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甘肅省蘭州市安樂村小學,甘肅 蘭州 730046)
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數學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對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有著深遠影響。讓學生對計算形成初步認識并進行實踐是低年級數學教師教學工作要做的第一步。低年級學生剛開始學習數字計算時,是通過看圖列式的方式進行學習的。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和自身差異,導致了學生對看圖列式這種方法掌握得并不是很牢固,影響了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這就需要教師在實踐中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改變這一現(xiàn)狀。
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起點,不同于幼兒園時簡單的數學概念,小學數學要求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前提下,促進其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磮D列式計算教學法是教師通過畫面講解,幫助學生理清其中的數學邏輯,使學生明確其中的數學概念,能夠自己列出算式并進行解答,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計算能力的提高。但在目前的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意識不到看圖列式教學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只是進行知識講解,沒有觀察學生的掌握情況,不注重課堂質量和效率。教師在學生進行看圖列式實踐時沒有進行及時教學評價,導致學生認為看圖列式的學習不重要,從而喪失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看圖列式教學方法開展的實踐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大都千篇一律,過于形式化,只是通過知識講解和學生實踐進行教學。其中,學生運用方法解題的時間不是很長,找不到自己思考的錯誤之處,對知識理解有局限性,不能形成很好的數學思維模式。另外,教師在講課時采用固定的教學方法,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教學目標達不到新課改的要求。因此,在看圖列式教學實踐中,教師既要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又要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看圖列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低效利用,對教師和學生及家長都是不利的。對教師來說,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找不到學生未能理解所學知識的原因,就會降低教學效率,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對學生來說,對知識遲遲掌握不到位,會出現(xiàn)厭學心理,導致學習興趣降低,各方面能力培養(yǎng)失衡。對家長來說,學生學習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會對教師產生抱怨等不良情緒,不利于和諧家校關系的建設。故而,在低年級數學學習中,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方法,使學生理解看圖列式,學會看圖列式,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經過多次一線課堂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看圖列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有利于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形成。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是比較具象化的,沒有建立很好的思考方式。對于計算部分的學習,應該是由易到難、由深到淺??磮D列式計算教學法恰好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生在看圖列式計算中通過簡單的圖片再加上教師的講解,能夠很好地掌握知識。
在教師進行數學知識講授時,由于低年級學生沒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知識的理解方向,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往往只掌握知識的表面,這對學生日后的數學知識學習是非常不利的??磮D列式這種簡潔明了的教學方法適應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也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學校要注重教師這方面的教學質量,開展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讓教師在交流學習中找到低年級學生掌握看圖列式的最優(yōu)解。
