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萍
椅旁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計算機輔助制造(CAD/CAM)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全瓷修復治療系統(tǒng),在缺牙修復、牙齒治療后恢復、牙齒矯正中具有廣泛應用[1]。由于椅旁CAD/CAM 技術能夠彌補傳統(tǒng)金屬烤瓷修復技術的不足,提高全瓷修復精確程度及牙齒美容效果,因此更受到臨床上的歡迎[2,3]。但作為一種高效、精密的牙齒修復技術,椅旁CAD/CAM 系統(tǒng)在應用時對使用材料、操作技術均有較高要求,因此,需要醫(yī)師與護理人員配合操作,保證修復效果[4]。本文在口腔全瓷嵌體修復牙體缺損中應用臨床四手操作,分析其應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4 月~2021 年4 月 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8 例口腔全瓷嵌體修復牙體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免疫體系異常、感染性疾病、其他口腔炎癥等患者。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 例。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30∶14,年齡23~65 歲,平均年齡(40.89±5.52)歲。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9∶15,年齡24~66 歲,平均年齡(40.41±5.6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n,)
注:兩組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操作,修復由醫(yī)師獨自完成,護理人員負責術前健康宣教、準備指導、術后保健指導等工作。觀察組患者采取臨床四手操作技術,醫(yī)護人員均應開展四手操作培訓,確保其明確四手操作的流程、配合方法,明確醫(yī)師、護理人員的責任。術前由護理人員按照醫(yī)師囑咐準備好車針、咬合紙、拋光條、吸唾器、噴粉等物品,連接相關儀器,確定其性能無異常。由醫(yī)師進行術前口腔檢查,護理人員應配合醫(yī)師,查看口腔情況,詢問患者病史,了解其身體情況。與患者充分溝通交流,評估其修復期望,結合患者意愿,制定修復方案,詳細介紹修復方案,解答患者的疑問。修復時,首先護理人員應按照醫(yī)師囑咐錄入患者個人信息,配合醫(yī)師完成圖像的采集。在進行牙體預備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配合醫(yī)師操作,使用吸唾器及時吸除唾液,壓住舌頭、提拉嘴角,方便醫(yī)師操作,減少醫(yī)師操作中斷次數(shù)。由護理人員準備比色版,在自然光下由醫(yī)師選擇修復體顏色,護理人員應按照醫(yī)師說明做好記錄。在修復體制作時,醫(yī)師設計制作修復體,護理人員應在安排患者休息、進行相關講解溝通后,輔助醫(yī)師完成修復體制作。在護理人員輔助下,由醫(yī)師完成修復體置入、正中及非正中咬合、拋光等操作。修復后,由醫(yī)師檢查修復效果,由護理人員完成器械整理、回收、消毒、口腔衛(wèi)生指導等工作。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相關指標(治療時間、門診停留時間、治療期間暫停操作次數(shù)),治療滿意度?;颊叩闹委煗M意度使用自制調(diào)查問卷評價,包括醫(yī)務人員操作情況、自身舒適度、修復效果、治療后保健指導等內(nèi)容,總分100 分,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 個評級,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一般)/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相關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時間(24.26±4.02)min、門診停留時間(2.42±0.32)h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35.26±3.77)min、(2.92±0.40)h,治療期間暫停操作次數(shù)(1.42±0.52)次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58±0.65)次,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相關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相關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滿意率為97.73%,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滿意率為84.09%,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對比[n(%)]
椅旁CAD/CAM 全瓷修復是一種新型修復技術,其透明、半透明的特性與自然牙釉質的光學效果較為相近,因此美容效果良好[5]。同時,全瓷材料不會刺激牙齦組織,不會引起牙齦紅腫等不良反應[6]。與傳統(tǒng)修復技術相比,全瓷材料修復可避免金屬離子滲透問題,不會引起牙齦顏色發(fā)青[7]。此外,利用CAD/CAM系統(tǒng)能夠通過掃描、計算機計算,獲取精確牙體數(shù)據(jù),因此可制作出最佳的修復體,與金屬烤瓷技術相比,能夠更好地滿足自然牙齒美觀效果,患者滿意度更高[8]。
在CAD/CAM 全瓷修復時,四手操作是一項常用的操作技術,由醫(yī)生、護理人員共同操作,完成牙齒治療、修復。在以往的修復中,所有治療操作均由醫(yī)師獨立完成,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多次暫停操作,不僅增加了醫(yī)師工作強度,同時也延長了治療時間[9]。例如,為保證術區(qū)清晰,醫(yī)師需要一邊牽拉、吸唾,同時需要顧及患者感受,分散了其注意力,不僅降低了操作效率,同時也會增加軟組織損傷風險[10,11]。而應用四手操作后,由護理人員配合醫(yī)師完成治療操作,完成護理指導以及相關瑣碎工作,不僅能夠降低醫(yī)師負擔,使醫(yī)師能夠更好地投入修復治療,縮短治療時間,同時也能夠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使患者得到更優(yōu)質的治療、護理服務[12]。例如,由護理人員完成牽拉、吸唾工作,同時詢問患者感受,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準確傳遞器材,而醫(yī)師可集中精力進行修復操作,有利于保障工作效率以及醫(yī)療質量。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時間(24.26±4.02)min、門診停留時間(2.42±0.32)h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35.26±3.77)min、(2.92±0.40)h,治療期間暫停操作次數(shù)(1.42±0.52)次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58±0.65)次,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滿意率為97.73%,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滿意率為84.09%,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娕R床四手操作應用效果良好,可有可行性。
綜上所述,在口腔全瓷嵌體修復牙體缺損中應用臨床四手操作可縮短患者治療時間,減少操作中斷,患者滿意度更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