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 馬雨佳 楊穎 張曉巖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擴張心臟局部狹窄的血管,增加血流灌注,維持心臟的功能,可緩解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癥狀,并改善患者的預后[1]。但是介入手術并不能改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改變,術后需要二級預防藥物鞏固術后治療效果。但是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患病種類增多,機體機能逐漸下降易導致衰弱的出現(xiàn),服藥依從性下降,從而影響患者的預后,進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文對2017~2020 年在本院行PCI 的出院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并對隨訪結果進行研究分析,以便更好的了解衰弱、服藥依從性與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相關性,提高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2020 年在本院行PCI 治療的住院患者205 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入院時以冠心病為診斷入院,并行PCI 的患者;③自愿加入調查,能配合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凝血功能異常;③精神異常;④PCI 術中使用藥物球囊;⑤自身免疫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基本資料收集 采用自行設計的人口學特征調查問卷統(tǒng)計患者的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婚姻、PCI治療次數(shù)、合并癥、收入水平等內容。對科室內參與研究的護士進行專業(yè)培訓,用統(tǒng)一規(guī)范的語言對研究納入患者進行電話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05 份,回收205 份,回收率100%。
1.2.2 中國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定問卷(CQQC)[3]問卷涉及體力、病情、醫(yī)療、一般生活、社會心理以及工作6 個領域,共24 個問題,每個問題附有4 個答案選項,根據所選答案獲得相應的得分。該問卷總的Cronbach's α=0.91,各領域的Cronbach's α≥0.76,信效度良好。問卷得分范圍為0~154 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2.3 Tilburg 衰弱評估量表(TFI)[4]由Gobbens 等在2010 年提出,于2013 年進行漢化[5],Cronbach's α≥0.672。量表包括軀體衰弱、心理衰弱、社會衰弱3 個維度,采取二分類計分法,計分范圍為0~15 分,≥5 分為衰弱,得分越高衰弱越重。
1.2.4 Morisky 藥物依從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8,MMAS-8)[6]由Morisky等設計,Cronbach's α=0.83,量表包括8 個條目,計算條目總分之和,滿分8 分,分數(shù)越高依從性越好。
1.3 觀察指標 對影響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因素進行單因素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并進行衰弱、服藥依從性與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相關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采用線性回歸;PCI 術后患者衰弱、服藥依從性與生活質量相關性采用單變量線性相關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影響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單因素分析 本研究納入的205 例PCI 術后患者中,男153 例(74.6%),女52 例(25.4%)。不同年齡、居住地、生活自理能力、冠心病時限、月支付藥費、飲酒情況、居住方式、醫(yī)務人員間隔隨訪時間、四肢功能、合并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影響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單因素分析(,分)
表1 影響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單因素分析(,分)
2.2 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年齡、居住地及生活自理能力是影響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3 衰弱、服藥依從性與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相關分析 單變量線性相關分析顯示,衰弱、服藥依從性是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P<0.01)。檢驗衰弱對PCI 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回歸方程,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與衰弱呈負相關(B=-0.196,P<0.01);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與服藥依從性呈正相關(B=4.874,P<0.01)。見表3,表4。
表3 PCI 術后患者衰弱與生活質量的相關分析
表4 PCI 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與生活質量的相關分析
續(xù)表1
3.1 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PCI具有操作簡便、創(chuàng)面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PCI 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開通冠狀動脈血管,緩解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實際生活中PCI 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本研究通過對205 例受訪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居住地及生活自理能力是影響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有研究中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增長患者機體承受能力降低,PCI 手術耐受能力減弱,術后恢復慢,生活質量降低[7]。PCI 術后患者度過危險期后,通過醫(yī)護宣教、知曉康復鍛煉及規(guī)律服藥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生活完全自理的患者依從性好,能有計劃的開始進行康復鍛煉、規(guī)律服藥,能夠有效改善生活質量[8]。調查顯示,城市居住的PCI 術后患者156 例,占總例數(shù)的76.1%,但是數(shù)據顯示居住在城鎮(zhèn)、農村的術后患者較城市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得分高。分析原因:①考慮城市居住的老年人自尊心強,對于自身疾病怕有來自外界的歧視,感覺喪失自身社會價值,減少了體育鍛煉等社交活動,老年人身體長期缺乏鍛煉,易造成血管的再次狹窄,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②考慮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子女由于工作繁忙,自身壓力大,即使跟父母居住在同一個城市,也不能照護老人,與老人的溝通交流減少,老人易產生孤獨、抑郁心理,這種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9]。對于年老、獨居、生活不能自理的PCI 出院患者,醫(yī)護人員可以通過在院交流了解患者居住環(huán)境,提出改善居住環(huán)境的建議,鼓勵患者參加正確的康復鍛煉,介紹同類型患者增加溝通交流,對影響PCI 術后生活質量的危險因素進行有效干預。
3.2 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與衰弱呈負相關關系;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與服藥依從性呈正相關關系衰弱是老年人身體由于多種生理系統(tǒng)功能減退,原有儲備能力下降導致對外界刺激應激能力降低的一種表現(xiàn)[10]。本研究驗證了衰弱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即衰弱程度越高,生活質量越低。有相關研究指出:合理的有氧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儲備能力,改善老年人的衰弱狀態(tài),提高生活質量[11]。另外,老年人受退休、家庭及疾病的影響,難免會產生孤獨、恐懼、抑郁等負面情緒,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運動與訓練,可以增進老年人之間的交流,為老年人的情感表達提供渠道,幫助舒緩老年人的負面情緒[12]。PCI 可以快速處理對患者影響較大的血管,改善心肌供血,效果明顯,但動脈粥樣硬化問題并沒有解決。PCI 手術放入的血管支架容易造成支架內血栓形成。有研究顯示,術后有10%~20%的再狹窄發(fā)生率[13],血管的再狹窄會增加患者再發(fā)心肌梗死、猝死的風險。因此PCI 術后患者需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藥物以降低術后再狹窄的發(fā)生率。另外PCI 術后的老年人大多因伴有高血壓、糖尿病、腦梗死等諸多疾病,需終身服藥,而按時服藥能夠控制、調節(jié)血壓、血糖、血脂,有效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PCI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與衰弱呈負相關(B=-0.196,P<0.01);PCI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與服藥依從性呈正相關(B=4.874,P<0.01)。與李森等[14]研究結果一致。醫(yī)護人員可以在PCI 術后患者住院期間與其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出院后通過延續(xù)護理服務,為患者提供服藥時間、藥物作用、服藥注意事項等專業(yè)性指導意見,幫助患者提高服藥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服藥依從性和衰弱可以嚴重影響PCI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在患者入院后進行術前衰弱及服藥依從性評估,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提前實施干預措施,可以大大提高PCI 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