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煌,朱 嫡,李擁軍,蘇增強,李 杰,賀鴻志*
(1.中山市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檢驗所,廣東中山 528400;2.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廣東廣州 510000;3.清遠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廣東清遠 511500)
鎘(Cd)污染治理是當前國家的重大需求,國內(nèi)外研究表明微藻可能在Cd污染水體處理方面具有很大潛力。固氮藍藻是熱帶亞熱帶地區(qū)重要的微生物資源,自從1889年Franck發(fā)現(xiàn)了固氮藍藻,到20世紀末期已得出20多個屬的150多種藍藻具有固氮能力。我國記載了800多種藍藻,其中有固氮能力的就有70多種。且我國很早就有將固氮藻類中的葛仙米和發(fā)菜等作為食品和藥物使用的記載,已經(jīng)成了價格高昂的保健食品。研究表明稻田中接種固氮藍藻可顯著增產(chǎn),如在湖北晚稻田中測得其固氮量為22.5~37.5 kg/hm。隨全球變暖和水體富營養(yǎng)化日益嚴重,固氮藍藻的農(nóng)業(yè)應用和生態(tài)價值將日益凸顯。同時,研究表明固氮藍藻在生物活性物質(zhì)發(fā)掘、新能源開發(fā)、功能食品研制和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固氮藍藻蛋白質(zhì)含量高,氨基酸組成完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在生長繁殖過程中還可分泌出少量的氨基酸、激素等活性物質(zhì)促進作物生長。固氮藍藻還可以用于環(huán)境污染修復,并已有利用藻菌結(jié)合體清除石油污染的報道。一些固氮藍藻可以用于水體營養(yǎng)物質(zhì)和重金屬的去除。同時,固氮藍藻還具有修復水體農(nóng)藥和染料等污染的潛力。已有很多利用篩選到的固氮藍藻結(jié)合固定化技術(shù)進行了應用技術(shù)方面的探索。另外,在我國西北地區(qū)絲狀固氮藍藻已被用于荒漠和鹽堿化土壤治理中,并獲得了不錯的效果。
國內(nèi)已有對湖北、湖南、江西、北京、延邊、西北荒漠區(qū)等地的固氮藍藻資源的調(diào)查研究,并分離純化了不少固氮藻株,但關于廣東、廣西、海南等省份固氮藍藻的研究非常少?,F(xiàn)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種庫保存的藻種主要來自湖北、湖南和江西等亞熱帶地區(qū),可以預見屬熱帶、亞熱帶的海南、廣東、廣西部分地區(qū)必定有不少的固氮藍藻種質(zhì)資源待發(fā)掘,甚至可能會有某些特殊功能的種類存在。筆者從中山實驗田采集土樣、水樣,然后經(jīng)過紫外線法、抗生素法將其純化為單一藻株,鑒定出藻種為念珠藻,通過重金屬Cd對念珠藻的急性試驗,評估Cd對念珠藻的生態(tài)毒理效應,研究其對鎘的耐受能力和去除能力。
試驗所用固氮藍藻培養(yǎng)基為無氮BG11(BG11)。除培養(yǎng)基以外,所用的藥品還包括乙醇、(1+1)鹽酸溶液、鄰苯二甲酸氫鉀、磷酸氫二鈉、硼砂、氯化鉀、pH=4.01 標準緩沖溶液、pH=6.87 標準緩沖溶液、pH=9.18標準緩沖溶液、20 mg/L的鎘溶液。
100 mL錐形瓶、50 mL錐形瓶、分光光度計、TOC 分析儀、往復式振蕩器、磁力攪拌儀、光照培養(yǎng)箱、微孔濾膜、離心管、試管、燒杯、滴管、移液槍(20 μL、200 μL、1 000 μL、5 mL)、電子天平、4 ℃冰箱、-40 ℃冰箱、比色皿、各種規(guī)格培養(yǎng)皿、酒精燈、接種環(huán)、高壓滅菌鍋、帶相機和視頻攝像頭的Olympus倒置顯微鏡、低溫高速離心機、凍干機、超凈工作臺、抽濾裝置、純水機、酸度計。
藻的富集培養(yǎng)。將從中山實驗田采集回來的土樣、水樣取少量放入100 mL錐形瓶中,分別加入40 mL無氮BG11培養(yǎng)基放在恒溫培養(yǎng)箱中進行富集培養(yǎng),培養(yǎng)條件為溫度(27±1)℃、光照(2 700±50)lx、光暗比16 h∶8 h。
藻株分離。培養(yǎng)20 d后,將富集培養(yǎng)的藻樣用移液器移取20~50 μL涂布于含BG11的瓊脂固體平板上。等長出肉眼可見的藻后,用接種環(huán)小心挑取,在新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Z字形劃線轉(zhuǎn)接,重復此操作直到純化出單一藻種為止。分離方法:在超凈工作臺內(nèi),將接種環(huán)在酒精燈上灼燒,接種環(huán)除菌后蘸取少許待純化藻類,在無菌BG11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進行平行劃線、扇形劃線或Z字劃線的連續(xù)劃線,用無菌的Parafilm對培養(yǎng)皿進行封口,放在培養(yǎng)箱中倒置培養(yǎng),用以分離出單個菌落。待長出單個菌落后,在顯微鏡下觀察藻的形態(tài)、細胞結(jié)構(gòu),看是否為單一藻株,若不是單一藻株,再采用相同的方法或者毛細管分離法、梯度稀釋法進行分離,直至找到單一藻株。
