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師范附屬小學 廖菊英
龐中華,四川達州市人,生于1945年10月21日,家境貧困,年幼喪父。他要幫鄰居放牛才能掙來一碗粥喝。說起人生的無常,龐中華不無感慨:“我從未受過正式的書法教育,無家承也無師教。”1965年畢業(yè)于西南科技大學地質(zhì)勘探專業(yè)。中國硬筆書法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國硬筆書法創(chuàng)始人,龐中華硬筆書法學院院長,曾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著名書法家、教育家和詩人。
有一種天賦是靠“自學+癡迷+激情+讀書+執(zhí)著”得來的。
龐中華書法的成功,不像王獻之從家承得來,更沒有王獻之假托神仙學習書法的故事。他完全是懷有“讀書學習像孩童”的好奇心,靠自學的刻苦精神,和秉持一種永不褪色的激情和執(zhí)著寫出了自己的書法故事和傳奇。
他是一個“O”型血人。具備“O”型血的特點:一、富有同情心,包容力;二、講信用,有激情;三、意志堅定,有恒心;四、朝著目標努力不懈;五、富于理智、精力充沛、有實干能力等等。
除了這五個特點,他的身上還有一個獨特的特點,愛好廣泛:
他的這些優(yōu)點,在童年就打好了地基。如他癡迷班主任袁老師的鋼筆,因為買不起,他就砍一枝拇指般粗的斑竹,截成半尺來長,一頭削得像鋼筆尖模樣,沾上墨水寫字,居然尖能寫出字來了,他快樂得手舞足蹈。長大點了,他讀到魯迅一句話:“所謂‘便當’并不是偷懶,是說在同一時間內(nèi),可以由此做成較多的事情,這就是節(jié)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本褪沁@句話中關(guān)于鋼筆優(yōu)點的觀念,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在他的生命中一直發(fā)芽、成長,直到長成一棵覆蓋全中國,乃至世界的大樹。
童年的他癡迷讀書。不但讀專業(yè)的書,還讀專業(yè)外的書。他喜歡三句話:讀書破萬卷、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尤其是毛主席的老師徐特立有關(guān)于讀書的主張:要熟讀,要摘抄,提出“不動筆墨不讀書”,深深影響了他。他就用自己心儀的自制鋼筆,抄寫報紙上的文章,描摹報紙上各種不同字體。還有“地理常識”“科學常識”“人物常識”等許多種類的筆記,一頁又一頁、一本又一本,幾十年如一日地抄著、寫著。1958年他還專心地讀完了20卷《魯迅全集》,不但擁有了豐厚的精神財富,還練就了寫散文的過硬功夫,只要是他所寫的文章一般一投就準。他不但給別人寫了幾十本序言,還有多本散文、詩歌、書法作品集發(fā)行,如最有名的《硬筆書法簡論》,這是多么了不起的文字功力。所以他提倡年輕人一定要做讀書筆記,寫日記,先做一個讀書寫作人,再練習書法。
他的第一夢想是做一個詩人。當他的《詩集》出版時,還是大詩人艾青題詞??梢姡驳玫搅嗽娙速p識。他說:“熟背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寫詩和書法之道是相通的,少年入門,也可如練習書法一樣,按照練習、描紅、臨帖、創(chuàng)作四步曲。這樣就慢慢步入詩歌的天堂了。他說:“我們在書法創(chuàng)作時,如果寫自己的詩文,就有時代性、可讀性、可視性,從而與時俱進?!?/p>
“寫字、手風琴、書、詩歌”是他的幾個寶貝,他一直執(zhí)著地懷揣著,如太陽,照亮自己和別人,也照亮中國和世界。
