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麗
(臨沂市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 山東 臨沂 276000)
肺結核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tǒng)傳染疾病,主要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導致[1]。肺結核是一種發(fā)病率高、傳染性強的疾病,不僅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會使患者生活質量有所下降[2]。所以,盡早發(fā)現(xiàn)與診斷肺結核對提高患者預后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在肺結核臨床診斷中,DR胸片應用日益普遍,可準確診斷肺結核,但因為圖像分辨率低、成片質量差等情況,導致難以發(fā)現(xiàn)隱匿性病灶,所以,DR胸片診斷的誤診率、漏診率比較高[3]。近些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與應用,螺旋CT在肺結核診斷中應用日益普遍,具有影像結構無重疊、分辨率高等特點?;诖耍疚默F(xiàn)選擇2020年7月~2021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肺結核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低劑量螺旋CT與DR胸片的診斷價值。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0年7月~2021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肺結核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檢查確診為肺結核;(2)無檢查禁忌證;(3)可正常溝通,無認知障礙;(4)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2)伴有甲狀腺疾病;(3)伴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4)存在精神問題或者智力障礙;(5)配合度差,中途退出研究。98例患者中,女性46例,男性52例;年齡范圍32~73歲,年齡均值(55.62±3.96)歲;病程范圍1~4年,病程均值(1.91±0.35)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低劑量螺旋CT與DR胸片檢查,具體操作如下:
1.2.1 低劑量螺旋CT
采用飛利浦低劑量128排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檢查,參數設定如下:管電流為15mA,管電壓為120kV,層厚3mm,螺距2mm,間隔3mm,球管轉速0.5s/r,準直器寬度0.625mm×64層,重建層厚1.25mm,矩陣512×512。取患者仰臥位,稍微向上揚起頭部,將雙手交叉置于頭頂,叮囑患者正確呼吸,掃描范圍從肺尖到肺底部,對結核病變部位、分布、密度以及鄰近血管病變等情況進行詳細觀察與記錄。結束上述操作之后,對細小病灶予以薄層重建,詳細觀察病灶鈣化狀況,并將原始數據傳輸到工作站分析與處理,由經驗豐富的放射科醫(yī)師進行閱片診斷。
1.2.2 DR胸片
采用RAD SPEED M型數字化DR攝片機對患者進行檢查,參數設定如下:管電流為20mA,管電壓為80kV,預置時間為0.25s,實際曝光時間為0.25s,層距為10mm,層厚為10mm,密度補償范圍為0-1。對患者進行正位片與側位片拍攝,在拍攝正位片的時候,指導患者取站立位,保持背部緊貼設備,叮囑患者深呼吸后屏氣;在拍攝側位片的時候,叮囑患者高舉雙手,充分露出胸部,保持側胸部緊貼設備,彌補正位片的不足。拍攝范圍從鎖骨上緣至肋膈角下3cm,結束拍攝后,將圖像輸入PACS系統(tǒng)中,由經驗豐富的放射科醫(yī)師進行閱片診斷。
1.3 觀察指標
對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準確率、誤診率、漏診率以及典型病理特征(空洞灶、衛(wèi)星灶、支氣管播散灶、胸膜增厚、淋巴結腫大、胸水)檢出率進行觀察與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對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準確率、誤診率、漏診率進行比較
低劑量螺旋CT診斷準確率明顯比DR胸片高,誤診率、漏診率均明顯比DR胸片低,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據詳見表1所示。
表1 對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準確率、誤診率、漏診率進行比較[n(%)]
2.2 對兩種檢查方式的典型病理特征檢出率進行比較
低劑量螺旋CT空洞灶、衛(wèi)星灶、支氣管播散灶、胸膜增厚、淋巴結腫大、胸水檢出率均明顯比DR胸片高,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數據詳見表2所示。
表2 對兩種檢查方式的典型病理特征檢出率進行比較[n(%)]
肺結核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對患者身心健康的威脅非常大,也是危及公共衛(wèi)生安全的重大問題。經相關調查發(fā)現(xiàn),肺結核主要發(fā)生于肺尖部位、下葉背段,隨著病情的不斷發(fā)展,癥狀越來越明顯,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提高患者預后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4-5]。對于肺結核患者來說,如果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與治療,不僅會引發(fā)肺不張、胸水、支氣管擴張等病癥,還會擴大疾病傳播范圍[6]。
在肺結核診斷中,DR胸片檢查是一種常用手段,具有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等特點,且易于患者接受,但DR胸片檢查的誤診率與漏診率比較高,因為胸部組織重疊,非常容易出現(xiàn)偽影,加之密度分辨率較低,使得心膈角、肺門旁等位置出現(xiàn)漏診[7]。在螺旋CT檢查中,可由橫斷面顯示肺部狀況,具有成像快、分辨率高、掃描范圍廣等優(yōu)勢,可通過薄層重建減少容積效應,從而便于醫(yī)師觀察,確定病灶情況。與此同時,還可以動態(tài)觀察肺部、氣管傳染灶,以此為后續(xù)治療提供指導依據。在以往臨床中,常規(guī)劑量螺旋CT的輻射性比較高,非常容易損害患者機體,而低劑量螺旋CT的輻射量比較低,能夠降低輻射損傷,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且密度分辨率比較高,圖像未出現(xiàn)重疊現(xiàn)象,圖像質量較高,可檢出微小空洞灶、衛(wèi)星灶等典型病理特征,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本文研究表明:低劑量螺旋CT診斷準確率明顯比DR胸片高,誤診率、漏診率均明顯比DR胸片低,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劑量螺旋CT空洞灶、衛(wèi)星灶、支氣管播散灶、胸膜增厚、淋巴結腫大、胸水檢出率均明顯比DR胸片高,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此結果與有關文獻[8]的報道非常相似,由此說明,低劑量螺旋CT診斷肺結核的準確率明顯高于DR胸片,能夠顯著減少誤診與漏診情況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在肺結核診斷中,低劑量螺旋CT檢出準確性明顯高于DR胸片,可對典型病理特征予以確定,且安全性比較高,能夠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導依據,值得臨床借鑒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