌補這一缺陷對患者連續(xù)2周以內的血糖值進行連續(xù)性獲取,不僅可獲得更為精準的監(jiān)測結果,且可預測血糖波動趨勢,及時調整治療方案[4]?;诖?,本次研究中對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規(guī)指尖血糖監(jiān)測與瞬感血糖監(jiān)測后的價值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將40例糖尿病患者(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入院治療)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20例。兩組資料統計學差異不明顯;對照組中男11例(55%)、女9例(45%),年齡3~75歲,平均(53.65±11.57)歲,病程2~12年,平均(6.93±2.45)年;研究組中男12例(60%)、女8例(40%),年齡40~75歲,平均(54.89±11.84)歲,病程2~14年,平均(6.98±2.14)年。
納入標準:①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5];②同意參與研究且得到倫理委員會審批;③年齡超過18歲。
排除標準:①不能有效配合治療及依從性較差;②因手術及感染等因素而影響血糖監(jiān)測[6];③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嚴重性血液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④妊娠期、哺乳期或備孕期婦女。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藥物治療,并均采取運動及飲食指導。
對照組采取指尖血糖監(jiān)測,以智能血糖儀每日監(jiān)測8次,若存在低血糖癥狀,需隨時進行血糖監(jiān)測,期間需依據監(jiān)測結果對治療、飲食及運動方案進行調整。研究組采取瞬感血糖監(jiān)測,指導患者正確佩戴瞬感掃描式葡萄糖動態(tài)監(jiān)測系統2周,期間需依據監(jiān)測結果對治療、飲食及運動方案進行調整。
干預前后各臨床指標(包括體質量、體質量指數、腰圍、空腹血糖、血糖標準差、平均血糖波動幅度、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胰島素、尿酸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指標)、各臨床指標變化差值(包括體質量差值、體質量指數差值、腰圍差值、空腹血糖差值、總膽固醇差值、甘油三酯差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差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差值、胰島素差值、尿酸差值、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差值)。
采用SPSS.26軟件對本次研究觀察指標進行統計,干預前后各臨床指標、各臨床指標變化差值均屬于計量資料,表示為±s,用t計算,P<0.05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腰圍、空腹血糖、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胰島素、尿酸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指標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體質量、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胰島素、尿酸指標均有所下降,且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指標均有所升高,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血糖標準差、平均血糖波動幅度指標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干預前后各臨床指標比較(±s)
表1.干預前后各臨床指標比較(±s)
注:與干預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干預前相比,b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相比,cP<0.05
項目 對照組(n=20) 研究組(n=20)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體質量(kg) 76.23±12.20 75.70±13.71a 76.89±11.13b 75.73±10.94a體質量指數(kg/m2) 27.74±3.83 27.59±2.99 27.23±3.70b 26.83±3.88腰圍(cm) 88.79±10.37 87.46±9.18 88.85±9.71b 86.36±8.99空腹血糖(mmol/L) 9.55±1.86 6.69±1.12a 9.89±1.79b 5.41±0.95a血糖標準差(mmol/L) - 2.92±0.30 - 1.97±0.25c平均血糖波動幅度(mmol/L) - 4.32±0.34 - 3.35±0.35c總膽固醇(mmol/L) 5.12±0.91 4.79±0.52 5.93±0.92b 4.66±0.56甘油三酯(mmol/L) 3.72±1.74 1.99±0.28a 3.41±2.12b 1.18±0.27a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 2.91±0.29 2.91±0.65 3.00±0.91b 2.62±0.27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 1.14±0.34 1.02±0.32 1.08±0.34b 1.37±0.28胰島素(mmol/L) 21.02±5.84 10.72±2.52a 20.99±5.95b 7.99±1.6a3尿酸(μmol/L) 475.92±19.32 370.91±19.93a 475.30±19.13b 393.98±12.68a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分) 48.29±3.32 61.35±4.13a 48.22±3.50b 69.28±4.86a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腰圍、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胰島素、尿酸、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指標差值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其中研究組患者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腰圍、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胰島素指標下降幅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尿酸指標下降幅度明顯比對照組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指標升高幅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差值指標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干預前后各臨床指標比較(±s)
表2.干預前后各臨床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干預前后差值相比,aP<0.05
項目 對照組干預前后差值 研究組干預前后差值體質量(kg) -0.54±0.42 -1.27±0.96a體質量指數(kg/m2) -0.26±0.42 -0.40±0.62a腰圍(cm) -1.44±0.80 -2.50±2.90a空腹血糖(mmol/L) -2.97±1.66 -3.50±1.57a總膽固醇(mmol/L) -0.48±0.95 -0.44±0.86甘油三酯(mmol/L) -2.45±1.63 -3.34±2.15a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 -0.21±0.28 -0.37±0.88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 -0.16±0.28 -0.30±0.29胰島素(mmol/L) -10.92±28.93 -13.11±6.12a尿酸(μmol/L) -104.92±28.93 -79.53±15.97a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分) 13.17±1.93 -20.17±2.89a
研究發(fā)現[7],針對于肥胖及超重糖尿病患者而言,其發(fā)生合并癥及慢性并發(fā)癥的機率明顯較高,原因在于肥胖可對該病癥患者的胰島素抵抗癥狀進行加重,且可促進抵抗素及脂聯素等細胞因子的釋放,多途徑生成脂肪酸,使之與糖尿病相互作用,提高糖尿病生理演變復雜度,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同時,此類群體血糖變異率較大,通過有效的血糖監(jiān)測可反映出其病情控制狀況及預后水平[8]。本次研究發(fā)現:研究組患者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腰圍、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胰島素指標下降幅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尿酸指標下降幅度明顯比對照組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指標升高幅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說明在瞬感血糖監(jiān)測下患者的體重、血脂、血糖及胰島素控制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指尖血糖監(jiān)測。分析研究結果得出原因:常規(guī)指尖血糖監(jiān)測多側重對患者某一時間節(jié)點處血糖值的檢測,且容易受多因素影響降低監(jiān)測數值準確性,這將不利于對血糖變化趨勢及波動情況進行反映,不利于及時發(fā)現患者血糖異常情況,不能為其疾病的治療提供科學合理的藥物、飲食及運動指導。瞬感血糖監(jiān)測屬于一項新興血糖監(jiān)測技術,可通過將傳感器置于患者上臂外側的方式即可獲取其每分鐘血糖更新數據,并會存儲每日血糖監(jiān)測結果,最終生成全天24h血糖圖譜[9]。瞬感血糖監(jiān)測可借助于葡萄糖感應器監(jiān)測皮下組織液葡萄糖濃度,且可連續(xù)監(jiān)測14日,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精準的獲取患者一段時間內全面、連續(xù)、科學且可靠的血糖波動數據,利于協助醫(yī)師及時對患者的降糖藥用藥劑量、種類等進行調整,起到預防高血糖、低血糖的效果。瞬感血糖監(jiān)測可彌補常規(guī)指尖血糖監(jiān)測下間斷監(jiān)測血糖值缺陷,在有效控制患者體重、血脂及血糖等指標的情況下,降低血糖波動幅度,進而有效減少不良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預后,且可便于患者精準獲取自身血糖變化情況,以規(guī)范行為,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同時,瞬感血糖監(jiān)測無需進行采血有創(chuàng)操作,自動數據監(jiān)測及儲存功能可提高患者血糖監(jiān)測依從性,簡化監(jiān)測流程及步驟,增強血糖監(jiān)測滿意度。
綜上所述,瞬感血糖監(jiān)測在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可有效幫助患者了解血糖及形成良好的行為,以起到降低血糖及血脂,改善胰島素功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