正值青春的龐中華成了一名地質(zhì)隊員。在大山里,沒有電視、沒有手機,還好每星期有一次報紙可讀,還能借上大量的書讀。他千方百計找來古帖,用鋼筆描摹,探究中國傳統(tǒng)書法的獨特美,滋養(yǎng)著自己的硬筆筆法,擁有一種“硬筆生活”。在千萬遍對漢字的探究中,他漸漸豐滿了理想的羽翼。決心“改行”寫字,他說:“我確實喜歡書法,顏真卿、王羲之這些書法大家的字多漂亮?!睆拇怂挠补P書法夢開始啟航。1980至1982年的硬壇,他唱獨角戲,寫了大量關(guān)于硬筆書法的文章,積極投稿,投一篇發(fā)一篇。他喜歡孫中山名句:為救中國,喚醒民眾,共同奮斗。還有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曾作過一句氣勢磅礴的詩:“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龐中華在硬筆書法世界里,他也喚醒了“民眾百萬”,登上了硬筆書法的“不周山”。在雪花般的贊揚信中,他沒有驕傲;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等多家報紙炮彈式的報道中,他沒有停止……他依然,不斷地充電補鈣,他沒有辜負那個時代,沒有辜負跟隨他的“千百萬民眾”。幾十年如一日,激情依然燃燒著歲月,他愛著世界,愛著書法,愛著廣大書法愛好者,奮斗著、跋涉著、奉獻著。
龐中華練習硬筆書法幾十年,遍臨名帖,他認為對前輩的書法不能一味臨摹,失去自我,而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用他的話說就是“讀古帖寫現(xiàn)代字”。自1980年以來,有100多種字帖和專著在海內(nèi)外出版發(fā)行,其中代表作有:《談談學寫鋼筆字》《龐中華鋼筆字帖》《龐中華現(xiàn)代硬筆字帖》《龐中華書法集》《龐中華詩抄》《龐中華散文集》《龐中華電視講座》《龐中華人生感悟》《硬筆書法簡論》等,主編了多部書法教材,包括《硬筆書法普及班教材》《硬筆書法高級班教材》《中老年人硬筆書法教材》,以及適合中小學生課堂使用的《寫字課本》《寫字字帖》《書法藝術(shù)》《龐中華快樂練字》等。
其中,五本是龐中華的代表作品。
第一本楷書入門教程:先講解后臨摹。
第二本常用字的楷書字帖:有7000多字,把日常生活能用到的都覆蓋。
第三本古詩詞:即能背詩又能練字,一舉兩得。
第四本行書:《龐中華經(jīng)典宋詞欣賞行書鋼筆字帖》。
第五本是行書訓練教材,兼具美觀與實用性于一身。
從1980年開始,中國硬筆書法迅猛發(fā)展起來,如1982年5月,由浙江青年雜志社舉辦的全國性的“青青鋼筆字書法比賽”;1984青5月,浙江青年雜志社受團中央宣傳部委托再次舉辦了“全國首屆青年鋼筆書法競賽”。從此,各個地區(qū)、各種形式的硬筆書法大賽展覽,在中國大地掀起了一場規(guī)模空前的“硬筆書法熱”。據(jù)有人統(tǒng)計,龐中華的字帖發(fā)行量超過六千萬冊,居我國個人出版物數(shù)量第三,至今仍暢銷不衰。
①1981年,沈鴻根、林似春、葉隱谷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晨風鋼筆字研究社”;②以梁錦英為首的一批硬筆書法愛好者在南國廣州成立了“廣州硬筆書法家協(xié)會”;③1984年11月在杭州正式成立的“中華青年鋼筆書法協(xié)會”,即后來的“中國硬筆書法家協(xié)會”;④1988年,香港硬筆書法協(xié)會成立。一直到1993年5月,由國家文化部批準,國家民政部注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成立了“中國硬筆書法協(xié)會”,龐中華任會長。于1996年1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硬筆書法委員會。標志著硬筆書法作為一門藝術(shù)已經(jīng)得到人們的承認。
①1984年,湖北的《書法報》創(chuàng)刊,該報辟出一定的版面刊發(fā)硬筆書法作品和文章。②黑龍江的《青少年書法報》、河南的《書法導報》和《青少年書法》、安徽的《書法之友》等以毛筆書法為主的刊物紛紛給了硬筆書法一席之地。③1985年5月,《中國鋼筆書法》在杭州創(chuàng)刊,標志著硬筆書法從此有了屬于自己的專業(yè)刊物?,F(xiàn)改名為《中國篆刻·鋼筆書法》。
1984年11月,全國首屆青年鋼筆書法競賽獲獎作品暨日本硬筆書法作品聯(lián)展在浙江展覽館舉行。1987年10月,中國赴日本硬筆書法展在日本展出。除舉辦各種形式的交流展外,書法家互訪、交流切磋也日益頻繁,龐中華、姜東舒等人多次出國訪問。柴田木石、石川省吾、三上秋果等日本硬筆書法界著名人士也多次訪問中國。新加坡、美國、法國也與中國內(nèi)地、香港地區(qū)廣泛開展硬筆書法交流活動。硬筆書法開始超越了國界。
