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星空
筆者曾經常年跟蹤A股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yè):供應鏈。讓人困惑的是,這個行業(yè)里的很多企業(yè),一邊標榜為客戶提供供應鏈方案設計及優(yōu)化、采購分銷、庫存管理、資金結算、通關物流等全方位的服務;另一邊,賺取極為“卑微”的毛利率,卻占用巨額的資金,現金流周轉困難。
近年來,一些企業(yè)的長短期借款已經積累到巨大數字,不由得讓投資者懷疑其償還能力。
尤其是新冠疫情以來,因為行業(yè)特性,供應鏈企業(yè)大多受到影響比較大,業(yè)績普遍下滑。不過,像普路通(002769.SZ)這種業(yè)績一口氣退回上市前的,并不多見。
普路通在2021年年報中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25.72億元,同比下降20.9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670萬元,同比下降45.78%。作為對比,公司2015年上市,上市當年營收37.12億元,凈利潤1.7億元。
據2021年年報,普路通營收主要有三大部分組成:服務類2.92億元,占比11.37%;交易類21.84億元,占比84.92%;其他0.95億元,占比3.71%。
然而,公司的營業(yè)利潤構成卻并不成如此比例,服務類和交易類幾乎各占一半。
主要原因是不同業(yè)務的毛利率差異巨大,服務類業(yè)務毛利率56.60%,而交易類業(yè)務的毛利率只有8.28%。
那么,兩種業(yè)務的區(qū)別是什么?
公司在年報中介紹了ICT領域的B2B供應鏈管理業(yè)務、醫(yī)療器械領域的B2B供應鏈管理業(yè)務、融資租賃業(yè)務、跨境電商業(yè)務、市政基建業(yè)務、全球交付平臺六項業(yè)務,每一項業(yè)務都三句話不離本行“供應鏈”,卻只字不提服務類和交易類。
為此,筆者找到公司官網,才大致搞清楚了這些業(yè)務的區(qū)別。公司主要解決供應商到客戶之間的全鏈條服務,從物流到結算到通關(進出口業(yè)務)甚至代墊資金等等無所不能。然而,核心業(yè)務的經營方式和核算方式是分離的,如果客戶的貨物通過公司結算,公司做采購和銷售,賺取價差,那就計入交易類業(yè)務;如果客戶的貨物不通過公司結算,公司只收取服務費,就計入服務類業(yè)務。
了解了公司的業(yè)務實質,就很容易理解公司兩類業(yè)務巨大的毛利差異了。
公司2015年上市的時候,當年利息支出高達6.08億元,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利息支出分別為4.35億元、2億元和3.18億元,遠遠超出同期凈利潤。2019年以來,利息支出從7000萬元左右逐步下降到2021年的5336萬元。但公司同期的凈利潤不過6000萬元左右,利息支出依然是公司最沉重的負擔。
2017年公司的營收規(guī)模只有50多億元,但借款余額差不多是營收的兩倍。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困惑,究竟是供應鏈業(yè)務,還是資金鏈業(yè)務?
公司賬面固定資產只有786萬元,即便全部是運輸車,也不過十幾輛車的規(guī)模。
那么,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務會不會靠租車為主呢?
2021年起執(zhí)行的新租賃準則,要求公司報表體現租賃資產,公司的使用權資產僅為1074萬元,且全部為房屋建筑物。即便是全部為供應鏈所需的倉儲設施,也遠遠滿足不了數十億元貨物的周轉需求。
年報顯示,公司利息急速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的短期借款余額逐年下降,從2017年的100億元降到了2021年的3.3億元。
匪夷所思的是,公司未在年報中對短期借款的巨大變化做出明確的解釋。
不過,2019年年報中透露:因國內整體金融環(huán)境趨嚴、行業(yè)風險加大,公司堅持穩(wěn)健經營,選擇服務規(guī)模大、資信好、風險低的客戶為主。這說明,造成公司借款大幅變化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客戶構成發(fā)生了變化。
為什么客戶構成的變化會對普路通的資金情況造成重大影響?
