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余偉,鮮見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yī)院CT室,河南 南陽 473000)
腸壁缺血性病變(i ntestinal ischemic lesions)為臨床較多見的腸道病理變化,包括急性、慢性等病理變化類型。急性闌尾炎、急性腸梗阻等急腹癥患者發(fā)病率較高[1]。患者腸道正常運動出現(xiàn)問題,若病情繼續(xù)發(fā)展則可能導致缺血性壞死,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生命健康安全產(chǎn)生較大威脅。典型疾病特點為血流循環(huán)受阻、血流量減少,患者腹部多有疼痛感,早期診斷對提高生活質(zhì)量具有積極作用。64排CT掃描診斷該疾病具有薄層掃描、高分辨率的特點,可多方面、多方位、多角度觀察疾病,并為醫(yī)生提供血管栓子大小、形態(tài)等信息,協(xié)助制定治療方案[2]。本研究選取我院2021年7月到2022年1月期間收治的腸壁缺血性病變患者64例為對象,分析64排CT掃描的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21年7月到2022年1月期間收治的腸壁缺血性病變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19~61歲,平均年齡(47.18±5.18)。64例患者均采用64排CT掃描,將全部患者的病理診斷結果、64排CT診斷結果進行對比。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腸壁缺血性病變的相關診斷標準[3];②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思維邏輯異常者;②糖尿病者;③無法積極配合者;④合并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肝臟腎臟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者;⑤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⑥凝血功能障礙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
1.3 方法64排CT掃描采用醫(yī)院提供的專用64排CT儀器設備,指導患者正確體位。通過容積掃描方式查看患者腹部,掃描腹部定位相,觀察恥骨聯(lián)合處到胸腔與腹腔之間的肌肉-纖維結構水平面位置,控制掃描時間,至少4 s,最大8 s。設置層間厚度0.05 cm,非強化掃描結束之后進行增強掃描。選用碘普羅胺[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70417;生產(chǎn)企業(yè):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規(guī)格:100 mL∶37 g(I)]通過靜脈注射方式注入后,取適量生理鹽水(國藥準字S10870001,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1.5 mL/支)從肌肉間靜脈注入。把握速率為3.5 mL/s左右,到達CT閾值即可展開動態(tài)三期觸發(fā)掃描,觀察病變動態(tài)循環(huán),調(diào)整參數(shù),設置管電壓為120 kv、管電流0.12 A、螺距1~1.5,最小范圍20 cm,最大40 cm。掃描結束后將獲取的影像學圖像傳入到工作站進行后續(xù)圖像容積、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處理加工,觀察病理變化情況。由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2名專業(yè)醫(yī)生對比分析64排CT掃描鑒別診斷結果。
1.4 分析指標觀察所有患者的病理結果,以及64排CT掃描診斷的靈敏度、特異性、準確性等。
1.5 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64排CT掃描結果與病理結果的比較64排CT掃描對腸系膜下動脈狹窄、腸系膜上下動脈狹窄、血管狹窄、腹主動脈狹窄的診斷結果與病理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64排CT掃描結果與病理結果的比較[n(%)]
2.2 64排CT掃描的靈敏度、特異性、準確性64排CT掃描的特異性(95.31%)、準確性(96.68%)與病理診斷的特異性(100.00%)、準確性(100.0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病理診斷、64排CT掃描的靈敏度、特異性、準確性比較
腸壁供血動脈血液供應不充足,致人體內(nèi)新陳代謝紊亂、血液回流受到阻礙均可導致腸壁缺血性病變,患者多出現(xiàn)便血、腹部疼痛、腹瀉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健康造成較大影響[4]。因此針對該病理變化的有效診斷顯得極為重要,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借鑒資料。64排CT掃描診斷打破傳統(tǒng)CT設計,使用滑環(huán)技術手段,掃描床同步勻速遞進,快速、連續(xù)完成容積掃描[5]。研究[6]表明,該方式無創(chuàng)、操作簡單、易上手,具有較強及時性,安全可靠性良好。
本研究結果顯示,64排CT掃描對腸系膜下動脈狹窄、腸系膜上下動脈狹窄、血管狹窄、腹主動脈狹窄的診斷結果與病理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4排CT掃描的特異性(95.31%)、準確性(96.68%)與病理診斷的特異性(100.00%)、準確性(100.0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64排CT掃描診斷方式可有效提高診斷特異性和準確性,應用價值較高,與相關研究[7-8]結果一致。64排CT掃描運用新一代大功率高毫安輸出球管,縮減掃描耗時,掃描薄層最薄可達到0.64 mm,為現(xiàn)如今世界上最薄的層間厚度,有效提高分辨率,獲取的CT圖像價值更高。
覃志紅等[9]的研究結果表明,64排CT診斷技術可以降低漏診、錯診率,為疾病的早期診斷治療提供有用的信息。王明坤[10]對48例腸壁缺血性病變患者的研究顯示,64排CT診斷的總符合率為95.83%,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腸系膜下動脈狹窄的符合率(100.00%)最大,腹主動脈狹窄的符合率(88.89%)最小,認為64排CT的診斷符合率較高,適合應用推廣。對腸壁缺血性病變患者使用64排CT掃描的鑒別診斷效果良好,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減少誤診、漏診,從而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得到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64排CT掃描鑒別診斷腸壁缺血性病變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較好地反映病理變化的臨床特點,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