80年代初期,社會各界的扶植對硬筆書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原中國美協(xié)主席江豐先生在《愿青少年普遍寫好鋼筆字》一文中指出:“有些人認為離開毛筆字便無書法可言,這看法是不科學的,所謂書法就是書寫的法則,毛筆字既有它根據(jù)工具性能所形成的法則,鋼筆字當然也有鋼筆書寫的法則”,肯定了硬筆字的藝術(shù)性。當今書壇泰斗沙孟海為硬筆書法題詞:“鋼筆字應用最廣,一樣要求寫得平正易認,發(fā)揮更多的效益。”葉圣陶、王光美、啟功、文懷沙等文化藝術(shù)界名流都撰文或題詞,全力支持硬筆書法。
1987年5月,由中國現(xiàn)代硬筆書法研究會等七個單位聯(lián)合舉辦的“中國硬筆書法全國學術(shù)理論討論會”在重慶召開;1987年6月,由杭州東方青年雜志社、中國鋼筆書法編輯部聯(lián)合舉辦的“首屆全國鋼筆書法理論研討會”等,這些研討活動的召開,對硬筆書法理論的研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使硬筆書法理論開始受到重視和崛起。從而使得硬筆書法的各個領(lǐng)域開始有了理論的切入。
龐中華在刻苦對古帖的練習中發(fā)現(xiàn),練鋼筆字與古帖字一樣,也是有章可循的。比如古帖中字的點畫、結(jié)構(gòu)和神韻,鋼筆字也同樣具備。他開始有意識地借鑒這些方法來寫鋼筆字,費盡心思揣摩字的結(jié)構(gòu)、點畫、章法和神韻。他深耕書法古文字,深耕古碑帖。因此,他的硬筆書法是以古為徒,從古帖書法里吸收新的血液,“誕生”新的生命,慢慢結(jié)晶了“龐體”硬筆書法,從而創(chuàng)造了“龐中華硬筆書法時代”的輝煌。
龐中華勤奮臨寫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得到了其骨。
因為甲骨文是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用刀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金文,是鑄造在殷商與周朝青銅器上的銘文。石鼓文,是先秦時期的刻石文字,刻石的外形似鼓。它們都有硬筆書寫的特點。使龐中華硬筆書法得到了“第一桶金”。
龐中華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臨寫這些帖時,第一,他吸收了《蘭亭序》的精美奇妙,雄秀之氣,和其完美的章法、結(jié)構(gòu)、筆法。并深深得到魏晉風度、氣質(zhì)、襟懷、情操的熏染。第二,文徵明《滕王閣序》的瀟灑秀逸,清雅純正、醇和,讓他的筆悟到了文人“士氣”。第三,吸收到了《曹全碑》字形橫向的開張流暢,結(jié)構(gòu)的雍容大度、飄逸多姿的章法。第四,顏真卿《多寶塔》點畫的豐厚飽滿,結(jié)構(gòu)的闊大端正,讓他的字雄壯剛強、莊嚴肅穆。
他經(jīng)過耐心地對比,仔細地揣摩,把這些帖中學到的筆法、結(jié)構(gòu)、章法、思想、書風都深深地融進了自己硬筆的書寫中,所以他的硬筆書法看起來很有特點,與眾不同,被大家稱為“龐體”。這主要是他為了練好硬筆書法,幾十年如一日研究碑帖。練習古文字和五大碑帖只是一小部分。實際上他臨遍名帖,再加上他認為對前輩的書法不能一味臨摹,失去自我,而應該有不斷創(chuàng)新的理念支撐下,用他的話說就是“脫胎在有胎,有胎在脫胎”?!疤ァ笔莻鹘y(tǒng)書法,取其精華,有母可依。龐中華出版《談談學寫鋼筆字》后,說自己曾游走世界各地,但最樂意去的地方就是西安碑林?!爸袊鴷ㄋ囆g(shù)的精髓在碑林,第一次去那里,看到顏真卿、王羲之的原碑刻豎在那里,感到這輩子沒戲了,因為他們所具有的高度現(xiàn)代人無法超越?!?/p>