在目前教育內卷的環(huán)境下,家長對于學生的成績是很看重的。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家長,他們通常認為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成績應該是處于高水平狀態(tài)。這無疑為教師帶來了更大的教學壓力。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是極其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叭绾巫寣W生理解得更清楚”“怎樣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等等都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在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時,看圖列式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吸引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探索欲。
在小學低年級看圖列式這部分的教學中,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在老師讀題時若沒有認真聽講,再加上自己讀題時個別字又不認識,會因為不明白題意而導致出錯;有的學生觀察時不夠仔細,只關注了題中的文字,而忽略了圖中隱含的已知條件導致錯誤;還有一些學生理解能力偏低,不能排除干擾條件,讓無用信息參加了運算而出錯。例如,小明和小芳一共折了16 個紙飛機,其中黃色的有6 個,小明折了8 個,小芳折了幾個?有個別同學就列成了16-6=10(個),他們沒有明白要求小芳折了幾個,只要從共折的16 個里減去小明折了8 個就是,“其中黃色的有6 個”只是個干擾條件。也有個別同學在列減法算法時,卻列成了加法算式,把計算結果當已知條件來用的現(xiàn)象等。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首先是作為低年級學生來說,年齡尚小,認知水平有限,在對一些看圖列式的理解上面還存在困難,學生僅僅只關注了題中文字表述,并未弄明白題中的數量關系。第二是低年級學生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很有限,無法準確表達圖意,表述解題思路。第三是在看圖列式這一計算題中提供的一些數學信息較少,由于受學生認知水平、生活實踐所限,使得學生對于這一圖列無法與生活相結合,進行有效理解。
數學教材之中的素材都是以圖文并茂靜態(tài)方式表示出來的,但在教學時,教師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這些靜態(tài)的教材圖片通過動態(tài)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以圖導思。如在教學連加、連減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小雞走來和離去的過程生動地展現(xiàn)給學生,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和意義。因為學生看了形象的課件,馬上就能列出正確的算式,對整個情境有了更生動的認知。再如,筆者在教學《20 以內數的認識》后,提問:“苗苗和星星排一隊,星星排第13 個,苗苗排第8 個,你知道他們之間有幾人嗎?”然后筆者請同學排成一隊,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生馬上就理解是什么意思?他們之間有幾人指的是什么?在學生明確題意時,筆者繼續(xù)追問:“你們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表示呢?”結果有的學生用數字:
在交流不同方法的過程中,也提升了學生靈活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又如,在學習《20 以內進位加法》時,有這樣一道題:小明前面有9人,后面有5 人,一共有多少人?個別學生一下不能明確9+5 把小明多算了一次,筆者請學生站在前面排成一隊,讓學生自己在隊中找小明的過程中直觀感覺到從前數了小明,從后又數了小明,計算總人數時要減去多算的1。這時有些學生就想到了用數字或畫圖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再次感受到畫圖解決問題更簡潔易懂。
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有序思考的動態(tài)過程,先收集信息,再對圖文信息進行歸納與整理,逐步有條理地對圖意進行數學語言的表述。這其實是一個思維的過程,使得學生們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清晰而完整的數學表象,同時與生活模型進行聯(lián)系,更利于學生們調動所學的知識,根據運算意義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在這一計算過程,教師要做好引導,從初步的學生會看到會說,再從會問到會答、會思考這一有效、系統(tǒng)的數學思維過程?!皶础敝傅膶W生能否將自己看到的內容,根據題目要求簡單分析?!皶f”則是讓學生們對圖文中包含的數學信息進行完整地敘述,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皶枴敝傅氖亲寣W生們思考要解決問題,需要知道哪些信息。而在“會答”中,則是學生會列出正確的列式,進一步解決問題?!皶肌保磳α谐龅乃闶街忻恳徊降暮x以及整個算式的意義都做出正確的解釋,同時對于問題的解答后有哪些收獲……諸如此類,學生們在這樣一種會看、會說、會問、會答、會思之中,逐步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意識。如,在教學減法看圖列式時,先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學生先看懂圖意后,再要求他們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說題意,接著根據問題讓學生說說打算怎樣計算?如,在用兩種方法看圖列式教學時,更需要學生完整地表述題意。比如,后排有8 人,前排有7 人,一共有幾人?列式:7+8=15(人),還可以這樣想:男生有6人,女生有9 人,一共有幾人?列式:9+6=15(人),讓學生在表述的過程中明確思考的角度不同,列的算式也不同,感受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從而讓學生在看、說中明確解題思路,更好地引導學生有序的思考方法。所以說,聽、想是數學思考的有效途徑。
