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偉,陶建勤,卞克玉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省特種功能紡織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蘇 常州 213164)
天然纖維原料來源廣、可再生,近年來對其研究開發(fā)一直紡織科技領域的研究熱點,如烏拉草纖維、桑皮纖維、蓮纖維、香蕉纖維、羅布麻、龍須草纖維、木棉纖維等[1-6]。蘿藦是蘿藦科蘿藦屬植物,多年生草質藤本;分布于中國、俄羅斯、日本和朝鮮;在我國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等地區(qū)。蘿藦植物的纖維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蘿藦種子絨毛纖維,另一部分是蘿藦藤蔓莖稈韌皮纖維,其中莖皮纖維堅韌,可造人造棉[7]。對蘿藦絨的性能研究結果表明:自然狀態(tài)下蘿藦絨呈絨朵狀,機械作用可將絨朵打散得到單根絨絲;絨絲纖維基本呈圓柱狀且中空,表面光滑,自然狀態(tài)無轉曲,纖維長度集中分布在30~45 mm;蘿藦絨質輕,具有較高的蓬松度和優(yōu)良的保暖性能[8]。由于纖維中空比例高,纖維間隙及中空結構的吸油儲油作用很強,其對植物油、機油和柴油具有較高的飽和吸油倍率[9]。本文對蘿藦纖維的成分、結構和可紡性能進行了測試與分析。
材料:秋冬季成熟的蘿藦藤蔓莖稈。試劑:氫氧化鈉、雙氧水、硫酸、草酸銨、苯、無水乙醇、氯化鋇等,以上藥品均為化學純,蒸餾水。
脂肪提取器、三角燒瓶、冷凝管、高型稱量瓶、抽濾器、玻璃沙芯漏斗、玻璃干燥器、恒溫烘箱、電子天平、恒溫水浴鍋、50 mL比重瓶、Y171型纖維切斷器、CU-2纖維細度分析儀、YG004A電子單纖維強力儀、美國尼高力IR200型傅立葉紅外光譜儀、日本JEOL公司JSM-6360LA型掃描電子顯微鏡。
秋冬季采收蘿藦藤蔓莖稈和蘿藦種子絨纖維,見圖1 (a)和(b);將莖稈切斷長度1米左右扎成小捆,放在池塘里浸漬20天,利用自然脫膠方法把莖稈韌皮部與從木質部上分離開,見圖1(c); 取出后用手工方法剝?nèi)№g皮部,在陽光下曬干,輕松揉搓后得到蘿藦纖維見圖1(d)。用燒杯盛取250 mL水,放入氫氧化鈉和雙氧水,二者的質量分數(shù)都為1%,稱取2 g蘿藦纖維放在溶液中,把燒杯放在水浴鍋中加熱至70℃,進行初步脫膠漂白20 min,之后用水清洗得到的蘿藦纖維見圖1(e),以此蘿藦纖維作為實驗樣品,對其結構與性能進行測試分析。
圖1 蘿藦植物、種子絨纖與維蘿藦纖維
由于蘿藦纖維取自于植物莖稈,屬于天然纖維素纖維,參照GB/T 5889—1986《苧麻化學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對蘿藦纖維的組成成分進行定量測試。測試結果見表1,表1同時給出了苧麻和亞麻纖維的相應組成成分[1],以備參照分析。
表1 蘿藦纖維和麻纖維組成成分/%
一般來說,纖維素纖維中纖維素含量高、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低,纖維的手感較為柔軟,紡紗性能和服用性能較好。從表1看出,提取的蘿藦纖維組成成分中,纖維素含量低于麻類纖維;而蠟質、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高于麻纖維,果膠、水溶物和灰分含量與麻纖維相似。
采用比重瓶法進行密度測試。實驗采用無水乙醇為測試液體,對蘿藦纖維共5個試樣的密度進行測試,得出平均值為1.43 g/cm3,蘿藦纖維密度低于苧麻纖維1.51 g/cm3[10],這與其組成成分有關,與麻纖維相比較,蘿藦纖維含有較高的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成分,所以比重低于麻纖維。
蘿藦、苧麻和蘿藦絨纖維的紅外光譜見圖2。
圖2 蘿藦、苧麻及種子絨纖維的紅外光譜圖
從圖2看出,蘿藦和苧麻纖維在主要波數(shù)位置的吸收峰值十分接近,而這些波數(shù)處的吸收峰為碳水化合物、纖維素、聚木糖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的特征吸收峰[11]。由此確定蘿藦纖維屬于纖維素纖維。而圖2中蘿藦絨纖維的特征吸收峰與前兩者也很相似,只是多了1732.55 cm-1和1507.67 cm-1兩個吸收峰,說明蘿藦絨纖維主要成分也是纖維素,只是纖維表面多了一些蠟質成分,浸水實驗也證明蘿藦絨纖維不易浸濕,反而是親油性能較好,具有較強的吸油性[9]。
對蘿藦纖維的縱向面和橫截面進行掃描電鏡分析,結果見圖3。從縱向面照片看出,沿縱向有很多豎紋,橫截面照片看也有裂紋,說明纖維還有進一步劈裂細化的可能性,采用堿煮的方法可以對其進一步精練細化,使其具有更低的線密度和較好的可紡紗性能。
圖3 蘿藦纖維的SEM照片
纖維長度測試,稱取1 g纖維,用鑷子、絨板、直尺,手工測量,不要落下一根纖維,得到纖維平均長度為72.3 mm。
纖維細度測試,采用中段切取稱重法。將試樣放置在溫度(20±2)℃、濕度(65±3%)的恒溫恒濕實驗室24 h以上,達到吸放濕平衡,用Y171型纖維切斷器在手工整理的蘿藦纖維束的中部切取定長10 mm的一段,稱重、計算得到其線密度[10]為3.37 dtex。
纖維橫截面寬度測試,采用CU-2纖維細度分析儀,在100倍下連續(xù)測試多根纖維縱向不同位置的寬度,測得900個寬度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得到橫截面寬度均值為65.5 μm。
纖維強伸性能測試,采用YG004A電子單纖維強力儀,測試300根纖維,得到強力均值為17.56 cN, 斷裂伸長率均值為3.22%,強度均值為5.21 cN/dtex。苧麻纖維的強度均值為6.73 cN/dtex,斷裂伸長率均值為3.77%[10],可見蘿藦纖維強度和斷裂伸長率都低于苧麻,這與蘿藦纖維的纖維素含量測試結果相符合。綜合以上測試結果,得到蘿藦纖維可紡紗性能指標見表2。
表2 蘿藦纖維可紡紗性能指標
蘿藦纖維屬于天然纖維素纖維。由于其纖維素含量比苧麻纖維低,而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高于苧麻纖維,所以導致其強力、強度低于苧麻纖維,體積密度也低于麻纖維。從掃描電鏡照片看出,沿蘿藦纖維縱向有很多裂紋,說明采用適當?shù)拿撃z方法,可以對蘿藦纖維進一步劈裂細化,使其細度和橫截面寬度進一步降低,提高可紡性能。
蘿藦屬于多年草質藤本植物,產(chǎn)地分布廣,生長于林邊荒地、山腳、河邊、路旁灌木叢中,生命力強,種植容易;其全草是一種中藥;其種子絨毛具有醫(yī)用、吸油性能和服用保暖性能;蘿藦韌皮纖維經(jīng)過進一步脫膠細化之后可以作為新型天然紡織纖維原料。鑒于其獲取容易,具有多方面的使用價值,所以種植和開發(fā)蘿藦植物及蘿藦纖維具有較好的經(jīng)濟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