有人說:其《談談學寫鋼筆字》出版,點燃了現(xiàn)代鋼筆書法運動的星星之火,它將以其特殊的意義載入中國硬筆書法史冊,龐中華本人也因此被日本《硬筆之光》稱為“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所以,寫現(xiàn)代硬筆書法史應從這里開始。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書法歷史的長河上,別開生面地決了一個口,從軟筆書法里沖出一個新的種類——硬筆書法。這領(lǐng)軍人物就是龐中華。他毋庸置疑是這條河流的一個開口尋流和推波助瀾者。
由此可見,更加能說明他的“龐體”硬筆書法“誕生”于古帖書法,并具備自己的書法特征。
有人評論:硬筆書法可分為四種“型”:一是重“法”型。以劉惠浦、顧仲安、趙彥良、盧中南等人為代表。他們往往很注重傳統(tǒng)功夫,從傳統(tǒng)法帖中走來,創(chuàng)作取向多以楷書為主;二是表“情”型。以沈鴻根、任平、邱明強等人為代表。發(fā)揮硬筆書法用筆靈活、線條流暢、造型優(yōu)美的特點,把硬筆書法的線條美推上了極至。三是尚“意”型。以高惠敏、姚建杭、許曉俊等人為代表。用一顆輕松如意的心,隨心所欲地玩弄著他們心中的硬筆頭,用一種不經(jīng)意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創(chuàng)造出了韻味十足的硬筆書法佳作。四是求“勢”型。以駱恒光、曹寶麟、汪寅生、王圣才等人為代表,崇高博大,氣象高遠。
而筆者認為,龐中華則是在融合四種“型”時,塑造了屬于自己“中和”型的特點:
再看他臨寫的《多寶塔碑》,方筆和圓筆的表達,在較慢的書寫速度時,運筆平穩(wěn),筆畫轉(zhuǎn)折處雖有曲度,看起來卻圓潤超逸,把那種骨氣盡顯渾厚、流暢。正如包世臣所述“順入者無缺鋒,逆入者無漲墨”,順入盡顯方,逆入盡顯圓,收筆時折頓則成方,回鋒成圓。
一部《多寶塔碑》可謂是用筆的寶典,他用硬筆也同樣使用了回鋒、搭鋒、偏鋒、正鋒、折鋒等筆法和筆勢,是形成“龐體”的最大源泉。可謂硬筆書法取法、取勢的“第二桶金”。
再欣賞他臨寫的《洛神賦》,筆法上,吸收了其使轉(zhuǎn)圓活流暢,體勢上,呈行書化。每個字的點畫之間有表情,呼應有神采,筆法和體勢恰到好處。如張懷瓘云:“書亦須用圓轉(zhuǎn),順其天理,若輒成棱角,是乃病也,豈曰力哉!良工理材,斤斧無跡。”又云:“棱角者,書之弊薄也;脂肉者,書之滓穢也。嬰斯病弊,須訪良醫(yī),滌蕩心胸,除其煩憒?!?/p>
龐中華的經(jīng)典語錄:“中國是詩的國度,也是書法的國度。書法是凝固的旋律,音樂是流動的線條?!币蛴腥绱松羁痰捏w會和理解,所以他創(chuàng)造出了“快樂立體教學法”。他把拉手風琴的愛好充分利用起來,使書法的粗細、濃淡、快慢、長短等都能和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一一對應,相互生發(fā)。譜寫出一支支基調(diào)、情感不一樣的“書法曲子”。如線條粗的和弦,產(chǎn)生壯美之情,譜寫出顏體;細線條如輕音符,產(chǎn)生柔和之情,譜寫出文徵明。
他還根據(jù)不同的書法節(jié)奏和情感,選擇相對應的歌曲,《花兒與少年》《黃河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國》等等?!稌V》云:“寫《樂毅》則情多佛郁;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jīng)》則怡懌虛無;《太史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笨梢?,每一件書法作品和每一首歌曲一樣,都具有表達豐富情感的功能。因此,他的“快樂立體教學法”,是自己在充分體會書法和音樂共通性中,總結(jié)出在音樂中,把書法的情和意表達到高潮的方法。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對書法的激情,又能和書法的節(jié)奏情感融通,從而使他的書法和學生的書法都充滿深深的“情、意”。他的“快樂教學法”不但使自己快樂地表達書法之情感,而且能讓大家快樂、快速地學書法。根據(jù)硬筆書法的特點,他一直琢磨,說:“我看書挺雜。教育心理學說,好的教學方法要給學生多重刺激,加深印象。《管錐篇》里說‘通感’,我想能不能利用聽覺,加深學生對書寫的印象?”
