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哲新
好友聚會,點了一盤生魚刺身。主料各種生魚切片,平鋪于冰盤蘿卜絲之上,紫蘇葉點綴,配以料汁、芥末,色味俱佳,無與倫比的享受。然而,僅僅是視覺上和味覺上的享受嗎?其實,在生魚刺身的食用中融合著著名古方三子養(yǎng)親湯的中醫(yī)思維。
三子養(yǎng)親湯出自《韓氏醫(yī)通》,其作者韓天爵,是明朝的名醫(yī)。三子養(yǎng)親湯為祛痰劑,具有溫肺化痰,降氣消食之功效,主治痰壅氣逆食滯證,證見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難消、舌苔白膩、脈滑。臨床常用于治療頑固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心病等痰壅氣逆食滯者。組方:蘇子、白芥子、萊菔子。蘇子,紫蘇的種子,宣暢氣機,降上逆之氣,平咳喘,長于降氣;萊菔子,即蘿卜籽,降氣健胃消食,長于消食;白芥子,也稱辣菜子,理氣化痰,長于化痰。三味本草都是植物的種子,種子富含油性,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因此對于老年人食積痰濁之證更適合。
從組方來看,這是一個治療痰濕的中藥方,無論痰濕壅肺還是痰濕蘊脾,均可化裁治療。
生冷海鮮刺身大多性味寒涼,易傷脾胃,寒濕內(nèi)生,影響運化功能,導致飲食不化、助濕生痰,痰濕內(nèi)盛。而這種病理機制,正好與三子養(yǎng)親湯的功能主治若合符節(jié)。生魚刺身配料有料汁、芥末、紫蘇葉、蘿卜絲。芥末辛辣走竄、溫胃,有助消化吸收,與芥子同出一物;紫蘇葉,味辛微溫,開胃散寒消脹,防止中毒,與蘇子同出一物;蘿卜絲,開胃爽口、化食消脹,與萊菔子同出一物。雖然我們在食用海鮮刺身時感覺蘿卜絲與紫蘇葉就是擺設(shè)、為了美觀,但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不可不知。
刺身雖屬美味,但依然有人不能吃或不敢吃。其原因大多是因為它的寒涼之性,不是所有人的胃口都能承受得了。
如果你特別想吃,但是又擔心胃口不能承受,那就仔細品品文章中的內(nèi)容,學著自己搭配好配料。
這就是中醫(yī)在生活中的體現(xiàn),美味中的文化內(nèi)涵讓我們在精神與知識層面享受了中醫(yī)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