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峰
嚴重肢體創(chuàng)傷只是肢體受到的嚴重損傷,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影響比較大,當患者出現嚴重肢體創(chuàng)傷后需要及時接受治療,顯微修復和重建治療均為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手段,將兩者聯合運用于嚴重肢體創(chuàng)傷患者中能夠很好的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患者恢復速度快[1,2]。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嚴重肢體創(chuàng)傷患者采取顯微修復聯合重建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0 月~2021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嚴重肢體創(chuàng)傷患者76 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8 例。實驗組男21 例,女17 例;年齡最大61 歲,最小22 歲,平均年齡(41.36±6.77)歲;創(chuàng)傷至急救時間最長5.5 h,最短0.5 h,平均創(chuàng)傷至急救時間(3.11±0.95)h;其中重物砸傷9 例、機器絞傷14 例、車禍致傷15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8 例;年齡最大60 歲,最小23 歲,平均年齡(41.42±6.73)歲;創(chuàng)傷至急救時間最長5.3 h,最短0.7 h,平均創(chuàng)傷至急救時間(3.13±0.87)h;其中重物砸傷10 例、機器絞傷12 例、車禍致傷16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接受顯微修復治療?;颊哌M入手術室后選擇仰臥位,麻醉方式選擇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將氣囊止血帶設置在患者的大腿上,入路方式根據患者損傷位置確定,入路后開始游離組織,然后修復患者的血供,固定骨架,所有操作均在顯微鏡指導下完成。實驗組接受顯微修復聯合重建治療,部分選用組織瓣移植聯合血管神經修復及微創(chuàng)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MIPPO),部分選擇血管神經修復聯合組織瓣移植及橋式交叉吻合,部分選擇鋼板內固定術聯合吻合血管游離腓骨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前后炎癥因子,包括IL-6、CRP、TNF-α 等。②治療前后肢體恢復情況,以Johner-Wruhs 評分和MESS 評分進行評定,其中Johner-Wruhs 評分包括運動功能和肢體感覺功能,總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肢功能恢復效果越好[3]。MESS 評分包括休克、肢體缺血、骨和軟組織損傷等方面,總分為11 分,分數越高表示肢體創(chuàng)傷越嚴重[4]。③治療前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焦慮評分以焦慮自評量表[5]進行評定,分界值為50 分,其中50~59 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69 分為重度焦慮。抑郁評分以抑郁自評量表[6]測定,分界值為53 分,其中53~62 分為輕度抑郁,63~72 分為中度抑郁,>72 分為重度抑郁。④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以生活質量評分量表(SF-36)[7]進行評定,包括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4 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高。⑤肌腱回聲厚度、肌腱滑動度及圍手術期相關指標,圍手術期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次數、血運重建時間、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IL-6、CRP、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IL-6、CRP、TNF-α 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肢體恢復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Johner-Wruhs 評分和ME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Johner-Wruhs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MES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肢體恢復情況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肢體恢復情況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5 兩組患者肌腱回聲厚度、肌腱滑動度、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實驗組患者肌腱滑動度明顯大于對照組,肌腱回聲厚度明顯小于對照組,手術次數少于對照組,血運重建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肌腱回聲厚度、肌腱滑動度、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表6 兩組患者肌腱回聲厚度、肌腱滑動度、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四肢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保證肢體功能是滿足人體正常生活的基本[8]。當肢體出現創(chuàng)傷時患者的肢體功能會受到影響,嚴重的肢體創(chuàng)傷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也較大[9-11]。多數嚴重肢體創(chuàng)傷患者均需要及時進行修復和固定,幫助更好的改善創(chuàng)傷情況,恢復肢體功能。顯微修復治療技術是一種在顯微鏡引導下開展的治療方法,通過手術方式可及時修復創(chuàng)傷肢體[12]。相較于常規(guī)修復技術,顯微修復技術創(chuàng)傷更小,同時在顯微鏡引導下還能很好的把握細節(jié),手術修復治療效果也會更好[13]。為了更好的促進患者康復,在接受顯微修復治療的同時還可以將重建技術引入治療中[14]。重建治療是指在原本創(chuàng)傷的基礎上進行神經、骨折、血運等重建,更好的恢復患者的正常活動能力,肢體功能恢復速度也會更快[15]。因此,在嚴重肢體創(chuàng)傷患者中采取顯微修復聯合重建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相較于單一的修復治療效果更好,且術后并發(fā)癥也更少[16-1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實驗組患者IL-6、CRP、TNF-α 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Johner-Wruhs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MES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肌腱滑動度明顯大于對照組,肌腱回聲厚度明顯小于對照組,手術次數少于對照組,血運重建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顯微修復聯合重建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患者恢復效果更好。該研究結果與樊紅兵[20]在急診顯微修復聯合重建治療嚴重肢體創(chuàng)傷療效觀察中的相關研究結果相似度高。
綜上所述,對嚴重肢體創(chuàng)傷患者采取顯微修復聯合重建治療可以促進患者創(chuàng)傷恢復,改善肢體功能及肌腱狀態(tài),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住院時間明顯更短,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