正是如此巧妙地運用這種姊妹藝術(shù)的通感,龐中華硬筆書法,在音樂中善養(yǎng)起來一種浩然之氣,天然之情,深厚之意。
有一段廣為流傳的短視頻,龐中華一邊拉著手風琴,一邊打著節(jié)拍,教學生們寫字。許多網(wǎng)友大呼“笑到肚子疼”。正體現(xiàn)了蔡邕《筆論》說“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他的硬筆書法散發(fā)著無盡的情和意。如董其昌的“平淡天真”,蘇軾的“乃造平淡”。這就是一種中和的出奇,中和的不尋常。如杜工部詩云:“由來意氣合,直取性情真?!弊哌M龐中華的硬筆書法,也仿佛走入他詩人的自然之境,流露出他的真實情懷。真是“無意于佳而佳”的自然中和之狀態(tài)。
沈鵬先生提出書法“原創(chuàng)力”的語境:“即書法原創(chuàng)力堅持在全方位傳承傳統(tǒng)精華的基礎(chǔ)上,解放思想,將人類一切美好的東西加以整合,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高于并超越前人的書法觀念、書法形態(tài)、書法創(chuàng)作技法、書法推行方式?!逼鋵崳嬛腥A不僅就是對這些書法特點做了合理的遷移,超越同時代的人,而且,他還非常聰明地把古帖的筋骨抽離出來,去掉其肉,留其筋骨,就此“誕生”“龐體”硬筆書法。此時,我們再來欣賞龐中華硬筆書法,就能領(lǐng)略到他的硬筆書法“硬”之美。陳云金言:“正是由于硬筆書法自身的美學屬性,它開始以一種獨立的美學品格立足于藝術(shù)的百花園中。”由此可見,龐中華他的書法具有特有的硬筆書法“硬”之美,主要從三個方面來欣賞:
美學家宗白華說:“常識告訴我們:一個有生命的軀體是由骨、肉、筋、血構(gòu)成的。‘骨’是生物體最基本的間架,由于骨,一個生物體才能站立起來和行動。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動作的主持者,筋是我們運動感的源泉?!饼嬛腥A硬筆書法就是借“原創(chuàng)力”,將毛筆書法的觀念、形態(tài)、創(chuàng)作技法加以提練,并成功地將古帖書法的“骨”抽離出來,用硬筆表達完美,充分地展示了漢字的“硬”之特性,具有“金剛”之美。其點線結(jié)體骨力雄強,個個好似壯實的漢子,萬千氣象,富有立體感、重量感、生命感、彈性和力度。讓“點”更有高山之墜石之感,讓“橫”如千里之云陣之感……,恰如其分地體現(xiàn)了硬筆“硬”之美學特色。
手風琴、詩歌、書法是龐中華的三寶。三寶相互依存,相互生長。手風琴為書法“伴奏”?!稌ㄖR千題》分析:“書法與音樂,都以強烈的節(jié)奏感作為運動的內(nèi)部形式,在一種更廣漠、朦朧的境界中與主體產(chǎn)生共鳴。二者都是在時間的運行中流動著美,或高亢激越,或淺吟低唱。”龐中華精心選擇的每一首曲子,都是能把音樂的高度、時度、強度、色彩等因素和書法的點畫、長短、快慢、濃淡、粗細相得益彰,重新組成一種新的“書法曲譜”,快樂地在紙上“彈”出來,或成為變奏曲式,或成通俗歌曲,或成民族歌曲等等無形的曲譜和歌曲,讓觀者能聽到其書法舞蹈的旋律之美,折射書法藝術(shù)的精神之光。如從他的作品“關(guān)愛健康與生命,實現(xiàn)美好的人生”中,我們就能領(lǐng)略到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仿佛人們在大自然中其樂融融,度過無限的美好人生。正如沃興華言:“凸顯了書法藝術(shù)的審美特征:無聲而具有音樂之和諧,無色而具有圖畫之燦爛。促進了硬筆書法藝術(shù)更加自覺地向時間與空間共生,音樂和書法一體方向發(fā)展?!?/p>