引導和鼓勵生生之間做到互幫互助,會說的學生幫助不會說的學生。會說的學生先說,先可以讓不會說的同學模仿說,漸漸在說的過程中學生就能理解圖意。對于那些在這一認知方面確實存在很多理解困難的同學,教師就可以進行個別的輔導,慢慢引導他們表述圖中左邊表示?右邊表示?大括號表示?這里的“一共”是啥意思?“一共”就把左邊的與右邊的合起來。教師在這里使用手勢,有利于學生們更快地理解圖意,通過借助手勢表明圖中的數量關系,進一步引導學生說清圖意,為正確列式計算打下扎實基礎。
在看圖列式計算教學之中,學生做錯題在所難免,關鍵就要引領學生一起對錯題案例進行剖析,從而引導學生尋找出錯的原因。也反映出學生缺乏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未能產生列式計算心理需求、對算術法解題缺乏正確思考的方法等問題。教師要分類整理錯題,有針對性地逐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在教學看圖列式時,學生還會出現(xiàn)這種錯誤現(xiàn)象:“9 本書,老師拿走了3 本,還剩幾本?”有的學生列式9-6=3。筆者通過對學生的訪談了解到,學生在學習“一圖二式”和“一圖四式”時沒有明確的問題指向,造成他們認為只要用總數任意減去一部分數就可以了。第二是圖中要求的得數,不少學生在看圖時在心中就已計算了出來,每一個數都知道,也就分不清哪個是減數了。為此,教師通過問題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們思考以及回答問題:“8 根香蕉吃了3 根,還剩幾根?”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5 根?!苯處熆筛嬖V學生,這實際上就是圖意,而學生們也正確說出了答案。此時,教師再反問學生們:“剛才老師是如何問你們的?是否有人將它重復一遍?”就會有一些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率先將教師所說的圖意講述出來。通過讓學生們跟著教師進行重復圖意的講述,教師繼續(xù)創(chuàng)設問題:“原來有8 根香蕉,還剩5 根香蕉,吃了幾根呢?”學生們略微思索了一下,回答道:“3 根。”教師趁機又將這一圖意進行了敘述,而學生們通過不同角度問題的引領,最終對這一圖意有所理解。教師為了讓學生們認識到反列錯誤問題出在哪里,繼續(xù)通過例題強化練習,在不斷鞏固練習中促使學生們逐漸理解圖意,同時也對自己為什么會反列算式有所思考。通過這一糾錯教學,也就說明了對于看圖計算列式教學的有效性,在正確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列出正確算式,確保獲得正確答案。與此同時,讓學生們把正確的算式正確地寫出來,這一過程也是進一步再加深學生們的理解力。整個糾錯過程也是教師注入激勵性評價的過程。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教師自始至終都要做到循循善誘,及時給予引導性、正能量的正向評價,一方面讓低年級學生思考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受到啟示,激活思維,朝著正確思考方向行進,觸摸數學問題的解決線路;另一方面,學生在教師恰當的指導與評價下得到肯定,受到鼓舞,增強學習自信心。當然,一堂課上的評價方式是多元化的,通常采用自評、自練、師評、生評等形式,不斷地將更多的思考空間留給學生們,讓學生在積極的互幫互助中一遍遍敘述圖意,又或者是認真思考,讓學生有探究的興趣、思考的意識。
低年級學生可以說記東西很快,但遺忘得也快,這也是低年級學生的身心規(guī)律特點。為此,當教師引導學生們通過對看圖列式的圖意進行理解之后,還需要進行繼續(xù)鞏固和練習。如果不進行及時練習與鞏固,很快學生也會忘記。因此為了讓學生掌握得更牢固,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強化訓練題量一定不能太多,要精而切實,并且保持連續(xù)兩周,讓學生們從天天進行練習,到隔兩天進行練習,一直持續(xù)一個月。在這樣一種鞏固練習之后,學生們對于看圖列式計算的理解力得以增強,計算力也穩(wěn)步增強,書寫的正確率也不斷增強。在進行強化訓練時,為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避免因為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產生一種禁錮思維,教師要采取變式題的練習,讓學生們不斷學會反思,開闊自我思維,提高理解能力,培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
總之,低年級看圖列式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以各種圖畫為載體講授數學知識,不斷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問題創(chuàng)設有趣味、有坡度,適當降低難度。通過不斷引導低年級學生對看、說、聽、辨,讓每一名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