因為公司的供應鏈業(yè)務,提供客戶貨款的代收代付服務。信譽相對較差的客戶越多,資金周轉越慢,需要代付的款項就越多,就不得不靠銀行貸款周轉。
2019年之后,公司雖然表面上營收、凈利潤規(guī)模大幅縮水,但實際上盈利質量有所改善。
揭開公司業(yè)務神秘面紗的,是現金流量表。
正常企業(yè),經營性現金流量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往往是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這部分數據和銷售收入大致匹配(差額是應收應付預收預付等未達賬項)。
但普路通卻不同。
以2021年數據為例,公司銷售商品的現金流入只有39億元,而收到的其他和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流入,高達752億元,同時支付的其他和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流出,更是達到了758億元。
公司在年報里也未做詳細解釋,只用了“單位往來款”一筆帶過。
結合經營業(yè)務,筆者認為這正是公司的代收代付款。能做采購、銷售的,計入交易類業(yè)務的收入,只是收取服務費的,則通過單位往來款進行過渡。
同時,隨著2020年起全面執(zhí)行新收入準則,對收入確認有了更加清晰規(guī)范的要求,僅憑開具發(fā)票就計入營收的模式已經行不通了,這也導致公司的營收規(guī)模在2020年近乎腰斬。
但是從現金流量表項目可以發(fā)現,公司實際上經手貨物的規(guī)模,應該是有了巨大的提升。從2020年的540億元左右增加到2021年的752億元左右。
與其說公司是一家供應鏈企業(yè),不如說是一家資金鏈企業(yè)——負責給客戶代墊款項,實現資金周轉,服務費本質上是利息收益。
從這個視角理解供應鏈企業(yè),豁然開朗,也就明白公司為什么固定資產極少,根本不足以支撐龐大銷售額的貨物周轉。
那么,對于公司來說,天量的代收代付,有什么風險?
主要有兩大風險:一是資金成本居高不下,雖然公司優(yōu)化了客戶群體,回款效率有所提高,大大降低了公司的利息支出,但2021年的利息支出依然達到了5336萬元,超過了公司的凈利潤,從某種意義上講,公司是在為銀行打工;二是壞賬風險非常高,公司2021年壞賬損失3080萬元,接近公司凈利潤,主要是部分客戶無法回款導致。賬面其他應收款壞賬余額共計2.03億元,均為代收代付的貨款和稅款。
如果從往來款752億元的規(guī)模來看,公司3080萬元的壞賬損失,并不算高。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公司計提壞賬的比例非常低。
企查查顯示,公司司法案件多達23個,絕大多數為公司作為原告起訴客戶。其中部分案件金額高達數千萬元(個別案件在年報中披露,仍未追回全部款項),除了已經判決的款項外,其中大部分涉案金額收回的難度比較大,除了樂視和君亞醫(yī)療的款項外,大部分并未計入公司的壞賬。
年報顯示,公司一年內的壞賬計提比例只有1%,1-2年計提比例5%,1-3年計提比例10%,3-4年計提比例30%,4-5年計提比例50%,5年以上計提比例100%。
對于這種以高周轉為經營模式的供應鏈企業(yè)來說,超過1年的壞賬風險就很大了。
2021年5月,公司全資并購了普路通(深圳)商業(yè)保理有限公司,這是公司名下第二家保理公司,另一家是廣州金控花都商業(yè)保理有限公司。
從年報來看,兩家保理公司大概率虧損(未體現在凈利潤超過10%的子公司列表中,說明凈利潤不足300萬元),據企查查,兩家公司均成立于2017年,但一家參保人數3人,另一家參保人數0人,為什么要并表這兩家近乎空殼的保理公司呢?
所謂保理,是將應收款“出售”給保理公司,保理公司向客戶按照一定比例支付款項的融資業(yè)務,分有追索權和無追索權兩種形式。
但是上市公司從事保理業(yè)務就讓人很不安,華信國際曾經因為從事保理業(yè)務,大規(guī)模收購劣質應收款,不計提壞賬,然后迅速暴雷退市。也有一部分上市公司借保理公司之手,將賬面劣質應收款轉出,實現少提甚至不提壞賬準備的效果。
兩家保理子公司幾乎沒有業(yè)務且虧損,普路通將其納入麾下的目的存疑,是否會和公司龐大的單位往來款有瓜葛,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聲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