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妍 朱金城
“曹文軒新小說”是指曹文軒在2016年獲得“國際安徒生獎”之后著手創(chuàng)作、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開放性的“小長篇”系列,迄今為止,已問世六部。它們是2017年5月出版的《穿堂風》、2017年8月出版的《蝙蝠香》、2018年3月出版的《螢王》、2019年5月出版的《草鞋灣》、2020年5月出版的《尋找一只鳥》、2021年5月出版的《沒有街道的城市》。這六部“曹文軒新小說”,與以往曹文軒的故鄉(xiāng)系列小說非常不同。它們不再選取蘇北故鄉(xiāng)題材,而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題材:《穿堂風》選取孤兒題材,《蝙蝠香》選取留守兒童題材,《螢王》選取自然題材,《草鞋灣》選取偵探題材,《沒有街道的城市》選取戰(zhàn)爭題材。但“曹文軒新小說”僅僅基于題材不同于以往的蘇北故鄉(xiāng)題材,還不足以構成“曹文軒新小說”之新,只有在創(chuàng)作理念和創(chuàng)作方法上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才能夠稱得上“曹文軒新小說”之新。
自曹文軒在1970年開始以鐘興兵和曹陽的筆名在《鹽城文藝》《朝霞》叢刊等刊物上發(fā)表第一個短篇小說《緊弦》、第一個中篇小說《范小牛和他的小伙伴們》等,到創(chuàng)作“曹文軒新小說”止,曹文軒的文學創(chuàng)作歷程已有五十年了。在五十年里,中國社會的變化歷程早已滲入曹文軒小說的血管和流脈,影響或生成了他小說中的故事內容、主題意蘊、人物形象以及氛圍、場景。曹文軒小說正因為參與了五十年中國社會的變化進程才得以問世、成長、壯大,且在新世紀后日益增長了世界性影響,并于2016年收獲了世界兒童文學的最高獎項——“國際安徒生獎”。而在五十年里的文學創(chuàng)作歷程中,曹文軒不斷反思舊有的兒童文學觀念,進而選取與時代變化一道歷時常新的兒童文學觀念。只是曹文軒兒童文學觀念的“歷時常新”是有一個前提的,即曹文軒的兒童文學觀念始終遵從兒童文學的明了和理性的恒定基點——文學性。特別是在新世紀之后,曹文軒愈加將文學性視為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永恒信念,以此“療愈”新世紀社會的斷裂、突變、不確定等特質帶給人們的傷痛,并與古典主義的未來想象合為一體。這樣,“曹文軒新小說”之“新”不止在于敘事手法之新,更在于敘事觀念之新,即它們是以總體性敘事的方式來建立兒童文學與新世紀的現(xiàn)實關聯(lián)。那么,“曹文軒新小說”如何得以建立一種新世紀兒童文學的總體性敘事?
“曹文軒新小說”得以建立一種新世紀兒童文學的總體性敘事,首先是因為它們重回到中國兒童文學史的流脈中去,特別是重回到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xiāng)》《社戲》所確立的少兒視角下對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變化進行總體性敘事的傳統(tǒng)中去。為什么這樣說?姑且不說曹文軒的審美教育的兒童觀和“兒童文學承擔著塑造未來民族性格的天職”的兒童文學觀皆深受魯迅的啟蒙主義兒童觀和兒童文學觀的影響,單說“曹文軒新小說”的敘事方法就接受了魯迅小說以少兒視角和成人視角相交織的方式,來對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的轉型、特別是對近現(xiàn)代中國人精神心理的變化進行體察、透視的總體性敘事方法。
在總體創(chuàng)作思路上,“曹文軒新小說”與上述現(xiàn)代作家的上述作品亦承繼了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xiāng)》《社戲》通過少兒視角對中國社會歷史變化進行總體性敘事的大兒童文學敘事傳統(tǒng),以期通過新世紀中國兒童的成長歷程來呈現(xiàn)新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的現(xiàn)實感和歷史感。為此,“曹文軒新小說”如魯迅的《故鄉(xiāng)》《社戲》一樣運用了少兒視角體察新世紀中國社會的變化,也運用了氛圍描寫、風景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為描寫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來勘探新世紀中國人的精神心理。毫不夸張地說,“曹文軒新小說”中的人物和場景雖然看不確切究竟來自新世紀中國的哪座城、哪個鄉(xiāng),也不凸顯人物隸屬于哪個階層,但這些少年和成人的情感和情緒、這些地方的風景和場景都給人一種心理沖擊感和似曾相識感,因為“原罪”“狂奔”“孤寂”“守望”“美善”與“欲念”的糾纏等等構成“曹文軒新小說”中的核心詞,不正是新世紀中國人、乃至新世紀現(xiàn)代人的情感樣貌和精神情狀?可以說,“曹文軒新小說”中的所有人、一切事,盡在新世紀中國的現(xiàn)實之中。這樣,“曹文軒新小說”無論如何敘事、敘什么事,都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兒童文學敘事邊界而成為新世紀兒童文學的一種總體性敘事。例如:《穿堂風》開篇的“來勢洶洶”的“夏天”和那個在烈日下“像一匹小馬駒奔跑”的男孩兒橡樹與新世紀之初的現(xiàn)實氛圍和新世紀中國人的狂躁心理很是暗合?!厄鹣恪凡还鈴牧羰貎和铑}材這個側面講述新世紀中國特有的一種現(xiàn)實——新世紀中國人在不加辨析地追趕現(xiàn)代性列車的路途上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而且借助于“媽媽的聲音”“月光”“河流”等聲音和氣味兒傳遞出新世紀中國人在情感迷失時如何獲取情感慰藉?!段炌酢吠ㄟ^“背對”新世紀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方式來省思新世紀中國社會現(xiàn)實:一個民族如何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堅信審美的力量?《沒有街道的城市》雖然只講述了兩個人——一女孩兒和一囚徒的故事,但卻隱喻了新世紀中國和新世紀人類的欲念和美善之間的矛盾糾葛,表現(xiàn)了新世紀中國人倘若面對戰(zhàn)爭、離散、病苦、困苦等災變后對美和善的向往,且以美和善重建自己的新世紀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