我們都知道龐中華最初的理想是當一位詩人。雖然,最后成了書法家,但他詩人的夢想一直高飛,也成了詩人,出了詩集。由此可見,他的書法情懷里一直有詩人情懷相伴相生,用詩人的情懷養(yǎng)育著書法的情懷,用詩人的靈魂滋潤著書法的靈魂。孫過庭《書譜》說:“書法可以達其情性,形其哀樂?!背浞纸沂玖藭ㄋ囆g(shù)的抒情性,而龐中華的書法抒情充滿了其詩情??v觀他的書法,點畫巧妙結(jié)合,線條流利、挺拔、圓活、剛勁、生動變化而流暢優(yōu)美,具有無限幽玄之妙。結(jié)體造型之完美,像一首首鮮活的詩,表達了他江河澎湃,春花芬芳,萬木叢林,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豐富的感情,體現(xiàn)了他的中和書法個性,表達了他硬筆書法深邃的意境和豐富的內(nèi)涵。孫過庭在《書譜》中對線條點畫有過生動描述:“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tài),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jù)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yōu),心手雙暢;”這正是詩人氣質(zhì)情感、胸襟、理想表達的書法之至美和至情,展現(xiàn)詩一樣美的形體和情思。
如果說顏真卿是唐代時期,博采眾長致力于楷書的變法創(chuàng)新。而龐中華則致力,借鑒古帖書法的筆法、章法、結(jié)構(gòu)、氣象、情感等等書法語言進行獨特的演變、吸收,“誕生““龐體”硬筆書法。不但體現(xiàn)了他的書法是從傳統(tǒng)中走出一片新天地,符合時代的精神,符合書法的需求,其意義不可估量:
到1979年,龐中華覺得文先生可能就是自己的“伯樂”,便登門拜訪。文懷沙看了稿子,進行了肯定,把書稿推薦給了當時在病榻上的中國美協(xié)主席江豐。江豐口述,文懷沙執(zhí)筆,為《談談學寫鋼筆字》寫了序言,交由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此書一出版,銷量立過百萬冊,價值無限。真是“雄秀獨出,一變古法成今之法?!?/p>
《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先后報道龐中華其人其事,點燃了億萬人學習硬筆書法的熱情。龐中華書法席卷大江南北,影響了60、70、80三代人。曾經(jīng)掀起過長盛不衰的中國硬筆書法熱。在極盛時期,甚至創(chuàng)下了幾百萬人上龐中華硬筆書法函授學校的“世界紀錄”,其中僅部隊官兵學員就超過100萬人;他的不同版本的字帖暢銷全國,總發(fā)行量達到2億多冊。
“百萬冊、60、70、80三代人、億萬人、幾百萬人、2億多冊”,這些數(shù)字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龐中華是那個時代中國硬筆書法的符號,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特的中國硬筆文化現(xiàn)象。
硬筆書法事業(yè)從而從無序走上有序,開始了理性的發(fā)展道路,帶來了硬筆書法創(chuàng)作的繁榮。在情感和技法研究上,從未有過今日之水準。書法家們有意識地朝著藝術(shù)性的目標前進。從這些成績看來,不可否認龐中華是中國硬筆書法事業(yè)的創(chuàng)新者、推廣者、應用者。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趕上了一個好時機。但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龐中華用自己對書法的情懷和信念,澆灌硬筆書法開花結(jié)果,與時俱進,滿足硬筆書法的歷史需求,并給予其長久的生命力。
“漢字是上天對我們的恩賜,不能輕易丟掉,書法也不會過時?!饼嬛腥A對書法的前景十分自信,他說:“字是人的門面,也是素質(zhì)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若干年后,你還能寫一手漂亮字,那多么了不起!”即使年已花甲,他依然不僅對國人致力于硬筆書法的普及工作,而且還讓漢字走出了國門。
