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芳,李風雷
(1.河南省項城市第一醫(yī)療健康服務集團項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秣陵院區(qū),河南 項城 466232;2.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呼吸科,河南 鄭州4500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主要以持續(xù)性氣流受限,高氣道反應為主。如在急性加重期未及時治療會導痰液長期留置在支氣管內,發(fā)生患者呼吸困難情況,嚴重的會引發(fā)心、肺、腦重要器官的并發(fā)癥[1]。中醫(yī)認為主要病機為痰濁、痰熱、痰瘀互阻,常見證型為痰濁阻肺,治療應以降逆平喘、健脾化痰為主[2]。本研究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上配合中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濁阻肺型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90例,均為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肺病科診治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5例。觀察組男22例、女23例,平均年齡(63.5±4.2)歲,平均病程(12.5±2.1)年,急性加重期病程5~14天、平均(11.4±2.1)天。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平均(64.5±4.5)歲,平均病程(11.9±2.3)年,急性加重期病程5~12天、平均(11.6±1.9)天。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3],存在咳嗽咳痰、氣道阻滯、呼吸困難等癥狀,急性加重期時間低于7天,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低于30%,預計值低于50%。中醫(yī)診斷參照中醫(yī)藥學會內科分會制定《肺脹診療診療指南》中痰濁阻肺證診斷[4],主癥為咳嗽咳痰、胸悶氣短、胃脘脹滿、食少納呆,次癥為痰多黏膩、畏風易汗、疲倦乏力,舌淡苔白,脈滑數(shù)。
納入標準:治療前未接受過抗生素治療,按照醫(yī)囑配合完成全程治療及檢查,臨床資料數(shù)據(jù)完整。
排除標準:存在消化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嚴重疾病,哺乳期和妊娠,意識不清或患有精神疾病,曾行肺切除手術。
兩組均根據(jù)急性加重期分期不同抗菌藥物。I期氨芐西林膠囊(長春長紅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0.2g,每天服3次;阿奇霉素分散片(四川珍珠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0.25g,每天服1次。II期、III期給予抗菌藥頭孢哌酮舒巴坦鈉(昆明積大制藥生產(chǎn))2g,每8小時靜脈滴注。不同分期均給予支氣管舒張劑復方異丙托溴銨(健康元海濱藥業(yè)生產(chǎn))2.5mL,每天3次;糖皮質激素布地奈德(深圳太太藥業(yè)生產(chǎn))1mL,每天3次;氨溴索(沈陽新馬藥業(yè)生產(chǎn))60mg,每天2次,根據(jù)情況糾正電解質及無創(chuàng)通氣吸氧治療,治療4周。
觀察組加用四君子湯聯(lián)合二三湯治療。四君子湯藥用白術8g,人參8g,甘草8g,茯苓10g。表虛自汗加制附子、小麥、大棗各6g,腎虛加當歸、熟地、杜仲、菟絲子各6g,肺氣虛加山藥、北黃芪各6g。二三湯藥用炒杏仁15g,款冬花15g,清半夏12g,紫菀12g,炙麻黃10g,陳皮10g,茯苓10g,白芥子10g,炒蘇子10g,炒萊菔子10g,地龍10g。咳嗽較重加百部6g,呼吸困難加前胡、桔梗6g,食少納呆加焦三仙各6g。水煎取400mL,早晚各服1次,治療4周。
中醫(yī)癥狀積分:中醫(yī)癥狀(包括咳嗽咳痰、脘痞腹脹、胸悶氣短、痰多黏稠)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按照病情程度分別為無癥狀(0分)、癥狀偶爾出現(xiàn)不影響生活(2分)、癥狀間斷出現(xiàn)影響日常生活(4分)、癥狀持續(xù)出現(xiàn)無法正常生活(6分),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肺功能:分別用肺功能測試儀(安科,型號PFT-B)檢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的值。在治療前后抽取全部患者靜脈血5mL,利用血氣電解質分析儀(康立,型號BG-800E)測定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氧分壓(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PH值。
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刂疲号R床癥狀消失,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超過90%以上。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在70%~90%。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中醫(yī)證候積分在30%~70%。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分組 例 咳嗽咳痰 胸悶氣短 痰多黏稠 脘痞腹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5 5.17±1.25 1.33±0.95*△ 4.21±1.09 0.85±0.52*△ 5.23±1.13 1.30±0.97*△ 4.87±1.34 1.21±0.85*△對照組 45 5.19±1.34 3.66±1.40* 4.29±1.17 3.20±0.96* 5.19±1.19 3.23±1.04* 4.85±1.40 3.65±1.10*t 0.073 9.238 0.336 14.439 0.164 9.104 0.069 11.774 P 0.942 0.000 0.738 0.000 0.871 0.000 0.945 0.000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分組 例 FEV1(L) PEF(L/s) FVC(L)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5 1.92±0.24 2.43±0.22*△ 4.11±1.22 5.93±1.42*△ 2.85±0.02 2.87±0.22*△ 54.10±6.42 62.13±9.42*△對照組 45 1.86±0.23 1.97±0.24* 4.20±1.12 5.11±1.49* 2.87±0.22 2.44±0.13* 54.25±6.33 57.76±7.55*t 1.211 9.478 0.364 2.673 0.607 11.289 0.112 2.429 P 0.229 0.000 0.716 0.009 0.545 0.000 0.911 0.017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分組 例 SaO2(%) PaO2(mmHg) PaCO2(mmHg) PH值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5 75.53±12.86 93.34±13.22*△ 63.56±4.31 75.73±6.34*△ 42.34±3.25 37.03±3.13*△ 7.32±1.22 7.45±0.12*△對照組 45 74.66±13.28 86.50±13.53*63.74±4.12 71.33±7.30* 42.44±3.13 38.52±3.40* 7.37±1.15 7.38±0.19*t 0.316 2.426 0.203 3.053 0.149 2.163 0.200 2.090 P 0.753 0.017 0.840 0.003 0.882 0.033 0.842 0.039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中醫(yī)“咳喘”、“肺脹”范疇。病機為肺失宣降,痰濁內蘊。痰濁阻肺型本在脾腎,標在肺[7]。《雜病源流犀燭》云:“蓋肺不傷不咳,脾傷則久咳,腎不傷,火不熾,咳不甚,為大較也?!保?]提出咳嗽的病之所在是脾腎肺三臟,咳嗽累及的臟腑由脾肺逐漸演變?yōu)槠⒛I,這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疾病發(fā)展趨勢相吻合。《丹溪心法》云:“肺脹而咳,不得眠,痰攜瘀血,降火疏肝可清痰?!保?]痰隨氣血運行,外達經(jīng)脈,內達臟腑,痰為粘滯影響氣血運行,由痰而生瘀,痰濁阻肺、壅塞氣道為標,形成以氣機受阻、痰儲于肺為病理特征,治療應以清熱化痰、祛瘀解毒、平喘宣肺為主。四君子湯和二三湯(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均有將平喘降逆,化痰健脾功效,治療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濁阻肺型有較好效果[10]。
四君子湯方中人參滋補元氣,茯苓淡滲健脾,白術燥濕健脾,炙甘草補中氣,四藥合用,有健脾益氣,補而不滯,溫而不燥的功效。二三湯方中麻黃、杏仁止咳平喘,茯苓旺脾祛濕,陳皮、半夏健脾化痰,蘇子化痰止咳、平喘降氣,白芥子化痰溫肺、降氣快膈,萊菔子化痰降氣。諸藥合用,有降氣止咳、平喘化痰、健脾燥濕功效。
在西藥治療基礎上用四君子湯聯(lián)合二三湯加減味治療AECOPD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