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鈺
合肥市第八中學 安徽合肥 230031
通用技術學科知識點多,邏輯嚴密,內容抽象,學生在復習時普遍感到前學后忘,條理不清。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使用大腦的思考方法,可以從多維度來組織、表征和優(yōu)化信息。為了有效提升學生復習效率,激發(fā)學生復習興趣,筆者綜合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實現學生思維發(fā)展為目的,開展基于思維導圖的通用技術復習課的教學研究。旨在將思維導圖與學科復習結合起來,探索出一套既能提升復習效率,又能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復習課模式。
傳統(tǒng)的通用技術復習課上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景:教師總結知識點,學生埋頭抄筆記。師生都很辛苦,但復習效果不佳,因為學生主動思考,建立知識架構的過程缺失了。學生搞不清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不理解知識的實際意義和深層道理。教師精心梳理總結的知識架構和記憶方法也難以滿足所有學生個性化的需求。這種被動接受,機械記憶的復習課讓學生們感到既辛苦又枯燥。筆者認為復習課不僅要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還要幫助學生發(fā)展能力。因為學會思維是創(chuàng)新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務。復習課既要傳授知識,更要傳授學生理清知識脈絡,高效理解、記憶知識的方法。
思維導圖,顧名思義“引導思維的圖”。它通過模仿腦細胞的無數突觸和連接,從中央發(fā)散出去,用線條、符號、詞匯、顏色等,形成一個有機組織,是一種發(fā)散性思考方法。它模擬人腦神經網絡放射結構,以視覺形象化圖示展現認知結構,亦被稱為“腦圖”。[1]思維導圖有四個基本特征:
(1)注意力焦點集中在中央,有利于學習者時刻把握學習的中心。
(2)分支從中央向四周放射,這有利于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和聯想力。
(3)低層分支附在高層分支上,便于把握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
(4)各分支形成相互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零散知識以網絡圖呈現。[1-2]
PPT和板書是傳統(tǒng)復習課中經常使用的手段。PPT播放速度快、停留時間短,大量內容轉瞬即逝。學生普遍覺得印象不深,理解不透,效果如同走馬觀花。而板書是框架式、觀點式的,書寫方式老,學生只能被動抄寫,無法主動參與。學生缺乏主動梳理建構知識框架的過程,理解記憶效果不好,學習積極性不高。而思維導圖兼具知識性與邏輯性、藝術性與趣味性,容易激發(fā)學生興趣,主動參與繪制。[3]這個過程能夠發(fā)展學生思維,強化記憶效果,激發(fā)學習主動性,也將教師從繁重的講解工作中解放出來,從傳授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教學的目標不再是授之以魚,而是授之以漁。
筆者通過在本校高二年級進行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實現基于思維導圖的通用技術復習課教學模式和實現方法,可以用以下流程圖表示,見圖1。
圖1 實施步驟流程圖
第一步:教師鉆研思維導圖的相關知識和繪制技巧。筆者對本校通用技術教師進行訪談后發(fā)現,絕大部分教師對思維導圖一知半解。如果教師自己都不清楚什么是思維導圖,如何能教會學生?只有教師先系統(tǒng)掌握這門技術,指導學生才能游刃有余。
第二步:幫助學生認識思維導圖的價值。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挖掘大腦潛力的圖形技術,著眼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能夠幫助學生釋放出潛在的聯想力、記憶力。[4]但在教學中,其價值尚未充分體現,歸根結底是因為學生對思維導圖認識不足。教師在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復習課之前,要抽出1節(jié)課的時間,向學生詳細介紹思維導圖的相關知識和潛在價值。
第三步:教師引領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教師的引領示范對于學生掌握思維導圖,自覺使用思維導圖至關重要。教師應選取一節(jié)復習內容,帶領學生經歷分析課本,設計和繪制思維導圖的全過程。可以使用軟件繪制,也可以手工繪制。教師示范繪制,學生模仿操作,微課輔助教學,三管齊下,一節(jié)課就能讓學生大致掌握關鍵要領。
第四步:學生分組繪制思維導圖。在學生了解了思維導圖的價值,掌握了思維導圖的技巧后,可以讓學生將思維導圖融入以后每節(jié)課的復習中。首先將學生按水平分成若干學習互助小組,確定每節(jié)課的復習主題。學習小組根據主題查閱課本和輔導資料,分析復習內容,提取關鍵詞匯,理清結構關系。最后,動手繪制,修改完善。教師則巡回指導,答疑解惑。
第五步:反饋評價。思維導圖是學生復習成果的集中體現,對學生思維導圖的評價反饋是提升復習質量的重要手段。各組學生需要展示匯報自己組的思維導圖。然后通過評價表對各組作品進行全方位評價。評價包括三個方面、五個角度,見下表。學生在一次次交流評價中發(fā)現不足,提升能力。
思維導圖評價表
第六步:改進完善。通過交流反饋,各組學生認識到自己組的不足之處,他們取長補短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完善。這個過程讓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更近一步,思維水平與繪圖技巧也進一步提升。例如,學生作品見圖2:通用技術必修二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的復習思維導圖。
圖2 學生作品
筆者選取本校高二年級兩個通用技術學科水平相當的4個平行班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試驗??刂平M和實驗組各100名學生??刂平M上傳系統(tǒng)的復習課,實驗組上基于思維導圖的復習課。8次課之后,對控制組和實驗組進行教學檢測。滿分30分,試驗組比控制組平均分高出2.8分,總體成績略好于控制組。筆者又對實驗組學生進行了調查。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結果如圖3所示。其中有60名學生表示更喜歡基于思維導圖的復習課。筆者進一步對這60名學生進行調查。發(fā)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60份。結果如圖4所示。他們大多認為這種基于思維導圖的復習課有助于他們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提升思維能力,增強記憶效果,體現個性化特點。進一步的訪談表明基于思維導圖的復習課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因為在研究課本、創(chuàng)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有更多機會和教師平等交流,增進師生感情。
圖3 復習課模式投票
圖4 新型復習課優(yōu)勢投票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本校通用技術復習課中的運用初見成效,值得日后對其進行更為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