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鍔
周本淳先生(1921—2002),字蹇齋,安徽省合肥縣(今合肥市)西鄉(xiāng)燒脈崗康灣村人。高中期間,遇名師張汝舟先生,自謂張先生給他影響最大者有兩點:“一是以桐城姚鼐義理、考據(jù)、辭章三者并重,‘必義理為之主,而后文有所附,考據(jù)有所歸’之觀點,強調(diào)做人為本,勿為名利所囿;二是張先生的治學主張自出手眼,切勿隨人俯仰。此皆對余之以鉆研古籍為職志奠定根基?!?《自傳》)1941年考取浙江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師王煥鑣先生學桐城派古文,從酈承銓先生學杜韓蘇黃詩。讀書勤奮,善于思考,經(jīng)史子集,無所不涉,專精中國古代文史,尤擅長于詩詞和???,長期執(zhí)教于淮陰師范學院,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文史研究專家。著有《讀常見書札記》《詩詞蒙語》《怎樣學好語文》《唐才子傳校正》,整理《詩話總龜》《苕溪漁隱叢話》《唐音癸簽》《震川先生集》《小倉山房詩文集》,選注《唐人絕句類選》《宋詩選》,主編《古代漢語》,審定《全清詞·順康卷》。
我與周先生本人未曾謀面,并不相識,但與先生女公子周先林老師共事十多年,聽她和南師大部分教師經(jīng)常談起周先生,盛贊其人品,推崇其學問。若干年前,周老師送我一冊《我們的父親母親》,是周老師兄妹編輯親朋好友回憶周先生與夫人錢煦女史(數(shù)學家錢寶琮之女)的文集,書首有徐復老《贊》曰:“褒美佳偶,務實求真。廣施教澤,淮海馳聞。昔睹騷解,耳目為新。晚稽校疏,無與比倫。余嘉其業(yè),余敬其人。凡吾朋好,同此凱欣。”常國武教授《周本淳先生墓志》稱其“論著甚夥,影響甚巨,學界咸譽為一代名師碩儒。為人正直豁達,雖迭遘屯邅而弗改其度”。郁賢皓先生稱贊周先生“是一位學術功底非常深厚、治學態(tài)度非常嚴謹?shù)膶W者,我拜讀他的每一部著作,都發(fā)現(xiàn)有本淳先生的創(chuàng)見和發(fā)明,給我以很大啟發(fā)。所以我對本淳先生的學問一直是非常尊敬和佩服的”。此書分為“同窗憶往”“交游追思”“悼詩一束”“信函一札”“學子緬懷”“親情繾綣”“恩澤難忘”等專輯,閱讀是書,對周先生之品行、學問略知一二。
2021年12月21—22日,淮陰師范學院舉辦“周本淳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紀念周先生。我想,周先生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三點:
一是高尚的師德。據(jù)周先生學生回憶,周先生對學生關懷無微不至,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學生中因經(jīng)濟拮據(jù)無法回家者、刻苦學習時有疑問者、對學業(yè)前途迷茫困惑者,都是周先生關心的對象。學生盛贊周先生“既是智如泉涌的經(jīng)師,又是行可為儀表的人師”。當今學校,無論大中小學,學生是多么渴望擁有這樣的老師啊!
三是整理與研究相結合的治學方法。周先生點?!短埔艄锖灐贰墩鸫ㄏ壬返裙偶?,在整理基礎上搜集史料,撰寫《胡震亨家世、生平及其著述考略》《詩詞中的時地問題》等文章,論從史出,整理與研究相結合,既重實證,又有己見。郁賢皓先生說《明史》沒有為胡震亨立傳,又無行狀墓志銘傳世,周先生“從有關方志、《四庫全書總目》、胡震亨所編各書的題跋和他人的敘錄以及胡震亨之子胡夏客的《谷水集》中,鉤稽材料,通過排比考證,終于理清了胡震亨的家世、生平仕歷及著作情況”?!蹲x常見書札記》中之《風馬牛不相及》征引馬永卿《懶真子》記載,解釋“風”為“發(fā)瘋”;《終軍請纓及生年考》謂終軍出生于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四書”始名志疑》謂“四書”之稱名,始見于南北宋之交的洪邁父親洪皓教授學生之“樺葉四書”,皆為新見。他如《讀校隨感錄》《標好人名,方便讀者》等文,對于今日從事古籍整理者,多有啟迪。
1968年,周先生作《自嘲》曰:“碰壁經(jīng)年未褪狂,何須桿木始逢場。為牛為馬隨呼應,是鬼是人自主張。偶放強顏爭曲直,難隨眾口說雌黃。莫嫌雨霧凄迷甚,暖眼當空有太陽?!边@是多么寬廣的胸襟!周先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之品行,永遠是為人師者學習的榜樣!