藻種純化。用抗生素、抗菌酮等處理,除菌、純化藻株,具體步驟為先分別在5個50 mL 錐形瓶中加入BG11培養(yǎng)液 20 mL,經(jīng)過高壓蒸汽滅菌后,冷卻,在超凈工作臺接種2 mL藻株在50 mL錐形瓶中;同時配制氨芐青霉素、硫酸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鏈霉素4 種抗生素的混合濃縮液共10 mL,濃度均為 2 g/L,在超凈工作臺中用無菌的一次性過濾頭和針筒過濾混合液,裝在預先滅菌的玻璃錐形瓶中;然后分別取2 g/L的混合抗生素母液10、8、6、4、2 μL加至上述含BG11培養(yǎng)液20 mL的5個50 mL錐形瓶中,處理 3 d。3 d后離心機15 ℃、7 000 r/min離心7 min,棄去上清液,隨后沉淀用無菌水離心清洗3 次,劃平板,用封口膜封口,放入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重復上述操作直至通過顯微鏡觀察不到明顯的菌生長。藻株的保存采用固體培養(yǎng)基斜面或平板保種(常溫或低溫)和液體培養(yǎng)基保種相結(jié)合的方法。
藻株的擴大培養(yǎng)。在1個 50 mL錐形瓶中加入BG11培養(yǎng)液20 mL,經(jīng)過高壓蒸汽滅菌后,冷卻,在超凈工作臺中用接種環(huán)從分離純化后的固氮藍藻培養(yǎng)皿中刮取少量藻株接種到上述錐形瓶中,確保要刮取到藻,然后放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每天定時搖瓶4~6 次。
采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對藍藻進行鑒定,通過選擇有代表性的基因序列片段作為分類標準來區(qū)分不同生物、同種生物種內(nèi)株系之間的遺傳差異,此方法操作容易、結(jié)果可靠。
將篩選出來的優(yōu)良藻株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進行鑒定,即用一對引物27F(AGAGTTTGATCMTGGCTCAG)和 1492R(TACGGYTACCTTGTTACGACTT)進行PCR擴增,通過測序確定16S rDNA序列,再通過 Genebank 進行 Blast 比較分析確定藻株所屬的屬。在此基礎上,用兩對引物CX(5′-GGCGCAGGTAAGAAAGGGTTTCGTA-3′)、CW(5′-CGTAGCTTCCGGTGGTATCCAC GT-3′)對固氮藍藻基因進行擴增和測序。通過 Blast比較分析進行藻種鑒定。
取8個50 mL錐形瓶,每個瓶中裝20 mL的BG11培養(yǎng)基。向錐形瓶中加入不同體積Cd母液(20 mg/L),使瓶中Cd最終濃度分別為0、0.025、0.050、0.100、0.200、0.400、0.600和0.800 mg/L。每個瓶中再加入2 mL培養(yǎng)到對數(shù)生長期的藻種液。培養(yǎng)4 d后在超凈工作臺取3 mL均勻藻液測OD值,并觀察藻細胞的變化。
取100 mL錐形瓶,每個瓶裝40 mL的BG11培養(yǎng)基。向錐形瓶中加入不同體積Cd母液(20 mg/L),使Cd最終濃度分別為0.1和0.2 mg/L。每個瓶中再加入2 mL培養(yǎng)到對數(shù)生長期的藻種液。放入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分別在24和48 h后取樣抽濾,然后用原子吸收法進行Cd濃度的測定。
取正常生長和0.2 mg/L Cd處理4 d后的藻液高速離心收集藻細胞,用凍干機進行凍干。干燥后的樣品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Thermo Scientific Nicolet IS50,美國)進行紅外光譜分析。
采用溴化鉀壓片法,取干藻樣1.5 mg與0.3 g干燥的KBr粉末一起研細,研磨充分后,將樣品壓成薄片后進行測定。
試驗結(jié)果用 Excel 軟件(2013 版)進行處理,再利用 SPSS 22.0 中的多因素方差分析(ANOVA)對測定項目的試驗結(jié)果進行方差分析,Duncan’s 檢驗(<0.05)比較各處理間差異的顯著性。
無氮 BG11 培養(yǎng)基預培養(yǎng)富集后,綜合采用多種分離方法,獲得固氮藍藻的單種培養(yǎng),最后經(jīng)多種抗生素聯(lián)合處理得到無菌藻株。純化后藻絲形態(tài)見圖1,由圖1可知,在10×100倍鏡下,藻絲長,藻細胞飽滿,具異形胞,異形胞間生,從形態(tài)看屬于念珠藻目藻株(該試驗命名為藻D)。