1.在德國:他在中國孔子學院任教,用一種“快樂教學法”教老外練習硬筆書法,大受歡迎。
2.在美國:他說書法教學在美國受到歡迎,無疑是“欣逢盛世,得益于國運昌盛”。他深信老祖宗的格言:一個人要獲得成功,須有“天時、地利、人和”。他說自己在美國傳播書法文化的成功,正得益于這三個重要的客觀條件?!疤鞎r”是中國綜合國力空前提高,“漢語熱”在世界持續(xù)升溫;“地利”是美國是世界大國,紐約是世界經(jīng)濟中心,又是聯(lián)合國所在地,這里大中小學普遍開設中文課;“人和”是紐約有五十多萬華人兄弟,他們是龐先生的熱心支持者,力量驚人。他用中國的書法,結(jié)合國外的音樂如貝多芬的音樂,把中國漢字的音、情、形態(tài)美演繹得淋漓盡致,感動著自己,也感動著美國人。最幽默的是他給美國人講“美”字時說:中國漢字幾千年來,十分有智慧,我們的農(nóng)耕文化十分發(fā)達,羊大為美,我們送給你們美麗的國家,美容、美人、美食、美意……多么友好,而你們送給我們“打壓、制裁……”多么沒有文化。中國的書法文化是了不起的,文明是靈魂,如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我寧愿失去一個印度,也不愿失去一個莎士比亞?!边@是英國人對文化和文明多么重視。同樣的道理,重視中國書法文化就是重視中國文明。
他在美國成立了“漢字書法協(xié)會”,有50到100所學校參加。他還成功舉辦了“王羲之中化”杯比賽,很快在紐約掀起了一股學習中國書法的旋風。
經(jīng)聯(lián)合國中文部負責人何勇先生推薦,龐中華兩次出席“大紐約地區(qū)中文教師學會”年會,安排演講并進行輔導。近千人的年會,由來自紐約州的幾百所小學、中學、大學的校長和教師,以及孔子學院的師生參加,他們非常喜歡龐中華的“快樂書法教學法”。
還在聯(lián)合國總部舉行了“結(jié)業(yè)成果展”,每個學員展出毛筆、硬筆書法作品各一幅。潘基文的助手、聯(lián)合國副秘書長南威哲先生參加剪彩并致辭,并為每個學員頒發(fā)了證書,他們中不少是美國“學生”。
為什么有如此盛況?是因為在這位摯愛中國書法、自覺承擔弘揚民族文化使命的知識分子心中,揣著永遠自強不息的“硬筆書法中國夢”。全力將中國硬筆書法文化推向世界。
啟示1:硬筆書法要有法可依,依然要深入臨摹古碑帖,尋找創(chuàng)作源泉。
啟示2:在一批硬筆書法家的推動下,尤其是西泠印社許曉俊老師引領(lǐng)下,硬筆書法還會迎來當時“龐體”原子彈般炸響中國,迎來一個嶄新的硬筆書法時代的盛況。
啟示3:硬筆書法理論,在中國篆刻雜志社和英雄金筆集團組建的“中國鋼筆書法藝術(shù)青年人才培養(yǎng)英雄計劃”學術(shù)研究團隊,會有一個空前的發(fā)展。
啟示4:當代硬筆書法如何取法更有廣度,有深度,以及形式、工具如何與時代相融,公共空間的連接形成更個性的美學美育意識,樹立起硬筆書法的美學價值判斷和追求,體系和理論。
龐中華是硬筆書法的“戰(zhàn)士”,他大膽地借鑒了古帖書法一切可借鑒的因素,汲取相應的點畫和結(jié)體形式。并在古帖書法提供的書法樣式的雛形上,進行提煉和遷移,開創(chuàng)出了一種嶄新而獨特的硬筆書法。十分完美地體現(xiàn)了“龐體”硬筆書法的精神貴族基因。正如著名作家周作人在《貴族的與平民的》一文中說:“我相信某一時代的某一傾向可以做文藝上的永久的模范,但我相信真正的文學發(fā)達的時代必須多少含有貴族的精神……文藝當以平民的精神為基調(diào),再加貴族的洗禮,這才能夠成真正的人的文學?!蔽膶W如此,硬筆書法也是如此。龐中華勇于開拓、不畏艱辛、百折不撓的精神開創(chuàng)中國硬筆書法事業(yè),他堅守藝術(shù)理想,用獻身于書法藝術(shù)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懷,匯報了祖國和人民。讓硬筆發(fā)達的時代,以平民的精神展示貴族的書法精神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