圖1 分離得到的一株具有異形胞的念珠藻Fig.1 A strain of nostoc with heterocysts isolated
對藻細胞16S rDNA和基因序列進行分析,通過Genebank進行Blast比較分析確定藻株所屬的屬。Blast比對結(jié)果見表1。根據(jù)16S rDNA序列Blast結(jié)果,藻D屬于念珠藻屬。而基因序列Blast結(jié)果表明藻D與sp.NIES-2111親源關系最近,同源性達到97%。
表1 藻株的16S rDNA序列和rbcLX基因序列的Blast比對結(jié)果
對藻形態(tài)的影響。不同Cd濃度條件下生長的藻D的細胞形態(tài)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在Cd濃度為0.200 mg/L時,藻絲開始斷裂,并出現(xiàn)扭曲,在Cd濃度為0.600 mg/L時,念珠藻細胞被破壞的更加嚴重,且顏色變淡。
圖2 不同Cd濃度下生長的藻D在顯微鏡下的微觀形態(tài)Fig.2 Microscopic morphology of algae D grown under different Cd concentrations
對藻生長的影響。培養(yǎng)4 d后藻的OD測定結(jié)果見表2。由表2可知,低濃度Cd(0.025 mg/L)顯著促進藻生長;0.050~0.100 mg/L沒有顯著毒害作用,超過0.200 mg/L時顯著抑制藻生長,說明Cd對藻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通過抑制率與Cd濃度作圖,按線性回歸曲線計算可得出Cd對藻D的半致死濃度(EC)為0.205 mg/L,毒性較高。
表2 藻對鎘耐受能力評估試驗結(jié)果
由表3可知,在24 h時藻D對Cd的吸附可能已經(jīng)達到平衡,此時Cd被藻D吸附的最多,隨著時間的增加,有的藻已經(jīng)死亡,然后又釋放出部分Cd,所以Cd濃度增加。Cd初始濃度0.200 mg/L處理時,藻D在24 h對Cd的去除率達到最大(33.79%)。
表3 藻對Cd的去除效果
由圖3可知,在0.200 mg/L鎘的脅迫下,藻D的C—H(2 960~2 850 cm)、C==O(1 690~1 650 cm)和—NH(3 500~3 300 cm)等基團吸收峰明顯比對照降低,推測鎘與藻細胞中的部分基團結(jié)合。
圖3 Cd對藻紅外光譜的影響Fig.3 Effect of Cd on the infrared spectrum of algae
已有研究表明,影響藻類吸附重金屬離子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微藻濃度的大小、微藻本身的細胞結(jié)構(gòu)、光照、溫度、pH、鹽度、重金屬濃度、試驗時間等。該試驗中主要研究了重金屬Cd的濃度為0.100和0.200 mg/L,試驗時間為24和48 h的條件下,該藻對Cd的吸附能力,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試驗時間為24 h、Cd濃度為0.200 mg/L時,該念珠藻對Cd的去除能力最強,去除率達到33.79%。已有研究表明,斜生柵藻對Cd的吸收能力最高,單位吸收率可達76.9%。由此可見,該念珠藻對Cd的吸附能力相對較弱,今后應進一步分離純化篩選Cd去除能力更強的藻株。
微藻對重金屬的吸附是一個復雜的物化和生化過程,是多種機理共同協(xié)作的結(jié)果,主要包括絡合機理和離子交換機理。藻類富含生化和礦物組分,尤其是一些官能團,如—OH、—COOH、—SH、—POO和—NH等在吸附過程中發(fā)揮很大的作用。根據(jù)該試驗紅外光譜數(shù)據(jù)顯示,在0.200 mg/L鎘的脅迫下,念珠藻D的C—H、C==O和—NH等基團吸收峰明顯比對照降低,所以認為吸附過程還有其他官能團的參與,但是此次試驗無法確定是哪些官能團,有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F(xiàn)有研究表明,低濃度的Cd對藻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Cd具有抑制藻生長的作用。此次試驗結(jié)果顯示,低濃度Cd(0.025 mg/L)顯著促進藻生長;0.050~0.100 mg/L沒有顯著毒害作用;超過0.200 mg/L時顯著抑制藻生長,說明Cd對藻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
該研究用分子手段分析結(jié)果表明藻D與sp.NIES-2111親源關系最近。Cd毒性試驗結(jié)果Cd對藻D的EC值為0.205 mg/L,屬于高毒性。在0.200 mg/L的Cd的脅迫下,藻D的C—H、C==O和—NH發(fā)生改變,說明該藻對Cd的去除能力相對較弱,今后應進一步分離純化篩選對Cd去除能力更強的藻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